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国家“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站在时代发展前沿,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面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效,深刻阐释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重大意义,科学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就“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作出全面部署,为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提供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形成完整的生态文明思想。
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中,许昌市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保持和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取得令人满意的卓越成绩。2020年3月,河南省“十三五”中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结果揭晓,许昌市获评省辖市“优秀”等级,受到全省通报表扬。此次公布的河南省“十三五”中期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结果,充分展现许昌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许昌“生态品牌”再度“亮眼”中原。这是生态文明建设久久为功的成果,是“两山理论”在许昌市的生动实践。
在水系建设方面,水润莲城更宜居。市委市政府抓住水利部在全国选择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的机遇,科学谋划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市、许昌水系连通工程和50万亩高标准粮田高效节水灌溉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在向省委省政府汇报并得到支持后,2013年市委主要领导多次带队赴水利部汇报争取。7月省政府同意许昌市的科学规划。7月31日,水利部批准许昌市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市。10月30日,市六届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许昌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推进我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不久,水利部和省政府通过《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市委市政府聘请国内一流规划团队,编制三大水利项目建设规划,邀请水利部、省水利厅资深专家科学论证完善提升。市委从统一常委一班人思想开始,形成共识,凝聚人心,为推进项目建设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成立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5位市委常委、四大班子领导参与的三大水利工程建设指挥部。市级领导每人分包一段河道,现场办公解决问题。市委常委会会议每月听取项目建设情况汇报,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对项目规划设计、投资融资、建设管理等事项专题研究。市人大政协倾力相助。2013年10月31日,市人大常委会出台《关于推进我市三个重大水利项目建设的决定》,组织市人大代表重点调研水利项目。市政协多次组织委员专题调研视察。2015年先后开展三次市四大班子领导集中观摩水利重点项目活动。成立市水务局,统筹全市水利建设和管理。同年9月1日,北汝河水注入市区,从清泥河开始,经过连通渠,奔淌进清潩河、护城河、西湖公园、运粮河、饮马河、学院河和东湖湿地。水生态文明城市建成55个示范项目,中心城区累计完成投资55.6亿元,形成“五湖四海畔三川、两环一水润莲城”的局面。完善制度建设,出台《许昌市水资源管理办法》《许昌市市区河湖水系供水调度管理办法》等10多个规范性文件,推进水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建设。2017年4月23日,许昌市水生态文明城市以高分通过水利部和省政府的联合验收,成为河南第一个、全国第二个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随着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许昌市形成以110公里环城河道、5个城市湖泊、4片滨水林海为主体的水系格局,呈现出一幅“河畅、湖清、水净、岸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水动起来活起来。如何巩固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向全市拓展成为关键。为此,许昌市以建设国家水生态文明城市为引领,坚持“四水同治”,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修复。截至2019年年底,许昌市运营城镇污水处理厂共1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76.5万吨/日,市区污水处理率98%,县城污水处理率超过90%。此外,许昌市加快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农村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饮用水源地保护。截至目前,许昌市完成6个县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任务,市区建成区内黑臭水体全面消除;9个县(市、区)全部完成本辖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编制任务;全市规模饲养场704家,畜禽粪污处理设施配套率达到100%;127个农村完成环境综合整治任务;3个国控河流出境断面水质均达到目标要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继续保持100%。强力推进“四水同治”等工作,带给城市的是发展,感受最深的是百姓。如今,许昌城市的宜居度、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等4项指标均居全省第一位。一幅人与水相生相谐、水与城相依相融的现代化都市画卷正在许昌大地铺展开来。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倾心守护“许昌蓝”。市委市政府全面加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领导,采取一系列根本性开创性措施。