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增强发展动能 打造开放高地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22-05-18分享:

  

图①:长安汽车智慧工厂。  高全利摄  

图②:植被茂盛的照母山。  张锦辉摄  

图③:两江新区果园港。  唐安冰摄

  两江新区——

  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本报记者王斌来蒋云龙

  11.7秒,布有上千个元件的电路板检测完毕。操作工人王芳英轻点鼠标,确认不良品已经取出。一旁的机器人装好她卸下来的载具,自行返回流水线的起点。

  “一条生产线以前要29人,现在仅需7人。通过一码追溯,问题实时分析,产品合格率超过99%。”峻凌电子(重庆)有限公司厂长罗小菊介绍说,智能化改造优化了生产线,也提升了产品质量。电脑、电视、投影甚至汽车都在使用他们生产的电路板,企业年产值从1000万元增长到14亿元。

  近年来,重庆两江新区不断优化完善“芯屏器核网”全产业链、“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大力推动电子产业提档升级。今年一季度,两江新区直管区电子产业实现产值491.5亿元,同比增长64.3%。

  作为与电子并列的支柱产业,两江新区的10家整车企业均已完成数字化改造,整体智能化率超过90%。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便是其中典型代表。在公司驾驶室焊装生产线上,36台机器人配合紧密有序,将装配、焊接、流转等工序全面覆盖,产品合格率接近100%,用工减少80%,效率提升40%。

  “两江新区的汽车、电子等产业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汽车单车价格从8万多元升至14万多元,各大车企陆续推出智能网联汽车、新能源汽车。”两江新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罗蔺说,“两江新区坚持以大数据智能化创新为引领,聚焦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创新,促进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持续推动汽车、电子支柱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国家级示范区。”

  涪陵区——

  积极为企业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崔佳常碧罗

  一个个电子元器件经过加工,变成LED灭菌灯、物体感应器、LED显示屏……走出重庆桑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些订单产品将从重庆涪陵综保区发出,销往东南亚和南美洲。

  一家深圳的企业,为何将新项目落地重庆?公司总经理曲鹏军道出缘由:这里有长江上游深水良港,可实现“铁公水”综合联运,南向货运还能融入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渝新欧)实现无缝衔接……“对外开放,内陆也是前沿。”

  企业感受到的便利,不只是交通一项。“到新地方落户,办理各种手续摸不到门路,涪陵综保区管委会给我们提供了‘保姆式’的服务。”曲鹏军说,有专人陪同办件,主动帮助解决困难,“从签约到投产只用了3个月,比预想时间节省一半。”

  2019年底,涪陵综保区正式封关运行,2020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约76.03亿元,全年实现产值10亿元。从医疗健康到智能制造,从家居环保材料到跨境电商,不到两年时间,涪陵综保区已经汇聚了众多产业,成为长江上游的重要开放口岸。

  以往,大宗货物通关都比较难。如今攀华集团不用为这个事儿发愁。涪陵综保区主动联系上海口岸,创新“区港联动”卡口监管模式,实现无障碍便捷通关。攀华集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仅便捷通关节省的时间成本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我们省下上亿元。”

  创新口岸通关模式,涪陵综保区申请开展水运进口转关“离港确认”模式试点口岸,落实跨境电子商务、国际会展等新型业态发展的通关监管措施。同时,依托“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探索国际会展快速通关模式。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发挥综合保税区作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域的功能优势、政策优势,持续充实加工贸易、保税物流、数字贸易等产业业态,积极助推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涪陵综保区管委会副主任杨菲说。

  西部(重庆)科学城——

  同心协力办好合作事

  本报记者王斌来蒋云龙

  又一项关键技术被攻克!

  在刚获授牌的西部(重庆)科学城,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内传来好消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射频滤波器芯片已经具备量产条件。“在5G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将使用近100颗滤波器芯片,以获取正确的信号,我们能实现全自主。”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唐鹤介绍说。

  “我们还与联合微电子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开展光电混合计算研究,目前已经研制出了光芯片样片和光电混合计算系统样机。”唐鹤说,“以电来控制和驱动,用光子做载体进行特定计算,综合算力比硅基电芯片有不小的提升。”

  2021年是贯彻落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开局之年。围绕共建西部科学城,川渝携手推出多个科技创新项目。电子科技大学重庆微电子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项目便是其中之一,成都人唐鹤也由此开启了自己的双城生活。

  “在微电子产业领域,成都高校多、人才多,重庆企业集聚产业旺,本来就有千丝万缕的合作。”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开发有限公司产业部部长周云霞说,“双城经济圈规划发布后,政策壁垒逐个打破,高铁高速公路逐一布局,产业合作也开始进入了腾飞阶段。”

  “重庆正在全力推进西部科学城建设。在双城协作中,我们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项目选择聚焦‘合作共建’,突出‘同心合力办好合作的事情’。”重庆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肖庆华说,创新是西部(重庆)科学城的“灵魂”和“生命”,西部(重庆)科学城也将努力成为双城发展的“智核”。

