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的价值和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卢灿丽时间:2025-03-05分享:

  红色文化具有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重要价值,是优质的育人资源。尤其对于伴随着互联网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年轻大学生来说,其大学阶段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期,面对互联网上各种文化的冲击,更需要优秀文化来凝心聚力。深入挖掘红色文化的育人价值,以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对于高校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的价值

  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共同创造出来的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将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理论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独特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通过向大学生宣讲红色文化故事,组织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理论,有意识地培养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校园文化,推动红色文化入耳入心,对于引导大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培养高尚情操,帮助大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积极作用。

  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红色文化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唤醒民众关于民族、国家历史记忆和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对于增强青年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厚植家国情怀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能够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内涵,在学习中切实提升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红色文化中的革命人物事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英勇斗争的革命情怀和心系天下的人民情感,有助于传承红色文化精神。

  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高校教育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元的以红色文化为主题的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增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红色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艰苦奋斗精神等,与社会责任感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大学生在接触和体验这些红色文化元素的过程中,能够深刻理解这些价值观的实质,从而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组织大学生系统性地研习红色历史,深入剖析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以及参与红色文化相关社会实践活动等,也能加深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理解,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的实践路径

  推动红色文化有机融入高校课程,提升红色文化育人成效。高校不仅要设计专门的红色文化选修课,还要促进红色文化有机融入专业课、思政课、实践课中,构建“大思政课”的育人体系,以红色文化的融入为核心,构建专业课、思政课、实践课互促互进、协同发展的课程教学机制。以红色文化与思政课程的融合为例,思政课程的理论教学中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将生动具体的红色文化故事融入思政课程理论教学中,不仅有助于丰富思政课教学内容,还能够增加教学生动性和趣味性,更好地吸引大学生参与思政课学习,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思政课育人成效。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拓宽红色文化育人渠道。以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如果只是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的传播,其传播范围和效果是有限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而非一蹴而就,需要在长期的熏陶与涵养中逐步发挥对人的塑造作用。基于此,高校需要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体系,以丰富高校开展红色文化学习的方式,拓宽红色文化育人渠道。首先,要对红色文化进行提炼。筛选红色文化中与学校发展历史、办学理念具有一定契合度的红色文化内容,并将其凝练成一套体系化的文化语言进行宣传推广,包括利用校园广播和学校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让红色文化以更贴近、更亲和、更有力的方式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其次,要在高校的各项工作中多元化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学习氛围。比如,高校可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等,组织开展红色文化展览、红色文艺展演等活动,进一步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让大学生在红色主题活动的参与中,不断深化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最后,要把红色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结合起来,增强高校学风的底蕴和涵养。

  推动红色文化融入社会实践教育,增强红色文化育人实效。引导大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综合能力素养,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手段,红色文化教育同样应当如此。高校要加强与政府机构、文化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等校外育人主体合作,共同开发优质育人平台,为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践行红色精神搭建优质平台,包括与当地的红色文化纪念馆等建立长期的教育合作关系,打造红色教育基地,定期进行红色文化现场教学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带领大学生走进社区、乡村、革命老区,关爱革命老区留守儿童,慰问老红军,面向公众开展红色文化宣讲活动等,将红色文化的学习成果进行更广泛传播。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开展红色文化主题的创意产品设计,通过多元化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深入理解红色文化精髓的同时,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

  总之,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作用,积极挖掘红色文化价值,不断探索红色文化赋能高校教育的实践路径和创新举措,以推动红色文化在高校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系广东海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本文系2023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高等教育专项)《革命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编号:2023GXJK304)、2024年度粤西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大思政课’视域下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编号:2024YXJG03)的成果]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5-03-05)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