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站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2017年,党的十九大之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主题词。2022年,党的二十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新时代新征程上,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的新号召“三个务必”之一。十八大以来的十年,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提及、谆谆告诫全党同志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结着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智慧,揭示了我们党之所以成功的奥秘所在,也是我们党能够继续成功的根本要求。本文试图从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生动实践——红旗渠,重现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鲜活记忆,激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奋进力量。
一、红旗渠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实践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的初心。一百年来,我们党始终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个初心,矢志不渝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心心相印、命运与共。红旗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用不畏艰苦、勇担重担、无私奉献,书写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答卷。
(一)不畏艰苦,把青春奉献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林县是安阳最贫困的地区之一,因常年缺水造成一系列问题——干旱、贫穷、地方病肆虐。作为林县门面的招待所还是民房,屋里没有像样的家具,麦秸草铺在地上就是床。工地的环境更是异常艰苦,到了冬天,太行山风冷石硬,万木萧条,住的石洞潮湿拥挤,困难时期还得用水草树叶饱腹。在这种情况下,县委书记杨贵、水利工程技术员吴祖太、300名青年突击队员以及许许多多的红旗渠修建者不畏艰苦,不认命、不服输、敢于战天斗地,把青春奉献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1954年,年仅26岁的杨贵来到安阳最贫困的地方——林县任县委书记,从此开启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征程——红旗渠工程。经过长达十余年的修建,红旗渠建成通水,至今仍滋润着太行山麓的那片土地,更以红旗渠精神滋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杨贵也把自己从26岁到47岁这段人生最富于梦想和创造的岁月留给了林县的一方百姓。
1958年,已在新乡专署水利局工作五年的吴祖太主动请缨调到林县水利局工作,成为林县少有的科班出身的水利工程技术员。从英雄渠到南谷洞水库,从淅河滩到太行山,每一项水利工程的勘测设计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和汗水,尤其在红旗渠修建中突破了许多技术难点,为修渠作出了卓越贡献。1960年,年仅27岁的吴祖太出于对人民群众安危的高度负责,深入洞内察看险情,因洞顶坍塌不幸壮烈牺牲,将自己的青春热血洒在了红旗渠的工地上。
1960年,面对在垂直的绝壁上凿出一个600多米隧洞的艰巨任务,300名青年组成突击队,苦战200多天,在寒风凛冽的太行山上,住石洞,吃水草、树叶,抡背锤,舞圆锤,站着打,跪着敲,一锤锤,一钎钎的苦干,一寸寸地向大山腹部凿进,在一次次血肉之躯与石英砂岩的对抗中,燃烧青春,奔向新生,完成总干渠的咽喉工程——青年洞。
(二)勇担重担,破解民生痛点
共产党人必须做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担当者,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困难。千百年来,林县因干旱缺水尝尽了无数的苦难。杨贵担任林县县委书记后,带领党员干部们深入基层充分调查研究,抓住了林县缺水这个民生痛点,勇担重担、排除万难,以水破题,展开了耗时十几年的红旗渠水利工程,做好了这篇跨省引水的大文章。
林县缺水是一个历史性难题。在有史料记载的500年中林县就有灾年100余次,大旱绝收30余次。据解放初期统计,林县全县90多万亩耕地,水浇地只有1.2万亩。没有水老百姓的日子就不幸福,没有水生产就不能开展,林县就不会发展。要改变林县的面貌,改变老百姓祖辈受穷的命运,就必须解决缺水的问题。
因地制宜,修建水渠。从1955年到1957年,林县先后修建和改造了英雄渠、淇南渠、淇北渠等七八条水渠,这些分散的水利工程使林县的水浇地面积从解放前的1万多亩增加到16万亩。1958年,林县在修水渠的基础上又修建了要街、南谷洞、弓上三大水库,这些分散的水利工程使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积累了修渠经验,增长了摆脱贫困的信心,但也发现了分散修建水渠、水库的局限性,尤其是1959年下半年发生大旱,大小水库干涸,更是让党员干部们认识到修渠、修水库、挖山泉、建蓄水池这些分散的水利工程并不足以改变林县常年缺水的困境,进而找到了引漳入林,修建红旗渠这个根本之策。
修建红旗渠,破解缺水难题。1960-1969年,红旗渠修建历时10年,林县人从此告别了缺水的历史。以红旗渠为脉络而进行的小型蓄水工程和灌溉设施的建设,一直到1974年才彻底结束。这个总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让林县50多万亩耕地得到灌溉,让林县的粮食产量连年增长,让林县人的生活生产用水问题得到了彻底的解决,也让林县人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彻底的变化,红旗渠已经成为一种象征和标志。
