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西侧,坐落着一幢两层的普通建筑,它默默矗立在那里,外表看来并不十分奢华,也没有过多吸引人之处。但就是这样一座不起眼的建筑,承载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段风云岁月,见证了毛泽东和党中央领导全党纠正“左”倾错误的良好开端和伟大历程。它就是两次郑州会议的主要会址——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楼,始建于1956年,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在此居住。
两次郑州会议的主要会址——河南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楼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此后,全国范围内迅速掀起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高潮。随着运动的急速推进,毛泽东发觉,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很多人“急急忙忙往前闯”,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混乱现象。
10月下旬,毛泽东先后派调查组到河南遂平县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修武县和新乡七里营开展调查。同时,他自己也先后到河北、河南视察了解情况。一路上他了解越多,越发感觉问题严重。此时,中共中央已经发出在武汉召开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的通知。为了开好这两个会议,毛泽东决定预先在河南郑州召开会议,一面听取调查组的汇报,一面约集部分省市委书记准备有关文件,对当时已经认识到的错误开始着手纠正。
1958年11月2日至10日,毛泽东在郑州主持召开有部分中央领导人、大区负责人、部分省市委书记参加的中央工作会议,即第一次郑州会议。会议初始阶段是在毛泽东专列上召开的,山西、甘肃、陕西、河北、河南5省负责同志和有关人员参会。随着会议的深入展开,参会人员逐步增加,山东、安徽、湖南、湖北四省省委第一书记赶到郑州参加会议;后来,华东、东北、华南、西南4个协作区主任也参加进来;最后,刘少奇、陈云、邓小平、谭震林、杨尚昆等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也赶到郑州出席会议,会议地点由专列转至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楼。
针对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毛泽东深为忧虑。他多次同参会的省级领导干部座谈,认真听取他们的汇报,并就“急过渡”和过早取消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问题作了多次讲话,提出了一些纠正“左”倾错误的理论观点和政策思想。对于普遍存在的急急忙忙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思想,毛泽东明确提出要划清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集体所有制与全民所有制的界限,肯定我国现阶段是社会主义,人民公社是集体所有制,强调大力发展生产力。他还对取消商品生产、取消货币的错误观点进行了严厉批评。为了说服大家,除了11月8日,从6日至10日毛泽东每天都到会讲话,这样密集的讲话过去并不多见。他还建议大家读两本书:一本是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另一本是《马恩列斯论共产主义社会》。他要求每人每本读3遍,联系中国社会主义经济革命和经济建设,随读随想,使自己获得一个清醒的头脑,以利指导我们伟大的经济工作。他说:“现在有很多人有一大堆混乱思想,读这两本书就有可能给以澄清。”
第一次郑州会议,是毛泽东和党中央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领导全党纠正“左”倾错误的开端。这次会议上毛泽东阐述的关于区别两种所有制、划清两个社会发展阶段的界限,关于和不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商品生产性质的观点和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思想,是对已经觉察到的问题的反思,对当时急于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向共产主义过渡之风提出了警示。然而,由于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问题的严重性还认识不足,高指标、浮夸风以及人民公社内部的诸多问题仍未得到解决。但是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毛泽东提出的一系列正确思想主张,对当时混乱思想的纠正还是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算是为纠“左”开了个好头。
同年11月21日至12月10日,毛泽东在武昌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党的八届六中全会,进一步讨论了人民公社出现的问题,决定纠正“共产风”,继续纠正高指标、浮夸风和克服急躁冒进的思想认识等问题。
1959年一二月间,毛泽东一直为一个问题所困扰:为什么1958年农业大丰收,粮食、棉花、油料等农产品的收购却不能按时完成,全国还发生了缺粮、缺油风潮?问题症结究竟何在?是否如广东省委汇报的那样,“目前农村有大量粮食,粮食紧张完全是假象,是生产队和分队进行瞒产私分造成的”。带着这个问题,1959年2月23日,毛泽东南下视察河北、山东、河南3省。经过一路调查研究,毛泽东从农民瞒产私分的现象中发现了人民公社所有制存在的一些严重问题。为此,2月27日至3月5日,党中央在郑州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第二次郑州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领导同志20人,各省市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27人共计47人,主要研究农村人民公社和纠正“共产风”问题。
这次开会的方法是分批召开,自始至终没有开过全体会议,参会人员也是逐步扩大。会议地点分两处,即毛泽东乘坐的专列上和省委第二招待所西楼会议室。一开始,会议进行得并不像毛泽东预期的那样顺利,不少人思想上没有准备,对毛泽东提出的一套主张想不通。王任重在其日记中就说:“主席的谈话像丢了一个炸弹,使人一惊,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来。”为此,毛泽东作了大量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2月27日晚上,2月28日下午和晚上,3月1日上午和下午4时至9时,3月2日晨4时半、上午8时以及晚8时40分······这一连串的数字,充分展现出毛泽东为纠正错误、扭转局势殚精竭虑的艰辛和付出。
在人民公社内实行生产队的基本所有制,是毛泽东召开第二次郑州会议想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会议期间,他围绕人民公社的所有制问题作了多次讲话,一针见血地指出:“要从所有制方面解决问题。现在是一平、二调、三收款。这样一来,统统违反按劳分配原则,否定价值法则,否定等价交换。”他还说了一些分量很重、不留余地的话,严厉批评“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提出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平均主义倾向和过分集中倾向,强烈表达其坚定纠正“共产风”的决心。
经过毛泽东的反复解释说服,大家的思想认识逐渐趋向统一。经过充分讨论,会议通过了《郑州会议纪要》,明确了生产队(相当于原来高级社的规模)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确定了整顿和建设人民公社、遏制“共产风”的14句话:“统一领导,队为基础;分级管理,权力下放;三级核算,各计盈亏;分配计划,由社决定;适当积累,合理调剂;物资劳动,等价交换;按劳分配,承认差别。”这对纠正“共产风”和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发挥了较大作用。
第二次郑州会议在纠正“左”的错误方面比第一次郑州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迈出了更大一步。但是,由于受到思想认识上的局限,毛泽东和党中央还需要一个长期艰难探索的过程。
60多年前,在省委第二招待所西侧这幢小楼里召开的两次郑州会议,尽管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困局,但是会议的召开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很有价值的思想积累和宝贵的经验教训,这幢小楼也已成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从错误中学习,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见证。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奋斗征程上,这幢静静矗立的小楼必将继续见证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见证中原大地的更加出彩。
来源:《党的生活》2023年第9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