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七大罢工的历史背景、历史脉络和重大意义
(一)历史背景
20世纪初,军阀混战、列强入侵,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压迫后渐渐觉醒,开始奋起反抗。1920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小组在革命先驱李大钊的积极倡导下在北京建立并开始在京汉铁路沿线开展工人运动。1921年春,武汉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通讯员赵子健来到郑州,在铁路职工学校任教员,并创办“郑州铁路工人夜校”,向工人讲授文化知识,介绍俄国十月革命的情况,传播马列主义,启发工人觉悟。不久,李大钊来到郑州视察了“工人夜校”,为郑州工人运动指明了前进的方向。马克思主义在郑州的积极传播,为郑州党组织的建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后,就立即成立了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并在北京设立分部,具体负责京汉铁路的工人运动。在党的一大的精神鼓舞下,郑州先后建立了工人俱乐部、工会等组织,在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北方分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人运动,为罢工斗争和建立党的组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1921年11月,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干事李震瀛、北方支部罗章龙、长江支部包惠僧等先后来到郑州了解陇海铁路罢工情况,指导工人运动。截至1922年年底,以李大钊为首的党的北京区委在京汉铁路沿线各站先后成立了16个工会分会,作为京汉铁路线的重要交通枢纽——郑州已成为全国工人运动的中心之一。为了统一京汉铁路沿线各工会的有生力量,把工人阶级团结在一起,为争取更大的权益而斗争,京汉铁路总工会第三次筹备会议为成立全国总工会的时机已经成熟,并决定于1923年2月1日在郑州召开总工会成立大会,统一负责领导京汉铁路沿线的工人运动。
(二)历史脉络
1923年2月1日,按照原定计划,全国各地的工会代表准时到达了郑州市集合地,当他们行至大通路(1928年改名为“大同路”)时,突然遭到了驻郑直系军阀十四师师长靳云鹗和郑州市警察局长黄殿辰的阻拦,并发生了激烈地冲突。下午,靳云鹗派兵占领了京汉铁路总工会的机关所在地,对出入总工会的工人代表进行了拘捕。晚上,京汉铁路总工会筹备处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京汉铁路全线进行总罢工。为了确保罢工指挥机构不受迫害,京汉铁路总工会的办公地点从郑州移至汉口江岸。2月4日上午,根据罢工计划,京汉铁路郑州段首先开始罢工,随后长辛店和汉口江岸也开始了罢工,京汉铁路全线随即处于瘫痪状态。2月6日,靳云鄂把工人代表高斌、姜海世、刘文松、王宗培、钱仁贵押到司令部,强令他们下令开工。他们5人坚定地说“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决不复工。”靳云鄂指使部下将5人毒打,又把他们缚在票房门外电杆上,派军警在旁监视。6日晚,长辛店共产党人吴汝明、史文彬、陈励懋、王永泰、李三和洪永福等11人也被逮捕。7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江岸分会的委员长、共产党员林祥谦同志被拘捕。军警将其捆绑在车站的电杆上,强令他下达复工命令,遭到断然拒绝,林祥谦英勇就义。与此同时,保定、洛阳、郑州各站均发生了流血与死亡事件,京汉铁路总工会郑州分会的领导人高斌与其他同志一起,同敌人的血腥镇压进行了英勇悲壮的战斗,宁死不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充分显示了共产党人大无畏的牺牲精神。2月9日,为了避免更大的牺牲,保存实力,总工会下达复工命令,劝告全路工人暂时忍痛上工,以图将来之再起。在罢工斗争中,敌人对江岸、长辛店等地的罢工工人也进行了血腥镇压,林祥谦、施洋、葛树贵等五十二名烈士壮烈牺牲,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也因此,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又被后人称为二七大罢工。
(三)重大意义
1923年2月发生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是在五四运动后中国工人阶级正式登上政治舞台的一次伟大革命斗争的标志事件。它是在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共同直接领导下,以京汉铁路郑州总工会为中心,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江岸,京汉铁路全线工人阶级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而举行的一次震惊中外的政治大罢工,充分表现了中国无产阶级的英勇气概与革命精神,展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强大力量,彰显了中国工人阶级的优良品质,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各阶层乃至国际上的政治影响力。这次大罢工,也是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初期,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进行的一次影响极为深远、斗争极为壮烈的伟大的政治斗争,它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工人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推向了顶点,也为中国革命斗争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使中国共产党在主观上认识到了通过武装斗争来夺取革命胜利的必要性和团结统一斗争的重大现实意义。
罢工虽然失败了,但是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们,用自己的鲜血唤醒了全体中国人民,写下了中国工人运动和中国历史上极为辉煌的一页。为了纪念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和二七烈士,董必武曾用“虽败荣犹著,英光永世红”的诗句来赞颂二七革命斗争,并充分肯定了二七大罢工极其重大的历史功绩,进一步鼓舞中华儿女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传统,誓把工人阶级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二七革命斗争的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和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中国共产党正是充分发挥了工人阶级先锋队的伟大作用,才确保了在中国革命的各个时期,能够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才确保了能够带领全国人民昂首阔步勇向前,才能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二、“二七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研究成果