(三)无私奉献,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红旗渠胜利竣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人无私奉献,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党和人民水乳交融,人民跟党走。盘阳会议上县委领导不计个人得失、勇于担当担责,主动承担责任修正失误,全面调整施工方式,集中劳力打歼灭战。红旗渠修建中,干部不谋私利、不搞特权,与群众同甘共苦,总投资近亿元的工程至今账单清晰可查。林县党员干部用无私奉献、坚守初心,赢得了林县人民的信任,干部群众义无反顾向前冲,做好了红旗渠这项民心工程。
1960年3月,红旗渠工程开工一段时间后,出现了全线出击,战线过长,力量分散,工程缓慢,指挥管理、物资供给不足等一系列问题。于是,引漳入林委员会在盘阳召开会议,决定全面调整施工方式,集中领导、集中物资、集中技术、集中劳力打歼灭战。通过分期施工、分片包段等方式,明确责任主体,加大工程监管力度,有力推进了红旗渠工程建设。
红旗渠工期长达10年,修渠过程中却没有任何贪腐浪费,不论修渠多么艰苦,都没有一个干部谋取私利,干部和群众都是同甘共苦、义无反顾向前冲。总投资近亿元的工程没有出现一例贪污挪用的情况,账单至今清晰可查,集体的东西涓滴不入私,正是这样的自守让林县干部得到了林县人民的信任,持续推动了红旗渠工程的实施。
让全体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红旗渠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苦、勇担重担、无私奉献,不断造福人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实践。
二、红旗渠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
红旗渠修建长达十几年,工程艰巨浩大,各种困难艰辛数不胜数。这样大的一个水利工程却能在技术落后、条件艰苦、资源匮乏的林县胜利竣工,离不开林县干部群众内心的坚守和执着,正是这种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力量让红旗渠成为一个享誉世界的人工奇迹。在修渠过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仅让林县人民的精神风貌发生了彻底变化,是实现林县人民幸福梦的精神密码,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红旗渠就是林县人民在巍巍太行山上,用生命和血汗刻下的不朽碑文,至今仍在深刻地影响着世人。
(一)红旗渠精神是红旗渠胜利竣工的精神支撑
红旗渠从1960年2月动工到1969年7月竣工,历时10年,产生的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是滋润人们心田的源头活水。
1960年,红旗渠开始动工,当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经济困难,工程修建没有从国家拿一分钱,全靠自力更生,石灰自己烧,水泥自己产,群众自带工具、自带口粮,不足部分从生产队储备粮中补助。面对严酷的自然环境,干部群众不怕苦不怕死,冬天带着干粮上山,饥了啃干粮,渴了捡地上的雪吃。周绍先、王才书、马有金等干部更是把宿舍安在工地,和群众一起挑土抬石,跟群众一起吃野菜啃窝头,遇到问题与群众一起想办法,解决了青年洞、圪针岭、涵洞等硬工程。盘阳会议上发现问题,党员干部以实事求是的精神和认真负责的态度主动承担责任、修正失误,不计个人得失。整个修渠过程中,没有任何贪污浪费,账目清晰可查。杨贵书记回忆过往时,曾坦然地说,修渠过程当中一没有贪腐行为,二没有浪费,即便在“文化大革命”那几年,也没有一个人说林县县委有贪污浪费的。修渠十年,红旗渠建设工地上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年轻的技术员吴祖太血洒太行、凌空除险的任羊成、“神炮手”常根虎、舍己救人李改云,他们冲锋在前、享乐在后、铁骨铮铮、无私奉献,他们始终秉持着一种信念、一种坚守、一种执着,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在生与死的较量下,坚韧不拔、勇毅前行,使红旗渠的建设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这种由内而发、相互影响、代代相传的力量,也是实现林县人民幸福梦,乃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力量和宝贵精神财富。
(二)红旗渠精神是实现林县人民幸福梦的精神密码
红旗渠的修建,从根本上解决了林县人民祖祖辈辈缺水问题,农林牧渔业得到长足发展,还为林县培养出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创建了享誉全国的林州建筑业品牌。十年修渠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林县各级领导干部无私奉献、艰苦创业、为民谋利、勇于担当,激励着林县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协作、不畏苦难、勇敢前行,是实现林县人民幸福梦的精神密码。
修建红旗渠不仅改变了林县的贫困面貌,更使林县人民的思想得到解放。林县人民肯干能干的印象深入人心,改革开放初期开始,一批在红旗渠建设中锻炼成长的能工巧匠奔赴全国从事建筑行业,为林州市打造出“中国建筑之乡”的金字招牌,让“红旗渠工匠”叫响大江南北。改革开放后,涌现出了一批“红旗渠脾气”的人,李广元、郭变花、申兰英、原海生、张福根……,他们是新时代的“修渠人”,带领村民发家致富,以理想、奋斗、坚韧、奉献,成就了当代红旗渠精神。近年来,林州以工业强市为方向,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引进新兴产业,形成了红、绿、蓝“三色”旅游品牌,实现了旅游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从30万修渠大军战太行,到20万建筑大军出太行,再到百万人民美太行,林县因渠而活,因渠而富,因渠而美,红旗渠精神照亮了林县人民的幸福梦。
