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天山南北,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辖的14个师市、100多个农牧团场和建制镇,坐落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
兵团是一部厚重的书,它的底色是红色。
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有一座“渤海教导旅纪念馆”。它记录了时代变迁,传递出改革创新的气息:过去的农二师,艰苦创业、开拓进取,迎来开都河畔第一春;今天的二师铁门关市,奋力改革、求新求变,续写改革开放新篇章。
兵团六师五家渠市是闻名遐迩的“亮剑之师”。这里有“将军街”“将军府”,还有一座由向守志上将题写馆名的“将军纪念馆”。纪念馆集中展现了90多年来六师五家渠市的光荣历史和前身部队走出的124位开国将帅、革命志士,为中华民族解放、新中国成立而奋斗的光辉历程。一代代兵团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永不换防、永不退伍,在亘古荒原上筑就一座生态文明之城。
在美丽的军垦名城、兵团第八师石河子市中心点,一栋绿树覆盖的红砖楼房,是新疆兵团军垦博物馆所在地。这里最早是原中国人民解放军二十二兵团创业时办公旧址,后来曾作为兵团农八师师部。一幅幅历史图片,生锈的农具、机器和汽车等珍贵展品,是兵团精神的缩影。兵团人勤劳朴实、无私奉献,在戈壁荒滩上建立一个个绿洲,像夜明珠镶嵌在新疆广袤的土地上。
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军和田纪念碑,耸立在昆仑山北麓、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兵团第十四师四十七团老兵镇广场上。纪念碑的红色部分,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犁;由南向北看,形似一把盒子枪,寓意沙海老兵仗剑扶犁、屯垦戍边的英雄壮举。
位于四十七团老兵镇西边的沙海老兵村,真实记录了老兵和他们的后代从居住地窝子到住草把子房、砖房,再到住楼房的变化,是老兵屯垦戍边生活变化的历史见证,也是几代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历史见证。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7日 第 1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