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70年代,世界科技日新月异,给各国创造了发展机遇。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之后,中国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勇敢迈向了世界市场。河南作为作为一个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省份,主动融入到全国改革开放的大潮之中,积极探索、大胆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内陆省份特有的对外开放之路。
一、外贸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多点探索(1978-1991)
改革开放打开国门后,我国搞活对外贸易的要求越来越迫切,但高度集中、国家计划安排的外贸体制越来越不适应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因此国务院开始逐渐开始进行外贸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地方和经营主体的外贸经营自主权。
在这一背景下,河南逐步开始进行外贸体制改革并不断深化。1978年至1983年,河南开始进行外贸体制改革的准备和试验,期间国家进行了以下放扩大部门、地方和部分外贸企业与生产企业的外贸经营自主权、部门和地方的外贸管理权为主的外贸体制改革。为此河南采取了“改革出口商品的经营体制,由供货调拨向自主出口转变;实行出口商品外贸留成办法,鼓励地方和生产企业出口创汇;在外贸车队、自属加工企业进行试点,扩大企业自主权”等措施。这些措施充分调动了各方面扩大出口创汇的积极性,经营方式日趋灵活多样,全省外贸经营开始活跃,商品收购和出口创汇不断扩大。1984年至1987年,以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和国务院批转经贸部《关于外贸体制改革意见的报告》为标志,河南外贸体制开展全面改革,采取了“实行政企职责分开,经贸委专司行政管理;向企业放权,增强企业活力;实行出口承包经营责任制,促进企业转变经营机制;改革超计划出口留成外汇的具体使用方法;逐步实行进出口代理制,进口代理制得到了比较全面地推行。”等九条措施。1988年至1991年,河南外贸体制改革继续向着纵深推进和深化。全面推行了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各地方政府向国家承包出口收汇、上缴外汇,经济效益基数,一定三年不变,有关地方外贸(工贸)公司与对口总公司财务脱钩,由地方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外贸体制的全面改革,使河南经贸事业进入了全面发展的新时期,进口贸易不断增长,利用外贸、技术引进与出口迅速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各个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进出口方面,规模不断扩大,结构逐渐优化。1980年,河南出口市场仅有67个国家和地区,1980年以后,河南出口贸易迅速增加,国际市场进一步扩大,到1982年底,同河南发生过贸易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已增加到120个。1979年至1991年,出口额逐年大幅度增长,1978年出口总额突破一亿美元,1980年又突破2亿美元,1984年突破3亿美元,1986年突破4亿美元,1987年突破6亿美元,1988突破7亿美元,1989年突破8亿美元,1991年突破10亿美元,创历史最好水平。
1979年以前,河南的进口业务全部委托代理进口,无自营进口权,进口商品主要是化肥、农药、钢材、烧碱、各种车辆、机床、各种医疗器械和其他科学实验用品等物资。从1980年起,河南拥有自营进口权,但在开始的两三年时间里,商品进口地仍以香港为主,且多半要通过中间商进口。之后,进口地逐渐扩展到日本、东南亚、欧美、澳大利亚等远洋市场,进口物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纺织、轻工、化工的原材料性物资明显增加,五金钢材、机械、车辆、化肥、原木等生产资料仍占一定比重,电器产品、影像器材和其他科技产品也有一定数量的进口。到1991年,河南进口贸易有了新发展,进口商品结构更符合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由开始以各种设备进口为主,逐渐转向技术装备、紧缺原料和科研设备的进口,使进口商品真正服务于河南的现代化建设。1991年全省自营进口商品到货总值1.63亿美元,较1990年增长44.88%,创历史最高纪录。
这一时期,河南开始在利用外贸、技术引进与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方面进行尝试,规模不断扩大。1979年,河南就着手洽谈利用外资项目。1980年,姚孟电厂利用比利时政府贷款3021万美元建设的2×30万千瓦发电机组项目合同生效,拉开了河南利用外资的序幕。1981年,原平顶山锦纶帘子布厂引进日本成套设备与技术建成投产,中国第一卷高品质尼龙66浸胶帘子布诞生,结束了国内高品质轮胎骨架材料完全依靠进口的历史,开启了中国轮胎骨架材料走向世界的征程。1983年11月,河南省第一家外伤投资企业——洛阳洛艺彩色摄影冲印服务中心诞生。1991年5月,原洛阳耐火材料厂与日本品川株式会社签订产品合作协议,产品应用于新日铁、JFE等日本知名钢企。1991年,河南实际利用外资直接投资3791万美元,比1985年增长570%。
国门和省门的打开,也为河南的对外交往提供了条件,河南政府与社会的对外交往越来越频繁。1979年5月,时任河南省省长戴苏理等20人参加“中日友好之船”代表团赴日本访问,为改革开放后河南首个因公出访团组。1979年8月,斯里兰卡民主社会主义共和国总理普雷马达萨和夫人一行到河南林县访问。这是改革开放后首个访问我省的外国政府首脑。1980年,郑州市率先与日本浦和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增进了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联系和业务往来,促进了郑州及河南的对外开放。1980年,以时任河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胡立教为团长,省委第一书记段君毅为顾问的河南友好代表团访问美国堪萨斯州,双方就建立友好省州进行了会谈。1981年5月,双方正式结为友好省州。1983年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姆博一行到访河南、寻求合作。1985年5月,黄河大学在郑州市正式成立,成为中国第一所中外联办的综合性高等学府。1989年,少林功夫表演团首次走进法国,1991年,第一届郑州少林国际武术节开幕,17个国家和地区的381名运动员参加,少林功夫和少林文化成为河南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的名片。
随着对外开放和交往的深入,河南开始从制度和战略上进行对外开放。1989年2月召开的中共河南省委工作会议指出,要“加快对外开放步伐,广泛开展横向联合”,同年3月,中共河南省委办公厅、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深入开展生产力标准和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大讨论的通知》,要求“努力实现‘两个打出去’(把名优产品打入国际和沿海城市)、‘两个引进来’(从国外和沿海引进先进技术、引进资金,发展国内外市场替代产品)、‘两个一起上’(增加出口创汇、加速企业技术改造)”。
