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人民政府地方史志办公室
2015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史志办的精心指导下,三门峡市史志办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和《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精神,围绕中心,主动作为,以修志编鉴为主业,持续加大资源开发力度,加快信息化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荣获"全国地方志先进集体"、全市"十佳书香机关"等称号,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下面就新形势下如何实现地方史志事业转型发展,特别是信息化和方志馆建设的做法和探索进行汇报。
一、潜心著信史,着力打造"三刊一网"信息化载体
创新、完善、升级"三刊一网"(《三门峡年鉴》《三门峡大事月报》《三门峡史志》,崤函网站)信息化载体,丰富存史资料,拓宽服务渠道,提升服务质量。
(一)《三门峡年鉴》再获全国大奖。《三门峡年鉴(2013)》在第五届全国年鉴编纂出版质量评比中荣获综合二等奖,框架设计二等奖,条目编写二等奖,装帧设计一等奖。《三门峡年鉴(2015)》以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为重点,进一步完善篇目,着力凸显城市年鉴编纂的年度特色、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共90万字,收录图片100余幅。
(二)《三门峡大事月报》着力提升质量。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集中反映加强作风建设、加快转型发展的大事要事为主线,不断拓展信息渠道,丰富采集内容,扩充月报容量,全力为党委、政府决策提供资政服务。全年编辑出版12期,收录大事约1400条、40万字,配发照片约80张;被《河南大事月报》采用10余条。
(三)《三门峡史志》力求创新。坚持"提供知识、交流成果、服务现实、指导工作"的办刊宗旨,实施头条战略,增设特色专栏,努力搭建全面研究三门峡地情、全景展现三门峡风貌、全力弘扬三门峡文化的全新平台。全年编辑出版4期,共设置栏目30余个,刊发文章80余篇35万余字,印刷2000册。
(四)崤函网升级改版。投入30余万元,购置IBM【X35307160IXO2U】独立服务器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网神防火墙(A1500-050P),对崤函网在网速、容量、视频置入、扩充页面等方面进行全面升级改版。改版后的崤函网设置一级栏目12个、二级栏目70个,并对信息资源重新分类整合,其中"走进崤函""大事月报""史志动态""志鉴崤函""特别关注""宣传教育"等版块清晰明了,新增"影像崤函""亮点聚焦""志鉴交流""红色之旅""金三角史志"等特色栏目,页面设计简洁美观,内容设置突出地域文化,资料更丰富,功能更全面。目前,崤函网已拥有8500余万字、1000余幅图片、360分钟视频的信息采集量,点击率突破80万人次,成为全市地情资料最全、内容最详细、最权威的市情资料中心。同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单位工作实际,完善崤函网制度并严格执行。完成网站信息核对和定级备案工作,整理网络安全自查报告并与有关部门做好对接。与专业网站管理人员勤于沟通,保证网站安全正常运行。
二、提升"三库一馆"信息化服务平台管理水平,扩大地情文化宣传教育影响力
加快地方志信息化建设步伐,进一步提高"三库一馆"(三门峡地情数据库、数字文献库、视频大事月报数字库,数字方志馆)信息化服务平台管理水平,高效有序运转官方微博"三门峡史志"、微信公众号"文明三门峡史志",积极向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全方位地情信息服务,有效提升了地方志公共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一)丰富三门峡地情数据库库存。地情数据库进一步扩充容量,丰富库存,已录入《三门峡市志》《三门峡年鉴》《三门峡大事月报》《走进三门峡》《三门峡史志》等各类地情书籍2800余万字,为地方志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权威渠道。
(二)规范视频大事月报数据库资料。累计收集各类视频资料500余个(部),总时长约3000分钟,总容量约130GB(千兆)。按照科学规范要求,将视频资料划分为时政、党建、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综合等七大类,进行编目入库,分类归档,提升查询检索和管理利用水平。
(三)完善数字文献库书籍管理。依托方志馆平台,加强对外交流,搭建互联互通桥梁,交流志鉴书籍,不断丰富库存。同时做好收藏文献资料的分类编目、规范入库、录入电脑、陈列上架工作,为公众查询、阅读、复制提供便捷条件。目前,数字文献库总面积580平方米、拥有10组密集柜、48组陈列架、8台计算机联网,成为研究交流、信息咨询的新平台,为打造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方志信息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健全方志馆运行机制。党史方志馆开馆后,市史志办建立健全了管理运行机制,培养优秀讲解员,倾力打造传播崤函文明的新坐标、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基地,使其更好发挥"存史、资政、育人"的新功效。开馆以来,中央、省、市领导和国内外专家、同行先后到三门峡党史方志馆考察指导,目前已接待国内外嘉宾和社会各界参观者580余批次、12.8万余人次,受到公众广泛好评,先后被命名为"河南省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同时加快数字方志馆建设,目前,已将方志馆的主要内容上传《崤函网》予以展示,为公众提供浏览下载便利。
