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奋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朱佳时间:2022-06-13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指出:“过去一百年,党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优异的答卷。现在,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我们一定要继续考出好成绩,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这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向全党发出的动员令,开启了新的赶考之路!

  “赶考”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永恒课题。1949年3月23日,在中共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这个“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赴京之际,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今天是进京赶考的日子”,把我们党走向全国执政比喻为“进京赶考”。70多年来,经过建设时期的艰苦探索、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国共产党经受住长期执政的考验,在这场历史性的考试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向人民交上合格的“答卷”。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天安门城楼上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但是这场考试还没有结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后,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所做的一切工作,就是这场赶考的继续。新征程开启,之所以说是“新的赶考之路”,新就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更伟大,使命更光荣。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波谲云诡的国际形势、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注定了新的赶考之路充满风险和挑战。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从党的百年奋斗中看清楚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从而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初心使命,接好历史的接力棒,继续考出好成绩,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篇章。

  必须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一个政党,最难的是历经沧桑而初心不改、饱经风霜而本色依旧。中国共产党是在斗争中成长壮大起来的,从开天辟地的九死一生,到改天换地的风雨兼程,从翻天覆地的奋斗拼搏,到惊天动地的笃行不怠,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各个时期,成为大党前行、大道无垠的生动注脚。“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这是毛泽东在1935年12月的瓦窑堡会议上说的一段话,充分展示了那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在任何艰难险境中都始终保持着的敢于斗争的鲜明政治品格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他将我们党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多种任务和挑战集中概括为“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提供了一种启发式的新视角来审视我们当下的各项工作。斗争精神是我们党赢得过往胜利的重要法宝,也必将是我们党赢得新的伟大斗争的有力思想武器。我们党所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在前进的各个阶段都势必会遇到许多新的问题,必须继承和发扬好斗争精神,敢于迎难而上、动真碰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决不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定不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也体现着人类对社会主义的美好憧憬和不懈探索。回顾历史可以看出,百年来,党对社会主义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懈追求是一以贯之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奋斗探索的历程是充满艰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我们要尊重历史而不能割断历史,坚持做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成果决不能丢失,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成就决不能否定,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决不能动摇。在新的伟大征程上,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必须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必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政治优势。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的历史。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依靠与人民群众生死相依的鱼水关系,推倒了“三座大山”。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后,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谆谆告诫全党,要总结古今中外历史经验,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取得辉煌成就,同样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赢得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方面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部署实施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重大工作,打赢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夺取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重大战略成果;经过持续努力,全党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明显增强,党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进一步树立,党心民心进一步凝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路上,全党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创造中华民族新的辉煌篇章。

  必须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我们党的百年苦难辉煌史既是一部波澜壮阔的革命史,又是一部极其深刻的自我革命史。从遵义会议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到延安整风运动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国家机关开展“三反”,再到掀起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直至彻底纠正“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路线,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党在探索的道路上也曾遇到不少困难和风险、失误和迷茫,但总能在关键时刻转危为安、浴火重生,靠的就是大无畏的自我革命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直面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以理论武装凝心聚魂,以整顿作风激浊扬清,以严明纪律强化约束,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正是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我们党才能依靠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创新,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在新的赶考路上,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必须确保党和人民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政党、一个国家能不能不断培养出优秀领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这个政党、这个国家的兴衰存亡。”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把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抓,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培养接班人制度。在延安时期,就提出“有计划地培养大批的新干部,就是我们的战斗任务”;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培养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任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针对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严峻形势,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推进新老干部交替合作,开展了“第三梯队”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作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的重大判断,作出全方位培养、引进、使用人才的重大部署。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加渴求人才。必须抓好后继有人这个根本大计,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人,用党的理想信念凝聚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人,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激励人,培养造就大批堪当时代重任的接班人,源源不断培养选拔德才兼备、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特别是优秀年轻干部,源源不断把各方面先进分子特别是优秀青年吸收到党内来,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

  对历史的最好纪念,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党的事业发展无止境,赶考也同样没有终点。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只有始终保持永恒的赶考心态,才能凝聚干事创业的正能量,才能创造出人民群众认可的政绩,才能不辱时代使命、不负人民重托,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一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