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历史思维。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形成了一系列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历史思维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倡导和身体力行,并要求领导干部掌握的重要的科学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之一。
历史思维是把现实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中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科学方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也是认识历史和现实的根本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历史思维,就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历史、把握现实的科学思想方法,体现为对历史的尊重,把现实置于过去、现在、未来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进行思考,揭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和内在逻辑。
历史思维,是一种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长时段思维,要求以贯通古今的智慧分析现实问题,打开当下的局限,把问题放在历史的时段中,究其然,更究其所以然,在历史中找到现实的根据。历史思维,是一种整体性思维,要求我们看到事物的相关性和联系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历史、现实、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的历程分析,关于改革开放前后两个三十年关系的阐释,都体现了深邃历史思维的整体性。历史思维,也是一种过程思维,注重事物本身的来龙去脉,要求我们以史为鉴、鉴往知来,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把握现实,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握规律。
思想方法解决人们如何认识世界的问题,工作方法解决人们如何改造世界的问题。历史思维既是一种思想方法,也蕴含着特有的工作方法。在新时代,我们面临着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面临着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临着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与挑战,要更好地研究问题、把握规律、推进工作,就必须提高运用历史思维的能力,借鉴历史,开辟未来。
领导干部要多读点历史,不断提高历史思维能力
没有历史知识,历史思维就是一句空话。要提高历史思维,历史是不可不读的。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多次向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发出学习历史的号召,强调要了解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特别要了解和懂得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领导干部要多读一点历史”,要从历史中汲取更多精神营养。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首要的是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智慧。中华文明五千年来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几千年来,我国流传下来的各种历史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领导干部汲取历史营养的不竭源泉。领导干部要从这些历史典籍中,了解中国人民创造的灿烂历史文化,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要注重学习我国近现代历史,加深对近现代中国国情和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当代中国的发展同世界的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历史知识也是领导干部应该学习的。无论是处理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问题,还是处理对外开放中的问题,都应该放眼世界,具有宽阔的眼光。
提高历史思维能力,最为关键的是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与工作实际相结合,对所读之书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读出历史深藏着的兴衰治乱的奥义和历史发展脉络背后的规律。 运用历史思维,要贯通过去现在未来,把握现在,走向未来
欲知大道,必先为史。运用历史思维,就要明了历史的大逻辑、发展的大潮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走向何方?”这是历史思维所要把握和回答的根本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历史是人类最好的老师,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可以给人类带来很多了解昨天、把握今天、开创明天的智慧。读懂历史的大逻辑,需要有拨云见日的功夫,在纷繁复杂的表象背后,看大势、谋大局。历史车轮滚滚向前,时代潮流浩浩荡荡。只有把握世界历史,才可以看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大势,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唯有从纷繁复杂的局势中把握规律、认清大势,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消解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才是顺应大势的正确抉择。只有把握历史,才能看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才能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不移沿着正确的道路奋勇前进。只有读懂中华民族近现代史,才能认清从沉沦到奋起、由苦难到辉煌的历史,才会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深厚根基,并为之而不懈奋斗。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运用历史思维,治国理政就要以历史为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今天遇到的很多事情都可以在历史上找到影子,历史上发生过的很多事情也都可以作为今天的镜鉴。”早在1944年毛泽东高度评价郭沫若撰写的《甲申三百年祭》,要求在解放区重印这篇文章,目的是“叫同志们引为鉴戒,不要重犯胜利时骄傲的错误”。今天,新时代要有新作为,无论是治国理政、全面深化改革,还是推进反腐败斗争,抑或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都可以从历史中获得启迪。对古代的经验,我们要本着“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科学态度,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借鉴。
运用历史思维,就要不忘初心,坚定历史定力。在风险考验面前,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保持定力,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我们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标志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只有正确把握变与不变,我们才能既顺势而为,又保持定力。新的历史方位并没有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必须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牢牢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蹄疾步稳地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向前发展。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运用历史思维,就要坚决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是历史思维的大敌。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不可能割断,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对于历史虚无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听之任之,必须擦亮眼睛,作坚决斗争,捍卫好我们的历史。
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