三、加大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抢占资政育人制高点
2015年,市史志办主动融入大局,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加强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创新服务手段,增强服务功能,为党政机关、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提供地情服务,助力全市经济转型发展。
(一)完成陕州(三门峡)烈士陵园文案。根据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充分挖掘方志资源,策划撰写布展文字方案1.5万字,提供历史图片70余幅、视频资料4部,并吸收方志馆设计布展经验,指导陕州(三门峡)烈士陵园设计布展工作,12月上旬布展工作全部完成。
(二)弘扬崤函文化。第二十一届中国(三门峡)国际黄河文化旅游节前夕,整理三门峡重点历史遗珍在《三门峡日报》"崤函遗珍"栏目刊登,弘扬历史文化,服务全市大旅游建设。
(三)开展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活动。在《三门峡日报》开设《崤函抗战》专栏,刊发专题文章9篇,并推出"伟大的胜利"特刊,以三个整版篇幅刊出专题文章及三门峡抗战大事记、抗战影像、抗战英烈等;在三门峡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和公共频道,播出"崤函抗战记忆"节目3期。在《三门峡史志》、崤函网开设"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专栏,刊发纪念文章20余篇。
(四)提供地情咨询服务。先后为市领导、市直机关、企业等单位整理提供市情资料38万余字,用于领导决策、撰写项目规划、招商引资、廉政文化建设、历史名吃开发等方面。其中按照市委要求,收集整理习仲勋、李长春在三门峡调研的相关史料和图片,向省委、省政府提供《习仲勋与三门峡》《李长春视察三门峡》历史文字资料2万余字,图片资料50多幅;按照市纪委要求,整理三门峡市廉政人物2万余字,提供给中纪委。
四、加强修志队伍建设,为加快地方史志事业转型发展凝心聚力
2015年,三门峡市史志办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我为三门峡发展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积极创建"书香机关",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注重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把地方志队伍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建设生力军。
(一)加强作风建设。按照"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总体要求,组织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我为三门峡发展作贡献"为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自觉做到"四问四做起"。通过活动开展,领导班子、党员干部从工作上、作风上、纪律上严起来、实起来,进一步凝心聚力、人人尽责,形成推动地方志发展的强大合力和浓厚氛围。加强机关精神文明建设,顺利通过省级文明单位验收。
(二)提升队伍素养。积极创建学习型机关,开展以"书香史志·智慧人生"为主题的读书活动,积极倡导"日读一小时、月读一本书",每季度举办一次读书心得交流会,在机关营造"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良好氛围,用所学理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4月,市史志办被授予三门峡市首批"十佳书香机关"称号。选派人员参加全省、全国培训班,进一步了解上级有关精神,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平。利用史志协会和学术期刊《三门峡史志》,举办学术年会,开展方志理论研究,并将研讨论文结集出版。
(三)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坚持以干促学,在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锻炼队伍。注重以老带新,发挥业务骨干的传、帮、带作用,对年轻同志通过出题目、压担子,鼓励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业务能力,多出成果,出好成果。全年提拔任用处级干部2名、科级干部2名,遴选博士生1名。
成绩属于过去,未来还需拼搏。在新的起点上,我办将按照《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要求,谋划好我市"十三五"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努力开创地方史志事业转型发展新局面,为中原更出彩、助推三门峡转型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