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从邓小平同志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领悟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深远意义

来源:《党建》作者:王炳林 马雪梅时间:2024-09-26分享: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是我们党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决议》系统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分清了是非,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为改革开放奠定了重要思想基础。邓小平同志为主持起草《决议》,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

  《决议》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智慧和辩证思维,是学习党的历史的珍贵文献。学习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于新时代新征程高举改革开放旗帜,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深远意义。

  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

  “拿出一个东西来”,科学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世界密切关注着中国会向何处去,党和人民迫切期待纠正“左”倾错误思想,开拓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邓小平同志坚定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旗帜鲜明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点,强调要解放思想,打破精神枷锁。但是,解放思想不是放弃原则,而是要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违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动摇,才能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思想的束缚,成为正本清源、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的思想先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党内外呈现出安定团结、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关于历史的评价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有些事要经过更长一点的时间才能充分理解和作出评价,那时再来说明这一段历史,可能会比我们今天说得更好。”但是,随着拨乱反正的全面展开,党内外要求重新评价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呼声越来越高,特别是1979年年初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出现了一股怀疑和反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高度警惕。他在会议结束时发表了题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讲话,提醒全党铭记毛泽东同志的功绩,指出“我们将永远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前进”。也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要像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的《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那样,作出一个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7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大会上,叶剑英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对过去30年的历史经验作了初步总结。10月下旬,邓小平同志提出要准备“起草建国以来党的历史问题决议,现在着手,明年(实际为后年)六中全会讨论通过”,还说,“有了国庆讲话,历史决议就好写了。以讲话为纲要,考虑具体化、深化”。10月30日,有关部门召集会议,传达邓小平同志的谈话精神并部署工作,《决议》的起草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真正的解放思想:

  “公正地、科学地、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地对待历史,对待历史人物”

  《决议》起草之初,邓小平同志就提出处理历史问题“宜粗不宜细”的总原则,强调:“争取在决议通过以后,党内、人民中间思想得到明确,认识得到一致,历史上重大问题的议论到此基本结束。”对此,他提出三条明确要求,强调其中最核心的是“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同志抓住了工作重点,为《决议》的起草确立了指导思想,使得起草工作能够顺利推进。

  初稿讨论修改时,争议最多的是关于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毛泽东思想的问题,其中不乏一些失之偏颇的言论。邓小平同志认为,《决议》稿中阐述毛泽东思想的这一部分不能不要,“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关于怎么写的问题,邓小平同志认为,要坚持实事求是,同时要做到“恰如其分”。他还坚决反对把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写过头:“写过头,给毛泽东同志抹黑,也就是给我们党、我们国家抹黑。这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是真正的解放思想。邓小平同志实事求是评价历史和历史人物的科学态度,为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的方法论指导,为我们正确认识和科学评价党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提供了重要遵循。

  集中民智是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

  “人民内部要有充分的民主,这样才能拿出好的主意来”

  《决议》起草历时20个月,邓小平同志针对《决议》的起草、修改和定稿发表的谈话、讲话多达十余次,其他中央领导人也提出了一些极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在起草《决议》时,起草组就曾遇到一个难题——如何对毛泽东同志一生功过作出有说服力的阐述,而陈云同志的建议则使这一难题迎刃而解。陈云同志指出,《决议》稿要专门加一篇话,讲讲解放前党的历史,写党的60年;60年一写,毛泽东同志的功绩、贡献就会概括得更全面,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也就有了全面的根据。

  为广泛征求意见,党中央组织了多次不同范围的讨论、修改,正如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预备会期间所讲:“这个决议写了一年多了。中间经过四千人的讨论,以后是几十人的讨论,政治局扩大会议的讨论,这次六中全会预备会的讨论是第四轮了。我看是相当认真、严肃,也相当仔细了。”针对《决议》写不写以及如何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功过等问题,邓小平同志还专门找来警卫局的同志谈话,充分征求身边干部与战士的意见。邓小平同志曾总结道,如果不提毛泽东思想,对毛泽东同志的功过评价不恰当,“老工人通不过,土改时候的贫下中农通不过,同他们相联系的一大批干部也通不过”。通过广泛听取民意、集中民智,《决议》对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作出了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评价。

  科学总结经验是开拓创新的基础:

  “相信这个决议能够经得住历史考验”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公报写道:“全会认为,《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于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地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必将产生伟大的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40多年的历史有力地证明,《决议》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和时间的检验。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把握蕴藏其中的科学思维和方法论,对于新时代新征程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坚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放思想的过程就是统一思想的过程。党的十二大闭幕后不久,邓小平同志说:“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二大,我们打开了一条一心一意搞建设的新路。”而正是《决议》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统一,从而为打开这条新路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我们必须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解放思想中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敢于面对新矛盾与新挑战,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持续注入强劲动力。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决议》起草过程中,邓小平同志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公正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并第一次明确提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于初级的阶段”的论断,为我国改革开放初期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基本遵循。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改革还有不少硬骨头要啃。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要立足中国国情,坚持问题导向,总结和运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经验做法,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回答好时代和实践给我们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完成了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闯,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改革开放是我们党的一次伟大觉醒,正是这个伟大觉醒孕育了我们党从理论到实践的伟大创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继续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破难题、以开放促发展,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作者分别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院长、教授;北京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来源:《党建》2024年第9期)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