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桐柏武装起义与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成立:革命火种燃荆楚

来源:中共桐柏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时间:2025-02-27分享:

  编者按:

  桐柏山丰碑铭记革命英烈不朽功绩,淮河源颂歌传唱红色文化精神。桐柏山地区革命斗争经历了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全过程,桐柏县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之一。从1925年到1947年的22年间,在桐柏县境内先后建立6个省级、5个地级、12个县级党政军领导机构;刘少奇、李先念、贺龙、王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工作和战斗过。为了保卫和解放桐柏这块革命根据地,这里牺牲了上至省委书记、旅长,下至党员干部、战士2000余人,牺牲革命群众和积极分子万余人。桐柏军民前仆后继的革命斗争,对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9月18日在河南考察工作时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今天,我们介绍桐柏武装起义与红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成立的历史。从革命先烈们无私无畏、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品德中得到激励,从而振奋精神,以高昂的斗志、高度的热情,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桐柏行动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文:

  1930年4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之间的中原大战爆发,从而加深了中原地区各阶层人民的苦难,同时也削弱了反革命自身的力量,这在客观上为豫鄂边界地区革命运动的继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将豫西南和鄂北两地党组织合并,创建鄂豫边区革命根据地。但是此时中国共产党内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错误地认为革命形势已在全国成熟。在其影响下,5月6日,中共河南省委指示南阳中心县委:“目前中心工作是发动地方暴动,由地方暴动而变为游击战争”。

  6月15日,南阳中心县委在南阳城内召开会议。与会的有:中心县委书记郝久亭,委员李自宾、刘福僧和桐柏县委负责人孙子栋等人,会上传达了省委关于“实现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指示,决定首先举行桐柏武装起义,支援鄂北和豫东南红军的行动,并具体研究部署了桐柏起义的有关事宜。为加强对起义的领导,决定派负责军运的中心县委委员刘福僧到桐柏任起义总指挥。

  孙子栋、刘福僧到达桐柏后,立即在喻家窑喻广谦家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尚店区委的雷车、仝中玉、马星灿;金桥区委的王乐民和城关区委的桂仲锦及全体县委委员。会议传达和讨论了南阳中心县委关于举行桐柏武装起义的决议。为了保证这次武装行动的统一指挥,会议通过并成立了“起义委员会”,总指挥刘福僧,成员有孙子栋、张化先、张建华、桂仲锦、阎金声、喻广谦、张志英、张天有、段景亭、雷车、王乐民等人。并计划起义成功后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会后,立即投入紧张而有序的准备工作。经过充分准备,起义委员会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

  起义计划分为三步:第一步夺取枪支,占领县城;第二步里应外合,攻打金桥镇,同时举行月河起义;第三步将队伍开赴鸿仪河一带,创建革命根据地。起义时间定于6月23日午夜,以县警察局报时钟为号,统一行动。

  计划制定后,即加紧发动群众和进行起义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武装起义委员会多次召开党员积极分子会议,向贫苦农民深入宣传反剥削、反压迫的革命道理,讲解组织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的重大意义。在发动群众时,还以民间小调编出打倒土豪劣绅的歌曲来教育群众。歌词是:

种田人,多辛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风来吹,雨来淋,疾病又缠身,

一年忙到头,锅里无米煮。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吃吃喝喝,摇摇摆摆,万恶大地主。

世人皆温饱,全靠庄稼佬。

庄稼佬,功非小,绅士他不劳。

劣绅来割尽,土豪又来敲,

贪官和污吏,颈上架着刀。

谁人不恨,谁个不恼?

大家联合起来,

将土豪劣绅来打倒!

  歌曲从秘密会场唱到广大群众家里,贫苦群众很快被发动起来,随时准备参加起义。喻家窑枪支修造厂赶制的100余支枪成为起义队伍的主要武器装备。并由喻佩芬、段子玉绣制了以镰刀锤子为图案的革命红旗,准备起义时使用。

  1930年6月23日入夜前,参加起义的150余人均到达预定位置隐蔽。晚上,城门紧闭,内外不通。约10点时,天气骤变,电闪雷鸣,大雨倾盆。参加起义的人员丝毫没有松懈,每人还在胸前佩戴一红布条作标记。警察局报时钟打响12下,这就是发起进攻的信号。顿时,枪声大作,起义人员在县政府、警察局、县保安大队、城东关同时展开行动,向各自的目标进攻。

  在桂仲锦、叶维斋的带领下,城东关分为几个战斗小组,分别向各个炮楼进攻。章天林、章天久、魏广善、许新中战斗小组搭梯登上藕堰炮楼。敌兵猝不及防,章天林一把夺过敌兵陈含亮的枪。敌兵祝明亮等见状乖乖缴了械。叶维斋带领李棠远、许春祥等30多人,先收缴了火龙阁炮楼上的土枪、大刀,接着攻击西边的炮楼。守敌从炮楼内向下射击,起义人员边攻击边喊话,不一会,守敌20多人全部交出枪支,计有10多支步枪,2支驳壳枪。喻广谦、胡炳先、石幺等10多人,也都顺利地收缴了水道炮楼、淮庙后炮楼的枪支。

