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雄波
最近,查阅已出版的30部第二轮县志记述乡镇的内容,发现存在的问题较多,主要有标题名称不规范,标题与内容不相符;记述内容面面俱到,有较多重复和过多交叉;资料缺乏系统性、特色不突出,数字罗列,不能从总体上反映一地乡镇的基本情况;记述的指标各乡镇都不一致,乡镇间的基本情况无法比较,直接影响志书质量。现就县志如何记述乡镇,谈点浅见,意在抛砖引玉。
一、县志设置《乡镇》编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
我国首轮县志,还没有普遍认识到设置《乡镇》编的重要性,只是在《建置》或《区划》等篇目中设置《乡镇概况》或《乡镇简况》等。编修二轮县志后,越来越多的地方认识到,全面、系统记述乡镇是历史赋予当代修志者的使命,是地方志书发展的必然,是提高志书质量的重要环节。所以,二轮县志单独设置《乡镇》编的增多。在最近查阅已出版的30部二轮县志中,单独设置《乡镇》编的15部,占查阅县志总数的50.0%;在《县城中心镇》《县城乡镇》《区划》和《建置》等编中设《乡镇》章的12部,占40.0%;《乡镇、街道》章中设《乡镇》节的2部,占6.67%;设《乡镇概况》章的1部,占3.33%。"编纂地方志书的目的是为了让人读、让人用。"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读志、用志者越来越多,人员更为广泛。为充分发挥志书功能、体现县域新成就和新面貌及显示乡镇在县域中的地位,县志应设置《乡镇》编。
1.设置《乡镇》编是充分发挥志书功能的需要。在查阅已出版的30部二轮县志中可见,凡只设有《乡镇》章、《乡镇概况》章、《乡镇》节的县志,因受总体规模的限制,使较多乡镇仅简述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使许多很有价值的资料未能入志,甚至连基本地情也未能记述清楚,直接影响志书"存史、资政、育人"功能的发挥。根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印发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内容完整,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和"续修志书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注意对前志的拾遗补缺"的要求相差甚远,县志只有设置《乡镇》编,才能将乡镇内容记述完整,更好地承接前志、补充首轮志书中各乡镇的遗缺;全面、系统地记述乡镇的发生、发展、转折、特色及现状的基本情况,更好地发挥志书之功能。
2.设置《乡镇》编是充分体现县域新成就、新面貌的需要。县志只有记述了乡镇的新成就、新面貌,才能凸现县域的新成就、新面貌。二轮县志上下限时段内,正是农村各项改革由试点到全面推进的时期,也是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时期。通过30余年的改革、发展,农村从试行农业生产责任制到全面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乡镇集体企业的崛起到私有经济和"三资"企业的发展壮大,从农民生活的贫穷到实现温饱、基本小康,从"撤区扩镇并乡"到推进小城镇建设、城乡一体化建设等。农村取得的新成就、出现的新面貌层出不穷,只有设置《乡镇》编,才能有更多的容量去记述和体现乡镇的新成就、新面貌。
3.设置《乡镇》编是充分体现乡镇在县域中具有独特地位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乡镇在县域的经济社会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乡镇经济总量在一地 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乡镇中的产业是一地的支柱产业,各乡镇小城镇建设和城乡一体化建设又是一地农村城市化建设的重点,人口、土地、环境保护"三大国策"贯彻实施的工作重点亦在农村,人口、少数民族、文物胜迹、旅游景点、风尚习俗等多数分布在农村,党中央长期关注的农村、农业、农民的"三农"问题也主要反映在农村。鉴于以上这些情况,县志设置《乡镇》编,能充分体现乡镇在县域中具有的独特地位,从而实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二、县志《乡镇》编的记述重点
突出《乡镇》编的记述内容重点是提高志书质量的关键。为充分发挥志书功能,体现县域新成就、新面貌和乡镇在县域中的独特地位,《乡镇》编记述内容的重点主要是三个方面:
1.基本地情。乡镇作为一级政区,记述地理环境、建置沿革、行政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等基本地情是不可或缺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乡镇的建置、区划、人口、民族、自然、环境等基本地情,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乡镇、村撤并及名称变更频繁和乡镇领导的调动频繁,现任领导需要了解任职地的基本地情。重点记述乡镇基本地情,完整地记述地情的历史变迁和发展脉络是十分必要的。
2.特点特色。记述内容反映乡镇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就能凸现县域的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点、地方特色应记述各乡镇独特的风貌,记述诸多"人无我有、人少我多、人弱我强、人后我先、人劣我优"的事物,力求以特点、特色见长和以精取胜。记述乡镇时代特点、地方特色,还要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防止一般化。
