文化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成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强大支撑。在推动文化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不断开辟文化发展新局面、展现文化发展新气象。
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文化建设
在引领和推动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出席一系列重要会议,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创造性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理论成果。2023年10月,党中央召开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并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新征程上高举起我们党的文化旗帜。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是中国文化建设的重要里程碑。
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牢牢把握“七个着力”实践要求,即从“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着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力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七个方面推动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
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明确要求,强调要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
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要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革命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让红色血脉始终赓续、代代相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动能;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谱写出中华文明的时代新篇。文化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根本遵循,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科技赋能和人才队伍建设,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以中国式现代化推动中华文明重焕荣光。
推动文化建设全方位开展
坚持和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是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这就需要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健全完善领导管理体制机制,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因而新时代的思想文化建设,既要守马克思主义之正,也要创中国化时代化之新。
推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一个重要目的在于树牢共同理想信念。有了共同理想信念,就一定能更好地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促进全体人民在思想上精神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增强中华民族奋发图强的思想基础,增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念根基。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最深层、最根本、最永恒的是爱国主义。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推动文化建设需要不断凝聚这种精神力量。
推动文化建设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立场。文化建设为了人民、文化建设依靠人民、文化建设成果由人民共享,这是我们推动文化建设所要坚持的重要原则。我们要在推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牢牢站稳人民立场,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障人民文化权益,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文化建设既包括文化软实力建设,也包括硬实力建设。这就需要我们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党性原则,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水平,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同时,我们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完善文化经济政策,推进文化与旅游、体育、科技等深度融合,发展繁荣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使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双向融合、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来源:《中国文化报》( 2025-0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