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从多维度深刻把握“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

来源:中国文化报作者:江蓓蕾时间:2025-02-12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用“十个明确”概括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提出:“我们要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巩固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在思想上、精神上、文化上筑牢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不是无源之水,而是结合着理论和实践、历史和现实,有着丰富思想内涵和鲜明价值导向的重大命题,其中蕴含理论渊源、历史逻辑和实践诉求的统一。

  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虽未直接出现“文化领导权”概念,但他们不仅使用了“精神生产资料”“思想的生产者”等表述,而且充分认识到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产生于人类物质活动,载负着权力关系。

  掌握文化领导权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恩格斯把意识形态理解为反映特定经济形态,从而也反映特定阶级利益和要求的观念体系。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列宁强化了意识形态的党性原则,把意识形态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夺取领导权的关键因素,提出“没有思想上的统一,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也需要掌握文化领导权。要通过掌握文化领导权,推动意识形态的深入传播,发挥其他社会意识形式的文化力量,从而实现对社会的全面引领。正是由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我们党才从根本上掌握了思想文化的领导权,掌握了创造历史的主动权。

  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长期奋斗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注意到党的文化领导权问题。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鲜明提出“一切书籍、日报、标语和传单的出版工作,均应受中央执行委员会或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体现出党对文化传播媒介的早期管理。

  中央苏区时期,党制订一系列学习制度,创办出版发行党报党刊,引导宣传工作与党的事业总体目标保持一致。《古田会议决议》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列为党内教育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目的地提高党内同志政治理论水平。通过举办干部学校和培训班,建立组织党支部讨论会、识字班和读报班等,提高领导干部的政治素养和文化水平。通过办好《红色中华》《斗争》《红星》等报刊,使人民理解、认同并拥护党的主张。

  延安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丰富文化领导权内涵,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革命思想文化的主流地位,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由于现时中国革命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的领导,因而现时的中国新文化也不能离开中国无产阶级文化思想的领导,即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想的领导。”他还为党领导的文艺工作能够健康发展指明方向,有力推动文艺工作者成为坚持和巩固党的文化领导权的重要力量。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开始了全面执政,清除旧有文化束缚、创建符合时代要求的新文化体系成为领导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毛泽东同志提出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党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指导方针,提出“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文化建设原则。这些符合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客观规律的方针和原则,有利于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它们同党在文化领域的其他重要方针一起,有力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邓小平同志号召文艺工作者“要同教育工作者、理论工作者、新闻工作者、政治工作者以及其他有关同志相互合作,在意识形态领域中,同各种妨害四个现代化的思想习惯进行长期的、有效的斗争”。为进一步加强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党中央不仅继续坚持“双百”方针,而且进一步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二为”方向。

  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我们党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政治优势和规律所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文化建设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旗帜鲜明提出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坚持党对文化建设的全面领导,把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

  实践诉求: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的现实需要

  党的文化领导权不仅与意识形态安全相连,更与新时代的文化使命相通,为担负起新时代的文化使命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随着文化日益繁荣,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激烈,必须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才可以确保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凝聚群众奋斗合力,引领文化建设不断适应时代变化的需求,推动文化不断发展创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历史性交汇,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改变着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法,文化建设面临复杂形势、艰巨任务,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必须把坚持和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其中就包括,要树立大宣传的工作理念,动员各条战线各个部门一起来做,调动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汇聚起文化强国建设的强大合力。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使文化主体性得以持续保持和巩固,以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和更加坚实的文化底蕴,锚定建成文化强国战略目标,不断书写中华文化新篇章。

  (作者单位: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5-02-12)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