  当桂仲锦等人收缴了东关9个炮楼的枪支后,经检点,发现商行李云堂家的枪还没有收缴上来。桂仲锦、叶维斋带人包围了商行,收缴了李家的枪支。

  战斗进展很快,转眼间四面城门楼均被占领。县城起义成功后,起义人员分头到大街上宣传:“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工农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久要给穷苦人民分房分田,你们不要害怕。”尔后,刘福僧、孙子栋、张化先等分别从南门和东门到达指定地点金台观会合。这次起义共夺取长短枪123支,起义人员无一伤亡。

  到达会合处后,起义委员会分析了起义情况,一致认为未抓住县保安大队长桂荫庭和县长张忠、警察局长宋孝继,是个很大的缺陷,他们肯定会来报复。遂决定将队伍拉到杨家祠堂整编,并相机攻打金桥。队伍从金台观出发,沿淮河南的山边经河水堰,下午,到距县城18华里的杨家祠堂宿营。把部队整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大队长刘福僧,指导员张化先。下设三个中队:第一中队队长桂仲锦,第二中队队长张东汉,第三中队队长刘景林。桐柏县第一支工农红军在战斗中诞生了!

  6月24日下午,县城的起义队伍开到杨家祠堂时,金桥的起义人员已按时集中于金桥郑庄,但由于县城起义惊动了金桥的反动势力,加强了防范,加上大雨不止,淮河水陡涨,县城起义队伍虽与金桥隔河相望(约3华里),但无法向金桥进攻。金桥的起义人员因无县城起义队伍的接应,没有向敌人发起进攻。起义的第二步计划受阻。

  红二十五师第一大队遂决定原地休整,待河水降落后再行动。起义队伍在杨家祠堂休整期间,敌人迅速组织反扑。6月27日,县保安大队长桂荫庭带领600余人向红军驻地杨家祠堂发起进攻。杨家祠堂西、南两面环山,东、北两面临淮河,暴涨的河水隔断了红军部队向东、北两个方向的去路。加上布防有误,在宿营地附近的山头上没有设置岗哨,红军在突围战斗中损失惨重,最终起义失败。叶维斋、桂仲锦等受伤被俘。叶维斋从容不迫,视死如归,高呼“共产党万岁!”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桂仲锦坚强不屈,被桂荫庭当即杀害。此次战斗,先后有35人壮烈牺牲。

  无恶不作的桂荫庭回城后,成立了以他为首的所谓“惩办赤匪家属委员会”。他们借口赔偿枪支损失,采取极其残忍的手段迫害红军家属。他们强行卖掉了红军家属的田产。其中有桂仲锦的耕地45亩,喻明山的耕地34亩,段景亭的耕地20亩,叶维斋的房屋5间,许春祥的房屋3间,陈顺心的房屋3间,章天林的房屋4间,魏广善的菜园2亩。无田产可卖的,就卖掉红军战士的家属。其中将邓春和的妻子卖100块银元,叶佩祥的妻子卖70块银元,张西民的妻子卖70块银元。还将红军张西民、聂金亭等人的家属逮捕关押,进行人身摧残。红军战士何家民战死后,妻子和妹妹无法存身,被逼自缢身亡,刚满5个月的孩子活活饿死。一场震撼鄂豫边界地区的武装起义,最后遭到失败。

  结束语:

  桐柏武装起义,是中共桐柏县委领导并发动的一次震撼豫鄂边区的武装起义,是继万名农民武装围攻县城之后,为开辟桐柏新苏区而进行的又一次武装斗争,是在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形式推翻反动政权、建立红军和苏维埃政权,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一次重要实践。但是桐柏武装起义是在“左”倾冒险主义的影响下,不顾主客观条件而举行的,且指挥人员缺乏军事经验。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它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以武装斗争的形式推翻反动政权的一次尝试。它使广大人民认识到,只有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推翻反动统治,才能翻身解放。它显示出人民群众只有组织起来,才有强大的力量,从而使山区人民坚定了革命必胜的信念。这为后来共产党领导桐柏人民进行武装斗争,开创桐柏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起义中成立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第二十五师第一大队,是南阳地区第一支红军队伍,吹响了南阳红色风暴的号角。

  桐柏武装起义的硝烟早已消散,可先烈们为革命理想英勇战斗,从容赴死的身影,永远闪耀在历史长河中。他们用热血换来了如今的和平,这份牺牲不容忘却。当下,我们应传承先烈精神,勇担时代使命,为中国梦奋力拼搏,让先辈遗志绽放新光芒!

  作者:文畅

  审核:韩芳 胡家洋 杨金波

来源:中共桐柏县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