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内涵的核心是: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早期传播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大别山区28年的革命斗争史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底蕴。在新时代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在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拓展大别山精神的传播渠道;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开发和利用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
【关键词】大别山精神;新时代;传承;弘扬
大别山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别山精神是在大别山区28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领导大别山区军民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铸就了大别山精神的丰富内涵,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大别山精神的内涵
第一,追求理想、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核心是大别山区军民对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和革命必胜的信念。1917年,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一大批先进知识分子把目光转向俄国,开始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董必武、陈潭秋、恽代英等在大别山区组建一批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革命团体,开始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传播,为大别山区党组织的创建打下了思想基础。董必武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大别山革命的播火者。中学读书时追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并在武昌军政府中任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董必武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实行彻底革命的道路,开始研究“十月革命”和中国与俄国两国革命道路的问题。“五四”运动时期,从俄中两国革命成败的鲜明对比中,董必武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走十月革命的道路。”董必武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不渝,为人类的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1975年3月5日,董必武在其90岁生日的诗作《九十初度》中写道:“遵从马列无不胜,深信前途会伐柯。”表明了一名共产党员生命不息,战斗不止,对理想信念始终不渝的忠贞。从土地革命到解放战争,先后有四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主力部队从大别山区转出,在每次主力部队转出后,仍留有地方武装坚守根据地。在艰苦的环境下,因为有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胜利的信念,才能保证大别山区革命火种始终没有熄灭,大别山区的革命旗帜始终高扬。在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大别山区后,留下的中共鄂豫皖省委,克服困难,组建红二十五军;三年困难时期,红二十八军坚守根据地,面对敌人的清剿和围剿,几乎面临绝境,通过采用机动灵活的战术,与敌周旋;中原突围后,留下的地方部队继续坚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区又转出后,留下的部分武装没有放弃希望,迎接着最后胜利的到来。每一次革命的低潮,都见证着大别山区革命者坚定的理想和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第二,胸怀全局、勇挑重担的奉献精神。在革命紧要关头,大别山区的军民总是能以革命大局为重,从革命全局出发,为了全局利益和革命需要敢于勇挑重担。为了策应中央红军,迎接党中央,1935年7月,中共鄂豫皖省委决定率领红二十五军继续北上。红二十五军下定决心:“这次的行动,我们这几千人就是牺牲完了,也要牵制住敌人,保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顺利北上。”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行动吸引和牵制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红军的堵截,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一定程度上配合了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北上长征。1935年9月,红二十五军历经重重阻碍,成为四支长征队伍中最先到达陕北地区的队伍,为党中央、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地区创造了条件。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关键时期。