(三)红旗渠精神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强调了红旗渠精神与延安精神一脉相承的重要地位,指出了红旗渠精神虽然产生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但是其精神内核历久弥新,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红旗渠精神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需要。红旗渠精神中所蕴含的基本内涵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敢想敢干、求真务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必由之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内在要求。我们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斗目标的过程中,也要在这种精神的引领下努力迈向更高的境界、奔向更远的目标,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三、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红旗渠精神是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人类精神高地,已成为我们整个国家和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成为推动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不竭动力。我们要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坚守初心、勇担使命,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
(一)坚守初心,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传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践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
红旗渠修建离不开为民初心。红旗渠工程艰巨浩大,修建过程困难重重,但再大的困难也在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得以克服。比如缺乏物资,遇到“百日休整”政策等,林县党员干部正是因为一切为群众着想、唯群众利益为大,心里装着人民、时刻想着人民、舍得为人民利益奋斗,才能面对风雨岿然不动,带动群众热情、鼓舞群众干劲、激发群众聪明才智,干群一致形成合力,最终修渠成功。
以人民为中心,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群众路线的内涵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县委书记杨贵看来,走群众路线就是要有事和群众商量,要跟群众蹲在一起,群众的疾苦你能体会到,群众有啥困难你应该给他解决,群众有什么要求你能够跟他屈膝详谈,他把心里话都跟你讲。党员干部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群众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二)勇担使命,提高干事创业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无论是干事创业还是攻坚克难,不仅需要宽肩膀,也需要铁肩膀;不仅需要政治过硬,也需要本领高强。党员干部勇担使命,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需要不断提高干事创业的能力。
红旗渠修建离不开党员干部卓越的干事创业能力。县委书记杨贵曾说过,调查研究是一切工作的基础。红旗渠工程开始前,深入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有助于发现主要矛盾,工程中调查研究,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重心,最终使红旗渠顺利竣工。红旗渠建成同样离不开干部群众的齐心协力,而凝聚人心的关键正在于党员干部冲锋在前、廉洁自律、协调各方。修渠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干部能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滴汗,群众的汗水流成河”。林县干部用自己的铁肩膀担负起修建红旗渠的重任,和群众同甘共苦、团结奋斗创造了“人工天河”的人间奇迹。
加强理论武装,提高履职能力。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解好、把握好这一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特别是在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掌握好履职尽责必备的专业技能,练就“几把刷子”,克服“本领恐慌”,在实践中践行初心使命。
(三)清正廉洁,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铁必须自身硬。对领导干部来讲,自身硬首先要自身廉。党员干部要洁身自爱、公道正派、坚守底线,永葆共产党人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红旗渠修建离不开党员干部的清廉本色。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廉,重在自觉,贵在持久,难在彻底。但红旗渠修建了10年,投资近亿元,却没有一个党员干部贪污或挪用修渠资金,没有一个党员干部盗用修渠物资,没有一个党员干部为自己的亲属谋私利,没有一个干部失职渎职,连账单都是有零有整,清晰可查。这种清明的政治风气是林县党员干部清廉自守政治定力的集中体现,是“人工天河”红旗渠修建成功的重要保障,也持续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党员干部,永葆共产党人淡泊名利、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加强作风建设,保证清正廉洁。模范遵守党的组织纪律、廉政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真正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自觉抵制“四风”的侵蚀,以坚定的政治定力和政治立场,自觉抵制歪风邪气,坚决筑牢抵御圈子文化和好人主义防线。真正让制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履职尽责、干净干事、廉洁从政的行为准则。
“红旗渠是一个不在起点、却写满初心的地方。”广大党员干部要让初心使命在内心深处真正扎根,把忠诚于党和人民落到行动上,继承弘扬红旗渠精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用实干诠释初心,以奋斗成就未来,为党和人民事业赤诚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阔步前行、一往无前!
(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四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