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理论前沿

《共产党宣言》理论价值的当代意义

来源: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作者:李爱华时间:2023-03-27分享:

  [内容提要]《共产党宣言》已发表175周年,至今仍焕发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规律,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确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阐发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是由其主要观点来体现的,正确理解它的主要观点是科学认识其理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对《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些主要观点,如“两个必然”的结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社会革命的方式问题、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问题等,要根据《共产党宣言》的论述并结合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情况予以正确认识和践行,这样才能使《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得以真正体现。我们要继续以《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为指导,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的政治品质,毫不动摇坚守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 无产阶级 共产党 共产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这句话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价值。《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正式创立的代表作,蕴含着极大的理论价值。在纪念《宣言》发表175周年之际,深刻认识其理论价值,用之指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于我们行稳致远、不断取得更大胜利仍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

  理论价值就是指某些理论观点在正确揭示自然现象或社会问题的本质特性及演化规律方面,以及在科学预见新生事物和探索未知奥秘方面,所体现出的认识功用及指导效能。科学认识《宣言》的理论观点所具有的理论价值,才能更深入地领悟这一伟大著作的思想真谛。

  (一)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化规律

  《宣言》的立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恩格斯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中用一段精辟的话概括了贯穿《宣言》的基本思想:“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的基础;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而这个斗争现在已经达到这样一个阶段,即被剥削被压迫的阶级(无产阶级),如果不同时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就不再能使自己从剥削它压迫它的那个阶级(资产阶级)下解放出来。”这段话既阐明了经济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历史的基础,又指出了被剥削被统治的阶级反对剥削和统治阶级的斗争是人类社会变革的重要推动方式,还揭示了人类社会演化的现实进程及未来趋向:无产阶级要从资产阶级的剥削与压迫下解放出来,必须使整个社会永远摆脱一切剥削、压迫和阶级斗争。在《宣言》1888年英文版序言中,恩格斯重申了这一基本思想。这是认清资本主义社会及其演化规律的理论基础。

  在马克思、恩格斯之前的著作中,虽然也有对资本主义私有制及其剥削性质的剖析和抨击,但是在《宣言》中才第一次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历史作了系统而深入的阐述,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其发展的必然趋势。《宣言》首先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阶级分析,又将这种阶级分析置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来阐发。一方面,《宣言》肯定了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观念、社会结构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所起的社会革命作用,并指出这些革命作用的发挥最根本地取决于它创造了大工业和开拓了世界市场,由此使生产力得到了解放和发展。“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是资产阶级能够战胜封建地主阶级的根本原因。因为封建的所有制关系已经变成了束缚生产力的桎梏,所以这种所有制关系及以此为基础而建立的封建地主阶级统治必然会被摧毁,代之以资产阶级的经济统治和政治统治。这是人类社会演化规律的体现。另一方面,《宣言》又明确指出这一人类社会演化规律同样也适用于资本主义社会,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不断发展,由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也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了,其表现就是它不断造成周期性经济危机,使生产力遭到毁灭性破坏。这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无法克服的矛盾。生产力一旦克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这种障碍,“就使整个资产阶级社会陷入混乱,就使资产阶级所有制的存在受到威胁”。这表明,变革资产阶级所有制关系,建立更适合于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成为人类社会演化的必然趋势。资本主义大工业发展还造就了肩负新的社会变革任务的现代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必将在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激烈斗争中,把人类社会推向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宣言》对资本主义社会这种演化规律的揭示,是其理论价值的根本体现。

  (二)指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人类社会的演化规律具有客观性,但基于客观规律而产生的社会演化进程却不是自发实现的,必须要有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每一个历史时代都会有推进社会变革发展的主体力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使私有制和阶级剥削被永远消灭的主体力量就是无产阶级。无产阶级在资本主义社会受剥削和压迫最为深重。资产阶级靠剥削无产阶级积累起巨额财富,却把无产阶级诬蔑为由他们来养活的社会“赘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虽然把无产阶级看做受苦最深、值得同情的阶级,但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伟大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则深入工人运动中进行调查研究,形成了对无产阶级的正确认识。《宣言》不仅全面而深刻地阐释了无产阶级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还指明了无产阶级完成历史使命的条件和途径。

