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春楼
"志典一卷安天下,褒贬二字定春秋。"中华民族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之所以没有像其他三个那样消亡和式微,就是因为其具有独特文化这一精神支柱,而这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是以史志为载体和引擎的。清末戊戌变法的领导人、著名的思想家和史学家梁启超认为:"有良方志,然后有良吏,有良吏,然后开物成务之业,有所凭藉。故夫方志者,非直一州一邑文献之寄而已,民之荣瘁,国之荣辱,于兹系焉!"〔1〕中国史志从春秋演化至今,为社会进步,国家繁盛作出了巨大的特殊的贡献,其中三宝体志书的文化传承、历史智慧、开发价值等使国人引以为自豪;继承和弘扬三宝体的志义、志体、志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神圣职责。
一、三宝体渊远的文化传承
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奠基人孔子编修了《春秋》《尚书》等,开创了史志文化之先河。亚圣孟轲继其后,将"民贵君轻"等一系列善政思想融入了历史文献。《孟子o尽心下》:"诸侯之宝:土地、人民、政事。"〔2〕这三者是一处疆域乃至整个国家凝练而成的精粹,是民之本、族之根、国之魂。地方志以"三宝"命题立意、谋篇布局、展开纂写就应该是理所当然的。正如清代方志学家甘鹏云所说:"有土地,有人民,而后政事出焉。"〔3〕这样,从内容到形式演化而成的三宝体就应运而生了。三宝体,是指志书总体上分为土地、人民、政事三门结构类型的志书体例。当然,由此衍生出四门者也为准三宝体。宋代方志体例基本定型后,三宝体即被运用于修志实践。南宋绍兴三年(1133年)太守孙杼捷、郡人曹叔远纂《永嘉谱》,设年谱、地谱、名谱、人谱4门。《温州经籍志》称:"曹文肃《永嘉谱》,区分四门,在古地志中,实为创例。其所谓年谱者,盖以志建置沿革诸大事,并编年纪之;其所谓地谱者,盖以志山川、疆域、名胜、古迹;其所谓人谱者,盖以志官师除罢、选举人物。"〔4〕明嘉靖年间,刘佐修、炎章纂的《醴泉县志》分为土地类、人民类、政事类、文章类。明万历年间的《曲阜县志》分土地志、人民志、政事志、文献志等。明代陈鉴、王一龙修《广平县志》分土地、人民、政事、文献4纲。以上三志将文献升格与前3纲比肩,表达了著者对此倚重。曹丕在《典论o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5〕《通化县志》载:"圣贤之所以经纬万象,黻黼人类者,亦安恃乎?曰文而已。"〔6〕因此,地方志都不约而同地加重了文献的份量。唐枢、张应雷纂《湖州府志》分土地、人民、政事3大类。是为不折不扣的原汁原味的三宝体。赵文华《嘉兴府图记》分方画、邦制、物土、人文4门,而附以丛记。清康熙赵弘化修《密云县志》分天文、地理、人事3门。康熙《怀柔县志》虽分23目,观吴景果序文,则其内容仍暗分土域、政事、文献3纲。乾隆杜延甲修《河间府志》分舆地、宦政、人物、典文4志。光绪十三年(1887年),广西《武缘县图经》分地略、政略、人略、献略4略。以上两志也是将文献单列。光绪《保安州志》分天、地、人、物4部。〔7〕光绪年间夏敬颐修《浔州府志》分成纪地、纪人、纪事3纲。民国《霸县志》分为土地志、人民志、政事志。具体篇目为,土地志:位置、面积、气候、性质、源流、物产、河渠、建筑、城、镇、乡、古迹;人民志:户口、职业、财产、宗教、风俗、习惯、名人;政事志:官吏、学校、武备、警察、司法、监狱、自治、财赋、邮电、差徭。〔8〕是典型的完整的三宝体。民国时期出版的《台湾通志稿》,设若干志,其中前三志就是土地志、人民志、政事志。〔9〕
