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
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观点。方法论是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最一般、最根本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六个必须坚持”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凝练、科学概括,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现在开展的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必须坚持人民至上。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开展调查研究,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增进同人民群众的感情,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自觉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正是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具体体现。“开展调查研究就是走群众路线,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就没有决策权。”习近平总书记多年来在调查研究中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他在河北正定任县委书记期间,转遍了全县25个乡镇、221个村,为了听到更多群众的呼声,他临时在大街上摆桌子听取老百姓意见,在正定县城街头发放民意调查表。正是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他带领正定县委初步制订出全县1985年工作计划和要抓紧办的十件大事。在福州任职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广大干部“拜实践为师,拜群众为师”,用了半年时间通过万人答卷、千人调研、百人论证,制定出台了《福州市20年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设想》,科学谋划了福州3年、8年、20年的发展目标,就是人们熟知的“3820”战略工程。2012年担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他走遍了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直接到贫困户看真贫、扶真贫,直接听取贫困地区干部群众意见,不断完善扶贫思路和扶贫举措,创造性提出“精准扶贫”战略。坚持人民至上要求我们在调查研究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眼睛向下”“脚步向下”,多到远的地方去,多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多到工作做得差的地方去,真正去了解、掌握、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就是要“拜人民为师”,“放下架子”“扑下身子”,虚心向人民学习,汲取人民的智慧。
第二,必须坚持自信自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特质。坚持自信自立,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1930年5月,毛泽东主席写了名作《反对本本主义》(原题是《调查工作》),得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的情况”的结论。通过调查研究,毛泽东开始质疑“走俄国的路”,转向研究“走自己的路”,提出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从而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立足我国国情,坚持自信自立,提出了“五位一体”“四个全面”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和工作部署,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守正道、追求真理,立足我国国情,放眼观察世界,不妄自菲薄,不人云亦云。坚持自信自立,就是在调查研究中坚持聚焦中国基本国情,了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的具体问题,通过研究更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和措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品格。守正,是指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创新,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发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调查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是我们党一贯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毛泽东主席就多次强调在调查研究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他在1942年2月在中共中央党校开学典礼上的演说《整顿党的作风》提到“在我们党的中央做了决定,号召我们的同志学会应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认真地研究中国的历史,研究中国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对每一问题要根据详细的材料加以具体的分析,然后引出理论性的结论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在要求。”在调查研究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已经被我们党百年历史相印证。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坚持调查研究,一切从实际出发,不仅在实践中把武装斗争的重心转向农村,创造出坚持和发展农村根据地的系统经验,而且从理论上初步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作了阐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共中央于1961年发布《关于认真进行调查工作问题给各中央局,各省、市、区党委的一封信》,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重新审视1958年以来的工作,检验各项现行政策,克服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打开了宽广的思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要求“省区市的领导同志,以及政策研究室和其他部门的同志,围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深入到群众之中,广泛调查研究,特别是要多搞一些典型调查、专题调查、系统调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习近平总书记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精准扶贫、总体国家安全观等重大战略部署,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守正创新,要求我们在进行调查研究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规律,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
第四,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奔着问题调研,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优良传统。《寻乌调查》是毛泽东主席开展调查研究的代表作,他说“关于中国的富农问题我还没有全般了解的时候,同时我对于商业状况是完全的门外汉,因此下大力来做这个调查。”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调查本身就是解决问题,调查研究是“十月怀胎”,解决问题是“一朝分娩”。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底线思维,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正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在调查研究时始终怀着“扶贫工作,如何才能真正实现对症下药、靶向治疗”的问题导向,他才能提出“精准扶贫”这样利国利民的好政策,才能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的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今天,我们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解决问题的艰巨程度明显加大,我们在调查研究中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增强问题意识,敢于正视问题、善于发现问题,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目的,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方案》聚焦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系统梳理了12个方面的重点问题、具体问题、老大难问题,要求直奔问题去,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为我们调查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五,必须坚持系统观念。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方法。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注重运用系统观念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并将其作为党员干部提升调查研究能力、增强调查研究实效的内在要求加以强调。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主席就在农村专门做过十几个系统的调查。他所做的《寻乌调查》有8万多字,内容涵盖寻乌的政治区划、交通、商业、旧有土地关系、土地斗争等 5 个方面,每一方面又分若干个细目,是一次系统深入调查研究的典范。1956年,为了摸清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方面所发生的新变化和出现的新问题,并为即将召开的党的八大作准备,毛泽东主席先后听了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又用了6天时间听取国家计委关于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汇报,并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从10个方面准备经济工作的汇报材料,就是在这次集中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毛泽东主席作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这次调查,是毛泽东主席在新中国成立后对经济工作进行的一次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系统调查,成为我们党全面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开端。进入新时代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就是坚持系统观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深入实际开展全面调查研究,根据新的实践需要,形成一系列新布局和新方略,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方案》强调:“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了解情况,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这为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提供了思想指引和方法遵循。只有坚持系统观念,才能真正把情况摸清、把问题找准、把对策提实,不断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找到转化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提高履职本领、强化责任担当的有效路径,完成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
第六,必须坚持胸怀天下。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的世界情怀。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力量作为自己的追求,始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周恩来总理青年留学法国时期,他一面工作、学习,一面深入了解当地经济、政治及人民生活等方面情况。他到处奔波,足迹遍及西欧主要国家的首都。1921年,周恩来致信南开校父严修时谈及欧洲现状:“法受欧战影响为最大,战地恢复旧观至今日犹不能达百之五六,满目疮痍”“物价高贵,失业者多,劳资阶级之争无或已时,是欧洲执政者所最苦耳”。正是因为这种为无产阶级奋斗终身的胸怀天下的情怀,周恩来总理坚定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他表示,“我认定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定地要为他宣传奔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他坚持人民至上、胸怀天下,和其他国家领导人深入探讨全球性问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开展调查研究,要坚持胸怀天下,拓展世界眼光、国际视野,积极回应国际社会普遍关切,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贡献,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要坚持秉持开放包容心态,坚持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相统一,既要运用好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成果理论的指导,又要吸收人类文明有益成果,系统借鉴国外各学科门类的有益理论成果,与中国具体实践时代特征相结合;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同世界上一切进步力量携手前进,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实现现代化提供新的选择,不断涵养人类发展理论创新的担当和情怀,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制胜法宝。新时代的调查研究,应该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应当用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视问题、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新的伟大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