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中国地方志工作办公室公布第八批中国年鉴精品工程“中国精品年鉴”名单,《河南年鉴(2023)》成功入选,成为河南省首部中国精品年鉴。这是《河南年鉴》创刊40年来的里程碑,也是河南年鉴精品发展的新起点,必将有力推动河南省创建中国精品年鉴工作和全省年鉴事业高质量发展迈上新的台阶。
《河南年鉴》创刊于1984年,是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主管主办、编纂出版的省级综合年鉴,已连续出版40卷。《河南年鉴(202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重点记录河南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重大举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情况,以及“十大战略”阶段成果,努力为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服务。
一、牢记总书记嘱托,深入践行“两个结合”重要思想
创刊40年来,《河南年鉴》始终坚持以综合年鉴特有的角度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坚守办刊初心,筑牢政治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5次到河南视察,寄予河南“奋勇争先、更加出彩”的殷切期望,《河南年鉴(2023)》卷首设“新时代十年河南发展成就”图片专题,分别从10个方面记录河南贯彻总书记嘱托的实践历程和发展成就。2022年10月28日,总书记到河南安阳红旗渠和殷墟博物馆等地调研,《河南年鉴(2023)》特载收录专题文章《习近平在河南安阳考察调研》,追寻总书记足迹,记述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深情嘱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永续发展的高度,作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河南年鉴》从2020年卷起,连续三年设置“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类目。《河南年鉴(2023)》再次细化分目,设“综述”“黄河治理”“黄河流域水资源保护”“黄河河务管理”“绿色低碳发展”“黄河文化传承弘扬”等分目,全面记述河南落实总书记嘱托进行“黄河保卫战”的系列举措,系统记录河南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践。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并指出“在我国5000多年文明史上,黄河流域有3000多年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孕育了河湟文化、河洛文化、关中文化、齐鲁文化等,分布有郑州、西安、洛阳、开封等古都,诞生了‘四大发明’和《诗经》《老子》《史记》等经典著作。”《河南年鉴(2023)》“省情概览”类目重点介绍以“河洛文化”“元典文化”以及“古都文化”为代表的黄河文化载体。“文化”类目重点介绍“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文创品牌,卷首专题图片展示“文化中原”的魅力风采和“炎黄胜地”的华夏基因,使《河南年鉴》成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两个结合”河南实践的重要窗口。
二、植根中原沃土,忠实记录“出彩河南”的时代担当
《河南年鉴(2023)》清晰定位河南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的奋斗坐标,重点展现河南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历程的出彩画卷。
一是充分展现“农业大省”的历史担当。作为新时代中原史册,《河南年鉴》见证了河南从“国人粮仓”到“国人厨房”再到“世人餐桌”的拼搏努力,见证了河南肩负抗稳粮食安全责任,筑牢“三农”压舱石的大省担当。《河南年鉴(2023)》卷首的“十年·数读河南”图片专题记录:“十年来,河南省建成高标准良田505.33万公顷,粮食产量连续5年超650亿公斤,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300亿公斤左右,粮食加工转化率达80%,主食产业化率达65%。农产品加工业已发展为万亿级产业,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水饺产自河南,肉类加工和速冻食品分别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一半以上。”“农业”类目设“中原农谷”分目,集中记述河南立足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汇聚顶级科创资源、科学规划“中原农谷”顶层设计、着力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等六大行动,以及建设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组建神农种业实验室等重大举措。作为农业大省,河南同样是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河南年鉴(2023)》继续设立“乡村振兴”类目,并科学设置“综述”“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乡村人才培养”等分目,反映实施田园增收等产业发展“十大行动”,记述河南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性成果。
