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党史研究

中国共产党在河南100年的光辉实践和基本特点

来源:省委党史研究室作者:朱佳时间:2022-05-13分享: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这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100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100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河南人民在探索中奋斗、在开拓中前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重要贡献,写下了光辉篇章。

  一、党在河南100年的奋斗历程

  1921年7月召开的党的一大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此后,党领导中原儿女开始了栉风沐雨的百年奋斗,谱写出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1年12月,河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洛阳组成立,中原大地的革命烽火由此点燃并渐成燎原之势。从影响深远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到大别山28年的“红旗不倒”,从坚持华中抗战的主要策源地之一到刘邓大军千里跃进,英勇无畏的河南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流血牺牲的英勇斗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河南的胜利。在这一伟大历程中孕育形成的大别山精神、愚公移山精神、二七精神等,成为中原儿女百折不挠、不懈奋斗的初心凝铸。

  “敢教日月换新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年的3月1日和5月30日,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成立,带领河南人民一道开始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揭开了河南历史新的篇章。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河南人民迅速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国民经济,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积贫积弱的基础上,掀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火热高潮。虽然经历曲折,但仍取得无可否认的巨大成就。在党领导河南人民的艰辛探索中,河南广大干部群众展现出发愤图强的精神风貌,创造了改天换地的建设传奇,形成了历久弥新的焦裕禄精神和红旗渠精神。

  “东方风来满眼春。”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乘着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河南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聚民心、集民智、汇民力,义无反顾地走上改革开放的必由之路。率先普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前一年取消农业税、率先推出以农产品为主的期货交易……一系列具有全国典型意义的先进经验在中原大地创新创造,推动河南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从封闭半封闭向全方位开放、从温饱不足向总体小康、从粗放发展向科学发展的历史嬗变。

  “无边光景一时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围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总任务,相继展开一系列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河南人民同全国人民一起意气风发走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河南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4次到河南视察,多次作出重要讲话指示批示。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1亿河南人民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推进高质量发展,抓牢新时代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机遇,紧盯提速和提质双重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双重任务,深化科技、教育、人才等领域改革,河南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展现出欣欣向荣、气象万千的动人图景。

  二、党在河南100年的辉煌成就

  百年风雨兼程,百年砥砺奋进。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曾经一穷二白的中原大地发生了沧桑巨变。这一历史巨变生动印证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从饱受欺凌到自信自强。近代以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难,河南人民也同样饱受欺凌、备尝艰辛。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河南人民的悲惨命运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原儿女历经千难万险、接续探索奋斗,用牺牲奉献谱写出了中原大地最为壮丽的盛世华章。伴随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铿锵进程,浸润着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别山精神等宝贵精神的丰富滋养,河南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日益展现出自信自强的豪情壮志,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心。

  从一穷二白到更加出彩。近代以来,中原大地战乱频仍、民生凋敝,河南曾经成为全国最贫穷落后的省份之一。1949年,全省工农业生产总值仅20.17亿元,人均工农业生产总值居全国第28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1%。新中国成立后,河南的建设和发展在一片废墟中起步,步伐持续加快,不断创造奇迹。1991年全省生产总值首次突破千亿元大关,2004年起连续17年稳居全国第五位,正加速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加快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河南农业由“水旱蝗汤”到“国人粮仓”“国人厨房”并向“世人餐桌”迈进。工业大省建设强势崛起,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产业结构实现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食品制造、装备制造跃向万亿级产业,智能手机、新能源客车、盾构机、光电子芯片等成为河南制造新名片。曾经一穷二白的河南挺起更加出彩的脊梁。

  从落后封闭到创新开放。河南曾经一度作为“古、土、穷”的代名词。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南从“关起门来搞建设”到高水平引进来、走出去,创新开放不断迈向新台阶、取得新进展。着力打好“四张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加速发展,创新引领型企业大批涌现,郑洛新自主创新示范区引领作用不断增强。把开放作为加快发展的主战略持续推进,众多国家规划战略平台相继落户,“五区联动”建设成效显著。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无中生有打造四条“丝绸之路”,对接全球产业链,融入国际大循环。不沿边、不靠海的河南大步走向世界、融入世界,变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领跑者。