进入社会主义新时期,标志新三宝体出现的是1993年3月出版的河北《冀县志》和同年出版的浙江《东阳县志》。而《东阳市志》更果敢,除志首和志末之外,其主体部分按四大部类排列:环境(政区、自然环境、灾异),居民(居民生活、方言、民俗、人物),基础设施(土地、水利、交通、邮电、能源、城乡建设),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其中基础设施可与环境合并,全书写环境、居民、社会三大块,一种完整的新三宝体志书就正式出现了。1995年10月出版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七师志》,1996年11月出版的浙江《文成县志》,同年12月出版王的黑龙江《黑河地区志》,同年3月出版的河南巩义市的一部村志《白沙志》,也属这一种形式。1996年12月出版的四川《大足县志》,将人口、人物、社会、方言和建置、自然地理合并为"环境与社会之部",与"经济之部"、"政治之部"、"文化之部"平列为4大部,大体也相类似。〔10〕2006年5月出版的河北《井陉县志(1985~2004)》,共设48篇,其排列顺序暗承地、人、事三宝体,受到方志界的高度赞誉。2012年12月,笔者主编《涉县志(1991~2011)》,在凡例中明确规定:"承孟轲'地、人、事'的思维逻辑,设置山河揽胜、人本扫描、改革逐浪、经济纵横、政治述要、文化写真6大板块",忠实地践行了三宝体。
由此观之,三宝体的历史源远流长,激流勇进;三宝体的现实琳琅满目,异彩纷呈。
二、三宝体精深的历史智慧
中国地方志作为独特的历史文化遗产,蕴藏着奥妙无穷的历史智慧。"地方志"最早语出《周礼o春官》:"外史掌四方之志。"〔11〕汉唐史学家司马迁、班固、长璩拔其萃,《禹贡》《汉书o地理志》《华阳国志》括四方;宋元继之后,编修方志蔚然成风;及至明清纳入国家运行机制;民国虽军阀混战,强敌入侵,仍颁布《修志事例概要》;新中国成立后,地方志步入辉煌。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三宝体志书以其内容的精准性和构架的科学性,显示出博大精深的历史智慧。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理论研究室主任邱新立,在其博士论文《中国近代转型时期的方志研究》中指出:"晚清以前的志书,在门类的设置上,大都本着孟子所言的诸侯三宝'土地'、'人民'、'政事'的精神来谋篇布局。""近代许多志书,从总体构架精神上看,与古代方志并无二致,如民国《光宣宜荆续志》即称:'于构成地方之要素,纪地、纪人、纪政尤兢兢三致意'。《赤峰县志略》序也说:'昔孟轲氏有云:诸侯之三宝:土地、人民、政事。与西人所云国家之三要素先后同揆。至若土地之形势载于舆图;人民之族类登诸版籍,又古今中外如出一辙。盖二者备而后政事之设施始有所据矣'。"〔12〕1985年,方志专家席星加在《中国地方志》第2期刊文提出:"世界以自然、人、社会三大要素组成,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人是主体,""各类专志分为自然、人、社会三大类,缀杂类为之补充。专志的这种分类及排列是我们现存世界结构的反映。"尤其是这最后一句点出其分类和排列的双重优势。1987年,平江县志办在《湖南地方志》第2期、梁滨久在《广东方志》第2期、魏钢强在《中国地方志》1988年第5期,分别提出了类似的看法。平江的看法为"按一般规律,先有自然界,再有人类,有了人类才有社会,而社会除了人类本身以外,主要是政治和经济两个部分。"梁滨久的看法是:"地方上的客观事物,可以归纳为自然、社会和人三大要素,""三者构成舞台、活剧和主角的关系,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魏钢强主张对专志内容的物(环境)、事、人三类,从状物、叙事、记人的需要出发,专志的写法就应当有状、叙、记三种。"1989年,刘柏修在《江西方志》第2期把地情三分为自然、人类、社会。1990年,罗来兴在《内蒙古地方志》第2、3期合刊上提出"省志主要内容应该放在一个省区内的自然环境、居住人群、人群活动这三者关系上。"正式提出"新三宝体"这个概念的是韩章训先生,他在1989年《方志研究》第5期上发表《新"三宝体"方志的构想》,提出"环境——居民——社会",由于社会是新志书记述的主体,故其所辖的经济、政治、文化三个子系统可以升格。"〔13〕1994年,方志专家齐家璐在《河北地方志》第7期发表《关于志书编纂的若干思考》中指出:"1985年以来,志界一些同仁认识到'两分法'的不足(自然环境和人的社会活动),陆续提出了志书应采用'三分法'的观点,把地情分为自然、人和社会活动三个要素,'人口'应单设一大部类,与自然部类和社会部类等量齐观。即志书的第一大部类记环境,第二大部类记人,第三大部类记社会活动。其中人的记述包括人口、居住地、民族与姓氏、人物传和人物表、居民生活、风俗宗教谣谚、方言,把分散在社会活动中关于人的记述,单独提出来集中记述。"〔14〕至此,完全适合新的历史条件的新三宝体,即臻于完善了。
