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以兰考脱贫攻坚为例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董冰时间:2022-05-31分享: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也指出,“这个初心和使命一直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在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中,铭刻着无数共产党人在初心使命的激励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不断前进的光辉事迹。河南省兰考县,从焦裕禄时期治理“三害”,到如今摆脱贫困全面小康,兰考的每一步前行,始终贯穿着一条红线,那就是始终牢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始终扛牢“为民族谋复兴”的使命担当。党的初心使命是激励几代兰考人不畏艰难险阻、毅然奋勇前行的根本动力。几十年来,在党的初心使命激励下,以焦裕禄同志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兰考人为了人民幸福,尽锐出战,拼搏创新,从解决温饱到逐步小康,砥砺奋进,谱写了新时代出彩兰考的绚丽篇章。

  一、铭记初心使命,焦裕禄带领兰考人民改变旧面貌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指出:“因为我们党有一大批像焦裕禄这样的英雄模范率先垂范,才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焦裕禄同志是坚守初心勇担使命的中国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兰考的贫困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

  (一)怀揣初心使命,焦裕禄来到兰考

  兰考,地处孟津以下黄河冲击三角洲的中部,即黄河著名的“豆腐腰”流段,加上历史上黄河频繁发生改道和决口,使兰考饱受风沙、内涝和盐碱“三害”之苦。在“三害”侵袭下,大量兰考人被迫逃荒至外省。在兰考铁路工作的卜刚说:“那时兰考人出行都是大包小包,有的甚至带上锅碗瓢盆,恨不得把半个家都带上火车走。”据统计,新中国成立后至焦裕禄到兰考工作前,兰考是全中国出外乞讨人数最多的地方,由此可见兰考群众生活的艰辛。1962年冬,兰考的粮食产量下降到了历年的最低水平,平均亩产仅有43斤。当时,一般领导干部都不愿到灾区工作,即便是在那里工作的干部也想调离。当开封地委书记张申向焦裕禄传达任命他为兰考县委书记的任职决定时,焦裕禄坚决要求立即到兰考报到,并保证“不改变兰考面貌我决不离开那里!”此时的兰考,能吃饱肚子,不再逃荒,就是老百姓的幸福日子。焦裕禄牢记“党是叫我们带领30万兰考人民战胜灾荒的,而不是来送人民群众逃难的,”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个人得失,不向困难和逆境妥协,立下“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的铮铮誓言,和当地干部群众排内涝、战风沙、治盐碱,奋战在兰考摆脱贫困的土地上。

  (二)坚守初心使命,焦裕禄奋斗在兰考

  坚守初心最终还是要落在实干成效上,也只有实干担当才能擦亮初心和使命。焦裕禄到兰考工作的当晚就修改了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的总结报告,提出生产救灾、表彰先进、社会主义教育等具体建议。第二天,又带着迫切改变兰考面貌的心情下乡调研,了解到盐碱、风沙、内涝“三害”是造成兰考贫困的主要原因,就下决心带领干部群众治服这“三害”,造福兰考人民。为了早日解决人民群众的困苦,焦裕禄进行了争分夺秒的斗争。在兰考工作的一年多时间里,他亲自带领干部、技术员和老农跋涉5000余里,调研走访全县120多个大队,行程达1250多公里,追洪水、查风口、探流沙、尝盐碱,白天到灾情严重的公社和大队考察,晚上回来研究情况、看文件,反复在脑中“过电影”,找出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指导第二天的工作。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终于逐渐摸清了“三害”的形成原因及其发展规律,在实践中探索出了战胜“三害”的途径,并制定出一套科学治理的方案,率领兰考全县人民打响了“除三害”的战斗。

