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体现在中华文化的思想内涵、艺术表现形式、价值观念等多个方面。我们要通过深入研究和挖掘,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展示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华文化。
增进文化认同,增强发展动力
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有助于我们增强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对于推动文化繁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作用。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华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积淀,在长达数千年的变革和演进中培育了显著的文化主体性,形成鲜明特色和独特魅力。高扬文化主体性,有利于增强人们对本土文化价值的自信,使人们面对外来文化冲击时能坚守自己的文化底线,不盲从、不崇洋媚外。历史经验表明,只有坚守并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在全球化浪潮中保持文化的独立性和自主性,避免民族文化被消解、被边缘化的风险。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是坚持文化主体性的体现,也是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课题,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定不移走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动中华文化的现代转型,能够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持续巩固文化主体性。从现实需求来看,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有助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应对现代化挑战。近代以来,西方现代工业文明的冲击,引发了人们对文化主体性面临危机的思考,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是应对文化主体性面临危机的重要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可以为中华民族在现代化进程中保持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提供有力保障。
从未来发展的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是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这同样离不开对中华文化独特魅力的挖掘提炼。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不仅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认同基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在全球化背景下,还有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际影响力。这也要求我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推动文化的创新发展,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品牌,让中华文化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我们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华文脉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念。要赓续中华文脉,就必须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点。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要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就必须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可以为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提供重要助力,有助于在传承与创新之间找准平衡点,有助于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做好传承工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宝贵财富,必须得到充分的传承和弘扬。我们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的挖掘提炼,并且要通过教育、文化活动等多种途径,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承和弘扬。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做好创新工作。中华文化主体性本身就蕴含丰富的创造性,这种创造性不仅体现在对传统文化的现代解读和转化上,还体现在对新文化形态的创造和发展上。我们要鼓励文化创新,就需要挖掘提炼中华文化本身蕴含的创造性这一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不断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需要传承与创新并举。延安时期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的讨论贯彻了党的抗战思想,推动了文艺民族性的建构。在这一过程中,既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创新了文艺的表现形式和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我们仍然要坚持传承与创新并举,这需要我们不断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的文化表现形式和内容,让中华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持续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在坚定文化自信、巩固文化主体性和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基础上,我们需要持续挖掘提炼中华文化独特魅力,这不仅是对中华文化的深度挖掘和提炼,也是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提供重要支撑。
需要我们构建中华文化的价值体系,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需要系统阐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华文化主体性与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关系。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明确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价值引领和道德支撑。
需要我们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体系融入现代社会生活。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主体性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题中之义。我们要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与价值体系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领域,让中华文化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我们还要积极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交流互鉴,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出更加独特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系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央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5-0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