已出版的二轮县志《乡镇》篇目中,记述的时代特点、乡镇特色,很受启迪。如河南省《沈丘县志》和《镇平县志》,根据各乡、镇特色设置目标题。《沈丘县志》的北部乡,设有《烟花爆竹乡》《机械制造专业村》《科普示范村》《银杏丰产示范园》《山药繁育基地》《果蔗育种基地》等目;北杨集乡,设有《开挖渔塘》《蔡河开发》《良种繁育》《蛋鸡养殖》目。《镇平县志》的石佛寺镇,设有《玉雕乡》《中州名镇》;侯集镇设《金鱼之乡》《蔬菜之乡》。
3.经验教训。改革开放以来,各乡镇在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包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运行机制)、发展农村经济(包括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私有经济、创办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建设小城镇和城乡一体化、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忧患(包括城乡贫富差距拉大、土地抛荒严重、失业农民增多)和治理环境污染等等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方式和方法,有自己施政的经验和教训。如果县志将改革开放以来的各乡镇的做法和经验教训记述下来,这将对更好地发挥志书资政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县志《乡镇》篇目的框架设计
科学、合理地设置《乡镇》篇目是提高志书质量的保证。为系统地记述乡镇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和现状,《乡镇》篇目设置达到"整体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归属得当,层次分明,排列有序"的基本要求,根据《乡镇》编的记述内容重点,篇目的框架结构可设计为:编前设无题小序,乡与镇分别设章;章前设无题小序,按各乡镇名称分别设节;节可设有以下三种形式,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使用。
1.节前设自然段,自然段后设置乡镇特色目。自然段可按地理位置、建置沿革、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等基本地情和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分别设置。自然段后,不拘一格,各乡镇按各自的特色设置目,一事一记。按照这种形式记述的乡镇,优点是乡镇行政区域内的基本情况清楚,特色明显;缺点是文字量多,压缩篇幅有一定难度。
2.节下直接设目。目标题可设置为:地理位置、建置沿革、自然环境、行政区划、人口民族、基础设施、农业、工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也可按大篇体设置为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目标题。直接设置目的优点是资料容易收集,也容易组织编写。
3.节下设目,以块状的形式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按照乡镇各自的发展规律,以块状的形式和排列有序的原则,分别记述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与现状。这种形式记述的乡镇,优点是层次清楚,整体性强;缺点是难以突出时代特点、一地特色。
《乡镇》编后设置统一的基本情况表。为了反映全县各乡镇的总体情况,可在《乡镇》编后,设置一张志书下限年份各乡镇统一的基本情况表。如,《××××年××县各乡镇基本情况表》。基本情况项目为居民委员会个数、村民委员会个数、总人口、人口出生率、财政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生产总值、工农业总产值、上缴税金总额、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耕地面积、粮食种植面积及总产量等。设置志书下限年份各乡镇基本情况表,不但能统一各乡镇记述的各项指标,从总体上反映县行政区域内各乡镇的基本情况,方便读者查阅,便于乡镇之间基本情况的比较,而且能减少记述内容的文字量,可谓是一举多得。
四、县志记述《乡镇》编内容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地方志书的体例是"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横排结构,而县志《乡镇》编是块状结构。所以,在县志记述《乡镇》编内容时,除突出记述重点外,还需注意避免产生与其它篇目记述内容的过多重复和交叉、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和控制规模三个方面的问题:
1.应避免产生与其它相关篇目记述内容的重复和过多交叉。乡镇是县行政区划中的一个基层行政单位,也是记述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历史和现状,尤其是农业的种养殖基地、工业的产品生产基地、农村的文物、胜迹和旅游景点及风尚习俗等都是容易记述重复的事物。所以,设计县志篇目时,应对《乡镇》篇目与其它相关篇目的记述内容进行合理分工,以免产生过多重复和过多交叉。
2.应处理好与前志的衔接。续志,不是前志的续篇,而是独立的、完整的志书。所以,县志《乡镇》编记述的内容,也应体现事物发展的完整性,即记述事物的发端至续志下限时间的发生、发展、变化的内容。同时,对前志拾遗补缺、订讹正误。
3.应控制规模。《乡镇》编是块状结构,记述事物也涉及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需要记述的内容比较多,难免会出现总体规模的失控、字数过多的情况。所以,在设计县志总体规模时,《乡镇》篇目也应与其他篇目一样,明确大致字数,以免产生《乡镇》编与其它编之间篇幅大小的不协调。在《乡镇》编记述事物时,也应坚持"详今明古"的编修方式,即突出当代、写清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