蒋介石改全面进攻为对陕北、山东的“重点进攻”,实施“双矛攻势”。毛泽东从战略高度分析了解放战争的走向,做出由内线转到外线作战,向国统区实施战略反攻的决策,谋划了“三军配合、两翼牵制、中间突破、经略中原”、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大反攻的总格局。这一战略的具体部署是: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征部队南渡黄河,向中原地区出动,转变为外线作战;陈毅、粟裕野战军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率部协力击破蒋军顾祝同系统;晋南地区的陈赓、谢富治部与陕北地区两军协力击破胡宗南系统;刘伯承、邓小平等人率晋冀鲁豫野战军南征部队过黄河后,在黄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机动,经略中原地区。毛泽东估计了三个前途,共同点都是要付出代价。面对现实的困难,刘伯承、邓小平等人从战略全局出发,服从中央指令。刘邓大军于1947年8月7日出发,先后穿越黄泛区,强渡沙河、汝河,巧渡淮河,在8月底到达大别山区,随即展开一系列工作,至1947年年底实现毛泽东所预计的三个前途中最好的前途,在大别山站稳了脚跟。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区鲜明体现了胸怀全局、勇于担当的大别山精神。
第三,依靠人民、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是人民群众与大别山区党组织和人民军队的血肉联系。在艰苦的游击战中,红二十八军时刻不忘维护群众利益,千方百计营救被捕群众。每到一地都开仓放粮,筹粮筹款,分给吃野菜树皮的贫苦群众。严格执行红军纪律,不拿群众一针一线。1935年春,部队晚上驻扎在皖西地区一座村庄,第二天离开时宣传队检查群众纪律,发现特务营住地没有清扫,铺草没有捆好,立即向师政委方永乐做了汇报,方永乐当即命令特务营停止前进,派人捆好群众的铺草,清扫住地后再来追赶部队。红二十八军便衣队扎根于群众之中,打击恶霸土匪、救济贫苦百姓,被群众称为“流动的苏维埃”。正是群众的无私支援,红二十八军才度过最困难的时期,坚持敌后三年游击战争。1947年9月,刘伯承、邓小平在光山县接见坚守大别山区的刘名榜、邱进敏等99名游击队战士。邓小平问刘名榜:那么艰难,你们是怎么坚持下来的?刘名榜回答:“靠党的坚强领导,靠握紧枪杆子,最让我感动的是老百姓冒着杀头的危险,铁了心地支持、掩护我们。没有他们,我们一天都活不下来!”“大别山党和军民团结一致、万众一心,凝聚起人民战争的磅礴伟力,这是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的关键所在。”
第四,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大别山精神内涵的特质是在艰难斗争中保持自立自强,在开创道路中坚持求实创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大别山区党组织和军民总是善于分析面临的形势,针对面临的环境,创新方式方法,进而解决实际问题。解放战争时期,大别山区的土地改革是在刘邓大军到达大别山区后展开的。邓小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循序渐进地推动土地改革,不能操之过急。并且向毛泽东建议,在全国其他地区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土地改革。针对大别山区的情况,邓小平写道:“我们南进后,由于对形势过于乐观,对困难估计不足,企图迅速完成土改,确立根据地,故5个月的成绩尚微,确有急性的毛病。”毛泽东赞同这一意见,并向全党批转了这个报告,指出:“小平所述大别山经验极可宝贵,望各地各军采纳应用。”邓小平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新区土地制度改革工作进行深入的探索,对大别山解放区的土地制度改革运动一度出现的“左”倾急性病错误及时指出纠正,提出在条件不具备的地方停止土地制度改革的建议,以及对以后进入新区和在新区如何实现土地制度改革等问题提出的系统而详尽的意见,为党中央制订新形势下的方针政策作出了贡献。
二、大别山精神的形成要素
第一,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早期传播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理论渊源。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取得胜利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传播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指导了革命实践,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理论基础。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一大批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定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当时大别山区民众虽然还不能够完全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但毕竟还是受到启迪和鼓舞。正如董必武所说:“十月革命毕竟开世界革命的先河,毕竟为全世界被压迫民众解放的起点……这当然给帝国主义以一个最巨大的创伤,同时给予各国被压迫的弱小民族以求自由解放的指南针,尤其给予中国革命以深厚的影响。”随着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的传播与发展,大别山区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工农群众中,介绍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与无产阶级专政的观点,不断开展革命运动。1919年,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与推动下,中国爆发“五四运动”,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不遗余力地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和“十月革命”的经验。“五四运动改变了以往只有觉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觉醒的人民大众的斗争状况,实现了中华民族及中国人民自鸦片战争以来的第一次全面觉醒。”宣传社会主义思潮的社团和刊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马克思主义在大别山区得到进一步传播。