  《宣言》认为,无产阶级绝不是无用的任人宰割的阶级,其身上蕴聚着巨大的革命能量,不仅能够自己解放自己,还肩负着消灭一切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最终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无产阶级一开始就是具有斗争精神的阶级,“它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和它的存在同时开始的”。随着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其阶级意识、政治觉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水平、自身的联合与组织程度都在提高,逐步成长为一个真正革命的阶级。无产阶级是大工业发展的产物,代表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并能依据这种发展要求进行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上层建筑的革命。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进步最彻底的革命。以往的阶级革命都是以新的私有制代替旧的私有制,以新的阶级统治代替旧的阶级统治,所以“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而无产阶级要获得解放,“必须摧毁至今保护和保障私有财产的一切”,因此“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既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又是共产主义新社会的创造者。列宁曾指出:“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合著的,于1848年问世的《共产党宣言》,已对这个学说作了完整的、系统的、至今仍然是最好的阐述。”

  (三)确定了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

  无产阶级要完成自身所肩负的伟大历史使命,必须要建立本阶级的先进政党,在先进政党的领导下开展社会变革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活动。那么,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建立自己的先进政党呢?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共产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的纲领文件,《宣言》对此作出了明确回答,为共产党确立了基本的理论原理。

  其一,阐明了共产党的阶级性质。《宣言》首先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在共产主义者同盟成立之前,欧美国家已建立了一些工人政党。尽管这些工人政党还很不成熟,但它们都致力于为无产阶级争取利益。共产党与这些工人政党在阶级性质上是相同的,也是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而奋斗的党。其次,共产党“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的特殊私利,也不会提出任何特殊原则强加于无产阶级。共产党的所有活动原则,都是基于无产阶级的利益需要,为更好地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而提出来的。

  其二,阐明了共产党的优秀品质。第一,各国的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会因各国国情有别而不尽相同。共产党不只是为某个民族的无产阶级利益而斗争,它同时“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也就是说,共产党所代表的无产阶级利益具有国际性。其他工人政党则因自身组织上的宗派性而不具备这种广泛的代表性。第二,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是一个长期的奋斗历程,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在这一历史过程中,“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直至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使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其他工人政党通常受制于争取某个阶段的利益而缺乏长期的代表性。第三,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但并不是说无产阶级的所有成员都可以入党。共产党是由无产阶级中最先进的分子所组成的先锋队,因此“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第四,无产阶级解放运动需要科学的理论来指导。普通无产阶级群众不会自发地拥有这种科学理论的指导,往往在行动上具有局限性或盲动性。而共产党是由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能够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由此能够领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不断前进,并获得最终的胜利。

  其三,阐明了共产党的奋斗目的。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无产阶级只有成为阶级,才能成为争取自身解放、消灭一切阶级压迫制度的主体力量。无产阶级要成为阶级,就必须接受共产党的教育、组织和领导。无产阶级的首要革命任务就是要夺取政权,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这是它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和根本保障。然而,任何政权都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还必须利用政权的力量变革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资产阶级所有制是建立在阶级对立、阶级剥削上的最后而又最完备的私有制形式,随着资产阶级所有制的消灭,一切私有制都将灭亡。“从这个意义上说,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进而建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共产主义社会。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最终奋斗目标。

  (四)阐发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作为共产党人最终奋斗目标的共产主义社会将是什么样的呢?《宣言》对此也作了预见性描述。这种描述绝不是凭主观愿望所做的想象,而是在对人类社会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的科学把握基础上进行的推论。基于此,《宣言》为人们勾画了一幅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宣言》认为,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有:第一,从经济上来说,随着阶级差别的完全消失,“全部生产集中在联合起来的个人的手里”。这就意味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已彻底消失,全部生产资料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和共同使用,所有财富也由全体社会成员共同享有。第二,从政治上来说,“公共权力就失去政治性质”,也就是说,公共权力还会存在,但已不再是原来那种“一个阶级用以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有组织的暴力”,因为已经“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也会归于消亡。这样,公共权力便成为人们完全平等地、民主地进行社会管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公共机构。第三,从社会组织形式来说,“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也是对共产主义社会人们相互关系的阐发。一方面,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不仅摆脱了旧的私有制关系和阶级关系的束缚,而且突破了自然界和旧的社会分工强加于人们的特殊、有限的活动范围,克服了由此给每个人所造成的活动能力的片面性。每个人都有条件、有能力去选择并从事自己所热爱的任何职业,各方面的智能将得到全面发展和展现。另一方面,每个人的自由发展都在为其他人的自由发展创造有利条件。人们将彻底摒弃狭隘的私利和鄙俗的贪欲,在思想意识、道德品质、交往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极大提升。每个人在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满足自身需求、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同时,也为其他所有人的行为与生活提供了便利和福利,为全社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这是人与人之间构建了完全自由、和谐、共荣关系的美好社会。