1991年3月15日至19日,第一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大会讨论了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工作的决定和相关政策措施,安排部署“八五”期间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形成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的决定》和14个配套性政策文件,提出“优化环境、外引内联、四面辐射、梯次发展”的对外开放战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充分利用河南现代化建设的外部环境,实现“三进三出”,即大力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引进人才,扩大商品出口、技术出口、劳务出口。增强自力更生和对外交往的能力,加快经济振兴的步伐,使喊你成为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较快的省份之一。第一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的召开对全省解放思想,推动对外开放工作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标志着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开始进入了新的阶段。
这一阶段,河南积极顺应国家改革开放大势,在外贸体制改革、进出口自主经营权下放、利用外资和技术、政府和社会对外交往等多个方面开始进行对外开放的探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初步的适合河南实际的对外开放理念和战略,但全省利用外资发展还相对缓慢,项目规模和技术水平也不高,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对外开放亟需进一步加强。
二、深度开放和开放型经济的快速发展(1992-2000)
1992年初,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南广大干部群众思想进一步解放,对外开放出现热潮。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召开,会议强调实行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应当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社会主义,封闭只能导致落后。这为进一步对外开放提供了理论支撑,河南的对外开放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河南高度重视对外开放工作,将对外开放工作提到了更加重要的地位,密集召开全省高级别的对外开放专题会议,研究和制定有关对外开放的战略和政策。1992年2月,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南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快全省对外开放工作工作,会议指出思想再解放一些,胆子再大一些,步子再快一些,效果再好一些。要抓住重点,突出“三引三出”,特别是引进资金、引进技术和商品输出和劳务输出,实现全方位对外开放。1992年11月,省委五届五次全会指出要“抓住关键环节,扎扎实实地做好对外开放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1993年4月,省委五届六次全会指出,要“抓住关键,主动出击,全面扩大对外开放。要努力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努力扩大出口创汇。”
1994年7月,省委五届九次全会做出决策,进一步提出要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战略的主旨是通过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促观念转变,促改革深化,促经济发展,从而以开放带动全局,实现全面振兴河南经济的目标。开放带动的战略重点,是要把企业推到对外开放的第一线,通过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实现企业的上挡次、上水平和上规模。战略实施强调要在“嫁接”改造老企业上取得突破性进展,要通过“筑巢引凤”,大力吸引外商包片开发,要推动外资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要发展多元化出口创汇,积极实行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1998年5月,全省第二次对外开放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出台了《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见》,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讨论了《河南省鼓励外商投资优惠政策》《河南省关于鼓励扩大出口、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若干政策》《河南省关于加强豫港合作的实施意见》《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决定》等配套文件。
这一时期,在全面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引领下,河南进一步开展外贸体制改革,着力完善地方性涉外经济法规和政策体系,加强涉外管理和服务,努力改善投资的软硬环境,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同时建立和完善了海关、出入境检疫、口岸办、金融、外汇管理、商品仓储、保险、运输、对外信息咨询、涉外法律和会计事务、商会、外商服务、外商投诉等多种对外经济贸易服务体系。
1994年,国家外经贸部对贸易体制做了重大改革。为配合改革方案的实施,河南省政府结合实际,制定了13条相应配套措施,决定实行有利于外贸出口的信贷政策,鼓励出口的分配政策,不断拓展外贸经营领域,有秩序地放开进出口商品经营权,实行针对外贸企业的三项制度改革等。在外贸管理体制改革方面,取消了外汇贸易制度,改革外贸承包办法;取消市(地)、县各类企业的指令性供货计划,实行指导性计划管理;改善了出口配额和许可证的管理办法,对少数计划配额和主动配额商品试行有偿指标;加强外贸基地建设;建立外贸发展基金会;转化外贸企业经营机制。通过改革,全省外经贸团队进一步壮大,拥有外贸经营自主权的企业达145家。同年,为了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全省经济发展,河南重新颁布《河南省鼓励外商投资条例》,从投资与审批、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务、信贷及外汇管理、投资保证等方面就外商投资有关问题作了具体的说明。
主动把握国内国际开放战略机遇,大力推进全省城市发展也是这一时期河南对外开放工作的鲜明特点。1990年9月1日,兰新铁路西段的北疆铁路终于建成通车。9月12日,随着与苏联的土西铁路接轨,这座横跨亚欧两大洲、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全长10800公里的新亚欧大陆桥全线贯通。新亚欧大陆桥在河南境内营运长度610公里,途经商丘、开封、郑州、洛阳、三门峡等地市。这一地区外贸收购约占全省的46%,在全省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的全线贯通,为河南全方位的对外开放带来了有利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河南省对外开放的旧格局,形成“东西双向开放”“全方位开放”的有利态势。1992年8月,国务院批准郑州市为内陆开放城市,享受沿海开放城市优惠政策,包括:扩大开放城市对外经济合作的权限;支持开放城市,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改造老企业和开发现代农业;对外商投资企业实行优惠政策;具备一定条件后,经国务院批准可兴办一个经济技术开发区。这两个重要战略机遇为河南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和城市发展提供了绝好契机。1992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座谈会,提出推进全省对外开放实现新突破的十项工作,要求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加快河南经济发展步伐。
