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张守四: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的丰富内涵(中)

来源:大河网作者:张守四时间:2024-07-18分享:

  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张守四总结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作出的12条重要指示、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中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以及自己的学习感悟,大河网学术中原将持续刊发。昨天推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南工作作出的四条重要指示,分别是关于河南发展的战略地位和目标方向、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关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于做好“三农”工作,今天再推出四条,分别是关于城乡企业发展、关于红色基因传承、关于推进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下为正文:

  关于城乡企业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对调研的城市、县区、乡镇、企业都提出了具有很强针对性的发展意见。

  一是肯定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作为河南的省会,郑州的发展至关重要。习近平总书记对郑州发展非常关心。2009年4月习近平在郑州调研时指出,省会郑州高楼林立,商贸繁荣,洛阳、开封都展示着历史文化名城的新形象,中原城市群正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引擎。应该把着眼当前和着眼长远一致起来,用科学发展的理念,把应对危机作为机遇,化危为机,乘势而上,有了这样的思路,若干年之后,我们将看到一个跨越式前移的新郑州新河南。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郑州市商贸物流业和企业科技创新。2014年5月10日他在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项目考察时指出,要朝着“买全球卖全球”的战略目标不断迈进。在看到郑州国际陆港集铁路港、公路港、空港、海港于一体,正在着力打造国家铁路一类口岸、多式联运服务中心、中欧班列货运中心、智慧物流信息中心时,他希望河南建成连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枢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作贡献。他在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指出,装备制造业是一个国家制造业的脊梁。先进制造业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能否有较大的提高,关键是能否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蹚出一条路子来。要加大投入、加强研发、加快发展,努力占领世界制高点、掌控技术话语权,使我国成为现代装备制造业大国。要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搭建创新服务平台,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优势领域、共性技术、关键技术的重大突破,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2019年9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考察调研时强调,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要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自主创新,发展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把我国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搞上去,推动我国经济由量大转向质强,扎扎实实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二是提出“两个更好”的老区工作重大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老区人民的生活。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吃水不忘掘井人。我们绝不能忘记革命先烈,绝不能忘记老区人民,要把革命老区建设得更好,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做好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工作,保障好老区群众生活,让革命烈士含笑九泉。关于兰考县,2014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兰考县张庄村座谈时强调,兰考是粮食生产主产县,首先要做好耕地这篇文章。

  三是提出县域治理“三起来”重大要求。2014年3月18日,习近平在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对兰考县结合教育实践活动抓好当前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希望他们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不断取得事业发展新成绩。

  四是提出乡镇工作“三结合”重大要求。2014年5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尉氏县张市镇座谈时强调,乡镇要从实际出发,把改进作风和增强党性结合起来,把为群众办实事和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结合起来,把抓发展和抓党建结合起来,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乡镇工作牵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的两头,一头是建设好新农村、实现农业现代化,一头是加快农民有序进城、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

  关于红色基因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阐述发源孕育形成于河南的革命精神,就传承红色基因、革命老区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一是高度评价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的时代价值和地位。强调“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又创造了许多闻名遐迩的精神文化成果,培育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等著名的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锋精神等革命传统和伟大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

  二是精准概括焦裕禄精神的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对焦裕禄一直十分崇敬,将其视为人生榜样。1990年7月时任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就以《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为名填词一首,发表在《福州晚报》上。到中央工作后,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到兰考调研考察指导、听取兰考县委工作汇报时,多次强调要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2009年4月习近平到兰考调研指导时,将焦裕禄精神的内涵概括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2014年3月在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联系兰考,一个重要考虑就是要倡导全党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我们倡导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同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高度契合。到兰考调研指导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特别学习焦裕禄“心里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三是提出“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要求。2009年4月习近平在河南考察时强调,要更好地发挥好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在全省干部特别是县委书记中的示范教育作用,引导县委书记见贤思齐,自觉向焦裕禄同志学习。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调研指导时,强调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始终,党员干部要深学、细照、笃行,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指出,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员干部要多学党史、新中国史,自觉接受红色传统教育,常学常新,不断感悟,巩固和升华理想信念。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

