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乡镇志编纂工作启动以来,三门峡市陕州区(原陕县)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指导,由点到面,逐步展开,稳步推进,全区13个乡镇都全面启动了修志工作。截止2016年9月,已正式出版乡镇志1部,完成送审稿1部,完成第三稿1部,完成第二稿1部,完成初稿4部,其他5个乡镇的志书编纂工作也在按计划有序进行中。该区乡镇志编纂工作成效显著,并呈现出四个方面的明显特点。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区(县)委、区(县)政府连续三年召开专题会议,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结合实际,制定方案,合理规划,明确任务和工作措施。区委主管领导也多次深入各乡镇进行专题调研督导。各乡镇党委、政府能够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区(县)文件和会议精神,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是史志部门精心指导。区史志部门在人员少,本职工作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多次到各乡镇进行业务指导,召开动员会和业务培训会,现场讲解修志知识,帮助修改完善篇目设计,审阅修改书稿。特别是在审稿、改稿期间,单位的业务骨干不辞辛苦,经常加班加点,很少过双休日,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确保了各乡镇志书编修工作顺利开展。
三是修志人员勤奋敬业。在修志工作中,多数乡镇聘请的修志人员为老干部、老教师,他们多数人没有参加过修志工作,但都能够克服困难,不顾年老体弱,边学边干,不辞辛劳,乐于奉献。在乡镇财政困难,补贴微薄的情况下,不计报酬,不讲代价,不畏严寒酷暑,进村入户采访知情人,多次到有关单位查阅档案资料,辛勤编辑,精心修改,工作精益求精,敬业精神令人十分感动。
四是乡镇志书各有特色。区史志部门根据各乡镇的乡情特点,在坚守志书体例的前提下,帮助指导各乡镇灵活设置篇目,大胆创新。对各乡镇特有的事物、影响大的事物单独设章,浓墨重彩详细记述。对其他一般性内容或大同小异的共性内容,从简从略或合并记述。如:西张村镇、张汴乡的地坑院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营镇的矿温泉,硖石乡的崤函古道(世界文化遗产),张茅乡的姚崇故里,西李村乡的空相寺、安国寺等佛教文化,东部一些革命老区乡镇的红色文化,县城周边乡镇的区位优势、城郊型经济等特色内容,都设专章重点记述,使志书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