  (三)践行初心使命,焦裕禄改变兰考

  焦裕禄在兰考的日日夜夜,坚守初心、使命在肩。他不仅心怀人民,把人民当亲人,更依靠人民、发扬人民群众的集体智慧。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焦裕禄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开展的除“三害”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不仅带动了农业生产,也推动了兰考经济的发展。1963年,兰考粮食总产量增加了981万公斤。至1964年初,县委进一步发动群众制定恢复发展农业生产和副业生产规划,推动了全县抗灾自救的深入开展,带领广大群众发展多种经营。据统计,1963年冬至1964年春,兰考全县副业收入总值达到178.68万元,人均3.7元;集体副业收入77.44万元,社员家庭副业收入52.15万元。有效解决了群众的生活困难,增强了干部群众的抗灾信心,促进了除“三害”斗争的继续进行。在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激励鼓舞下,兰考全县人民不懈努力、持续奋斗,兰考的自然灾害情况逐渐得到控制和缓解。

  二、牢记初心使命,新时代兰考砥砺奋进奔小康

  初心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焦裕禄给兰考带来的不仅是当下生活的好转和未来物质的财富,更是长久深沉的精神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我们这一代人,是深受焦裕禄同志的事迹教育成长起来的。几十年来,焦裕禄同志的事迹一直在我脑海中,焦裕禄同志的形象一直在我心中……我当知青、上大学、参军入伍、当干部,我心中一直有焦裕禄同志的形象,见贤思齐,总是把他当作榜样对照自己。焦裕禄同志始终是我的榜样。”2014年3月和5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到兰考县视察指导工作,对兰考发展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以此为契机,新时代兰考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上了重要议事日程、取得了良好的开局。在习近平总书记的直接关心和指导下,兰考广大党员干部矢志践行初心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同人民站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脱贫攻坚精准发力、蹄急步稳,在短短七年的时间里顺利完成了从脱贫到小康的巨变。

  (一)兰考之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中国成立前,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打土豪、分田地’,就是要让广大农民翻身得解放。现在,我们党领导广大农民‘脱贫困、奔小康’,就是要让广大农民过上好日子。”把这“翻身得解放”和“过上好日子”的朴素愿望紧紧连在一起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党的中心工作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初心和使命随着时代变迁而有不同的表现,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初衷,始终不变。焦裕禄离开兰考几十年过去了,兰考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在全国范围内对比,兰考的发展是明显滞后的,穷困人口最多时达10多万人。2002年,兰考被确定为“国家级贫困县”,当时兰考有160个贫困村,13.2万贫困人口。2014年5月8日,兰考县委召开民主生活会,会上,时任兰考县委书记发出“为什么守着焦裕禄精神这笔财富50年,兰考经济仍比较落后、10万人没有脱贫?”的“兰考之问”。

  “兰考之问”问的是经济社会发展,直指的是干部作风,根本检视的是初心的坚守。焦裕禄守初心、担使命,为兰考人民鞠躬尽瘁,甘洒热血,为兰考经济社会发展打下了良好开端。守着焦裕禄精神的兰考,几十年过去了,广大党员干部有没有像焦裕禄那样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用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兰考之问”直击人心、扣问灵魂,开启了新时代兰考干部作风的大转变。

  (二)兰考之干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由“兰考之问”掀起的干部作风大转变很快在兰考铺开。广大党员干部以焦裕禄坚守为民初心、牢记使命担当的奋斗历程为标杆,在脱贫攻坚中身体力行,摒弃形式主义,扑下身子,深入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时时处处关心群众生活,切实了解群众急难愁盼,把为人民谋幸福做的实不实、为群众办实事办法多不多作为守初心、担使命的实践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在城乡建设、招商引资等各条战线上直面风险挑战,勇于担当,积极作为,得到了人民的信任、拥护和支持。群众也从党员干部身上看了当年焦书记的影子,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融洽,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贫困户一改“坐在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来救济”的依赖思想,“凡事想着自己干,不给自己丢脸面”,全县上下形成“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干事创业新局面。

  在作风大转变下,“兰考之干”赢得了满堂彩。2017年2月,兰考在河南率先脱贫摘帽,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兑现了向总书记作出的“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庄严承诺,探索了经验,体现了担当,展示了风采。2017年以来,全国1100多个县区和国际考察团到兰考交流脱贫攻坚8700批次23万人次,应邀外出交流130场次,积极贡献脱贫攻坚兰考经验。

