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理论探究

来源: 中国文化报作者:闫振伟时间:2025-02-11分享:

  红色文化资源是高校思政课教育的鲜活素材,数字技术的发展则为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新时代,高校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赋能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育人优势,进一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实效。

  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价值意蕴

  红色是中华民族鲜亮的底色,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而又辉煌灿烂奋斗史的见证。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字化正在打破红色文化传播的时空束缚,为红色文化深入阐述、广泛传播带来了新机遇。

  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为高校思政课提供了鲜活的教育资源。红色文化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它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壮大于改革开放时期,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精神内涵。其既包括革命历史遗址、纪念馆、博物馆、纪念碑等物质文化资源,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场所;还包括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铁人精神等精神文化资源,丰富了高校思政课的核心内容内涵。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在烽火连天的岁月里,是红色精神支撑无数革命者砥砺前行,井冈山上的燎原之火、长征路上的披荆斩棘、延安窑洞的灯火通明……这一幕幕都是红色文化的缩影、信仰的见证。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打造红色课堂阵地,为学生讲述国家和民族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建立和强化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将进一步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数字化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的优化路径

  利用数字技术搭建红色文化资源库。在大数据时代,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加快构建红色文化资源库,打造高校文化教育资源平台,实现红色文化资源共享共建,提升红色文化育人的实效性。一方面,立足于思政课教学需求,用好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打造红色文化资源库。该资源库资源既要包括经典红色文献、图像,还应包括红色电影、纪录片等,应进一步契合学生需求和审美偏好等,提升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结合的紧密性。另一方面,高校可同纪念馆、博物馆、红色教育基地等形成联动,共同构建红色资源教育平台,切实提升红色教育的系统性、针对性,助力红色文化育人在改革中加固、在创新中升华,为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有效结合提供坚实支撑,提升红色文化资源在教学中的成效。

  利用数字技术创新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一是要利用数字技术创新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融合的教学形式。数字技术与红色文化资源有效结合,并将其应用于高校思政课堂的教学实践,能让红色文化育人功能“活”起来。当代高校学生成长于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将红色文化资源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作为育人新范式,既可以让红色文化资源立体化、具象化,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又可以运用大数据技术,通过智慧抓取实现精准推送,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形式,促进教学效能的持续提升。同时,教师利用数字技术可将红色故事、红色精神讲得更具感染力、说服力,激发学生学习红色文化的内生动力,让红色文化铸魂育人落地生根。二是要构建线上线下协调的教学模式。通过数字技术可以有效提升信息处理和储存的效率,让高质量的红色文化思政课程得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因此,要积极运用数字技术拓宽融合边界,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学习平台,激励学生以合作为基础,通过独立思考、交流互动,让学生感知红色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红色文化的感召力。

  着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一是要更新教师教学理念,鼓励高校思政课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深刻感知数字技术在教育教学当中的重要性,激励高校思政课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从传统讲授式教学转向互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二是要加强教师的数字素养培训,定期组织如信息技术基础、教学软件使用、在线教育教学平台操作使用等数字技能专业培训,并采用线上线下联动培训机制,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资源和培训课程。另一方面,要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红色素养。首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树立红色文化自信。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应当深刻了解、充分探究党的革命历程,研读红色文献,全方位建立起对红色文化的自信自豪,将爱国情怀厚植于心,并将这种信念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感知红色文化、燃起澎湃的爱国情怀。其次,组织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习红色作品。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红色经典书籍、观看红色影片等,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于心。

  利用数字技术将红色文化融入校园环境构建。现在的学生生长在和平年代,没有历经战火洗礼,对红色文化难以感同身受。对此,可通过数字技术,重点打造红色文化展示厅,依托校史馆,深入研究红色校史资源,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红色文化教育中心平台、塑造红色文化热门地标,通过在校园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达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除此之外,可以利用数字技术开展红色文化主题活动,如红色知识竞赛、红色故事演讲大赛、红色足迹追寻活动等,还可以开设红色文化课程,利用数字技术,如动画、微电影等,让红色课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从“被动学”到“主动学”,让红色文化入脑入心并化为行动,让学生切实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文化自信、深化爱国情怀。

  [作者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共党史、青年文化。本文系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4年高层次立项课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项目)“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编号:202442)、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23年校级高层次教学建设培育项目“思想政治课示范课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课题编号:202336)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中国文化报 》( 2025-02-11)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