强化责任落实,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研究落实措施,深化治理要求,拓展治理范围,厘清工作责任,细化任务清单,将目标任务逐项逐条分解到有关部门和排污单位,明确防治措施及完成时限,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和失职追责;强化执法督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河南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将大气污染防治纳入各相关部门执法督查重点;严格考核问责,以空气质量改善程度、重点工作进展、各级督查反馈问题为依据,对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进行每季考核;深化生态补偿,坚持按月实行资金激励和支偿,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越大、补偿资金越多,空气质量下降越多、支偿资金越多,充分发挥经济杠杆调节作用,有效促进地方政府严格落实大气污染防治主体责任,扎实推进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加强宣传引导,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的信息公开、宣传报道和舆情监测,主动向公众介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的必要性、主要内容、实施期限,满足公众知情权;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开展工业燃煤设施拆改,稳步推进清洁能源替代利用,加强天然气保障,促进全市能源消费结构日趋科学合理;优化区域产业结构,持续强化“散乱污”企业管控,切实减少结构性污染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扬尘污染综合整治,组建全市扬尘污染防治统一组织协调机构,建立各项工作制度,推动城市扬尘污染防治常态化规范化标准化,巩固扬尘污染防治成效;强化重点时段污染管控,细化完善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方案,逐行业制定更加科学精细的实施方案,指导企业科学生产,降低污染物排放对空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强化重点区域污染管控,加强监测监控与预报预警能力,将其作为精准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抓手;完善基层基础工作,宣传解读工业、燃煤、机动车等污染治理要求,加大违法惩处力度,为全市大气污染防治攻坚工作提供坚实法律保障。这些措施使全市污染防控工作取得显著成效。2019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六项监测因子中,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五项监测因子同比持续改善。其中,5至8月份许昌市M2.5浓度首次连续4个月达到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12月份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变化率排名全省第一,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明显,全市“蓝天保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为持续打好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许昌市着力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用地结构。大力推进燃煤污染治理,深化工业污染治理,强化机动车污染治理,加强城市面源污染治理。截至2020年3月,全市累计排查“散乱污”企业1048家,完成治理842家,停产206家;在全省率先启动编制《机动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气污染防治条例(草案)》,全市共设置6个机动车路检路查点和4个遥感检测点,累计抽测柴油货车128.86万辆等。同时许昌市科学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许昌市修订印发《许昌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细化应急减排措施,全市纳入应急减排清单工业企业共3596家,比2018年新增1639家,基本实现涉气企业全覆盖无遗漏;实施分级管控,严禁一刀切,制订《许昌市特色行业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技术指南》,实施重点行业绩效评级,分类分级管控;完善空气质量监测网络,整合环境空气监测数据平台,建立综合分析平台,建设重点源自动监控体系,推进源清单编制和源解析,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提供支撑。许昌市全面落实属地管理责任、部门行业责任、企业主体责任、环保监管责任,构建资源统筹、联防联控、多方发力、标本兼治的大气污染防治大格局。多年的大气污染治理,终于让许昌蓝天常驻。
在绿色发展方面,持续擦亮生态品牌。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还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许昌市所属的长葛市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以废旧金属的回收加工销售为主导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升级迭代,这一产业已从当初作坊式的回收加工“破铜烂铁”,变为现在百亿元的高品质产业。如今再生金属产业集群创收有望突破千亿元。大周再生金属循环产业集聚区的转型升级是许昌市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许昌市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培育绿色动能,渐渐打造出生态“金饭碗”,发展动能更加澎湃。为加快绿色经济发展,许昌市深入开展“千名专家进百县帮万企”绿色服务活动,全市完成医药、农药、水泥、砖瓦窑等8个重点行业377家企业绿色调研和帮扶活动。市生态环境局还把每月5日确定为全市生态环境系统的“企业服务日”,主动走出去请进来,倾听民意,服务基层,解决难题,推动发展。同时许昌市大力实行环保差异化精准管控,对全市范围内纳入应急减排清单的3596家企业实行差异化管控,对污染较重的1456家企业采取预警期间停产措施,对污染较轻的1553家企业采取预警期间限产措施,对剩余的587家微涉气行业不统一规定减排措施。另外,许昌市成功申报国家“无废城市”建设试点,成为中原城市群唯一入选城市。目前《许昌市“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顺利通过国家评审并印发实施,明确8项重点工作、39个项目、55项指标、84个具体任务,重点打造“无废产城”制度链、“无废乡村”生态链、“无废经济”发展链、“无废文化”传承链,积极为全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探索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不负绿水青山,方得金山银山。近年来许昌市通过治水造绿,转换动能,让绿水青山颜值更高、金山银山成色更足、百姓生活品质更高,走上一条环境美化、经济提速、民生幸福的共赢之路。生态文明建设注定是一场持久战。许昌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巩固和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把许昌打造成一座宜居之城。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许昌市全面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着力绿色富市绿色惠民,创建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在一张张城市绿色名片的背后,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许昌”画卷正徐徐展开。(作者系许昌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主任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