  实现共产主义虽然还是一个长远的目标,但这绝不意味着《宣言》关于共产主义的理想描述没有现实的理论价值,这种现实理论价值就在于为共产党人确立了前进方向,注入了不断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正确认识体现《共产党宣言》理论价值的主要观点

  《宣言》的理论价值是由其主要观点来体现的,正确认识《宣言》的主要观点是科学理解其理论价值的前提和基础。《宣言》是19世纪40年代的产物,主要是基于对那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等发展状况的考察而进行的思想阐发。在此后的170多年里,人类社会经历了复杂而深刻的变革,与《宣言》问世时已有了很大不同。人们立足现实,对《宣言》的某些主要观点作了反思,这是历史演进的必然反映。但对《宣言》主要观点如何进行再认识,直接影响着对其理论价值的评价,因而对此必须进行正确的辨析。

  (一)关于“两个必然”的结论

  《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阶级关系的考察分析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一观点通常被称为“两个必然”的结论,即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结论是科学社会主义最基本的原理,整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围绕这一原理而构建起来的。列宁曾说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成绩,在于他们用科学的分析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崩溃,资本主义必然过渡到不再有人剥削人现象的共产主义。”

  然而,时至今日,“两个必然”的结论不时受到这样或那样的非议。有人提出,《宣言》问世时便提出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已经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资产阶级将不能再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但现实是,资本主义不仅依然存在,而且还具有较强的发展活力,资产阶级仍是当今世界主要的统治力量。也有人提出,现代工人阶级也不像《宣言》所说的那样“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反而其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都有很大改善及提升,他们也没有表现出要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强烈革命性。还有人提出,后来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在发展中大都经历了严重挫折,有的甚至发生了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化的剧变;现实中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相比还处于弱势地位,它能够战胜资本主义吗?概言之,这些说法都对“两个必然”的结论产生了质疑。那么,如何看待这些质疑呢?

  首先,就生产关系应当适应生产力的发展需要来说,《宣言》所考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其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主要是私人资本,这种所有制形式已成为束缚大工业发展的桎梏,如果资产阶级死守不变,就会被生产力的发展所抛弃。当然,资产阶级也看到了这一点,为了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他们也会依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对私有制形式作出相应调整。私人资本—股份资本—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这种资本形态的变换的确更有利于资本主义生产的发展,然而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性质。不过,在资本每一次变形之后,它离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本质属性就愈远,而离社会所有制的形式则愈近,其自我调整余地也愈小。不管资本主义的自我调节作用还能延续多久,还能发挥多大作用,都改变不了它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其次,就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阶级来说,当今的情况与《宣言》问世时相比的确有了很大不同:工人阶级的经济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参与政治活动和社会管理的权利也明显扩升,其工作方式和阶级队伍构成也有了很大变化,但这些都没有改变其所处社会地位的本质规定性——他们仍然是不占有生产资料的雇佣劳动者。虽然有些工人也持有小额股票,但这不是他们拥有资本的表现,而是资本家利用股票吸纳社会资金以壮大自己所控制的资本规模、从而攫取更多财富的方式。贫穷无疑是激发革命的重要原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更不是根本的原因。无产阶级革命性的本源并不是贫穷,而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注塑的阶级禀赋,是其争取翻身解放并彻底埋葬私有制和阶级压迫的历史使命所决定的阶级品性。无产阶级的革命性并不会因生活水平提高而丧失。事实上,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的革命性总是不断通过多种形式表现出来,他们仍发挥着促使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变革的基本动力作用。