按照沿桥开放和城市群体战略,河南分三个层次推进全方位开放的新格局。第一个层次是郑州、洛阳。郑州市要利用内陆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贸易城、航空港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成为河南进行国际国内交流的中心。洛阳市要凭借大中型企业多和科技力量雄厚的优势,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胆利用外资,积极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第二个层次是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焦作、新乡、许昌、三门峡、平顶山、安阳,濮阳等市在内的沿黄城市群。发挥其工业基础好、矿产和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建设一批具有现代化水平的能源、原材料和技术装备基地,形成吸引力、辅射力、外向力较强的经济区。第三个层次是沿铁路干线、公路国道的市县和其它地区。利用交通便利和农副产品,矿产资源丰富的优势,积极引进外资,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出口创汇型农业。全省三个层次的推进,对外开放战略态势逐步形成。
这一阶段,全面开放战略的实施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开展,极大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引进外资水平和规模显著提高,进出口额屡创新高,同时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1992-2000年,河南实际利用外资额从1.07亿美元增长到5.4亿美元。到2000年,已有美国、日本、新加坡、泰国、韩国、德国、意大利等90多个国家和地区来河南投资。到2000年底,全省进出口总额22.75亿美元,比1992年的11.61亿美元增长96%。“九五”时期,河南省累计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96.2亿美元,比“八五”时期增长了27.4%;出口总额63. 36亿美元,增长26. 9%。对外开放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工艺、设备和产品,加快了相关行业的结构调整步伐,推动了机械、电子、汽车、化工、纺织、食品等行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技术工艺改进。在41个工业大类中,三资工业企业已涉足33个,行业分布广泛。到2000年,全省共有三资工业企业1010家,其中399家企业的年产品销售收入达5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超5000万元的有237家,投资总额超亿元的23家。“九五”时期,河南实际利用外资57.7亿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28.3亿美元,分别比“八五”时期增长了98. 3%和103.1%。
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2001-2011)
进入21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扩展。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成员,这对我国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标志着我国主要依靠政策性开放逐步向在法律框架下的制度性开放转变。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战略机遇,河南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稳健有力的举措,推动对外开放工作逐步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转变。
这一时期,河南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对外开放放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各项制度和措施更加主动细化,河南的对外开放步伐也进一步加快。2001年4月,河南召开第三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统一思想,研究制定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全面部署了新时期河南的对外开放工作。2003年7月,省委、省政府把“强力实施开放带动,不断扩大东引西进”作为重大战略写入《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
2003年8月,省委、省政府召开高规格的全省第四次对外开放会议,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的若干意见》。省委书记李克强在这次会议上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把开放带动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把吸引境外、省外资金作为扩大开放的突破口,开创河南对外开放新局面。由“战略”上升到“主战略”,一字之增,意义重大。2006年,省委、省政府出台《河南省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加快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的指导思想,总体要求、目标任务,工作重点以及保障措施。随后相继出台了外商投资项目代理制、外商投资便利化等一系列优惠措施,实行重大外资项目跟进制度。
2007年5月,胡锦涛总书记在河南视察期间,针对河南的对外开放问题,提出河南要“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其他地区的横向经济联系,不断提高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这对河南的对外开放起到了有力的促进作用。2008年5月,第五次全省对外开放工作会召开,会议充分体现了实施开放带动战略的坚定信心。通过这次会议,思想得到了进一步解放,观念得到了进一步更新,扩大开放的视野更加开阔,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更加明确。2011年初,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和河南振兴,河南制定经济社会发展的八项关键举措,其中“持续推进大招商”的进一步对外开放政策作为当年的“八策之首”出台,其主要内容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力争全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76亿美元、利用省外资金3100亿元以上。
