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河南方志文化微视频】“志”慧安阳

来源:中共安阳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时间:2023-04-26分享: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安阳是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甲骨文的故乡,《周易》的发源地,红旗渠精神的发祥地,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航空运动之都、中华文字之都、国家卫生城市等美誉。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公元前275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拔之。“安阳”之名始见于史册,后遂称相州、魏郡、彰德府,解放后改称安阳市。

  安阳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25000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就在这片热土繁衍不息。远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的颛顼帝喾二帝曾活动于安阳内黄滑县一带。约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于殷,历经八代十二王,历时254年。安阳又是邺都所在地,历史上先后有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在此建都,故安阳素有“七朝古都”之称。

  安阳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人类文明进步的足迹随处可见。从旧石器时代“小南海文化”到新石器时代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均有遗存,灿烂的殷商文明以甲骨文字、青铜文化、都城遗址、周易文化享誉世界。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甲骨文是中国最早的有体系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周易》中蕴含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思想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曹魏时期创造了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安阳是河南省文物大市,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0余处。安阳老城的筑城形制堪称中国传统礼制的北方城池的典范之一,修定寺塔、昼锦堂“三绝碑”等名扬海内外,殷墟和大运河滑县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安阳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商王武丁中兴、女将军妇好请缨、文王拘而演《周易》、西门豹投巫治邺地、项羽破釜沉舟、曹操邺城发迹、岳飞精忠报国等名人典故层出不穷,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孙占元、当代愚公杨皂、“四有”书记楷模谷文昌等功勋业绩彪炳史册。

  安阳修志起始于北宋,明清时期达到高潮,流传至今历代府志、县志共24部。安阳市党史方志机构成立40余年来,坚持修志问道、直笔著史,出版市县(区)综合志书20部,行业志、部门志165部,乡镇村志81部,各类地情书籍100余种,整理旧志近20部。注重发挥方志“存史、资政、育人”功能,在安阳成功跻身中国七大古都、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和开发保护曹操高陵等重大项目中凸显重要作用。2005年被表彰为“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019年全国地方志发展规划纲要研讨会在安阳召开。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阳视察,强调“殷墟我向往已久,这次我来是想更深地学习理解中华文明,古为今用,为更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借鉴”“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牢记领袖殷殷嘱托,坚定信心,不辱使命,书写古都历史,讲好安阳故事,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彰显价值,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安阳实践贡献“志”慧。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