  南岸区——

  持续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本报记者蒋云龙常碧罗

  测绘无人机、工业机器人、远程医疗系统……位于重庆市南岸区的重庆芯讯通无线科技有限公司,让不到手掌大的5G模组,成为承载万物互联的“内核”。

  “这是全球最小尺寸的无线通信模组芯片,12平方厘米的尺寸上拥有2500个引脚、1.2万个电路连接线段、500个大小器件。”作为重庆芯讯通5G项目负责人,王子尧和同事们历时9个月,研发出这款面积小且轻薄的产品,有效满足了5G模组多频段、高性能、高宽带、多系统的需求。

  2018年,芯讯通公司来到南岸区,让王子尧欣喜的是,公司的“左邻右舍”,有许多上下游企业。实际上,从科技生态到供应链产业链,从人才招揽到学习座谈,在南岸区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推动下,科技创新生态环境持续优化。

  在重庆,厚植科技创新的,不只有年轻企业。“老树”也能发“新枝”。在西南计算机有限责任公司这个老牌企业里,科技创新的精神历久弥新。

  “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我们将投资1个亿建设国产化计算机的研发和生产线。”西南计算机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孙洪旗告诉记者,在这个项目中,西南计算机公司将采用国产自主设计、制造的器件,同时把国产数据库和操作系统融入其中,预计年产100万台各型计算机产品。

  截至目前,重庆市拥有科技型企业26371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222家,较2019年分别增长55.9%、34.4%。重庆市科技局副局长陈军介绍,接下来,重庆将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加快构建创新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万州区——

  描绘绿色发展新画卷

  本报记者崔佳刘新吾

  重庆万州区溪口乡玉竹村,一侧碧水东流,一侧青山苍翠。

  “咔嚓、咔嚓”声从地里传来,村民谭明植手握施肥枪,正在柑橘地里忙活。

  曾经,村里山坡大片撂荒,杂草丛生。2017年,当地引进公司,流转土地,种上经果林。68岁的谭明植和老伴来到基地务工,老两口每年能挣将近4万元。

  像谭明植这样的村民,在基地里还有40多名。“我们的果子品质好、不愁卖,每斤能赚三四块。”重庆恒晟源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发展有机农业,带动村民致富,保护生态环境,经济效益也不错,可谓一举三得。

  “一手抓现代农业,一手抓乡村旅游。”山坡上,乡党委书记冉光伟指着绿色江畔介绍:“准备在这里建低空飞行营地和水上乐园,外地游客可以坐船来玩。”

  从溪口顺江而下,沿途草木葱茏。建设山清水秀美丽之地,万州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正在发展百万亩经果林、百万头生猪,力争实现产值“双百亿”,把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全区共栽植中山杉3100余亩,绿化库岸70多公里。”区林科所专家介绍,这样不仅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有的地方还形成了斑斓亮丽的“水上森林”景观。

  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万州严格执行长江十年禁渔政策,恢复鱼类生态。

  “80后”简瀑曾是万州的一名渔民。去年11月,他响应政府号召,成为护渔队队员,白天在江面巡逻,晚上在船上值守。“晚上又能听到鱼在水面跳跃的声音了,前些年这里的江段鱼类只有20多种,现在有50多种了,而且个头也大起来了!”简瀑笑着说。

  2020年,长江干流万州段水质保持优良,总体稳定在Ⅱ类,主要次级河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为100%,长江两岸森林覆盖率达70%。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46天,创历史新高,其中,PM2.5年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实现历史“最优”。

  璧山区——

  建设“一老一小”友好城

  本报记者蒋云龙刘新吾

  树木亭亭如盖,湖底水草摇曳。绿荫之下,三三两两的人群正打盹休憩。另一侧的环湖走道上,市民冯杰带着孩子跑跑跳跳,其乐融融。

  冯杰说:“我们家附近有四五个公园,都在10分钟的车程内,空气好,心情自然好。”

  冯杰家住重庆璧山区璧泉街道凤凰社区。9年前,他来到璧山工作,经过打拼,在璧山城区买车又买房,还把远在河南老家的父母也接了过来。

  风格各异的公园、穿城而过的河湖水系、干净整洁的城市街区……行走在璧山,满目苍翠映入眼帘。不只是冯杰,越来越多的外地人在璧山安家落户,成为璧山人。

  近年来,璧山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着力把城市建设成为大公园、大森林。目前已建成公园34个,全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2%,市民15分钟即可到达公园。

  享受高品质生活,教育和医疗得有保障。冯杰所住小区旁边就有一家幼儿园,学费不高,走路就能接送孩子,让家长工作无后顾之忧。出门不远就是区人民医院,医疗条件也挺好。

  在璧山,还有很多外地人正在努力奔跑,创造美好生活。当前,璧山正在积极打造“一老一小”友好城,构建多层次养老、托幼、教育、医疗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和儿童的产品、服务供给,让群众生活更美好。

  冯杰说,一路走来,感到当初的选择十分正确,这是一个适宜居住、成就梦想的地方。

  朝着宜居宜业宜游目标,重庆用心用情用力。3年多来,山城累计改造2043个城镇老旧小区,目前已建成1260多个城市公园。

  《 人民日报 》( 2021年05月28日 第10 版)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