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宣传教育 > 红色故事

河南作家讲党史故事:鏖战独树镇

来源:学习强国河南学习平台时间:2025-02-18分享:

  南阳市方城县,东北与平顶山市的叶县相邻,东南与驻马店市的泌阳县接壤。方城县有个独树镇,独树镇的七里岗村原本是一个天然的土岗,其东北约6里处是叶县的保安镇。在七里岗上,矗立着一座红二十五军鏖战独树镇纪念碑。那刺刀造型的纪念碑直刺云天,好像在向人们讲述着发生在这里的惨烈战斗。

  那是1934年11月,阴霾笼罩着大别山,严冬提前到来了。继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驻扎在鄂豫皖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主力2900余人,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指示,在军长程子华、政委吴焕先、副军长徐海东的率领下,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于16日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

  蒋介石闻讯,急令国民党军队追击拦截红二十五军,并控制进入陕西的要道,企图以30多个团的优势兵力,围堵消灭这支远征的孤旅。

  红二十五军是长征中平均年龄最年轻的娃娃军,也是一支英勇顽强的队伍。这支队伍越过平汉铁路(今指京广铁路)进入桐柏山区后,突然掉头东进以迷惑敌人,然后转而北上,于 11月25日晚经泌阳县进入方城县。

  26日,天气骤变,寒风刺骨,雨雪交加。将士们单薄的衣服,很快被雨雪打湿。道路泥泞难行,许多战士的草鞋被黄泥粘掉,不得不赤脚行军。他们顶风冒雪,顽强地向独树镇七里岗疾进。

  七里岗是伏牛山东麓向南延伸的一条长约15里的土岗,因距独树镇约7里地而得名。许南公路拦腰穿过这里时,将土岗变成了一个人工地堑。当天,国民党军队的两个步兵团先期到达,不久骑兵团到达七里岗旁的砚河东岸,随即修筑临时战地工事,形成东西长约10里的弧形堵击线,以重机枪等精良武器和数千人马封锁了公路。下午1时许,红二十五军前梯队到达七里岗并顺岗脊北进,当接近许南公路时,突然遭到埋伏在公路两侧的敌人猛烈袭击。由于天气恶劣,能见度低,先头部队发现敌人较迟,一时陷入被动。寒风呜咽,战士们手都冻僵了,有的甚至连枪栓都拉不开,零星的火力难以有效地反击敌人,以致被迫后撤。敌军趁机猛攻,从两翼包抄过来,情况十分险恶。

  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赶上来,他一面指挥反击,一面高声命令:“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退!”很快,红二十五军稳住了阵脚。战士们迅速趴在泥水地上,利用地形反击敌人。吴焕先见敌人疯狂扑来,当即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呼:“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他率众冲入敌阵,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战。在他领着战士们与国民党军队拼杀之际,徐海东带领后梯队快速赶到,投入战斗中。经过一番恶战,终于将正面进攻的敌人压了回去,并抢占了一些有利地形。

  疯狂的敌人又组织了数次密集队形进行反扑,并不断炮轰我军阵地。英勇的红二十五军将士们浴血奋战,始终牢牢控制着公路南侧的阵地。战斗持续到3时许,在徐海东的指挥下,红军向七里岗发起三次进攻,想要打开一个缺口,使得军队得以越过公路前行,但由于敌人占据有利地形未能奏效。遂转而固守附近的村庄,与敌人形成僵持局面。

  入夜,雨雪转为大雨,红二十五军趁机撤到距七里岗约4里地的杨楼镇张庄一带。军长程子华召开紧急会议,决定趁黑夜突围进山。于是,将士们冒着大雨,忍着伤痛、饥饿和疲劳,由当地农民王永河带路,绕道守敌空虚的叶县保安寨(今叶县保安镇)以北的沈庄附近,越过公路,进抵伏牛山东麓。27日上午,红二十五军将士们在独树镇与保安寨交界处的五里坡、高老山一带,又击退尾追的敌人,沿叶县与方城的边界西进。28日,在方城县拐河镇澧河、交界岭等地,又先后击退尾追上来的敌军,顺利突围,走进伏牛山中。

  独树镇战斗,是红二十五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红军以死伤300多人的代价,挫败了国民党数万步、骑兵的猛烈合击,保存了红军的有生力量,为红二十五军胜利完成战略转移、先期到达陕北,迎接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北上并在陕北建立革命大本营奠定了基础。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将鏖战独树镇列为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飞夺泸定桥、转战乌蒙山等齐名的八大经典战例之一。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