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8日至29日,《中国信阳茶志》编纂暨旧志整理工作座谈会在信阳毛尖核心产区——浉河区浉河港镇文新茶产业加工园召开。会议旨在贯彻实施省、市地方史志工作“十二五”规划,大力弘扬我市特色文化和区域文化,进一步加大地情资源开发利用步伐,充分发挥史志部门的作用,为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培育新成果。信阳市政府副市长曹新生出席座谈会并讲话。市史志办主任陈晓玲、副主任郭兵、李建璋,浉河区政府区长级干部万家永,市茶办副主任夏国宗,市农科院茶业研究所所长吕立哲,信阳农林学院茶学系教授郭国义,各县区史志部门主要负责人、业务骨干,部分茶企领导、专家及市史志办全体工作人员共45人参加座谈会。
曹新生充分肯定了全市地方史志系统取得的成绩。他指出,《信阳市志》、8部县区志、9部县区综合年鉴已出版发行,实现历史性的突破;旧志整理、信息化建设等方面也硕果累累;市史志办连续5年被评为全省修志工作先进单位。地方史志工作在魅力信阳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对做好《中国信阳茶志》编纂工作,他提出三点意见。一要提高认识,强化责任。他说,用志书记录信阳茶历史,传承发扬茶文化,是我们每位史志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编纂《中国信阳茶志》是进一步加大地情资源开发和利用步伐的必然要求,弘扬我市特色文化和区域文化的重要举措和建设文化强市的重要内容;有利于发挥史志部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将茶文化的巨大无形资源优势转化为茶经济的强大动力,对于进一步提升信阳茶产业,增强发展实力将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二要突出重点,找准特色。信阳盛产茶叶,因茶而美丽,因茶而扬名,信阳毛尖是信阳闻名全国乃至世界的一张靓丽的名片,茶业成为富民强市的一个支柱产业。志书不仅要把信阳茶悠久的历史、特有的品质、丰富的内涵、不断拉长的产业链条、多姿多彩的茶文化等重点、亮点记实、放大,而且要总结信阳发展茶产业、壮大茶经济、打造茶都市的成功经验,达到宣传信阳、服务社会的目的。三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众人修志,众手成志,志书编纂是一项系统的文化工程,需要上下努力、八方支援。希望各相关单位、各位专家和修志工作者协作奉献、勤劳互助,编修出无愧于历史、时代和人民的精品佳志。
关于旧志整理工作,他指出,要整理和保护好旧志遗产,高度重视其在历史传承中的价值。千百年来,地方志书承载了信阳的历史、社会和文化的变迁,在历史文化保存、社会脉络传承等方面起到了独特的作用。目前,信阳市已经发现未整理或散佚的旧志达50部,整理抢救任务十分艰巨。这次,市史志办影印出版了《重印信阳州志(清乾隆版)》,开了个好头。下步要及时梳理本次座谈会研讨的成果,向全市推广。
陈晓玲介绍了《中国信阳茶志》编纂暨旧志整理工作筹备情况及会议座谈的内容和形式。她希望各责任单位和与会人员认真贯彻曹市长的讲话精神,满腔热情地助力《中国信阳茶志》编纂工作;各编纂人员会后精心梳理大家的真知灼见,及时将其落实到志书的资料征集和编纂工作中去,力争把《中国信阳茶志》修成传世佳作。
座谈会上,与会的领导、专家纷纷发言,重对点围绕纲目进行了交流和研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如何把握信阳茶文化、茶叶贸易等重点问题;二是如何写好信阳茶叶生产、经营等难点问题;三是如何突出信阳毛尖、信阳红茶等亮点问题。
会议期间,市史志办向与会人员赠送了影印的《重印信阳州志(清乾隆版)》,组织大家观摩调研了浉河区浉河港镇茶叶生态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