第二,大别山28年的革命斗争史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的党组织发动和带领广大民众开展轰轰烈烈的工农运动,使得革命烈火在大别山区熊熊燃烧。大别山区的工人运动主要发生在豫南地区的信阳城区。1922年,武汉的中共党组织派党员在信阳铁路局开展工人运动,并在工人中发展党员。1924年夏,共产党员王克新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派遣到信阳恢复工人运动。1925年年初,在中共北方区委负责人李大钊的努力下,中共党员刘少猷、姚佐唐等人到信阳铁路局,恢复信阳铁路工会,在工人中发展共产党员。4月下旬,信阳城区的党、团队伍逐步扩大,工人运动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
大别山区的农民运动是大别山革命运动的主流。大革命时期,大别山区有100多万农民加入农民协会,占当时全国900多万农协会员的九分之一以上。各地农民协会领导农民群众向封建地主阶级展开猛烈而坚决的斗争,在乡村中发动一场影响深远的农民革命运动。大别山区的农民运动一开始就受到中共党组织的指导。很多农民运动工作者受党组织的派遣,在1926年北伐运动兴起并发展到湖南省、湖北省域时,先后到毛泽东主持的广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成为农民运动骨干力量。大别山区乡村普遍建立起农民协会领导的农民自卫武装,制裁和镇压土豪劣绅,武装摧毁各种“税卡”,肃清土匪、溃兵,维护地方秩序。为了保卫农民运动成果、反击地主武装的反扑,各地普遍开展大规模的农民自卫武装斗争。1927年4月末,湖北省麻城县一些外逃的土豪劣绅以河南省光山县新集镇为中心,纠集反动民团和枪会武装万余人包围麻城县城,制造了“麻城惨案”。麻城县国共两党党组织和县农民协会领导当地农民协会会员在武昌农民运动讲习所200名武装学员和湖北省警备营支援下将反动势力逐出县城,并分数路追击数十里,摧毁沿途多处反动据点。5月下旬,黄安县、麻城县两县北部地区的乘马岗、顺河、田铺、泗店农民协会组织敢死队和群众一起,将当地反动势力残余打垮。之后,农民群众踊跃报名参加各区、乡敢死队和自卫队,有效增强了农民武装力量。大别山区农民革命运动的迅猛展开,沉重打击了反动军阀和封建地主势力,维护了农民的自身权利,并且在斗争中扩大了共产党的政治影响,锻炼了农民群众和农民武装,为后来举行农民暴动,开展土地革命战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底蕴。大别山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决定了当地多元并存的文化传统。大别山区多元并存的区域传统文化是大别山革命的内生动力,是大别山精神形成的文化基础。大别山具有厚重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大别山区优越的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条件,适合人类的生息繁衍。大别山人的祖先在这里创造了灿烂的文明。例如:安庆的黄梅戏、京戏文化、禅宗文化;信阳的姓氏文化;孝感的孝文化;黄冈的东坡文化,四祖、五祖禅宗文化,中医药文化;随州的编钟文化,六安的茶叶文化等。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诸如红安绣花鞋垫、罗田东腔戏、蕲春泥窑、信阳剪纸、怀宁贡面等。中原文化蕴含的中华民族意识根深蒂固,大一统观念历久弥坚,中正和谐思想、爱国奉献、大公无私与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精神等。随着军事扩张、大批移民迁徙,向四方传播,对大别山区民众影响很大。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相互影响,不断融合,共同形成大别山区崇文重教、爱国奉献、开放包容、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敢阳刚等文化传统。大别山区虽然偏远闭塞,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并不滞后,且历来崇文尚武。在古代,以家族为单位创办的私塾遍及乡里,只要经济条件稍微许可,农民就会节衣缩食把男童送到私塾读书。其中杰出者还会被送到官办学堂深造,然后进入科举考场。到近代和现代,大别山区的教育风尚日盛。20世纪初期,大别山区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的子弟进入国内高等学府和出洋留学者众多。大别山地域文化具有多元性和包容性。中原人崇文重教的传统,楚人的忠君爱国观念和尚武好战精神,以及巴人的淳朴、勇敢、包容等鲜明品格,吴越之人尚武逞勇、轻死易发的性格,在长期的文化交流中不断融合发展,使得大别山人形成鲜明独特的人文性格——忠君、爱国,崇文、尚武,开拓创新,自强不息,百折不挠。即便是文人,文静的外表里面有武骨,在民族国家危亡之际也会挺身而出、舍生取义。民风勇猛、坚硬、剽悍,敢闯天下的尚武血液始终流淌在大别山人的血脉之中,奠定了大别山人的精神底色。
三、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的重要性