“二七精神”是二七大罢工所有参与者集中展现的一种优秀品质,它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性质、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品质精神、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凝聚了团结的力量,是一种伟大的无私的革命斗争精神。它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实事求是、持之以恒、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等精神实质,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都永不过时,必将薪火相传。
(一)时代价值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面对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挑战和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我们必须使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深刻铭记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始终保持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敢于亮剑、敢于出击,积极争取最终的胜利。对于郑州而言,国家中心城市正处于巩固基础、奠定地位的关键时期,在全国范围内、在中部城市中,郑州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稍有松懈就可能前功尽弃。
二七大罢工的革命斗争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所蕴含的“二七精神”永远不会过时,“二七精神”已经成为郑州宝贵的红色基因和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上,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推动中原出彩、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中原儿女必将在“二七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更加坚定有力地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来河南考察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各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传承“二七精神”、弘扬“二七精神”,使“二七精神”迸发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二)研究成果
作为“二七精神”的发源地和全国唯一一个以重大革命历史事件而命名的城区,郑州市二七区自带红色基因,也更多了一份学习、研究、传承和弘扬“二七精神”的使命责任和政治自觉。2019年,中共二七区委组织有关专家对二七大罢工所蕴含的“二七精神”进行了深入挖掘,提炼出了“坚定信念、忠诚为民、敢于斗争、勇于担当”这一“二七精神”的内涵。2021年初,在全国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之际,为深入挖掘郑州本地的红色党史资源,中共郑州市委组织党史专家学者对“二七精神”又一次进行了全面深入地提炼和阐释,最终将“二七精神”的核心内涵概括为“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等四种精神,形成了更具新时代特点的内涵实质。
1.“千里同轨、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二七大罢工北起长辛店,南至汉口,在整个京汉铁路线上,广大工人阶级在总工会的领导下,始终坚持做到秩序严整、纪律严明、步调一致,坚决执行“没有总工会的命令决不上工”的纪律要求,表现了高度的组织性纪律性和团结一致的伟大精神,用实际行动向反动军阀和统治阶级表明了中国工人阶级为争取工人应有的权益而进行斗争的坚定决心。
2.“坚定信念、追求真理”的“创新”精神。二七大罢工是为争取铁路工人的权利和自由而发动的。罢工领导人始终怀着“让劳苦大众都过上好日子”的理想信念,面对反对派的枪林弹雨和残酷镇压,面对各种威逼利诱,林祥谦、施洋等共产党员不顾自身安危,宁死不下达复工命令,靠的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共产主义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对中国必将走出黑暗、迎来光明的美好憧憬,最终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对广大工友的誓言,用牺牲的方式向反动军阀宣告了对党和革命事业的绝对忠诚,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了广大工人阶级听党话、跟党走,用实际行动表达了追求真理的坚定决心。
3.“顽强拼搏、勇为前锋”的“斗争”精神。面对反动军阀的枪林弹雨和残酷镇压,参与罢工的革命者始终把京汉铁路全线工人阶级的利益放在首位,敢于亮剑、敢于出击,顽强拼搏、不怕牺牲,以无私无畏的气魄与敌人血战到底、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彰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为追求公平正义,勇于反抗黑恶势力和残暴统治的斗争精神。二七大罢工目标明确,组织严密,纪律严明,罢工在郑州遭到镇压后,领导中心迅速转移到汉口,继续指挥斗争,自始至终都坚持在斗争的最前线,充当着革命的先锋官,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体现了较高的斗争艺术,展现了作为先进生产力代表的工人阶级勇为革命前锋的革命精神,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4.“忠诚为民,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二七大罢工始终把为争取工人阶级的自由和利益作为斗争的根本目的。面对反对派的残酷镇压和威逼利诱,罢工领导人早已把生死抛在脑后,始终做到了没有丝毫畏惧,没有因为个人利益和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而退缩躲避,始终抱着为革命斗争甘于牺牲的信念参与到罢工斗争之中,处处敢于站排头、挑重担,敢于破旧规、建新制,为争取工人权益勇于牺牲奉献。
三、制约“二七精神”传承和研究的困境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二七精神”作为中国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和研究目前还处在政府主导、部门参与和广泛宣传的初级阶段,距离“人人参与、达成共识、形成自觉”传承和研究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需要引起党委政府和专家学者们的高度重视。
(一)研究、传承“二七精神”的社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