总之,古往今来的地方志精英,积极探究,勇于实践,摸索出一种与国情、民情、政情十分吻合的三宝体范式。习近平主席指示:要"高度重视修史修志","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15〕以上一系列方志专家一致认为:三宝体克服了平列纲目体散漫、系统性不强和平面化的缺陷,构建成一个循环往复,相生相克,既互为依存、互相促进又互相矛盾的关系,符合马克思主义事物间互相联系和对立统一的规律。地方志以此谋篇布局,可以准确而全面地反映人类社会的有机整体,能够科学而生动地展现客观世界的本来面貌。这些理论成果,应当作为方志界的黄钟大吕,〔16〕来启发和鼓舞我们以此最优良的纂志形式去扩大和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为实现民族复兴作出特殊的贡献。
三、三宝体与其他志体比较研究
体例即"体统义例"。〔17〕方志学者林衍经说:"地方志的体例,就是一种全面记载一方自然和社会的历史和现状的广泛内容的特殊著作形式。"〔18〕方志专家欧阳发指出其要素包括体裁、机构和章法。〔19〕如何检验和选择优秀志体呢?还是毛泽东主席说得好:"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三宝体与其他志体比较,具有独特的优长。
三宝体与章学诚的"三书""四体"比较。章氏的这两种志体在内容上只写"皇恩"和"官师",早已不合时宜;在写法上以体裁分类亦不合志书写法。而三宝体在内容上涵盖全面,在写法上排序得体,志体服从、服务于志义,既可彰显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又可以兼顾"政事"的各方面内容,完全适合当代写志的要求。
三宝体与章节体比较。章节体结构严谨,整体性强,容量大,其缺陷是分类细,名目多,易形成叠床架屋,重复过多,有些项目不好分类,有些专志与大概念不符,如"文化"和"社会",有广狭二义,难以把握。〔20〕而三宝体所写内容明确,分类科学,层层相辖,泾渭分明。
三宝体与条目体比较。新修湖北省《武汉市志》、江苏省《南京市志》、河南省《郑州市志》、云南省《玉溪地区志》、秦皇岛及其所辖县(市、区)等用条目体。其特点是主题鲜明、结构灵活、层次简单、避免多属性归类问题。其缺陷是重点不突出、主次难分明、易混淆概念,层级不明显,无所统领,逻辑性差。而三宝体主干、分支层层划分,祖、父、子、孙辈分醒目,注重了概念的外延和内涵的准确运用。
三宝体与门目体比较。门目体又称平行列目体、平列分目体、无纲多目体等。它起于宋,盛于清。其特点是不受大小概念、上下层次、领属关系的限制,不受前后衔接、背景交代等因素掣肘,不按时段设目等。其缺点是有目无纲,无所统摄,去取失伦,芜陋支离,给人杂乱无章、繁琐无序而不得要领之感,反映不出客观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而三宝体依系统论原理编排,层级清楚,纲举目张,其领属关系、并列关系分明,全书板块分割清晰而又相互促进,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与纲目体比较。纲目体是指有纲有目的编年方志体例。原指大字提要为纲,小字分注为目,当代的《昆明市志》、《成都市志》就沿用了这一体例。其缺陷一是编年不合志体要求,二是编辑方式不合现代文体规范。而三宝体沿袭"志体横看,史体纵看"的纂志规则,又遵从了现代语体文的要求。
三宝体与史志结合体比较。史志结合体也称史志体,五大部类,横排纵写。方志学大师董一博说它:"横排纵写,以横为主;史志结合,以志为主;横排不缺,竖写不断;纵横交叉,攻其主要;确立规范,来自实际;通合古今,兼顾左右;有机结合,相互联系;各得其所,是为新体。"〔21〕黑龙江新编《呼玛县志》,采取了传统的通史和断代史相结合的方法〔22〕,该书二-六篇按时期分编,某些篇、章、节的开头,阐述时代背景。该志种突破了横排纵写的志规,有不伦不类之嫌。而三宝体恪遵"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的志体规范,不陷入按时期分编的不遵志规的误区,坚守了志书的系统性、科学性。
