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重点研究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阐明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根本动力、总目标和重大原则、重大举措和系统部署以及根本保证,有助于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力量。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和根本动力
《决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这明确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方位。
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必须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赢得竞争优势。就国内发展而言,我国发展进入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现的时期,面临的重大斗争不会少,而且越来越复杂,要坚持用改革开放这个关键一招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就现实的需要而言,面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面对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依靠现代化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面对历史机遇,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性交汇期。抓住这一机遇,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实现弯道超车,加快实现强国复兴的目标。
全会指出,要“推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更好相适应,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动力和制度保障”。这表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十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实现新时代新征程的目标任务,要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这是因为,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不断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而改革的实质,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上层建筑的变革,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释放生产力发展的动能。中共二十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了战略部署,但要把战略部署落到实处,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解决好围绕什么来改、改什么和怎么改的问题,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式现代化面临的体制机制问题,扫除各种障碍,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转化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大动力,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因此,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归根到底是顺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大原则
《决定》指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表明,全会部署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续篇,也是新征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新篇。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决定》从“七个聚焦”分领域有重点地推动改革目标实现。相比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任务,《决定》对各领域目标要求也与时俱进地进行了丰富和完善。内容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党的建设、军队建设,调整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及国家安全建设、党的建设,充分反映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要求,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部署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体现了以中国共产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的政治自觉,突出了中国共产党狠抓全面深化改革落实保障的领导核心地位。
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时间表,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其中,“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时间界定,同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时间相比,提前了15年,彰显了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牵引性和保障性作用。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全会提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需要遵循的重大原则,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守正创新、坚持以制度建设为主线、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系统观念。“六个坚持”是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遵循,对于确保改革开放事业行稳致远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和系统部署
相比以往“战略部署”“未来部署”等表述,“系统部署”更加强调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因为,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面临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在这个阶段,必须注重系统集成,高度重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改革的关联性互动性,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全面深化改革。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提出数百项重要改革措施,重点部署未来五年的重大改革举措。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决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之间的逻辑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充分体现了全会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题,也进一步凸显了改革作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动力的重大意义。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全会依然把在改革中发挥牵引作用的经济体制改革摆在突出位置,对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等领域的改革,全会也作出了重点部署。必须指出的是,全会对教育科技人才、法治、国家安全领域的改革作出新的部署,这是落实中共二十大重大战略部署的鲜明体现。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保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最鲜明的特征和最突出的优势。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方向。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只有毫不动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偏航、不改道、不易帜,确保我国的现代化道路走得通、走得顺、走得好。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激发中国式现代化的强劲动力。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正是因为党勇于改革创新,才能不断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力、保持应对复杂局面的定力、释放改革创新的活力,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凝聚中国式现代化的磅礴力量。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改革开放也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能否打破利益固化藩篱、凝聚改革共识、汇聚改革力量,直接关系改革的成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可以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动员和组织全党和全社会的力量克服困难、推进改革,凝聚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
来源:《团结报》(2025-0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