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李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意义

来源: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作者:李莎时间:2022-11-07分享: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突出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与西方现代化不同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与改革的百年奋斗史,始终朝着现代化目标迈进,在这一进程中我们另辟蹊径,找到了一条人类走向现代化的独特道路,即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引领,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充分展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一、中国式现代化以“党的全面领导”为根本引领

  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强领导力量和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团结全国人民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成功探索出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特别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进行了改革开放这一新时期的伟大革命,夺取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也是中国最大的国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这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更关乎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提高政治站位,保持政治定力,才能确保中国式现代化始终沿着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前进。

  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正是因为党的坚强领导,中国人民彻底结束屈辱的历史,实现了由封建专制到人民民主的历史转变,实现了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华丽转身。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和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组织动员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磅礴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系统性深刻性变革。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走向光明未来。

  党的领导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百余年奋斗中形成了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深刻揭示了党的“基因”和“密码”,深深融入到我们党、国家、民族、人民的血脉中。无论是革命时期的长征精神、红岩精神等的指引,还是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的激励,其背后折射出中国共产党人坚强的意志品质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支持。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包蕴着创造、奋斗、团结与梦想,赓续着中华民族的红色基因,流淌在中国人民的血液中,是一股深潜无形的力量。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传承和弘扬伟大精神,依靠伟大精神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中国式现代化以“以人民为中心”为价值取向

  以人民为中心贯穿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致力于增进人民福祉,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探索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集体都一直将人民主体地位的理念视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并付诸实践。在不同历史时期,党的几代领导人都对人民的历史作用和地位进行了重要阐述,既表达出党和国家领导人心系人民、关爱人民的高尚情怀,更彰显出在中国人民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磅礴伟力。新征程上要想夺取中国式现代化新胜利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急人民之所急,解人民之所盼,耐心倾听人民心声,及时反馈民意民情,保证改革发展成果的公平性与普适性,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性是“以人民为中心”。中国式现代化最终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与马克思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遥相呼应,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以“资本”为唯一准则形成鲜明对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始终植根于人民性这一根本立场,坚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作为实现现代化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充分认识发展的阶段性特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行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不断推动化解社会主要矛盾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向往,努力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使现代化强国的建设与人民幸福的实现有机衔接在一起。

  中国式现代化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是一个抽象的、玄奥的概念,不能只停留在口头上、止步于思想环节,而要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时就发出“为天下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庄重誓言,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群众史观,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在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民族复兴伟大理想和现代化美好蓝图之时,必须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唯有如此,才能体现社会主义发展目的和发展手段的高度统一、出发点和落脚点的高度统一,才能确保到本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中国式现代化以“实现共同富裕”为奋斗目标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承载了新时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而中国共产党就是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当前,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推动共同富裕已经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了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就是“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推动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与西方现代化发展的价值目标不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是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价值导向。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长期努力,探索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这条道路由社会根本制度决定,必然是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是让全体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的富裕。这种获得感,来自收入持续增加基础上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和与之相适应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也来自对社会和谐稳定、公平正义、自然生态环境改善等需求的不断满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同志提出我国社会制度是推动国家走向“更富更强”的制度。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同志明确阐释了社会主义本质就是“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将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极端重要的位置,始终念兹在兹,使之成为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奋斗目标。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为夯实中国式现代化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在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必须正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推进共同富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奋斗。(作者系中共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四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