三宝体与纪传体比较。纪传体是指仿纪传体史书,以纪、志、表、传,杂以考、录、谱、略等体裁分部类,其下又设子目的结构方式。以南宋周应会的景定《建康志》为较早,以录、图、表、志、传等体裁设五大部类,元代至正张铉《金陵志》以图、纪、表、志体裁分为4大部类,明清逐渐增多。此志体是章学诚四体、三书的流变,不合传统志体的游戏规则,三宝体坚持姓"志"的纯度,不与史体混淆,坚持横排纵写,分级切块,层层相因,彰显志书的独特魅力。
三宝体与编年体比较。编年体是指总体上不分门类,仅以时间为序的结构方式。清代汪中修《广陵通典》、陈士元修《滦州志》为其典型。傅振伦在《中国方志学通论》中说:"实亦有断制之扬州编年史也,盖欲求明贯易览,故不分门类,通书为一篇,在方志界中,尚为创体。"同时也指出其不足:"用于年代悠久,幅员辽阔之名都大邑,最不相宜。"〔23〕不及三宝体条块科学分类、纲目分明、繁而不杂、多而不乱、统属清晰、纵横贯通之优长。
通过以上比较研究,不难看出三宝体在内容上符合客观现实这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形式上序列得当而互相依存和推进,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事物相互联系和不断运动的方法论,在芸芸众体中脱颖而出,独占鳌头。
四、三宝体广博的开发价值
《通化县志·政事总序》云:"立国之要素,不外土地、人民、政事三者,固矣。然土地人民者,国家有机之体也;政事者,国家之精神也。"〔24〕土地、人民、政事,作为诸侯三宝,既是一个国家的命脉,又是施政的主体,只要切中这一肯綮,写起来即可游刃有余。即运用三宝体纂志,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首先是土地,在地方志中指地理(或曰方域)。它承继了志书地方性的特质,志书首先必须是一部以地理为重要内容的地情书,从《禹贡》、《图经》为代表的地记起,志地理是志书重要任务,并在全书中为开山破题之作。而地情书必须首先要展现本地域的地理特点。如上海市的志书,从图到文字,不无彰显其大厦林立、街市繁华的场景,《绍兴县志》却展现了湖泊浩淼、人物贤集的特色,西藏《昌都地区志》却以雪山和寺庙取胜,《新巴尔虎左旗志》是蒙古包和蓝天白云下的牛羊,《岱山县志》却反映了"大海与苍天一色,造船与捕捞共舞"的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群岛风光。当然地理包括自然地理、历史地理、人文地理等,也即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基础设施中的水、电、交通、电讯也在记述范围之内,历史地理中的名胜古迹更不应阙如。先写地,为人和事提供了舞台。其次是人民,古今方志人都懂得,如果对人的记述不充分、不全面,其他记的再好,也是一部失败的志书。方志专家甘鹏云在《方志商》中指出:"往日修志,于民事殊略;近日修志,应于民事加详。"〔25〕人是主体,是"志中之志","古今方志半人物"。二轮修志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全志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人置于地理和政事之间,正体现了先有地,而后出现人类,人类去做政事,同时也改造环境的辩证关系。即地上产人,人再去办事,事又反作用于地和人,是一个结构科学、按规律循环、纵横交织的有机整体,弥补了一般志体平面孤立的不足。三宝体以人为中心,改变了人总是殿后的不当写法。最后是政事,它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这一板块内容庞大,涵盖面广。在现代志书中,其着墨量要比前二者大。以上三大板块就把一个区域的内容全方位、立体化地反映出来了。三宝体的排列顺序是科学的,正如河北大学教授、方志学者吕志毅在评《井陉县志(1985~2004)时所说:"各篇及其序列既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又有内在的逻辑统属关系,使洋洋48篇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在'人'的方面,单设'居民'篇,使之同'人物'篇并列,体现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和价值。'