  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考察时指出,红旗渠就是纪念碑,记载了林县人民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的英雄气概。要用红旗渠精神教育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也就是一两代人的事,我们正逢其时、不可辜负,要作出我们这一代的贡献。红旗渠精神永在。2020年4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的回信中,鼓励广大劳动群众坚定信心、保持干劲,弘扬劳动精神,克服艰难险阻,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对发挥老典型的榜样示范作用非常重视。2009年4月他到新乡刘庄调研时就叮嘱随行的中央有关部门领导要好好研究刘庄现象、总结刘庄经验,发挥好刘庄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为推进新形势下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关于推进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2011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地方的文化底蕴非常重要。各级领导要对当地的文化精髓了如指掌,如数家珍。要不断挖掘各地的文化精神内涵,并与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形成一种不可替代的软实力。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河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要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设全媒体,更加注重网络内容建设,让网络空间正气充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调研时就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

  一是高度评价河南在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强调河南是中华民族、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中原大地孕育的风流人物灿若群星,产生的历史文化影响深远,创造了许多闻名遐迩的精神文化成果。

  二是高度评价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后取得的重大考古发现的重大意义。2021年10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强调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后,取得一系列重大考古发现,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灿烂成就和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为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发挥了重要作用。强调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更好展示中华文明风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三是提出中医药学传承创新。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调研时强调,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要做好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积极推进中医药科研和创新,注重用现代科学解读中医药学原理,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健康服务。他指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潜力巨大,要善于挖掘和利用本地优势资源,加强地方优质品种保护,推进产学研有机结合,统筹做好产业、科技、文化这篇大文章。他强调,艾草是宝贵的中药材,发展艾草制品既能就地取材,又能就近解决就业。我们一方面要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另一方面也要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把就业岗位和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

  四是高度评价殷墟甲骨文文化价值。殷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文献可考、为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1000年。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在这方面,考古事业居功至伟。考古工作要继续重视和加强,继续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这个民族还会伟大下去的。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党创新理论的“根”,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两个结合”。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做中国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五是强调要积极推进具有中原文化特质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充足的文化条件。2011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全国两会河南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把继承和弘扬革命创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不断结合新的时代特征用以滋养教育广大干部群众,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精神力量。强调要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注重发展优势项目,努力打造精品名作,积极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形成历史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精神效益和社会效益并进的文化发展哲学。强调要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城乡文明程度。对于河南省围绕弘扬以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全省倡导树立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为内容的“三平”精神,注重提升普普通通河南人,踏踏实实河南人,不畏艰险河南人,侠肝义胆河南人的良好形象,习近平认为这都是很好、很实的思路,希望不断抓出成效。

  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河,素有“铜头铁尾豆腐腰”之说。河南地处黄河的“豆腐腰”部位,是地上“悬河”最突出、历史上决口最多的河段。2019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要求。

  一是指出古今治黄史也是一部治国史。黄河历史上自然灾害频发,特别是水害严重,素来“多淤、多决、多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给沿岸百姓带来深重灾难。黄河治理成为困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大难题。黄河宁,天下平。从某种意义上讲,中华民族治理黄河的历史也是一部治国史。

  二是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事关民族复兴的重大国家战略。黄河流域构成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地带,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区域,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的地位十分重要。强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同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一样,是重大国家战略。

  三是指出黄河治理的难点症结。强调洪水风险、流域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保障形势严峻,发展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强调黄河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是黄河复杂难治的症结所在。保障黄河长治久安,要紧紧抓住水沙关系调节这个“牛鼻子”,完善水沙调控机制,解决九龙治水、分头管理问题。强调要坚持辩证思维、系统思维,把相关问题研究深研究透,不能单打一、想当然。

  四是明确“大保护、大治理”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强调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生态优先,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统筹谋划,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强调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加强协同配合,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创作好新时代的黄河大合唱。强调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把黄河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谋划,上游以提高水源涵养能力为主;中游要突出抓好水土保持和污染治理;下游要注重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提高生物多样性。强调要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

  五是强调要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六是强调要坚定信心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治理黄河的功利好坏,要以百年千年计,不能急,不能马虎。要着眼长远,加强顶层设计,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创新体制机制,明确中央、省区、市县的职责任务,以完善的制度和体制机制确保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当下的迫切任务是确保“四个不”:大堤不决口、河道不断流、水质不超标、河床不抬高。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非一日之功。要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既要谋划长远,又要干在当下,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让黄河造福人民。

  (作者:张守四,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河南省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理事)

责任编辑:姜静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