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愚公移山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探愚公移山精神的哲学意蕴与基本内涵

来源: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时间:2023-02-27分享:

济源市政协原主席    任传国

  从上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愚公移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如迎春鲜花盛开于神州大地,鲜艳夺目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愚公移山从一个寓言故事转化为民族精神,与伟人毛泽东紧密联系在一起。1945年6月11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即将结束的时候,毛泽东向大会代表娓娓而谈地讲述了一个中国古老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激励鼓舞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和全国人民: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民族民主解放的伟大胜利。自此,愚公移山精神在贫穷黑暗落后的中国开花结果,成为全党全国人民勇于向反动黑暗势力作斗争,推翻帝官封建立新中国的强大精神动力。1957年10月7日,毛泽东在山东省一份先进农业合作社的典型材料上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厉家寨是一个好例。”山东省莒南县厉家寨太山农业合作社,动员党员干部群众千方百计克服困难,一举改变农田落后面貌,粮食单产从100多斤提高到500多斤,由贫穷走向富裕。从五十年代初经济恢复时期,到六七十年代建设时期,到八十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从农村到城市,从农业到工业,从文化科技到国防建设和各行各业,进一步发扬光大,硕果累累,成为中华民族中国人民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富庶文明的新中国,建设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和现代化科技伟大征程的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愚公移山——这个古老而传奇的寓言故事,完成了一个质的飞跃,她从少数学者的笔下,从浩瀚的历史文献中走向辽阔的中华大地,走进了亿万民众的心灵,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民族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进步中发挥着无以伦比的伟大历史作用。

  一、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是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产物

  鲁迅说:中国的文化根基全在道教。愚公移山故事的产生就是一个典型表现。“愚公移山”是我国最古老的寓言故事之一,她是道学经典著作《列子·汤问》中的一篇,言北山愚公为了改变交通闭塞,动员家庭邻里,生命不息,挖山不止,最终感动上帝,搬走太行王屋二山的故事。《老子》、《列子》、《庄子》是中国道学三大最高经典著作,三学一脉相承,各具特色,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成就的哲学述著,是民族智慧之结晶。《列子》继承了老子的基本思想,但有更丰富的哲学理论内涵。所载“愚公移山”故事,一反道家“清静无为”的主流思想常态,揭示和颂扬了一种崭新的历史哲学观点,闪烁着耀眼的科学光辉。“无为”是道家的主流思想,也可以说是道家倡导的方法论的主要观点。老子有“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为无为,则无不治”、“我无为,而民自化……”、“圣人无为,故无败,故无失”等很多论述。《列子》主流思想也是主张“无为”的,载有大量表达最高作为是没有作为,“至言无言,至为无为”,刻意追求成功就不会成功的故事。道家的“无为”并非象当今一些人所讲,是不违反客观规律办事,这是非历史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强加于道学家,把道家学说同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点混同起来的不妥说法。在道家那里没有客观规律这个概念,因为天地这个客观世界都依道的“旨意”变化,而道则是不仅先天地生的,不以天地的变化而变化,而且是天地人之本,人类是根本不可认识不可掌握的,只能盲目地顺其自然而然。然而“愚公移山”故事,却一反常态,阐述并肯定了一个大“作为”,目的明确、气魄宏伟的大作为,是感天动地获得成功的大作为,作者对这种“作为”颂扬不已,赞赏有加,透于情节,溢于言表。这不能不说是《列子》思想体系中的一个自相矛盾,在重大的理论原则问题上容纳两种截然不同观点的现象。这种现象并非只此一处,再如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也是如此。一方面,把世界的产生分为四个阶段:太易、太极、太始、太素,“太易者未见气也”,“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列子·大瑞》同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则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博之不得,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复归于无物”的说法如出一辙,把世界的本原归于“无物”,归于“道”;另一方面,则借夏革之口发问:“古初无物,今恶得物?后之人将为今之无物可乎?”(《列子·汤问》第一篇)直接表述了世界本原的物质性,这简直是公然向道家鼻祖老子挑战,向道家传统观点挑战,这种在重大观点上的多元性是《列子》道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也许中国道家的这种包容性、多元性、开放性,正是中国道学的特别魅力所在之一。

