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多维阐释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作者:张进财时间:2024-11-11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党的自我革命永远在路上,决不能有松劲歇脚、疲劳厌战的情绪,必须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把党的建设作为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1939年10月,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中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科学概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创造性贡献。深入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党建思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其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对于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思想建设:坚持“搞共产主义杀头也要干”

  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基本特征,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基础工程。从思想上建设党,就是要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基础地位,始终坚持用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全党,不断改造、克服党内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

  (一)共产党人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毛泽东立即觉察到这场革命的伟大意义。他说:“搞共产主义杀头,杀头也要干。”正是因为这种“杀头也要干”的精神,才使得毛泽东等老一辈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以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来要求自己和教育引导其他党员。毛泽东认为只有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只有坚持共产主义理想,才能救中国。要想解决全民族的“信仰饥饿”状态,唯有靠共产主义理想的有力支撑;要解决共产党人的“动摇变节”,唯有靠共产主义理想的加持护航。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再次强调:“共产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整个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这种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是区别于任何别的思想体系和任何别的社会制度的,是自有人类历史以来,最完全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在他看来,共产主义就是代表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信仰指引,也是共产党员共同的最高理想。

  (二)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锋队,广大党员必须培养无产阶级意识。在这种阶级意识中,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其核心指向。毛泽东提出要加紧党内教育,做到阶级教育与民族教育的统一。

  早在1921年11月,毛泽东就提出了阶级自觉的概念。他在湖南《劳工周刊》上发表《所希望于劳工会的》一文中指出,“劳动组合的目的,不仅在团结劳动者以罢工的手段取得优益的工资和缩短工作时间,尤在养成阶级的自觉,以全阶级的大同团结,谋全阶级的根本利益”。这实际上就是对劳动阶级身份的自我认同。为更进一步树立、培养党员的阶级意识,毛泽东在1925年12月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提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就是要去了解“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他认为,大地主阶级与买办阶级是帝国主义的附庸,是完全与中国革命道路相违背的落后的、反动的阶级,而工人阶级则是最进步最纯粹的阶级。但工人阶级在数量上是不占优势的。因此,我们要团结更多的劳动者,凝聚更多的力量,来实现共产主义理想。

  (三)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党性相统一。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毛泽东提出全党要有目的地去研究马列主义理论,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因此,全党要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与党性的统一。

  在毛泽东看来,马列主义的理论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的行动指南。1938年10月,他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提出,“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他认为,所有党员都不应当只单纯掌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少数语句,而是应当将其视为科学加以钻研。1945年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再次提出,“我们的党从它一开始,就是一个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为基础的党,这是因为这个主义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最正确最革命的科学思想的结晶”。在毛泽东的教育与引导下,能否高举无产阶级科学理论的伟大旗帜,能否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党性的统一,成为共产党员党性的重要表现。

  组织建设:推进“既民主又集中”

  党的组织建设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关键性工程。抗日战争时期党的建设首先围绕“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展开。在推动党的组织建设过程中,毛泽东不仅向全体党员阐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还不断教育广大党员要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党的组织建设的重要原则。

  (一)党的指导原则是民主集中制。我们党自成立初期,就高度重视党员的民主集中制教育。1927年6月,党章第三次修正案确定了“党部的指导原则为民主集中制”。从此,党的民主集中制成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

  在1927年召开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认识到组织上违反民主集中制,是导致我们党政治路线偏差的主要原因。因此,毛泽东要求全党要坚持“最大限度的集权”和实行“党的民主主义”相结合,努力践行党的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井冈山时期,我们党的机关的权力基本上集中在书记手中,毛泽东对此提出我们党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施行巡视员制度,防止出现个人专断。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民主集中制的“四个服从”原则: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他教育全体党员要经常组织开展党的民主生活,各级党政机关要坚持集体领导,对于各项事情都应当通过集体讨论,反对党内的独断问题。

  (二)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毛泽东极为关注党员纪律。他认为,任何一个政党,只有其成员遵守纪律才能够实现发展。无产阶级政党之所以能够战胜资产阶级,关键在于其有严格纪律,而且采取无条件的民主集中制。

  土地革命时期,纪律涣散问题在我们党和军队当中比较普遍。毛泽东在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上专门强调了纪律的重要性,并明确规定针对上级党组织的决定,“一成决议,便须坚决执行”。抗日战争时期,针对党内许多党员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毛泽东提出:“身为党员,铁的纪律就非执行不可。孙行者头上套的箍是金的,列宁论共产党的纪律说纪律是铁的,比孙行者的金箍还厉害,还硬,这是上了书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上就有。”在毛泽东的教育与倡导下,全党形成了遵守纪律的优良风气。例如,辽西战役时正值秋天,战场就在锦州附近,那里盛产苹果,经过炮火洗礼的战士非常疲惫和饥饿,但是没有一个战士去摘一个苹果。在毛泽东看来,这是“我们党的领导和教育的结果”。历史表明,唯有党的纪律严明、且获得了有效执行,革命、建设与改革才能胜利。在毛泽东的教育与引导下,全体党员干部在实践中努力维护自觉的纪律和铁的纪律的统一,把我们党打造成为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革命队伍。

  作风建设:践行党的“三大作风”

  党的作风建设是毛泽东党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保障。瓦窑堡会议以来,在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取得重大历史性进展的同时,党的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重视与警惕。