这一时期,河南采取一系列积极主动、稳健有力的举措,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全省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对外开放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各地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和完善了实施开放带动主战略、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政策措施,促进各项政策落实。例如郑州市建立完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市开放办协调会议制度、重点外来投资项目三级联动督导机制和零报告制度等一系列协调推进机制,出台了支持园区发展、鼓励企业上市、鼓励外资银行落户和促进对外贸易的扶持政策。洛阳市提出“项目引资双带动”战略,建立健全了涵盖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机构,完善了目标、业绩、过错“三位一体”的半月报制度和绩效考核办法。新乡市坚持各县(市、区)常委副县(市、区)长主抓招商引资的工作制度,建立党政正职季度汇报制度,定期召开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汇报会。鹤壁市成立了以市长为组长的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招商引资办公室,专职负责全市招商引资工作,成立了建设项目代办督办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漯河市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市对外开放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定期听取开放型经济工作情况汇报。
随着河南各级党委政府对对外开放工作的高度重视,及各项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外招商的基础设施硬环境和发展软环境持续优化,河南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大招商引资,对外招商、进出口的质量和规模进一步提高。这一时期,通用、杜邦、飞利浦、东芝、松下、日立等一批跨国企业和国际品牌纷纷落户河南,外商投资几乎涉及各个行业和各个领域。2006年11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累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100.05亿美元;当年,河南对外贸易首次突破百亿美元大关,达到了104.8亿美元。201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100.82亿美元,比2001年的3.59亿美元,增长2700%。同时河南不断拓宽开放合作领域,积极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机电产品出口推进计划,持续优化出口商品结构。全年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27.93亿美元增加到2011年的326.42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由17.15亿美元增加到192.40亿美元,进口总额由10.77亿美元增加到134.02亿美元。2011年,机电产品出口84.09亿美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57.09亿美元,成为河南出口产品新的重要增长点。
为了参与经济全球化,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分工,在资金、市场、资源的全球化配置中获益,2002年,河南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明确提出“走出去”战略,鼓励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共同努力,加快建立“走出去”战略的促进体系、保障体系、监管体系和服务体系,大力开展境外投资办厂、加工装配、境外投资开发、对外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等。2006年,省商务厅制定并实施了“出国门、富万家521工程”,计划通过3至5年时间,在全省重点培育5家外派劳务企业、20个外派劳务基地县和10个外派劳务专业基地。当年,全省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新签合同额8.8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82亿美元,外派劳务2.47万人次,营业额和外派劳务均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2011年,全年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和设计咨询业务新签合同额29.34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1.99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中方协议出资9.3亿美元,均居中部地区前列。河南企业在境外已取得探矿权、采矿权190多个。“走出去”战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对外直接投资有效带动了全省出口的快速增长,外派劳务的快速增加也直接带动了全省各地富民效应的提升。
随着对外开放主战略的明确定位及一系列加快开放政策措施的稳步实施,这一时期,河南的对外开放正在进入一个扩大规模、提高质量、加快步伐的新的发展阶段,河南的对外开放迅速驶入快车道,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开放型经济对全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
总的来说,从1978年至2011年,河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河南内陆省份实际情况,将对外开放提到越来越高的战略位置,不断探索对外开放的模式和措施,全省对外开放工作的政策和体制逐渐成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副处长)
参考文献:
1.曲青山、黄书元主编:《中国改革开放全景录·河南卷》,河南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
2.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编:《河南改革开放30年》,河南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3.顾明主编:《中国改革开放辉煌成就十四年·河南卷》,中国经济出版社1992年版。
4.河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河南调查总队编:《河南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年版。
5.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著:《简明河南党史》,河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