一是对“二七精神”的挖掘提炼和宣传教育在本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中国红色精神研究是传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革命优良传统的需要,一直以来被各级党和政府所重视。中国精神谱系之中的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长征精神、红旗渠精神和大别山精神等红色精神在多年的挖掘提炼、宣传教育中已经得到传承和发扬,并深入人心,达到了预期效果。但是“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因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而起步较晚、推进迟缓,致使其精神内涵的挖掘提炼和传承发扬实际效果欠佳。“二七精神”的研究也因社会影响力不够而不被一些专家和学者所重视、看好,持续投身“二七精神”研究的力量严重不足。二是“二七精神”等红色党史文化资源在本土党性教育培训中没有被充分利用。“二七精神”是郑州本地重要的红色党史文化资源,是凝聚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力量源泉,做好传承和研究工作不仅是根植郑州本地红色基因的需要,也是提升郑州文化建设软实力的需要,更是郑州党史专家学者和党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在对革命精神的学习传承中,郑州市很多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主观上认为“二七精神”不够“响亮”和“高大上”,因此在筹划党性培训时,经常不辞辛劳前往省外、市外进行参观学习,却对包括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在内的郑州诸多本土红色文化资源排除在外。这种跟风外出学习其它精神元素的现象,使得郑州二七纪念塔和二七纪念堂作为集中展示“二七精神”的场所平台时常出现门可罗雀的现象。
(二)研究、传承“二七精神”的现有成果较少且质量一般
一是专家学者的研究不够深入。由于“二七精神”社会关注度较低,从事专题研究的人员也相对较少,且研究的深度也不够,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搞研究做学问本就是一门苦差事,需要研究者能够静得下心、沉得下身,一门心思进行研究。但现实情况是,职称评审、教学研究任务和社会知名度提升等软硬指标的倒逼,才使得一些专家学者对“二七精神”进行被动的挖掘与研究,这种情况下取得的研究成果质量自然不会太高,对“二七精神”的研究、传承推动效果不大。二是党员干部、市民群众学习传承不够深入。近年来,随着党中央对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日益重视,各级党政部门对于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投入也逐年增加,像“二七精神”这样的本地红色资源逐渐进入视野,并开始纳入郑州市参观学习范畴。但使重形式轻内容、重指标轻效果的不良思想,使得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群众没有在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中,完全实现学史增信、学史明理、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目标,让学习传承“二七精神”走了过场。
(三)研究、传承“二七精神”的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组织、协调、实施等各环节的无缝衔接,集中力量攻关。一是缺少好的领导,没有指路明灯。领导干部对于“二七精神”等党史研究工作的重视,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支持表态,更要在党史专业人才引进、研究经费保障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帮助解除一线党史工作者的后顾之忧。二是缺少好的骨干,没有掌舵能手。现阶段,郑州市党史研究的专家学者相对较少,热爱党史、勤于钻研的专家人才寥寥无几。郑州市县一级党史部门党史业务骨干屈指可数,部分一线党史工作者甚至是“半路出家”,对党史研究一片空白。党史专业毕业的研究人员更是严重匮乏,干部选拔进入渠道比较单一,人才队伍建设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加强地方党史研究则显得力不从心。
四、新时代传承和研究“二七精神”的对策建议
时代呼唤使命,责任呼唤担当。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认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学习传承弘扬革命精神,大力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对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推动“十四五”目标实现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理论武装,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导向
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一百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培元固本和守正创新相统一,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一是夯实思想根基,确保行动自觉。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解决了人的思想认识问题就解决了人的执行力问题,让“我想做”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常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指引,也为当今世界应对全球性挑战、解决人类面临的共性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深入学习贯彻落实这一思想,对于全面认识党和国家伟大事业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的辉煌成就,不断增强我们国家、民族和人民的自信心和凝聚力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二是提高政治站位,坚决对标看齐。进入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矛盾问题之复杂前所未有、各种考验之严峻前所未有。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审时度势、指挥若定,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从国际看国内,“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对比更加鲜明;从过去看现在,“贫穷落后”和“全面小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事实胜于雄辩。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积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不断开拓创新、奋发有为。三是坚持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深入结合中国的国情和现阶段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引领文化建设健康发展,始终坚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动摇,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根植红色基因,传承红色文化。特别是加强以“二七精神”为代表的郑州本地革命精神的传承和研究,不断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积极推进郑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健康发展,促进建设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落地。