  (一)坚持理论与实际要保持一致。革命斗争时期,在学习马列主义理论的热潮中,党员干部中比较普遍地出现了教条主义和理论脱离实际的错误倾向。虽然很多人都能够引用马列经典著作中的语句,但是他们并不懂这些语句所要表达的内容。为此,1937年10月,毛泽东提出:“加强党内的马列主义的教育,理论与实际的一致。”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呼吁所有党员:“必须加紧认真地提高全党理论的水平,自上而下一致地努力学习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理论,学会灵活的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及国际经验应用到中国每一个实际斗争中来。”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也是党的建设的核心原则。全体党员在学习理论的过程中结合实践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的过程中用科学理论进行指导,切实掌握其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于分析研究社会问题,极大地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

  (二)坚持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土地革命时期,由于敌我力量悬殊,毛泽东尤其强调党员干部要扎根于群众之中,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他经常用鱼和水的关系来教导党员。他提出,每个共产党员不仅是战斗员,而且也是宣传员。身为党的干部,我们要扛着红旗,深入到群众中去。我们共产党的干部,只有联系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同战士、群众在一起,才能把群众争取过来。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中提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一党的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他指出:“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党与群众之间应当有密切的双向关系。党若是偏离群众、背离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党的存在就会遇到危险。保持党与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也是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传家宝。

  (三)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如何加强党员的组织纪律性?毛泽东多次强调,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他指出,官兵之间应当维持一致,支持士兵对于官长提意见,官兵间可以平等谈心、互帮互教,共同进步提高。古田会议决议就是我们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所产生的结果。1943年,在中共中央西北局高级干部会议上,毛泽东专门指出:“马列主义的方法论,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一条。”他认为,唯有积极开展党内批评和自我批评,方才可以建立统一的思想,方才可以坚定真理、应对错误问题。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优良传统,毛泽东之所以能够做到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就是因为共产党人长期以来将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目标,坚决把一切不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东西完全抛弃掉。

  道德建设:贯彻“唯人民的利益是图”

  “唯人民的利益是图”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深刻诠释。新中国成立前夕,有上海商人问毛泽东“共产党的经济方针是什么”,毛泽东说“我们的方针是‘唯利是图’”。商人们听了觉得很合胃口,又问:“共产党也唯利是图?”毛泽东说“是的,不过有点区别,我们是唯人民的利益是图,而不是唯个人的利益是图”。

  (一)共产党员要坚持“唯人民的利益是图”。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曾多次强调“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在他看来,党与国家的工作人员,应当建立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不仅需要以正确的路线以及方针凸显群众的思想,为广大群众谋福祉,还应当将其内化成为具体的工作路线以及方针。1942年12月,他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一文中提出,“我们应该不惜风霜劳苦,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切切实实地去研究人民中间的生活问题……并帮助人民具体地而不是讲空话地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人民服务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广大共产党人脚踏实地地去做、去解决问题,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博大的人民情怀。

  可以看出,毛泽东一直把“唯人民的利益是图”视为党员的生命,坚持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道德要求。在他看来,当党员个人私利与人民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要牺牲个人利益来保证人民利益的实现,这才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该有的衡量标准。

  (二)不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对于人民群众需要的物质利益,毛泽东公开声明:“我们的第一个方面的工作并不是向人民要东西,而是给人民以东西。”在他的认识当中,只有给百姓实实在在的物质,让百姓看得见、摸得着,才能赢得他们的支持,否则一切都是空话。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提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群众利益无小事。1942年12月,他在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上批评党内部分同志只知向人民要这样那样的东西,比如“粮呀,草呀,税呀”,而不顾及老百姓的现实状况。他教育广大党员,只有给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物质和福利,让人民群众摸得着看得见,人民群众才信任共产党,愿意跟着共产党干革命,所有的空话都是无用的。

  “不断在实践中增加人民群众的物质利益”是共产党人道德建设的价值追求,贯穿于毛泽东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全过程。在毛泽东看来,中国共产党是民族的先锋队,我们党所重视的利益并不仅仅是工人阶级的利益,而是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坚持利益“三兼顾”思想。如何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问题呢?毛泽东提出,只有在利益分配上,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个方面,才是全体共产党员该有的道德标准。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的物质生活极为匮乏,人民生活极为困难。毛泽东明确指出,在这一问题上有两种错误观点:一是忽略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希望政府能够通过施仁政来解决问题;二是竭泽而渔,不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来加大税赋。毛泽东对上述两种观点进行了批判,指出:“有些同志不顾战争的需要,单纯地强调政府应施‘仁政’,这是错误的观点。因为抗日战争如果不胜利,所谓‘仁政’不过是施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于人民是不相干的。”毛泽东极为关注群众利益的实现以及保护,提出“反对自私自利的资本主义的自发倾向,提倡以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为一切言论行动的标准的社会主义精神”。他教育全体党员,长远利益相较于短期利益更加优先,集体利益优先于个人利益。

  可见,党的道德建设是指牢固树立无产阶级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这样才能够处理好党性与个性、个性发展与民族解放的关系,才能做一个顾全大局的人。中国共产党一直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将人民立场作为自己的第一立场,始终坚持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三兼顾”原则。

  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毛泽东党建思想的探索实践和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承续。新形势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到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节点,全面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的主旋律。新时代的全面从严治党伟大实践要着力加强思想建设,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抓紧抓实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系统教育,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加强组织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做到“两个维护”,保障党中央的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加强作风建设,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提高认识,积极推进党员干部作风转变,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加强道德建设,全体党员都要坚定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提高党性修养和自身素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作者系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来源:《机关党建研究》2024年第10期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