  (三)兰考之变

  初心如炬,使命如磐。守初心,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兰考党员干部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用科学的理念、长远的眼光、务实的作风谋划事业;保持斗争精神,敢于知重负重、攻坚克难,以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无私无畏的勇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2014年以来,兰考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7万多群众全部摆脱贫困,在全国第一批率先脱贫摘帽,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精准脱贫的兰考实践成为脱贫地区典范,兰考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被确定为中国减贫基地。2020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83.24亿元,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22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7748元、13978元,分别是2013年的2倍、2.85倍、1.7倍、2倍。兰考兑现了承诺,探索了经验,体现了担当。2020年3月6日,在全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兰考县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兰考脱贫攻坚成果。2021年2月25日上午,在召开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兰考颁发奖牌,给予了兰考充分肯定,提出了殷切期望,干部群众倍感振奋。站在新的起点,兰考上下鼓足了干劲,正在为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贡献兰考力量。

  三、回望初心使命,兰考书写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篇章

  党的擘画是对未来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蓝图的描绘。中国共产党有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也有现阶段理想和不同阶段奋斗目标。对于兰考来说,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如何书写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这篇大文章是兰考面临的有一个艰巨任务。唯有回望初心使命,以初心使命为动力,凝聚奋力实现伟大目标的磅礴力量,兰考才能在新时代更加出彩,扛牢县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示范点的使命担当。

  (一)始终以焦裕禄为榜样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习近平总书记的《念奴娇·追思焦裕禄》一词,写尽党的好干部焦裕禄的为民情怀,道出群众心中优秀共产党人的良好形象与精神风貌。焦裕禄在兰考工作了只有短短的475天,却在亿万人民心中树起了一座永不磨灭的精神丰碑。每年5月14日前,兰考都会举行“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好干部”评选表彰活动,激励广大党员见贤思齐、拼搏进取,争当新时代焦裕禄精神践行者,争做为民务实清廉的好干部。每到6月新麦收获时,就有农民从家里带来新蒸的白面馒头,摆在焦裕禄墓前,告慰老书记。焦裕禄的事迹和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兰考人,激励着无数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唯有继续弘扬好焦裕禄精神,时时处处以焦裕禄为榜样,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的求实作风,“敢教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不断叩问初心、守护初心,不断坚守使命、担当使命,始终做到初心如磐、使命在肩,才能接过历史的接力棒,担起乡村振兴的使命,把弘扬焦裕禄精神的实际成效内化为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具体实践。

  (二)始终牢记为民初心

  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上海中共一大会址和浙江嘉兴南湖红船时强调:“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回望兰考脱贫奔小康的历史,就是得民心、顺民意、惠民利的践行初心使命之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是一阵子的事,而是一辈子的事。站在新的起点,面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艰巨任务,兰考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还有很多,千万不能在一片喝彩声、赞扬声中丧失革命精神和斗志。要牢记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以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始终坚守初心使命,才能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要不断强化公仆意识,始终牢记我们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并将其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继续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凝聚起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磅礴力量,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新征程上贡献兰考力量。

  (三)始终牢记真抓实干

  新时代的新兰考,不仅甩掉了贫穷落后的“帽子”,并且已有区域性中心城市气象,人民生活幸福,产业态势兴旺,干群干劲十足,活力持续迸发。强调求真务实、推崇真抓实干,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传统。摘掉贫困帽子、迈入全面小康后的路程更长、任务更艰巨。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党员干部:“要抓实、再抓实,不抓实,再好的蓝图只能是一纸空文,再近的目标只能是镜花水月。”坚守初心、肩负使命,归根到底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象工程,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在县域综合改革创新、城乡融合发展、脱贫地区共同富裕中走在前作示范,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高地、全国脱贫地区共同富裕新样板、全国城乡融合发展新示范、全国县域改革创新新典范,把总书记联系点建成县域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示范点,以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奋力谱写乡村振兴新征程上更加出彩的兰考篇章。(作者系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三研究处副处长、室机关纪委书记)


责任编辑: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