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在机理,指明了继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要求。理解其中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实践逻辑,有利于我们坚定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有利于我们结合新的实践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善于用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以史为鉴、开创未来,不断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理论逻辑:创新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是“两个结合”的理论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这一重要论述蕴含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理论基础。
发展性是马克思主义鲜明的特征之一。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自诞生起,就是开放发展的。马克思主义诞生后,世界发生了巨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解读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马克思主义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两个结合”促进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历史证明,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是辩证统一的,不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谈不上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外来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要想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繁荣兴盛,就必须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就必须融入中国的历史文化和话语体系,让中国人民能够充分理解、掌握和运用,否则只会沦为“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或“死的马克思主义”。回顾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成立以来一条根本经验教训就是,党的思想路线不能出问题。党内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路线一旦没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产生了僵化的教条主义、经验主义,中国革命事业就会遭遇重大挫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实践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这一重要论述就深刻阐明了马克思主义行的内在逻辑,那就是:只有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形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创新理论成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才能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才能永远“行”。
二、历史逻辑: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是“两个结合”的历史依据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中“两个结合”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历史的必然和人民的选择。一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谋求民族复兴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和实现“两个结合”,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清楚了解“两个结合”的历史逻辑,就是要深刻领悟其所昭示的历史必然性,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回答中国之问、回应人民之问;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自觉做党的创新理论的积极传播者,进一步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使我们的事业更具中国特色。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同时,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也离不开毛泽东同志对中华文明核心要义的总结和凝练,比如《实践论》中“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起来表达的结果。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变化,从我国发展新要求出发,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相结合的成果,也离不开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如小康社会的提出是对中华民族“大同”梦想的吸收、与时俱进的提出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时变”思想的新提升、“以人为本”即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民本思想”的吸收等等。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勇于进行理论探索和创新,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集中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指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著名论断,我们的制度、道路、方针、政策一直都体现着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做了深入阐述,对历史进行了深刻总结,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规律进行了深刻揭示,开创了党的理论创新新格局。
三、实践逻辑: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懈奋斗是“两个结合”的实践基础
理论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上的突破来自于中国社会一场又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每一次飞跃,都是对中华民族发展境遇的极大改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理论依托,植根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丰富于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以史鉴今,在新征程上,我们要运用好党的宝贵历史经验,坚持“两个结合”,以持续不断的理论创新、理论创造,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是奋进新征程的必由之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对社会存在的深刻认识和社会实践的艰难探索。进入新时代以来,党带领中国人民团结奋斗,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实践基础。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
其一,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历史和现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因此,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讲到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二,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不断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作出符合中国实际和时代要求的正确回答,得出符合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形成与时俱进的理论成果,更好指导中国实践;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牢牢扎根。(作者单位: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