  最后,就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关系来说,前者自然还不能马上战胜和取代后者。《宣言》关于“两个必然”的结论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趋势和演化进程,而不是给出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实现的答案。现实资本主义还有较强的存在实力和发展活力,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摆脱了走向灭亡的必然规律。马克思说过:“资产阶级历史时期负有为新世界创造物质基础的使命。”没有资本主义的发展,既不会创造出“建立新社会的物质资料”,也不会使无产阶级“发展到真正有能力在旧社会中实行革命并使它自身革命化的程度”。因此,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它永世不灭的因由,而是为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创造条件的表现。现实社会主义虽然总体发展实力还弱于世界资本主义,但它体现了人类社会演进的光明前途,反映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追求。只要现实社会主义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道路,保持住自己经济和政治制度的优势,并通过改革不断创造新的生机与活力,就会大大提升综合实力,发挥越来越大的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和引领力,逐渐实现全面超越资本主义,推动人类社会最终完成“两个必然”的历史进程。

  (二)关于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

  《宣言》在从多方面批驳了资产阶级维护私有制及其思想意识的种种谬论后,坚定有力地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是对“两个必然”结论的深化阐释。关于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内涵并不难理解。“传统的所有制关系”,是指包括资本主义私有制在内的一切私有制关系,要与之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予以代之。“传统的观念”,则是指所有反映和维护私有制的观念以及其他一切愚昧、落后的观念,要与这些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就是要树立共产主义的、科学的、进步的观念。

  对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有人也提出了指摘,认为《宣言》的这种说法太简单化、太绝对化了。难道对前人创造的社会文明成果不应批判地继承吗?共产主义革命能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断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吗?这样说是否符合事物发展的辩证法和历史演进的规律?这些指摘看似有些道理,但仔细一想,并不完全妥当。我们应看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是着眼于共产主义革命的最终目的的,实现不了这两个“最彻底的决裂”,就说明共产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彻底完成,人类就进入不了共产主义社会。所以,这一思想的内涵和要求是无可非议的。对此提出指摘的观点,在很大程度上是把实现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的目的要求同如何实现这种决裂的途径与方式混为一谈了,是以后者来否定前者。《宣言》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其主要任务是向全世界公开阐明自己的观点、目的和意图,因而在表达上力求简明扼要,虽然对有些问题也作了必要的理论阐发和历史论证,但不会像写教科书那样对每个问题都面面详论。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就是宣布共产主义革命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的,至于其实现要经历什么样的历史进程和演化方式则没必要展开。其实,如果联系两个“最彻底的决裂”这段话的前后论述,《宣言》对该问题也已经讲明了。

  依据《宣言》的论述,对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作深化的理解,我们应当认识到,这是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才能达到的目的。《宣言》在讲消灭私有制和消除剥削阶级思想意识时,都是将其置于社会历史的运动进程中来谈的,是将其与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联系起来讲的,从来没有提出可以在某一时期凭人的主观意志而毕其功于一役地解决问题。同时,我们也应认识到,共产主义革命要实行的两个“最彻底的决裂”,绝不是机械地与“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和“传统的观念”一刀两断,而是一个既有强制变革也有逐步扬弃的转化过程。在过去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出现过不顾经济文化的现实基础和发展需要,简单地套用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打算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而急于求成地完成这种历史任务的现象,但实践证明这是不符合社会演进规律的,是行不通的。这是教条主义地对待《宣言》思想而导致的错误做法,不是《宣言》本身的思想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坚持和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同时又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在意识形态领域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同时又注重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不是对《宣言》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的违背,更不能由此反证《宣言》中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错了。相反,这是对两个“最彻底的决裂”思想在当代实事求是的践行,是走向两个“最彻底的决裂”伟大目标的必要路径选择。

