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曲青山:漫谈理论学习和党史工作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时间:2015-08-17分享:


——在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的讲座

(2015年5月20日)

2015年08月17日10:48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今天,很高兴到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与同志们座谈交流。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我想就理论学习和党史工作谈点认识和体会。启功先生曾写过一幅对联:“行文简浅显,做事诚平恒。”我简要谈四个问题: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二是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根本在于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三是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党史工作;四是做好党史工作应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史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执政理念、工作思路和信念意志的集中反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指导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思想武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重要性,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在这里,我想着重谈一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对党史部门具有的特殊重要意义。


在今年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栗战书同志代表党中央作了十分重要的讲话。他说:“深入学习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对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具有更为特殊、更为重要的意义。”对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说,“它既是政治学习,也是业务学习;既是党史研究的指导思想,也是党史研究的重点内容;既是历史材料积累过程,也是党史专题研究过程。”这几句话,将党史部门、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特殊重要性讲明了、讲透了。


学习理论有什么用?为什么研究党史要学习理论、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呢?清朝一位著名学者曾说:“先读经后读史,则论事不谬于圣贤;既读史复读经,则观书不徒为章句。”意思是先读经书,再读史籍,以经论史,评论古人史事,就不会与圣贤相悖;研读史籍,再温经书,以史解经,才能加深对经的理解,就不会仅限于章句字面的含义。这实际上强调的是理论经典对史学研究的重要指导意义,有利于帮助我们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和规律。


中国史学对传承文明起了重要作用,作出了较大贡献。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世界四大文明中,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三个文明都中断了,只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从未中断地传承到今天。中国史学卷帙浩繁,所谓正史《二十四史》就有3249卷、4000多万字,野史更不计其数。这在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中国史学著作的体例最早是编年体,孔子作《春秋》就是这种体例。司马迁在《史记》中创立了一种新的体例——纪传体。南宋人袁枢撰写《通鉴纪事本末》,使用了纪事本末体。中国史学自有文字记载以来,留下的大量史书主要是这三大体例。


到了近代,西学东渐,西方一些研究史学的理论方法传入中国,出现了新史学。梁启超等人借用西方的理论方法研究中国历史,提出了“鸟瞰式”或“飞机式”的读史方法。他强调研究中国历史不能只为帝王将相作家谱,这是看不清历史规律走向的。看历史就“好像乘飞机飞空腾跃,在半天中俯视一切,看物摄影,都极其清楚”,也就是说看历史要有宏观感,这实际上接近于后来讲的要全面、历史地看问题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提供了一个锐利的思想武器观察世界、观察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历史,李大钊、蔡和森、瞿秋白、李达等人写出了早期的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一个高潮。中国抗日战争爆发后,范文澜、翦伯赞、吕振羽等一批史学家写出一批马克思主义史学著作,形成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第二个高潮。范文澜写出《中国通史简编》后,毛泽东非常高兴,说:“我们党在延安又做了一件大事……我们共产党人对自己国家几千年的历史有了发言权,也拿出了科学的著作了。”


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就是给研究者一个望远镜、显微镜、解剖刀。没有这个理论武器,只能看到现象而不知道本质。新中国成立后,在历史研究方法上有过一个争论:研究历史应该用什么方法,到底是论从史出还是以论带史。这两种不同观点争论得很激烈。我认为两者不可以偏废。毛泽东同志说,中国历史上有两部大书,一部是《史记》,一部是《资政通鉴》。《史记》的特点之一是,写完一个人物后对其进行点评,常见的形式是“太史公曰”。《资政通鉴》在叙事之后,大都附有“臣光曰”,评其得失,以为鉴戒。撰写党史著作,不能只是堆砌史料,需要从史料中得出结论。这就是以论带史,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的史书才能吸引人,才能使人得到启发、受到教益。


我们强调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强调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因为这是党史工作者做人的主心骨、做事的看家本领。毛泽东指出:“主义譬如一面旗帜,旗帜立起来了,大家才有所指望,才知所趋赴。”我们党成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是我们党的优势和特点。我们党就是靠科学理论把8700万党员、13亿人民凝聚起来。