  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100年来,党团结和带领河南人民一代接着一代干,从温饱不足到吃穿不愁,从基本小康到全面小康,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河南城乡发展面貌日新月异。聚焦打赢脱贫攻坚,一个拥有1亿人口、4000多万农村人口的人口大省,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现从无到有再到全覆盖,全民医保体系基本建成,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群众文化生活多姿多彩,人民身体素质日益改善,重大疾病防治成效显著,预期寿命不断延长……一串串事例,清晰印证着每一个河南人生活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一幅幅场景,生动展现着河南百姓幸福生活的美丽画卷。

  三、党在河南100年历史的基本特点

  党在河南的百年历史与全党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一脉相承,却又因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而呈现出自身鲜明的特点。深刻认识、理解和把握这些特点,对于全面、正确认识党的历史,充分利用红色资源资政育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历史影响深。100年来,河南这块红色热土上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1923年2月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的顶点,虽然罢工遭到反动军阀的血腥镇压,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最勇猛的奋斗精神和最伟大的牺牲精神,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的政治影响。1934年11月由鄂豫皖根据地出发长征的红二十五军率先到达陕北,成功接应了中央红军,为党中央把革命大本营安置在西北创造了条件。全面内战爆发后,中原突围打响了全国解放战争的第一场战役,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中国走向光明的政治前途、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历史性贡献。20世纪60年代,林县人民以“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豪迈气概,在太行山腰劈开举世闻名的红旗渠,创造了一代中国农民改天换地的传奇。改革开放40多年来,随着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布局优化调整,河南被赋予重大使命,战略地位更加凸显。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时所作出的系列重要指示,为河南指明了前进方向、注入了强大动力,也凸显了河南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对外开放新格局中的独特地位和重要作用。

  牺牲奉献大。100年来,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建设社会主义,从掀起改革热潮到决胜全面小康,中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不畏强暴、不怕牺牲,以赤子情怀守初心,以忘我精神担使命,将功勋镌刻在祖国的大地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动军阀血腥屠杀共产党人,河南党组织不断在重建—破坏—重建中反复,屡仆屡起,前仆后继。在烽火硝烟的28年里,大别山地区先后有两百多万人参军参战,近百万人牺牲。人口不足10万的新县,牺牲了5.5万人,可谓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一批批英勇无畏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曲英雄壮歌。南水北调工程是世界规模最大、距离最长、受益人口最多、受益范围最广的调水工程。为确保这一渠清水永续北送,从1958年丹江口水库开工建设到今天“一泓清水送京津”梦想成真,南阳淅川县几十万移民群众无怨无悔、抛家舍业,以顾全大局、同心许国、攻坚克难的伟大壮举,演绎了舍小家为国家的移民史诗。

  探索创新多。100年来,党带领河南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光辉历程,成为在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的同时结合河南实际敢于承担使命、勇于探索创新的生动实践。革命年代,大别山区军民从大革命失败的阴霾中探索开创新路,建立发展了仅次于中央苏区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重要实践。新中国成立后,获得新生的河南人民不断迸发出无尽的创新创造智慧力量。上世纪70年代初期,巩义回郭镇干部群众开全国之先河发展社队企业,闯出了一条围绕农业办工业、办好工业促农业的发展新路。90年代初,“十八罗汉闹中原”,为推动内陆县域经济高速发展探索了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在设立航空港实验区、“互联网+政务服务”、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领域积极探索创新,勇于先行先试,起到了带头示范作用。

  精神财富丰。100年来,河南人民在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实践中,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区域实践中,孕育锻造出了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二七精神、南水北调精神、新乡先进群体精神、任长霞精神等丰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中原大地上矗立起一座座永远熠熠生辉的精神丰碑,构建起独特区域性完整的河南红色精神图谱。这些宝贵精神,一脉相承、薪火相传,充分展示出中原儿女自强不息、坚韧勇毅的精神特质,成为融入中国共产党人血脉之中的“红色基因”,激励一代又一代中原儿女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创造出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历史照亮未来,征程未有穷期。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的征程,我们将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力量,以奋斗不止的精神、只争朝夕的斗志、务实重干的行动,朝着建设现代化河南、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接续书写中华民族更加光辉灿烂的崭新篇章。(作者系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二研究处一级主任科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