(二)加强“四风”整治,培塑务实作风,营造浓厚的氛围
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作风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种种问题,根子在思想上,说到底是忘记了初心,改变了初心。党员干部的为民意识、工作作风和服务态度是好还是差,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一是提高认识。在“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上,党员干部要彻底纠治“四风”问题,坚持把思想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和文献工作的重要论述的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组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和纠正“四风”的问题现象,不断加强自身作风建设,从思想上根本消除“四风”问题,坚决防止“四风”问题反弹,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进一步增强抓好作风建设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郑州掀起纠“四风”、转作风、树新风的热潮,推动“二七精神”传承和研究工作扎实开展。二是建章立制。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新时代新形势下,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主动揽责的态度,对待重大工作,既要挂帅又要出征,坚持做到沉下身子直接抓、盯着抓,直到抓出成效。建章立制是堵塞“四风”滋生蔓延的重要保证。在“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上,要积极建立完善一套考核评价办法机制,让规章制度来进行规范和约束,使“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工作始终在规章制度的约束保障之下开展。三是狠抓落实。在“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中,要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做到突出重点,精准发力,不断增强各类人员的角色意识和政治担当,在党员干部中积极倡导“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之风,狠抓干部队伍作风建设,严厉整治以各种借口不作为、不担当、不落实的现象,不断提升工作效能,确保“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工作任务能够顺利推进、取得实效。
(三)加强人才培养,凝聚人心力量,激发干事的后劲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需要人才作为支撑。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持续净化政治生态环境,不断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在革命精神的学习传承研究中凝聚人心力量,激发干事后劲。一是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不断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党史人才队伍的建设上,要始终坚持“把人才请进来,让研究走出去”的思想理念,不断提高党史研究工作的社会地位,使社会各方面人才认识到革命精神挖掘研究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努力把人才吸引到党史研究领域,实现人才的“请进来”。同时,重视重大党史课题的调查研究,让党史人才深入到研究一线进行考察调研,了解掌握获得“一手党史资料”,实现人才的“走出去”。通过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的形式加强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力度,为“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积蓄力量。二是坚持“留住人”和“留住心”相结合,持续营造人才的生长环境。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新时代中国青年要继续发扬五四精神,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不辜负党的期望、人民期待、民族重托,不辜负我们这个伟大时代。“二七精神”的传承和研究需要广大有志青年的积极加入,补充新鲜血液。对于党史研究人才,要坚持把“留住人”和“留住心”相结合,不断提高党史专业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并建立起成长进步奖惩激励机制,使人才不仅能够安身留在党史系统,而且能够安心投身到“二七精神”等具体党史课题的传承和研究之中。三是坚持“重实干”和“重实绩”相结合,激发人才的干事后劲。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度。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切实把“能者上、平着让、庸者下”的选人用人标准落实到干部的选任中,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在党史干部队伍中大力营造“凭实干立身、靠实绩进步”的氛围和导向,在组织考察识别干部时,要侧重于干部在具体工作任务前和实际工作任务中的实际表现,要看是否能够勇于承担责任、是否敢于触及矛盾、是否善于解决问题,不断增强干部主动担当的意识和尽职尽责的觉悟,真正使干部把心思用在“想干事”上,把胆识体现在“敢干事”上,把本领运用在“会干事”上,把结果落实到“干成事”上。
铁的事实告诉我们,辉煌的历史是属于奋进者的,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则需要我们中华儿女大力学习传承、研究弘扬伟大的革命精神,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扭住既定目标,只争朝夕、真抓实干,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环境,为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砥砺奋进,努力谱写中原新时代追赶超越的崭新篇章。(作者:李红霞,杨波,分别系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郑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一级科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