栗战书同志在今年全国党史研究室主任会议上的讲话,既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党史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提出这是党史研究的重点内容。他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地位作用的重要论述,充分认识做好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重要意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姓党”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党史工作的正确方向;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史研究是党史工作中心”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党史工作全面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科学历史观的重要论述,掌握做好党史工作的看家本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切实加强对党史工作领导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党史工作。这为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重要论述,提供了一个完整、系统、科学的框架。


栗战书同志在讲话中提出,党史部门和党史工作者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学深、学透,进一步做好党史工作。强调党史研究要坚持“一突出”“两跟进”的任务和要求,即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研究,即时跟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即时跟进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理论发展。这为我们做好党史工作指明了目标方向。


总之,对党史工作、党史工作者来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既是做好党史工作的理论基础,也是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我们要从统一全党思想、意志和行动的高度,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高度,从把握前进方向、推动党史工作更好地发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重要作用的高度,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和党史工作的重要论述。


二、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根本在于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


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包括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学习、掌握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论断,这个要求适用于党员干部群众。第二个层面是把握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特别是要弄清理论的出发点是什么,它是如何思考的,怎样得出结论的。这个要求,对领导干部尤为重要,如果不会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就不能发挥作用。对于我们党史工作者,如果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不能上升到第二个层面,党史研究成果就只是叙述历史现象,搞不清楚背后的原因,无法说服人。领导干部和党史工作者不仅要学习、掌握理论内容,更要理解、把握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我们可以从佛教中土化的历史过程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中窥见一斑。


我们先看看佛教中土化的历史过程。公元前六世纪佛教在古印度创立,500年后也就是在汉朝时传入我国,大约1000年后也就是在隋唐时,佛教适应我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土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释、道并存的格局。佛教中土化的过程很漫长,这段历史给我们很多启示。佛教传到我国后形成了很多教派,最有代表性的是禅宗和净土宗。禅宗是最具中土化的典型代表。禅宗发展的重大转折是惠能大师推动的。慧能大师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悟性很好。一次,禅宗大师神秀写了一个偈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惠能对答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后来,慧能大师得到禅宗五祖弘忍的衣钵,开创顿悟法门,将禅宗发扬光大。


再看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过程。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诞生于德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我国迅速传播,并为我们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1921年,党的一大纲领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列宁主义“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义”,而是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立场、观点和方法。1938年,毛泽东在《论新阶段》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1945年,党的七大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之后,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又产生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团结带领人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


透过上面两个事例,我们看到,理论学习和理论武装的关键在于把握、运用理论蕴含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他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思想和战略布局。这段时间,我一直关注“四个全面”,发表了几篇解读、研究文章。“四个全面”提出后,学术界、理论界、新闻界评论如潮,但有些解读不很全面。习近平总书记是经过基层历练走上党和国家领导岗位的,他爱学习、爱思考,讲话个性鲜明,其思想源头在基层工作时的讲话中都能找到。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活学活用,更多的是把握立场、观点、方法。他认为,抓改革、搞建设都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四个全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我们必须吃透“四个全面”的内涵,把握“四个全面”的精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协调推进“四个全面”。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蕴含着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是讲话能够直抵人的心扉、说服人的一个重要原因。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定要抓住讲话的精髓,把握其立场、观点、方法,把握讲话蕴含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主要回答了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回答了应以什么样的态度学习历史和对待历史的问题,二是回答了应该以什么样的方法观察历史和研究历史的问题,三是回答了应该以什么样的目的应用历史和把握历史的问题。抓住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历史观、方法论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深入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和精髓要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每当阐述重大问题时,经常从历史讲起。这是他的科学历史观、方法论在实践中的运用,是他运用历史分析方法分析实际问题、解决现实问题。讲历史的好处,使我们想到毛泽东同志学习历史的一些心得体会。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这样几个观点:一是马克思主义者是重视历史的;二是读史是智慧的事;三是讲历史才能说服人;四是看历史就能看清前途。我们党史工作者一定要有历史的眼光,一定要掌握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一定要学会历史分析方法,这样才能揭示历史的本质,才能预见未来的发展。