第一,保持党的先进性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对许多新形势、新任务,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需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和自觉,时刻保持先进性不动摇,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提高拒腐防变能力。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可以激励党员加强党性修养,树牢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大别山精神内涵中大别山军民对党绝对忠诚,一切服从大局是其最可贵的品格。在中国革命历史的每个紧要关头,大别山军民始终做到一切服从革命大局的需要,一切从全国战略大局出发,总是坚决听从党的指挥,用自己的牺牲为全局的胜利创造条件。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为了理想和追求,敢于斗争,不怕牺牲,革命先辈的精神品格在大别山精神中得以集中体现。通过对大别山革命历史的了解,能够从中汲取大别山精神中坚定理想信念和对党忠诚的精神力量,从而告诫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时刻以赶考的自觉和清醒,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为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加思想自觉和行动力量。
第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当前,我国在深化改革发展的过程中面临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迫切需要树牢和践行创新思维,增强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义无反顾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大别山区军民面对困难挫折、危机挑战时能做到敢为人先,勇于创新,这是大别山精神中最鲜明的特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大别山共产党人一方面积极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一方面在严峻复杂的斗争形势下,能够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贯彻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开创了大别山革命道路和斗争实践。土地革命时期,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开展武装割据,探索局部执政,成为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根据大别山实际情况,土地改革在邓小平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避免了操之过急,大别山区土地制度改革中的经验,得到毛泽东的肯定和赞赏,并在新解放区得以贯彻和推广。党的二十大提出当前和今后的目标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就是要善于用发展的眼光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善于用改革创新的办法解决问题,敢于摆脱陈旧观念、打破思维定式,展现出敢闯敢拼的勇气和锐意进取的斗志,勇于创新、不怕牺牲、守正创新、担当作为,把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中国革命历史是共产党人最好的营养剂。党的十八大以来,确定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目的是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大别山精神是一种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具有鼓舞和激励人民的巨大力量。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可以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依靠人民来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对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积极意义。
第四,应对国内外风险挑战需要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内外形势错综复杂,瞬息万变,各种可以预见和不可预见的矛盾与问题层出不穷,各种思潮交锋碰撞日益频繁,出现一些质疑中国道路的声音以及理想信念滑坡和动摇的现象。在这些矛盾与问题面前,大别山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的理想信念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仍然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排除万难的精神动力。习近平在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新县考察时指出:“中国共产党将始终高举红色的旗帜,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先辈们开创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贯彻落实习近平的重要指示,必须立足当前,脚踏实地为崇高理想而奋斗。既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也要胸怀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踏踏实实做好当前每一项工作。从大别山精神中汲取力量,不断增强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在重大政治考验面前始终保持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自觉保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精神,增强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勇气,牢记初心使命,坚定理想信念,脚踏实地为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