  (三)关于社会革命的方式问题

  自从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形态的更替总是在阶级革命的运动中实现的,而在历次阶级革命中,“暴力”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宣言》也着重强调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重要性,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而建立自己的统治”,甚而还强调:共产党人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这里提出“只有用暴力”的说法,是否说明了马克思、恩格斯把暴力革命看做无产阶级解放的唯一方式,而否认通过和平斗争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呢?当然不是。不过,就这一问题的总体论述来看,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暴力革命比和平斗争更具有客观必然性,更具有取得最后胜利的决定意义。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根据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马克思、恩格斯开始较多谈到无产阶级有运用和平斗争方式取得政权的可能性,并对有的国家的无产阶级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与此同时,他们也对一味迷恋议会斗争、鼓吹“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论调予以坚决批判,但他们从未否定过暴力革命的必要性。他们主张,无产阶级应当主要以何种方式取得革命胜利,应由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根据本国的实际情况和国际局势的变化自主选择和灵活调整。

  然而,在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中,如何对待暴力革命却成为出现错误倾向最多的问题。恩格斯去世后,否定暴力革命的右倾机会主义思潮在许多社会主义工人党内泛滥起来,最终导致了第二国际的破产,给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带来很大危害。列宁旗帜鲜明地同这种右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坚持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的路线,抓住国际国内有利时机,毅然领导布尔什维克党发动武装起义,最终取得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此之后,俄国革命的经验在国际上广为传播。欧亚一批国家伴随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利用革命暴力建立起了人民民主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武装革命,经过20多年的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还有许多殖民地人民也依靠武装斗争获得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可以说,这都是马克思主义暴力革命思想的成功实践。基于此,暴力革命越来越受到推崇,逐渐被认为是唯一正确的革命道路,并被视为区分真假革命的标准。对马克思、恩格斯晚年关于重视和平斗争方式的思想避而不谈,甚至将其当做不正确的思想进行否定,这显然是既不符合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也不符合社会变革发展实际的极左思想,用这种思想去指导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便导致了严重的不良后果。

  物极必反,在社会主义国家经历严重挫折后,反思并纠正把暴力革命神圣化、绝对化的做法成为历史必然。但是,随着世界主题逐渐演化为和平与发展,经济全球化成为时代主潮流,合作共赢愈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旋律,人们对暴力革命的思想从一个极端又跳到另一个极端,转而对此持完全否定的态度,提出要“告别革命”,不仅认为今后再也没有暴力革命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了,而且认为之前共产党领导的暴力革命都是不应该的,甚至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的思想也是不对的。有人还提出恩格斯晚年的《卡·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一书导言》否定了之前的《宣言》。显然这样的观点是极为错误的。现在的国际局势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态势,不具有爆发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条件及可能,但绝不意味着人类社会就永远不需要暴力革命了。虽然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程度越高,就会越少通过暴力来解决阶级以及国家之间的矛盾与纠纷,但是只要阶级压迫和阶级对立还存在,就不能指望用和平方式能彻底解决由此而导致的所有矛盾与纠纷。俄乌冲突的爆发以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这场冲突中的恶劣行径,足以使一味否定暴力革命的人清醒头脑。

  (四)关于无产阶级国际联合的思想

  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才能取得自身解放的胜利,这是贯穿《宣言》始终的一个重要思想。首先,每个国家的无产阶级要实现联合,这是大工业发展的客观趋向,也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要求。《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在斗争中的真正成果不在于取得经济条件的暂时改善,而在于“工人的越来越扩大的联合”。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不仅需要实现国内联合,更要实现国际联合。《宣言》通过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分析指出,资本已越出国界,逐渐形成世界体系,资本的统治和压迫已经成为一种国际势力,各国无产者都处于受资本剥削和统治的地位,他们的利益和命运也越来越联结在一起,因而各国无产阶级应当联合起来共同消灭资本的国际统治。所以,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当然首先应该打倒本国的资产阶级”,然而,“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宣言》最后庄重而响亮地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号召成为指引和激发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联合奋斗的伟大精神力量。