我有一个很深的体会。我们讲党的历史,如果仅仅停留在一些判断、结论上,重复多了就变成了大道理,就听不进去了。比如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样的大道理,如果不与中国历史结合,不和近现代中国170多年历史联系,不讲中国共产党90多年历史,大家是很难听进去的。只有把近现代中国170多年的历史、党的90多年历史是怎么走过来的讲清楚,把马克思主义是怎样传入中国、中国共产党是怎么诞生的讲清楚,才能吸引人说服人,大家才能明白,才会心服口服。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很多新思想新观点,体现了他的科学历史观、方法论,体现了历史分析的方法。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党90多年的革命、建设、改革伟大实践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并用“救国、兴国、强国”六个字概括了我们党所进行的“完整事业”。多年来,我们一直把党90多年所做的事情概括为三件大事,将党的历史划分为三个三十年。第一个三十年实际上是28年,我们称为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历史。第二个三十年称为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历史,实际上是29年,有的说是27年,主要是分期不太一致。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是29年,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是27年。第三个三十年称为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历史,已经37年,还在延续。历史是怎么分期的呢?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在所著《苦难辉煌》一书中说:“量变堆积历史,质变分割历史”。对这句话我非常认同。历史分期一定要找到一个重大历史节点,发生了质变,分割了历史,这样才能划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之前是中央工作会议,开了36天,十一届三中全会又延续了5天,成为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对毛泽东的评价问题时,指出“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功过?邓小平同志在开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时,就提出要“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对于把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放在什么样的历史位置,陈云同志想出一个好办法。他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这段时间党的挫折多、毛泽东同志失误多,应该在历史决议前面再加上一节,专门讲我们党民主革命28年奋斗的历史,这样全党全国人民就清楚毛泽东思想在我们党寻找革命道路、建立新中国时所起的作用。现在,回过头看,如果把毛泽东思想否定了,把毛泽东同志否定了,那么中国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呢?我们可以看一下苏共二十大全盘否定斯大林的严重后果。所以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同志作出科学评价太重要了。当时如果不给一个客观评价,不做一个正确结论,全党就不可能团结一致,改革开放也就不能顺利进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到我们党对自己所犯错误的态度时指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对自己的错误所抱的态度,是衡量这个党是否真正履行对人民群众所负责任的一个最重要最可靠的尺度”。回顾我们党的历史,对党所犯的错误怎么看?关键要看我们党对错误采取了什么态度,是凭自己的力量纠正的,还是依靠别人纠正的。如果依靠别人来纠正,党就没有生命力了。事实是,我们党恰恰在遭受严重挫折后,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纠正了错误并再度奋起。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在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被迫进行长征,几乎陷于绝境。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当时,毛泽东同志很讲究方式方法,没有在这次会议上解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问题,并把张闻天同志推到总负责人的位置上,从而避免了党的分裂。有材料显示,张闻天同志在延安整风时说,如果毛泽东同志在遵义会议就提出要解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问题,说当时的临时中央执行的路线是错的,我和毛泽东同志的合作就成为不可能。这就是毛泽东同志的政治智慧。我们党到延安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有了一个战争的大后方,这样才通过延安整风运动,解决了一直没有解决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问题。毛泽东主持编辑了《六大以来》一书,不久又编辑了《六大以前》一书,并在这两本书的基础上,选编了一本专题学习材料《两条路线》。延安整风运动使我们党从政治上和思想上彻底清除了“左”倾教条主义的束缚,增强了党的团结和凝聚力,党的六届七中全会作出《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为我们党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思想和组织保证。


中共党史研究是一门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从中国共产党的活动中揭示当代中国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是以史鉴今、资政育人,是为了向前看。但为了向前看,必须先向后看。党史研究必须放在历史长河中、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定要在学习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上下工夫。如果不在这方面下工夫,如果没有理论功底,我们要做好党史工作,写出高质量、高水平的党史著作,是不可能的。在这方面,我们一定要向理论大家、党史大家学习。