  “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特定地点的设定,也充分说明了它与中华文明和道学文化的密切关系。“冀州之南,河阳之北”显然是指河南济源一带。上古时期中国划分为九州,“两河”之间曰冀州,冀州是政治经济中心,尧、舜、禹、夏皆都于冀。济源有王屋、太行、黄河、济水,这是一块承载4000乃至8000年中华灿烂历史文化的古老的土地。这里有女娲补天(台湾学者金荣华认定)、伏羲观天(中国学者王大有认定)、黄帝祀天(唐代大道学家杜光庭记述)等最古老的传说故事,这里是天下之中(学者华仁葵、王大有论著),王屋山是古代昆仑、济水是天齐之水(华仁葵、傅翠和论述),这里有中华文明第一个国家形态夏朝的都城阳城和原城(《水经注》、《竹书记年》记载),王屋山是中国道教十大洞天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一大洞天,这里是历代道家人物活动基地,是历代帝王祀天祀水之圣地。

  二、愚公移山故事闪烁着朴素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

  伟人毛泽东精通马克思主义真谛,谙熟中国传统文化,特别长于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继承光大中华文明中的优秀文化遗产。《列子》中寓言故事很多。他慧眼识金,对“愚公移山”故事情有独钟,居然在全国战火纷飞环境下的党的代表大会上大讲特讲,启发全党和全国人民从最古老故事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是发人深思的。《列子》、《庄子》都特别擅长用寓言故事,历史故事去表达思想,我们大可不必去考究故事的可信性和细节的真实性,而要看重去分析“故事”揭示的哲理启迪。我觉得“愚公移山”故事揭示的深邃哲理和独特魅力,就在于她闪着朴素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

  1、肯定人类在对自然界关系上的主动性。人类能不能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人类在大自然乃至客观世界面前,是只能被动地适应,还是主动地创造,历来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有截然不同的回答。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实践活动就是在改造世界中认识世界,在认识世界中改造世界。人脑的特性就是能够反映世界、认识世界,揭示规律,这也是人类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这个问题上“愚公故事”的回答是毫不含糊的。愚公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予南,达于汉阴,可乎?”“……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增高,何苦而不平?”智叟的要害就是不相信人类对自然界能有所作为,被愚公斥为:“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肯定人民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历史主动性。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还是英雄、神仙、皇帝、救世主创造历史,这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重大问题。“愚公故事”着眼于群众,愚公动员家人、邻里、各界,“聚室而谋”,而且着眼于子孙后代,可以说群众观点形象之极。但寓言也有局限性,故事最后还是感动上帝派神仙把山搬走了。毛泽东则结合中国革命实践,进一步发挥说:“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中国的人民大众。”这当然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哲学表述。

  3、表达改造客观世界的艰巨性、长期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改造客观世界、认识客观世界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客观困难的存在是长期的,老的问题解决了,新的总是接踵而至。认识世界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单个人或人类一个阶段只能认识真理的一部分,即相对真理,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才是绝对真理。用毛泽东的话讲:“人类在生产斗争……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愚公移山”故事对这个艰巨性、长期性的揭示溢于言表,“其妻献疑”,“智叟笑止”,愚公回答:“……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叩石垦壤,寒暑易节,始一反焉”都生动地表达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艰难性和长期性。

  4、初现马克思主义人生观的雏形。上世纪初,我国著名进步学者傅斯年发表《人生问题发端》,专门探讨人生观问题,他高度赞扬了“移山故事”。他说:我的人生观念就是“愚公移山论”。“人类所以能有现在的文化和福利,都因为从古以来的人类,不知不觉的移山上的石头土块;人类不灭,因而渐渐平下去了。然而愚公的移山论,竟是合乎人生的真义,断断乎无可疑了。”“人生观念应当是:为公众的福利自由发展个人。”可以说傅斯年从愚公故事中看到了人类文明成果的创造积累中总体和局部的正确关系,进而引伸人生观问题,其人生观表述非常接近马克思主义观点。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人生观:“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为人民服务”,雷锋的“以有限的生命投入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则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人生观的科学表述。

  三、愚公精神的基本内涵探讨

  半个多世纪以来,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下,愚公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奋斗的精神旗帜,成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巨大力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之一。六十多年来,中国人民经历了战争时期、恢复建设时期、现代化建设时期等各个历史阶段,面临的形势、任务、情况、问题发生了很大变化,多种变化,但愚公精神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激励推动作用,一直是有增无减,有种不变的东西在起作用,我认为,正是这种不变的东西,才是愚公精神的基本内涵。初步看法有四点:

