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郾城区档案馆
文/万川明 图/牛靖
春暖花开了,漯河市郾城区史志档案局局长张树勋就催着大家工作之余去春游,他在单位“守摊儿”。同事们都开玩笑说张局长成了“留守局长”,他笑笑,“你们去吧,我乐意在办公室呆着,心里踏实。”
其实,同事们背过身来就偷偷抹眼泪,消瘦的、清癯的张局长之所以“留守”,是因为他的病实在太严重,身体实在太虚弱。而他想得最多的,却还是怎么让大家鼓起精气神儿,好好工作、快乐生活。
艰难起步
张树勋的病,几乎与档案局长这个“帽子”同时降临。2003年2月,时任郾城县老干部局局长的张树勋履新,调任史志档案局一把手。上任第一天的第一件事就很不顺利,干部调整中有三位局领导调往别处,班子会上,张树勋提出给调走的同志每人买一件有纪念意义的小礼品,会计很无奈地说:“一分钱都没有,我个人已经垫支好几千块了。”
在当天的日记中,张树勋生动地记录下了复杂的心路历程。“说实话,这并不是被人看好的单位,内心真有那么一点失落感的一闪念,认为这里不能立竿见影地产生经济效益,难以产生现实的显性政绩,而我们的工作是一项周期相当长的隐性政绩。但我坚信——工作没有好和赖,单位没有贵和贱,关键是要干,不能看,更不能坐而论道在那儿怨。不要认为别人会看不起你,只有自己看不起自己时才会被人看不起……”
张树勋毫不隐瞒地说,“我不是圣人,来档案局之前我真的没有思想准备热爱档案事业,但当组织把我派来主持这项工作的时候,我告诉自己,从这一刻开始,我要努力爱上这项事业。干一行爱一行,这是对党的干部的基本要求。”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张树勋扑下身子,找班子成员谈、找中层干部谈、找一般同志谈,把档案局的家底、实情摸了个透。然后他召开了全局27位同志参加的全体干部职工会,响亮地提出用“两耐精神”解决有人办事的问题,就是要让“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的理念深入人心;以争创省一级标兵档案馆为载体,解决干什么事情的问题,把大家的士气鼓起来,热情燃起来,用美好的前景激励大家的斗志。
风乍起,搅皱一池春水。“那些天,大伙儿突然觉得有了干劲、有了活力,精神面貌都大不一样。”局办公室主任赵淑芳说,“都说新来的局长有思路、有办法,咱们干起来也有奔头。”
晴天霹雳
正当张树勋踢开了头一脚,踌躇满志地开始攻坚之际,2003年3月6日晚,他突然感觉浑身疼痛、大气不敢喘、翻身不敢动,坚持捱到第二天早上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发现,肝部有一个14厘米×17厘米的肿瘤,并且是恶性的。
晴天霹雳。张树勋的大脑中立时一片空白,“这片空白持续有20分钟。”张树勋回忆起那刻骨铭心的一刻,语气依然低缓,“得上这个病,没有想法是不可能的,但想得太多也没用,只会有害,所以我当时对家人说,看病的事你们管,让我去哪儿看病都行,大家不要谨慎小心、字斟句酌地来劝慰我,多鼓励鼓励我的爱人,让她坚强起来才是我的福气。”
回到家,张树勋挣扎着在床前开了一个特殊的班子会。局纪检组长王爱莲含泪说,“那次的班子会让我终生难忘。张局长都病成那样了,一般人早垮了。而他却对我们说,从组织谈话到现在,他到这个单位还不足14天,才理出了工作思路,鼓起了大家的劲头,真正的工作并未展开,此时不能一走了之,他要给大家一个交代:一是他自己借来看病的钱留下一万元,让单位办公用,工作不能停;二是宣布班子成员分工情况,明确临时负责人,强调几项工作,嘱咐大家遇事商量,团结共事。”
病房传奇
从2003年3月7日到上海东方肝胆医院,到3月25日出院返乡,张树勋创造了一个难以复制的病房奇迹。
3月18日,他的右肝被全部切除。老百姓有这么一句话:得了癌症是吃麦不吃豆。也就是说最长时间半年。而张树勋却以豁达的心态和惊人的毅力与病魔整整搏斗了7年。