胡绳同志是我们学习的楷模。胡绳同志主编的《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距今已经20多年了。这本书出版于1991年,当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我们国内刚刚发生严重的政治风波,很多人对社会主义红旗还能不能在中国飘扬下去、中国共产党还能不能在中国执政,提出怀疑、产生动摇。于是中央要求写出一个好的党史本子供全党学习,了解我们党是怎么走过来的,我们党遇到过什么挫折困难,是怎样解决的。1991年,《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出版。这本书的结束语是胡绳同志写的,每每读后,我总是感慨万千。他非常有历史眼光,对我们党走过的曲折道路的认识评价很经典。胡乔木同志专门为《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写了题记。他评价该书“既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实事求是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夹叙夹议,有质有文,陈言大去,新意迭见,很少沉闷之感”。


三、以科学的思想方法认识党史工作


我们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一定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项长期的政治任务,当作一项重要的党史工作,采取有力措施推动学习贯彻向广度深度拓展,更好地用讲话武装头脑、推动工作。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指导党史工作,我认为要抓住三点,一是抓住全局和系统的观点,可以概括为系统论,二是抓住两点论,三是抓住重点论。


(一)系统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具有深邃的历史眼光和宽广的时代视野,总是把问题放在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交汇中,放在国际和国内两个大背景中,放在世界发展变化和相互联系的大环境中,系统地分析、把握、谋划和组织。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学习运用习近平总书记善于进行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明确党史工作在全党工作中的定位,进一步把握党史工作作为一个系统的整体性和党史各项工作之间的关联性、协同性、动态平衡性,更好地推动党史工作全面发展。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全国党史工作会议精神、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以及中央批准的党史部门的“三定方案”,党史部门具有两大职能、六大任务和十个方面的业务工作。两大职能是:既是党史研究部门,又是各级党委主管党史业务的工作部门。搞好党史工作要把握单位性质是什么,作为研究部门,我们和社会科学院是相同的,作为工作部门,我们和党委部门是相同的。党校也有研究、行政管理工作,但第一任务是教学,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我们两大职能,摆在第一位的基础是什么?我提出:中央党史研究室要以党史研究为本,没有研究这一条,党史部门和其他党委部门比如宣传部、组织部有什么区别?我以为,行政职能、工作职能是建立在党史研究基础上的。党史部门的职能特点要求我们党史工作者既要是一名专家又要是一名干部。作为研究机构,要研究一些问题,要有一些学术观点,要有学术研究成果、见识;作为工作部门,要具备领导、协调和组织能力。我们这个部门已经成立30多年了,埋头苦干,出了一大批成果,这是我们的优势强项。但是从工作部门看,行政职能还做得不够。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党史部门的六大任务和十个方面的业务工作。这六大任务是: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党史资料征编、党史遗址保护和纪念场馆建设。十个方面的业务工作,除六大任务规定以外,还包括党史咨询、红色旅游、党史题材作品编写出版审读、党史业务指导。从党史部门内设机构说,有研究、科研管理、党务、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部门。所有这些工作内容和机构组成了党史部门的完整系统。学习运用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从整体上认识和把握这些内容和层级,在谋划、部署、推进工作时注重和善于从党史工作的全局和整个系统出发,看各项工作举措是否符合党史工作整体需要,是否有利于党史工作的长远发展。


在党史工作这个大系统内,作为局部的业务工作和机关党建、行政、后勤等工作,又各自相对独立地构成一个个小系统。同样,中央党史研究室的工作是一个系统,各省级、副省级、地市级、县级党史部门的工作各自也是一个系统,而且全国和地方中共党史学会、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的工作也是一个系统。学习运用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要充分地认识和准确地把握这些局部、小系统所具有的特点、功能和作用,努力做好每个方面和每个层级的工作。


放眼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党史工作也是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大系统中的一个局部、一个小系统,离开了这个大局、大系统,党史工作也就失去了立足之地。学习运用系统思维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就是要切实增强在大局下行动的自觉性,善于立足一域谋全局,把握形势谋大事,始终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主动把党史工作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把握,定准坐标、找对座次,发挥应有作用。