人'之前是'地'的部分,'人'之后是'事'的部分,因为'地'先于'人'存在,'事'是由'人'而为的。"〔26〕吕先生给我们阐明了三者之间是一个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的运动体。1993年出版的浙江《东阳市志》,对新三宝体打开了新思路。1995年出版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七师志》也是以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的唯物史观为主导思想,以人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人的本身、人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大部类为主体框架结构。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充分反映了人这一最活跃、最宝贵的生产力因素,反映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最基本的唯物主义观点,从而大大提高了志书的科学价值。
1996年河南巩义市出版的《白沙志》,首先记述白沙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村落概况";然后设"村民"、"居民生活"、"村民风俗"、"村籍人物";然后记古今白沙人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等活动情况。大量采用以事系人法,全书记述人物2800多人,将白沙人对白沙大地的影响反映得淋漓尽致,有效地避免了静止地记事和孤立地记人,反映出一地的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等都离不开人民。此种结构体式有利于加强全书所记内容的内在联系和逻辑性,从而大大提高新志书的思想性、人民性和科学性。〔27〕
2012年12月,笔者主编的《涉县志(1991~2011)》,遵循三宝体范式,全志首设"山河览胜",即涉县人赖以生存的可爱的土地,下设建置、自然环境与保护、名胜、娲皇古迹、红色圣地、基础设施6篇,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接下来设"人本扫描",这样立题既遵循了传统志书人是"志中之髓"的古训,也照应了凡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人为本"命题,自古有之,古代政治家管仲说过:"夫霸王之所始也,以人为本;本理则国固,本乱则国危"。〔28〕此板块下设人口与计划生育、居民生活、民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俗宗教语言、涉县精神、人物。后设"改革逐浪"、"经济纵横"、"政治举要"、"文化写真"这些政事(或叫社会)。尝试了一下运用三宝体带来的欣慰感。
综上所述,三宝体"既循前人良规,亦从今人善议"〔29〕,故其开发意义深远,使用价值巨大,发展前景广阔,是适合当前乃至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纂志的最佳首选。认真研究开发利用,必将会带来更加可观的效益。
五、三宝体追求完美的进化机制
毛泽东主席说过:"有条件的相对的统一性和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盾运动。"〔30〕三宝体作为一个志种,它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尚需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瞿宣颖就有不同看法:"政事为人民活动之一种,尤以自治、慈善二者为最显著,不得谓不属于人民,土地中之属于人为之建置者,若河渠、建筑、城、镇、乡之区分等,有乌在非政事也。"〔31〕笔者认为此说没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和扩大了概念的本质属性,片面地僭越了概念的使用范围,只能算一家之言吧。当然,没有最美,只有更美。星移斗转,天各一方,时代与地情千差万别,这就对三宝体是一个严峻的考验。