四、新时代传承与弘扬大别山精神的路径创新
传承和弘扬大别山精神,需要结合新的形式和内容,探索出新的传播路径,与时俱进,从而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第一,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拓展大别山精神的传播渠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技术,日趋成熟,给大别山精神的传播提供了很多机遇。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可以丰富内容,扩大范围,增强效果,提升大别山精神的传播力和影响力。一是创新传播内容,提升大别山精神传播的受众性。大别山精神传播的内容首先要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其次要与时俱进,利用新媒体的网络优势,把其精神内涵传播出去,使更多人了解和受教育。当前,使用新媒体的群体以青年人为主。青年人关注较多的APP有抖音、微信短视频、B站、微博等,当地宣传部门可以通过注册抖音、微博账号,创建微信视频号,把挖掘的大别山革命历史故事等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在新媒体平台上,吸引人们的关注,增强大别山精神传播的热度和流量。这种生动直观的形式易于拉近与受众的距离。要着力培养一批传播大别山精神的践行者和兴趣爱好者,通过他们发布与大别山革命历史相关的视频,像革命历史故事、英雄烈士、传奇将军、模范代表等都可以成为题材和内容,通过精心的设计和编辑,从而吸引网民的支持、点赞和转发,让更多人了解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二是加强传播者与受众者之间的互动,增进传播的实效性。新媒体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受众者,一方面在接受信息的过程中不断学习,同时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自觉地传播信息,传播大别山精神。加强互动交流可以提升大别山精神传播的实效性。其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和互动。例如:可以在抖音上或微博上,发布与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相关话题,让人们讲述大别山革命历史,还可以开展以大别山精神内涵为主题的相关征集活动,还可以向人们展示革命历史文物,加深大家对大别山历史的了解。其二,大别山精神的传播者要不断学习和进步,对于一些好的建议和意见,要认真采纳,积极改进内容和形式的不足。发挥好新媒体集思广益、及时反馈的技术手段,使大别山精神的传播更符合人们的喜好和需求特点,入脑入心,大别山精神的价值才能得到更大程度地发挥。三是组建一支有力的大别山精神网络宣传队伍。新媒体的利用,需要既能懂技术又能对新事物保持敏感的网络人才。充分发挥网络人才的价值和潜力,比如可以培养宣讲大别山革命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抖音达人,在抖音平台上,通过介绍当地的历史文化和遗址遗迹,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了解当地的历史和文化,无形之中起到宣传推介的作用。宣传大别山精神,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可以学习这些网红主播的表现形式。当地宣传部门可以通过举办红色讲解员选拔大赛等形式,从当地选拔一批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或讲解员,耐心加以培养和引导,使其成长为大别山精神的网上宣传者和传播者。
第二,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让青少年学习大别山精神可以增强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精神。青少年学习的主要地方是在学校,营造一个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感悟大别山精神,从而树牢理想信念和崇高的价值追求,自觉做大别山精神的传播者和践行者。一是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中,使其成为校园建设的一部分,是校园建设的重要内容。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养成跟学校的风气息息相关,校园风气主要体现在学风、教风和校风上。提升大别山精神的影响力需要将其融入到校园“三风”建设中。大别山精神内涵,是革命战争年代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跨越时空,永不过时,仍然可以激励学校师生积极健康向上,不断努力奋斗。学生通过对大别山精神的学习,自然能够增加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珍惜时光,不负韶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通过对大别山精神的学习,能增强自身的责任意识,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崇高追求,潜心教书育人,在平凡岗位上实现个人的价值。