  不过,随着第二国际的破产,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遭到极大破坏。经历两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的民族利益越发上升,无产阶级的国际联合又受到较大影响。尤其是后来由于苏共推行大党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对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颐指气使、横加干涉,也引起了许多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不满和反对。因而,各国无产阶级政党更加强调独立自主,这是对的,但由此也导致了相互联合与团结削弱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宣言》关于“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也大受冷落,有人甚至认为这一号召只是一个理想化的口号,已不合时宜。苏联剧变及苏共解散,也使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遭到严重冲击,陷入极为艰难的处境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希求联合与协作的意识又增强起来,并就此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开展了一些有益的活动。但总的来看,各国无产阶级政党在关于联合与合作的指导思想、组织方式、活动原则以及目的要求上还不够明确一致,因而实际成效还不够理想。这种情况与《宣言》“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号召是不相符的,对现实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振兴与发展也是不利的。决不能认为这一号召过时了,行不通了。只要无产阶级还未获得彻底解放,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奋斗目标还未达成,这一号召的价值和威力就会常在。各国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要根据变化了的国际形势,积极探索适当的实现国际联合的新途径和新形式,致力于实现“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要求,这仍是推进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必要条件。

  三、在现时代更好践行和弘扬《共产党宣言》的理论价值

  习近平在《宣言》发表170周年之际主持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指出:“《共产党宣言》的真理力量是永恒的,已经并将继续深刻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共产党在百余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以《宣言》的理论价值为指引,致力于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社会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中,《宣言》的理论价值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宣言》揭示了人类社会变革的历史规律和演化进程,阐明了资本主义将走向灭亡并最终为共产主义所代替的必然趋势,这为各国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为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冲破种种艰难险阻、勇毅前行提供了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的百余年奋斗历史就是践行《宣言》理论价值的生动写照。当今世界仍然处于《宣言》所指明的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演进的大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大时代开出的绚丽之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秉承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把握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正是在这条发展道路上,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发展新形态,书写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有了显著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极大提高。中国振兴发展的物质基础更为坚实,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证更为完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结论、人民的选择,任何打算再走封闭僵化老路的想法都是错误的,任何企图转向改旗易帜邪路的鼓噪都是极为有害的。我们要力排各种干扰,更加坚定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行。

  (二)始终不渝坚持共产党的政治品质

  《宣言》通过阐述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和奋斗目标,申明了共产党的阶级性、革命性和先进性,确定了共产党的政治品质。这是共产党的立世之根、制胜之本。共产党无论在其政治品质的哪一点上出现了背离,都会给自己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变质亡党。“中国共产党是《共产党宣言》精神的忠实传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始终为工人阶级的解放事业、为维护和发展工人阶级的利益而奋斗。中国的工人阶级同全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所以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品质与《宣言》的建党精神既是完全相符的,又是在现时代的最好传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不动摇。中国共产党要发挥好领导作用,成为坚不可摧的执政党,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始终把为人民造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基本准则。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中国共产党要坚守好自己的政治品质,保持好先进性和纯洁性,关键还在于搞好自身建设。必须以自我革命的精神全面从严治党,这是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的根本要求,也是永葆党的生机活力的必由之路。

  (三)毫不动摇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宣言》通篇都体现着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贯穿着对无产阶级特别是共产党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原则要求。这是引导和激励一代代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之本。世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表明,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方向明、立场正、意志坚,才能克服重重艰难险阻,不断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新胜利;如若丧失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只会陷入失败的迷途。中国共产党正是始终心怀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才能力排万难,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新飞跃,也引领和推动着世界社会主义振兴发展的新征程。习近平一再强调树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重要性,将之视为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和“政治灵魂”,是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党的二十大报告又提出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全体党员“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当然,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不是抽象的观念,必须将其落实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实践中,以更加辉煌的发展成就彰显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现实价值。

  (四)持之以恒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宣言》把“自由人联合体”作为对共产主义社会形态的总构想。这是无产阶级历史使命和共产党人奋斗目标的彻底完成,也是全人类解放的最终实现。马克思、恩格斯对这一构想极为重视,曾多次对此进行阐发和强调。直到1894年,恩格斯还将《宣言》中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那句经典话语作为对“未来新时代的精神”的最佳概括。当然,人类社会进入“自由人联合体”是一个很长的历史演进过程,也是要靠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才能实现的。每一代共产党人都应根据时代特征提出最优的世界构想,以作为向着实现“自由人联合体”迈进的具体目标。在当今时代,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本质的传承和现实体现。它立足于还存在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民族国家的当今世界,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着眼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追求,致力于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样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是走向“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然历史过渡和必要时代选择。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党,也是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党。”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实践,为最终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单位: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