  1、“敢”字当头,作为在先。这就是在客观世界面前有敢于改变现实的志气、决心、魄力和胆略,敢于想前人没有想过的事,敢于做前人没有做过的事。当然这个“想”和“干”是建立在正确认识之上的,不是瞎想和蛮干。但是没有这个敢字当头,再正确的东西也实现不了,因为大目标总是和大困难联系在一起的,世界上本没有唾手可得的东西,而且人们认识客观世界,总是要通过改造世界的实践方可以获得深知和真知,所谓“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很多事情是干中学,真干才有真知,而不可能是什么都精通了才去干,更不是仅凭坐而论道就能实现的。

  2、群策群力,团结奋斗。“积力之所举,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无不成也。”任何一项伟大的创举,任何一次伟大的革命和变革,都必须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团结奋斗”是个永远的旗帜。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建立新中国,就是一部依靠人民力量的生动的教科书,“淮海战役”解放军以少胜多创中外战争史奇迹,一些老将军感慨:“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解放区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真乃依靠人民群众的真实写照。我们济源六七十年代修建“引沁济蟒”渠和高山水利化,“龙飞王屋”、“长藤结瓜”,在全省全国小有名气,一举扭转了全县农业望天吃饭面貌和饿肚子局面,对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起了历史性作用。任务之艰巨,工程之浩大,工期之持久,效果之良好,令人感叹!党和政府的组织和领导人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头作为,举全县农、工、商、学,党政机关干部聚合之力,实是我市发展历程中发扬愚公精神,改变落后面貌的杰作之一。

  3、不怕困难,勇往直前。“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完成一个既定目标的过程总是和困难连在一起的,大作为大困难,小作为小困难,克服了一个困难,会遇到更多的困难。难和易是相对的,关键在于“敢为”,敢于去克服困难,不为困难吓退,不为困难难倒,有为大困难也可以克服,无为小困难也可以变成大困难,必须有不怕困难的勇气和毅力,知难而进,勇往直前。我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诸多困难,如地域小、人口少、山区面积大,资源禀赋一般,底子薄、基础弱,但我们勇于正视困难,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强抓机遇,发挥优势,化解不利因素,实现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4、坚忍不拔,持续奋斗。坚韧是一种品质,持续是一种毅力,能改变一个旧世界,能开创一个新境界。愚公移山的精髓在于锲而不舍,“寒来暑往”、日复一日地艰难承受,“叩石垦壤”,日复一日地辛苦劳作,正是这种持续不断的执着,使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让“帝感其诚”。新生事物的发展是一个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艰难过程,甚至会出现曲折和反复。事物发展的规律是量变引起质变,只有长时间地、逐步的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的根本飞跃。近一些年来,省委特别强调的“持续”、“提升”是十分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是十分正确的工作指针。我们济源的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就是历届党政班子带领全市人民持续奋斗、永不满足,永不停步,勇攀新高峰的历程。我们工业兴市、工业富市、工业强市、工业立市是经历了不断的膨胀提升,50年代末从无到有,七十年代“五小”兴起,九十年代后改革开放改制扩张,现在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一批新兴工业大项目落地成长,工业结构调整的良好趋势和开端,支撑了一个现代化的新兴城市,展现出一个灿烂前境。城市文明建设,从80年代初文明礼貌月,到90年代三优杯,到新世纪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三十年如一日,历届市委政府摆在主要日程,党政齐抓,城乡共建,全民行动,标本兼治,实现了有多种荣誉称号、在省内外享有文明、卫生、生态、宜居的声誉,特别是近些年来,城市规模大幅度扩张,城镇化迅速推进,城市设施水平全面提升,一大批市政建设项目、工业项目和各类事业建设项目的规划建设,整个城市从外在到内涵正在发生质的飞跃,一个崭新、现代、文明、富裕、美丽的新型中等城市,正在呈现于世人面前。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要大力弘扬愚公精神