按照方志学家李泰棻"方志是记载与研究一方人类进化现象"〔32〕的观点,三宝体尚有再加调整和淬炼的必要性。具体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三宝体的三分法并非平均使用力量,当历史的车轮碾入21世纪,社会分工加细,各行各业繁多,三宝体中的"政事"的内容势必要加大,它至少包括经济、政治、文化,而这些内容的每一个部分都应与地、人比肩和并列,机械的三足鼎立显然已经过时。二是允许有明暗两种方式,《井陉县志(1985-2004)》采用暗承的方法,《涉县志(1991-2011)》采用总分六大板块,所辖各篇由统编序号相连的方式,属明分。三是根据地域的不同,可以有多种方式的调整,"大体则有,定体则无",不同特点的三宝体并非是对其篡改和跑偏,而相反是对其的丰富、光大和再创造。四是可少量穿插史、鉴、杂志栏目式的多种形式,固守志体本是好意,但为了更好地表达志义,或更好地挖掘本区域的特色、更好地发挥编纂者的特长,使志书美化、靓化,扩大受众面,跻身于市场经济,要允许和提倡百花齐放。五是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肩负着"达道义,章法戒,通古今,表功勋,而后旌贤能"光荣使命的地方志,既不能数典忘祖,更不能抱残守缺,必须随着时代的前进而不断革新。"善于因"固然可取,"勇于创"更是永恒的主题。
三宝体以其纲目分明的志义和鼎足而立而又相生相依的志体,堪称目前出类拔萃的志种。其文化传承是优秀的,其历史智慧是渊博的,与其他志种比较的优势是显著的,其开发利用价值是巨大的。当然,其仍存有不完善和有待提高的次要矛盾。我们有充分的理由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志界人士的探索和实践,更加清晰地认识到三宝体上符合国家的核心价值,下符合人民的切身利益,再加上它活力四射而匀称得体的结构形式,三宝体走向全面复兴的时日还会长吗?
注释与参考文献:
〔1〕梁启超:《龙游县志·序》。开物成务:通晓万物之理,按理办事,达到成功。
〔2〕孟子、万章:《孟子》。
〔3〕甘鹏云:《方志商》,岳麓书社,1983年。
〔4〕王晓岩:《方志体例古今谈》,巴蜀书社,1989年。
〔5〕曹丕:《典论·论文》。
〔6〕李春雨:《通化县志》,1927年。
〔7〕李明:《新方志编纂实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8〕王晓岩:《方志体例古今谈》,巴蜀书社,1989年。
〔9〕欧阳发:《志苑笔耕录》,2009年。
〔10〕诸葛计:《中国方志五十年史事录》,方志出版社,2002年。
〔11〕周公旦:《周礼·春官》。
〔12〕孙廷弼:《赤峰县志略》,石印本,1933年。
〔13〕韩章训:《新"三宝体"方志的构想》,载于《方志研究》1989年第5期。
〔14〕齐家璐:《河北地方志》1994年第7期,《关于志书编纂的若干思考》。
〔15〕习近平:在首都博物馆考察调研时的讲话,2014年。
〔16〕周公旦:《周礼·春官·大司乐》。
〔17〕陈光贻:《地方志与历史书体例的异同》。
〔18〕林衍经:《方志学综论》。
〔19〕欧阳发:《志例三例》。
〔20〕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新方志编纂概论》,2000年。
〔21〕路石、许禾钢:《董一博方志论文集》,河南大学出版社,1989年。
〔22〕黑龙江呼玛县志编纂委员会:《呼玛县志》序。
〔23〕傅振伦:《中国方志学通论》。
〔24〕李春雨:《通化县志·政事总序》卷三第1页。
〔25〕甘鹏云:《方志商》,岳麓书社,1983年。
〔26〕于平天:《志苑躬耕与断想》。
〔27〕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新方志编纂概论》,2000年。
〔28〕管仲:《管子》。
〔29〕王洪宾:《天水市志》,方志出版社,2004年。
〔30〕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l卷,第307页,人民出版社。
〔31〕瞿宣颖:评《霸县志》。
〔32〕李泰棻:《方志学》,商务印书馆,1934年。
(作者单位:河北省涉县地方志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