二是集中展示“制造强省”河南品牌。《河南年鉴(2023)》“工业”类目设“制造强省建设”分目,分别从综合实力、产业结构、创新能力、集群化发展、质量品牌、融创赋能等方面反映河南省坚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主攻方向,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实践奠定坚实产业支撑的坚强决心。同时,在卷首的“十年·发展强基”“十年·数读河南”图片专题,集中展现河南“装备制造业、食品加工业跃向万亿级,大中型客车、盾构机、大型拖拉机、大型矿山装备、特高压装备等一批高端产品成为‘中国制造’皇冠上的明珠”等重大成果。
三是集中展示“内陆开放高地”河南优势。新时代十年,开放的河南越来越有“国际范儿”。《河南年鉴(2023)》卷首的“十年·开放高地”“十年·数读河南”图片专题,系统展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获批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级航空港经济发展先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中欧班列(郑州)累计开行超过6000班;连续10年河南外贸总量居中部第一位;空陆网海‘四条丝绸之路’联通世界”等辉煌成就。设置“开放型经济”类目,下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利用外资及港澳台资”“对外贸易”“境外经济技术合作”“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开发区建设”“经贸促进”“海关”“边防检查”“口岸管理”12个分目,全面反映2022年河南省开放发展的最新成果。
三、把握时代脉搏,敏锐捕捉“中原发展”的最强乐章
《河南年鉴(2023)》关注河南发展时代强音,努力彰显中原精品年鉴时代特色。
一是聚焦河南“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省打出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两个轮子一起转的系列“组合拳”,盾构机、新能源客车、光通信芯片、超硬材料等产业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居全国前列,国家创新高地和重要人才中心建设如火如荼。《河南年鉴(2023)》卷首设“十年·创新引领”图片专题,反映新时代河南创新实践。“工业”类目设置“电子信息制造业”“新材料产业”“新能源产业”“氢能与储能”4个分目,在“科学技术”类目下特设“国家创新高地建设”分目,反映2022年河南最新创新发展成果。
二是聚焦“数字河南建设”。2022年,河南把数字化转型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之举,数字基建、数字产业、数字赋能、数字治理、数字生态“五位一体”的数字化转型新格局加速形成,数字经济对河南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70%。《河南年鉴(2023)》创设“数字河南建设”类目,从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通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量子信息产业、数字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全方位记述河南打造数字强省,建设全国数字产业化发展新兴区、产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区,争创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奋斗历程。
三是聚焦“区域发展”。《河南年鉴(2023)》“区域发展”类目下设“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中原城市群建设”“对口支援合作”等分目,记述展示河南立足中原融入国家整体发展布局的视野和格局。
四、坚持守正创新,勇于突破思想藩篱
在创建中国精品年鉴的过程中,《河南年鉴》引入新编纂理念,开辟跨越发展新思路。在中志办和精品年鉴专家指导下,《河南年鉴(2023)》实现自我突破,在层层磨砺中锻造新生。
一是体现“实”的理念。《河南年鉴(2023)》以详实的资料、丰富的图片等形式充分展现精品年鉴“内容为王”的编纂理念,编纂过程中先后吸收专家意见800余条,补充资料20余万字。
二是体现“融”的理念。主要表现为年鉴编纂打破部门条块化束缚,资料内容实现跨类目调用、以类集中,使得类目主题更加突出。比如,将“森林资源保护”相关内容从原“林业”分目中析出,整合到“生态环境”类目中;将“住房和城乡建设”类目拆分为“城乡建设”“房地产”“建筑业”3个类目;将“文化旅游”类目拆分为“文化”和“旅游业”2个类目。经过优化调整,使得年鉴资料内容归类更加科学合理,层次更加分明。
三是体现“细”的理念。《河南年鉴(2023)》严格按照《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及其补充规定要求,以“铸魂、守真、强基、塑形、创新、出彩、点睛、提纯、增效、聚力”为编纂要诀,从大处着眼、细节着手,进一步强化体例规范要求,总结性语言表述精准,全书的图表排序、图注表达更加规范,确保记述体例严谨,逻辑清晰,文风朴实,语言通畅,标点符号、数字和计量单位、简称、缩略语等表述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