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关键在乡村。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好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22年8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指出,“加强农耕文化保护传承,支持建设村史馆,修编村史、村志,开展村情教育。”村史馆作为展示保护和开发利用村落历史文化资源、宣传展示村情村貌的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已经成为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支撑。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年底,河南全省已建成村史馆1061家,村史馆已逐渐成为方志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3年上半年,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立足新使命、聚焦新职能、发挥新作用,就全省村史馆进行了深入调研,并对其中20家优秀村史馆进行首批“河南省村史馆示范点”命名表彰,鼓励引导建设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村史馆。结合本次调研所掌握的情况和获得的相关资料,本文就今后河南省村史馆建设发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谈几点认识。
一、村史馆建设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意义
(一)村史馆是传承保护优秀乡村历史文化的重要阵地
农耕文明是我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乡土文化,保留乡村风貌,注意乡土味道,让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魅力和风采。随着乡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田园民居不断变迁,乡村传统生产生活模式被颠覆,很多传统乡俗、乡村历史文化面临传承发展难题,该如何保留乡村优秀传统历史文化,留住乡愁,是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重要课题,建设村史馆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重要阵地。
比如平顶山市郏县李口镇张店村村史馆,保存有从该村出土的汉代石碑,该碑记载了诸葛亮拜谒张良祖庙的史实;以文字、图片详细展现了张店村2000多年的发展沿革,系统展示了张店村历代文化名人、村史乡贤的文化印记,全景呈现了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村庄天翻地覆的面貌变迁,现已成为该村新时代传承历史文化、促进乡风文明和提升村民素质的主阵地。再比如鹤壁市浚县白寺镇白寺村村史馆,全面系统展示出白寺村自秦始皇祭祀白帝起,经唐、宋、金元、明清不同历史阶段的村史文化,以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抗匪保家、支援前线的红色历史以及新中国成立后各个时期的建设成就和创新发展,并配有生产工具、生活用品的展示,使其成为留住乡愁、凝聚人心、传承文明的重要窗口,成为当地重要的历史文化研学基地。
(二)村史馆是建设党的坚强堡垒的教育基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村史馆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充分发挥教育基地作用,促进基层党员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新高度,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新高度,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新高度。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激励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为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落地见效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把基层组织建设成党的坚强战斗堡垒
比如郑州市新郑市观音寺镇潩水寨村村史馆建设了潩水寨村历史变迁、民情风俗、红色革命时星火燎原和老区新貌等板块。建成后,充分发挥村史馆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分批组织党员干部参观学习,同时开展党员红色教育、“三会一课”等活动。比如安阳市安阳县崔家桥镇双塔村村史馆展示了新中国成立至今70余年双塔人紧跟共产党艰苦奋斗、探索创新、由穷到富的身影和足迹。该村史馆先后获得省级“五个好”村党支部、省级“农村基层先进党组织”、省级“先进基层党校”、省级“十星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荣誉。
(三)村史馆建设是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文明乡风”。“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的工作,要绵绵用力,下足功夫”。将乡村历史文化与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结合展示宣传的村史馆,正是凝聚乡民人心、引导乡村风气、强化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
比如新乡市辉县市孟庄镇南李庄村村史馆全面展示了党支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壮大集体经济、建设美丽家园的生动历史,再现了由贫穷落后到文明富裕的亮丽蜕变,展现了劳动模范、道德模范风采,引导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营造了崇尚、学习、关爱的浓厚氛围,推动乡村形成见贤思齐的良好风尚。再比如许昌市长葛市增福镇段黄庄村村史馆设族谱堂、名人苑、育人阁3个展区,用源远流长的家族文化宣传和谐乡风、化解邻里矛盾,群众接受度高,对构建和谐乡村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二、村史馆建设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建设发展村史馆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但在实际工作中,存在个别乡村领导干部对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现象,个别乡村有将村史馆建设全权外包,或将其当作旅游开发、文明村考核等附属品的情况,导致一些展陈内容或是不接地气,让农民看不懂、没兴趣;或是乡村历史文化内容很少,领导视察文字图片较多,削弱了其本应发挥的凝聚民心、培育文明乡风、留住乡愁、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作用。
(二)村史馆展陈内容模式化、单一化
村史馆作为综合地情馆,与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主要从某一方面以特定方式手法展示某一领域特定内容的文化场馆不同,一般是以一个行政区域为单位,用沙盘、模型、雕塑、展板、影视等形式,全面生动地展现该区域内自然与社会、历史与现状。但部分村史馆建设模式化严重,缺少对本村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导致同一地区的村史馆展陈内容高度相似,没有突出不同村落的特色亮点,存在“千馆一面”的现象。此外,也存在形式的单一化问题,或是仅收集展示一些老物件,将村史馆变成旧物馆;或是仅仅将村史村情相关文字做成展板,缺乏图片和实物等能鲜活反映生产生活和历史环境的展品,存在形式主义倾向。
(三)村史馆的管理服务乏力
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文化创造和实践的主体。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加强对乡村本土文化人才的培育,着力提升农民的人文素养和审美水平。村史馆作为乡村里的公共文化场馆,需要农民积极参与才能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但由于地方财政紧张、人才外流严重、村史馆作用定位不清等原因,导致村史馆的管理服务乏力,部分村史馆存在“重建不重管”“有场所无活动”“群众看的少、干部看的多”等问题,部分已建成的村史馆面临门可罗雀的窘况。
三、建设发展村史馆的建议
(一)建设发展村史馆,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引领
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建设发展村史馆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把凝聚民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更好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以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尊重乡村、农民的文化需求与文化创造。必须坚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引导人民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弘扬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对乡村历史文化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杜绝封建迷信思想。不能教条主义,而是让核心价值观的理念自然而然地融入农民日常的生产生活。
(二)建设发展村史馆,要挖掘创新乡村优秀传统文化
乡村文化因其地理位置、产业资源、历史渊源的不同而千差万别、各具特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建设发展村史馆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资源,坚持实事求是,不弄虚作假。一要从乡村历史变迁、生活变化、人物故事、民俗技艺、衣食特产等内容讲好乡村故事,突出特色亮点,提高乡村文化感召力,重拾乡村文化自信,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动能。二要创新展示手法,充分结合使用图片、展板、实物、塑像、影像、实操体验等方式进行直观立体的展示,保证科学性和专业性的同时,提高观赏性和趣味性。三要做好线上线下研学互动,加强与文旅管理部门、社会文化组织、学校和优秀村史馆、方志馆的联系和交流,组织学习,汲取先进经验。同时利用短视频等新媒体进行引流推广,让乡村文化活起来。
(三)建设发展村史馆,要重视管理服务
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要重视村史馆管理服务,定期更新展览、补充藏品,强化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一是可以与农家书屋、乡村大讲堂、党群活动中心联合发挥作用,以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积极举办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打造多元化公共服务体系。二是培养村民对乡村历史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原则,挖掘乡土文化人才,鼓励引导广大村民、企业家、退休人员、文化工作者参与到村史馆建设中来。三是完善志愿者服务体系,建立村史馆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完善培养政策和激励机制,发动村民参与到村史馆的日常管理服务中来。
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加强村史馆建设,精心打造成具有正确的思想引领、深厚独特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文化场馆,丰富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乡亲们的精神文化素养,真正培育文明乡风、助力乡村文化振兴,从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中原大地写出更加出彩的崭新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