  当前,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按照十八大精神指引的方向开始新的征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在这新的历史阶段还需不需要大力弘扬愚公精神,应当如何发扬愚公精神,领导干部应当怎么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历史课题。总的看法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虽然经济实力强了,环境条件好了,但奋斗目标提升了,人民群众期望值更高了,任务更繁重了,不但需要继续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而且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要根据新的执政环境条件的新特点提出新的要求。谈几点个人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1、大力倡导敢想敢干、敢做敢为、敢于创新的“敢”字精神,而且与“善”字密切结合起来,把思想创新建立在实践基础之上,把行动作为置放在科学谋划之上,克服保守思想,克服盲目性和绝对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点,有不同的历史新课题需要不断去解决。事物的本质是在过程的展开中不断展现的,人们的认识和实践必须不断前进,不能停滞。用前一个阶段的经验评判后一个阶段叫思想保守,用后一个阶段的特点否定前一个阶段叫“历史虚无”。要适应发展的形势,跟上历史前进步伐,就必须冲破保守思想的禁固,迈开新的践行的脚步,这就需要勇气,就需要“敢”字当前,敢想敢做,敢于创新。

  2、大力倡导群策群力、团结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深入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克服官僚主义、命令主义、高高在上、长官意志现象。在新的历史阶段,就领导干部的影响力而言,相对革命战争时期和贫穷困难时期,是极大地增加了,背后有党的组织和国家政权的有力支持,手中有一定的财力物力支配权,对下有对各级组织的指挥权。在这种情况下,即使决策不当,也会在一定时间、一定范围形成一定效应,较易产生“领导意志决定论”的片面认识,忽视群众观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人类历史发展根本规律。领导干部只有作为人民群众的优秀代表,集中群众智慧,依靠群众力量,接受群众实践检验,才会践行出真正的历史业绩。否则,最终会劳而无功,或者劳民伤财,如果站到人民群众对立面,就会被历史遗弃。

  3、大力倡导领导干部在岗位上建功立业,把短期行为和长期行为统一起来,克服不计实效的形式主义,克服不计后果的急功近利。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如何克服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是领导干部思想建设的很突出的话题。愚公带领子孙乡邻干下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如果把愚公看作领导干部的话,他的政绩是非常卓著的。所以领导干部追求做出政绩,不但无可非议,而且应当大力倡导鼓励。问题在于为什么做,怎样做,出发点不同,做法效果也截然不同。把决策行政建立在科学发展谋划之上,把当前行为作为长远发展的有机一环,“功在当前,利在长远”,那么,不仅一些形式主义、劳民伤财的现象不会发生,而且“一花引来百花香”,既解决了当前的问题,又为长远发民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造就更广阔的空间。

  4、大力倡导不怕困难、坚忍不拔的持续奋斗精神,不断深化认识,不断攀升目标,不断提升水平,克服随意多变,华而不实,遇难而退,浅尝辄止的不良作风。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是愚公精神核心内涵之一,不怕困难,勇往直前,永不满足,不断攀登新目标。当前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无论哪个方面,都是全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经验可搬,整个过程困难重重,我们要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同本地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只有围绕目标,“咬住青山不放松”,千方百计地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克服,才能取得实效,只有深入进去,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多个循环,效果才能提升,只有一仗一仗地打,积小胜为大胜,又好又快发展才能实现。

  5、大力倡导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坚决克服克服铺张浪费、追求享受之风,坚决反对贪污受贿、腐化堕落的腐败现象。在经济落后、条件艰苦的革命和建设时期,需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精神,在经济发展、条件优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更需要倡导发扬艰苦奋斗精神。虽然今天经济发展了,实力厚实了,环境条件好了,昔非今比,但是我们的目标更宏伟了,人民群众的期望值更高了,也是昔非今比,钱越多越不够用,困难有增无减。只有坚持勤俭节约,用较少的钱办较多的事,我们的事业才会较快发展。况且能否坚持艰苦朴素艰苦奋斗的作风,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干部队伍是否能保持先进性,新时期的新情况使党的干部队伍面临着新考验,我们只有大力倡导艰苦奋斗作风,端正党风政风,才能构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

  济源是愚公移山故事的传承地,发扬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老一辈革命者、建设者的光荣传统,愚公移山精神是济源改天换地、取得一个又一个成就的强大精神力量,愚公移山精神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我们相信,在济源当前建设“三化”协调发展的先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市、又好又快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伟大事业中,愚公移山精神必将会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辉。

  借此河南省愚公移山精神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学术交流会召开之际,把自己的一孔之见奉献各位,不妥之处,请多批评指正。


责任编辑: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