在肿瘤病房,什么事情都可能发生,有的病人得了癌症就开始寻死觅活,医生的、家人的、同事的话统统听不进去。张树勋就主动和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的病友攀谈,拿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他对病友们说,“什么是幸福?夕阳西下、炊烟升起的时候,老汉拉着板车,老伴儿坐在车上,走在乡间的小路上有说有笑,就是幸福。只要心能静下来,病就能好一大半。”他还对病友说,“什么是生命?生命不仅仅是你个人最可宝贵的东西,还属于亲人、家庭、单位,属于所有关心你、关注你、关怀你的亲朋和同事。你只有珍惜的义务,绝没有自暴自弃的权利。”
春风化雨般的思想工作、病友间的鼓励和安慰,使张树勋在医院成了“明星”,直到现在,还不时有全国各地的病友打电话向他寻求精神良方。
出院那天,张树勋想请悉心照料他的医护人员吃个便饭表达谢意。没想到惊动了副院长,并爽快地指定了饭店,定出了不低的就餐标准。张树勋有点后悔了,“还喝的好酒啊?钱是不是太多了啊。”硬着头皮去前台结账的时候,餐馆老板却笑着说,院方已经结过了。副院长拉着目瞪口呆的张树勋的手,真诚地说:“老张啊,你帮我们做了那么多病人的思想工作,我们得谢谢你啊。在你身上,我们学到了很多很多,你不仅是我们的病人,更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啊。”
闯出新天
回到工作岗位上的张树勋几乎忘了自己是个病人,每天第一个出现在办公室的总是他。党史要编写、县志要编纂、档案馆要升级……“我不知道我还有多长时间。”张树勋说,“但我不愿意在家里等死,我要用这宝贵的时间干一点能干、会干、想干而且值得干的事情来。”
资料需要倒库,张树勋和大家抢着干,肩扛、手提从不叫累。外出学习考察,他躺在车上忍受颠簸带来的疼痛,为的是取到真经。单位安装空调,他将第一台给了库房,第二台给了会议室,直到业务股室都装遍了,才给班子成员配上。他创造性地提出编纂到位年度实绩档案汇编,逐步找到了史志档案与党委政府工作大局的结合点,使传统的封闭式工作环境转变为开放式工作环境。
局党支部副书记王艺堂说,“张局长有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善于总结,善于想点子,善于运用载体,他创造的诸如亲情工作法、外出学习授课法、工作日记学习法、身边典型引领人法等等,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立竿见影。使我们这个昔日无权无钱、名不见经传的单位,成了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乐土。都说档案工作苦,我们却从中体会到了对工作的爱和责任带来的成就感。”
2003年底,郾城县档案馆顺利通过等级认证测评组的验收,晋升为省一级标兵档案馆。在同志们欢欣的同时,张树勋却提出了争创国家一级档案馆的宏大目标,再次把大家的万丈雄心点燃。
再创奇迹
正当张树勋和同志们全身心投入争创活动中时,2009年6月,连日奔波在“村档乡管”督导途中的他终于病倒,医院检查的结果是左肝又出现两处肿瘤。21日,张树勋拖着病躯再次踏上了去上海的火车。同事们含着泪,自发地去车站送行。张树勋反而安慰大家,争创正处在关键时候,一定不要放弃,一定要坚定信心。
癌症的复发和转移意味着什么,张树勋不是不清楚。手术是在老刀口上做的,从前胸到后肋一尺多长,拆线后,中间仍有三寸多迟迟不能愈合。医生说最保守的方案,也需要一个月时间才能出院。但8月份省档案局要对区档案馆进行预验,9月份就要迎接国家综合档案馆等级认证测评组的验收,张树勋不顾医生和家人的劝阻,捂着尚未愈合的刀口坚持回到岗位上。当年底,郾城区档案馆以94.44分顺利通过了国家一级档案馆的验收,成为全省首家县区最高级别的档案馆。
“曾经有年轻人问我这么拼命干,图的啥?”张树勋说:“我不会讲大道理,我只是为了感恩。感恩我的生命又延续了这么多年,这都是我赚得的时光。用这些时光干什么工作都应该,干什么都值得,我就是要抓住赚来的今天,让每一天都充实,让每一刻都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