二是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活动当中,让其焕发出生机活力。“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在校园内举办的一些活动突出以大别山精神为主题,形式可以多样,内容要创新,提升学生的参与度。比如关于大别山红色故事会、演讲比赛、红色歌曲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了解大别山精神。可以组织学生前往革命纪念场馆、旧居旧址等历史发生地,实地体验,会有更多的思考和感悟,印象会更加深刻。在大学,社团是开展活动的主要载体,是组织活动的主要力量,充分利用社团这一重要载体,可以在学校组建大别山精神学习小组,大别山故事宣讲团等,学生有激情,有活力,不仅可以增加对大别山精神宣传,也可以培养一批红色文化的人才。通过参与红色社团,学生能够学习了解大别山革命历史,营造红色文化学习氛围,进一步促进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将大别山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上,可以给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校园在进行景观设计和规划时,可以设计体现大别山精神的元素,突出以大别山精神育人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校园文化内涵的重要体现,应该设置大别山历史和大别山精神的馆藏室、图书室,为师生查阅资料和档案提供便利,也为更加深入地进行学术研究提供支撑。推进大别山精神和历史研究,最主要的力量在高校,因为高校有足够的人才和环境来支持研究,在高校的机构设置上可以组建大别山精神研究中心,大别山革命史研究院等,将大别山精神研究作为学术研究的一个方向,推出大别山精神研究的成果,不断挖掘大别山历史。在校园的道路宣传栏上,体现出大别山精神内涵和红色文化;校园广播站定期播报大别山历史故事,播放大别山红色歌曲等;在校园的LED显示屏,播放与大别山历史相关的宣传片、纪录片等,加深学生对革命历史的了解。要发挥高校学术期刊的作用,开辟大别山精神研究专栏,即可以为研究者提供发表的渠道和平台,也能激发大家研究的热情和积极性。
第三,开发和利用优秀的红色旅游资源。大别山的红色旅游资源是革命活动留下的印记,是大别山精神的载体。习近平在2019年9月16日到河南省新县考察时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可借助遗留下来的红色革命印记,建立教育基地。充分利用好这些红色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大别山区旅游业,发展当地经济,而且可以弘扬大别山精神。一是以红色旅游为核心,强力塑造大别山旅游产业集群。发展大别山红色旅游,要以大别山精神为引领,借助国家支持大别山革命老区发展的机遇,根据相关文件精神,积极作为,通过整合大别山地区相关旅游产业,优势互补,实现规模发展和联动效应,提升经济效益。大别山地跨三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资源分布上各有特色,通过打造旅游线路整合资源,实现点线面结合,让人们感受到大别山革命历史的厚重。大别山革命老区大部分属于山区,虽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但是自然资源丰富,要把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自然资源结合起来,既可以宣传红色文化,也能保护好绿色生态环境,增强红色旅游资源的丰富性,避免千篇一律。由于地域限制,鄂豫皖三省在大别山精神内涵阐释上还没有达成统一,阻挠了提升大别山精神的影响力,尽快形成三省都能认可的大别山精神内涵表述是当下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加大宣传力度,持续培育旅游文化品牌。大别山区是红色圣地、革命老区,与太行山区、井冈山区齐名,但是在全国的知名度还不是很高,没有形成自己特色鲜明的定位。因此,需要加强对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宣传,提升在全国的影响力。可以制订专业营销策划方案,设计出特色鲜明的地域标识,培育旅游文化品牌。比如,信阳市在2022年规划编制了《信阳市“十四五”红色教育培训发展规划》,立足信阳市域资源优势和特点,大力实施“1363”发展战略,其中聚焦打造“信阳·信仰”一个党性教育品牌,全力塑造“信阳·信仰”品牌形象,加大品牌传播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使“信阳·信仰”党性教育品牌立得住、传得开、叫得响。这充分体现了信阳市人民政府对发展大别山红色文化品牌的重视,以及为此而做出的努力。要想形成良好的品牌效应,需要鄂豫皖三省携起手来共同努力。三是增强产品体验设计,提升个性化服务水平。在开发大别山红色文化旅游资源过程中,不能走粗放式的道路,需要结合当地的特色,进行精细化开发和设计,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增加旅游产品的附加值,进行深度开发。可以跟旅游产品开发团队合作,设计出一些文创产品,把大别山精神体现在产品的设计上,创新表现形式和内容,体现出本地特色和人文精神。根据游客的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服务,提升体验感和参与度,在欣赏大别山区自然景观的同时,了解大别山区的风土人情,同时了解大别山区的红色历史。要制作符合当地特征的旅游纪念品,如红色书籍、红色画册等,同时对当地农副土特产品等进行深加工,制作出有影响力的旅游食品,形成品牌效应。大别山红色历史是其最鲜明的特色和最宝贵的财富,将大别山红色历史资源、传统人文景观以及自然资源禀赋结合起来,是进行产品设计和个性化服务的重要方向。
作者:张光日 河南大别山干部学院教学科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