(二)两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一贯强调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不能非此即彼,要有辩证思维,要讲两点论,要找平衡点。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两点论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全面把握各项党史工作之间的辩证关系,做到统筹兼顾,更好地推动党史工作协调发展。就像人走路一样,只有迈开双腿,甩开双臂,才能走得快、走得稳、走得远。


在推进党史工作中要把握和处理好哪些重要关系呢?我认为,首先要从党史部门的职能定位把握和处理好履行研究部门职能与履行工作部门职能的关系。履行研究部门的职能,要求我们把握和遵循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的特点和规律,按照学术研究的工作方法推进党史研究工作,需要我们静下来、坐得住;履行工作部门的职能,则要求我们按照党委工作部门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应用工作部门的工作方法开展工作,需要我们动起来、走出去。这就要求把握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抓好,全面履行党史部门的职能。


由党史部门的两大职能产生了我们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关系。从党史部门的业务工作看,要把握和处理好主要业务工作与延伸业务工作的关系。认真分析党史部门的十个方面的业务工作,可以分为主要业务工作和延伸业务工作两个部分。党史研究、党史学习教育、党史宣传、党史纪念活动、党史资料征编、党史咨询、党史业务指导等工作,对于夯实党史工作的基础,存史写史、以史鉴今、资政育人具有重要作用,是党史工作的核心和主干。党史遗址保护和纪念场馆建设、红色旅游、党史题材作品审读等工作,都是建立在主要业务工作的基础上,是这些工作的延伸和应用。我们把握和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既要牢牢抓住主要业务工作,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为党史工作全面发展发挥牵引和推动作用;又要重视延伸业务工作,加大党史研究成果转化利用,提升党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更好地实现党史工作价值。


从党史部门的主要业务看,要把握和处理好深化党史研究与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关系。党史研究是党史部门的立室之本。没有深入的党史研究,就难以完成记载和反映党的历史的任务,难以完成党中央交办的党史方面的工作,学术界也就没有声音和地位,这样党史部门就很难立得住。开展党史宣传教育,是党中央和各级党委赋予党史部门的重要职责,离开了党史宣传教育,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资政育人作用的发挥就会大受影响。这就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党史研究是开展党史宣传教育的前提和基础,又要看到党史宣传教育对党史研究的促进作用。


从党史研究对象和范围看,要把握和处理好继续深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史研究与开展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研究之间,深化党的不懈奋斗史研究与开展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研究之间的关系。经过几十年来的努力,我们收集整理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大量党史资料,编撰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研究成果。相比较而言,我们对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研究,无论党史资料收集整理的规模和力度,还是研究成果的质量和数量,都比较薄弱。同样,多年来我们对党的不懈奋斗史的研究投入比较多的精力,对党的理论探索史、党的自身建设史即党史的专门史研究,既有重视不够的问题,也有研究成果的质量、数量不够的问题。以党的历史的全过程和全领域为研究对象,就要把握好三个历史时期研究之间、“三史”研究之间的相互关系,加强总体规划,把握主攻方向,合理匹配力量,推动党史研究工作不断向深入发展。


推进党史工作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要把握好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阶段性目标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做到兼顾各方、综合平衡。这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和把握好党史工作中存在一系列的矛盾关系,讲求辩证法,坚持两点论。


(三)重点论


习近平总书记在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的同时,善于把握矛盾的不平衡性,善于抓住事关全局的重点工作和关键环节,着力解决事关全局的突出问题,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党史工作者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就是要学习领会他善于抓住重点、纲举目张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紧紧抓住党史工作中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着力在党史的重点工作上取得新突破,推进党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党史工作中哪些是具有根本性、长期性、基础性的工作呢?我认为主要有三项:一是党史研究,这是中心任务;二是党史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人才出不了成果;三是党史资料征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党史研究是党史部门的立室之本,是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多年来,各级党史部门坚持把党史研究放在重要位置来抓,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要看到,当前党史研究成果的精品力作还不够多;党史教材、党史读物以及其他作品的质量和数量,与我们党的伟大历史、辉煌成就还不够相称;在提升党史研究成果的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按照重点论的要求,继续把深化党史研究作为党史工作的中心任务、第一位任务,把出成果出优秀成果作为硬道理,在深化党史研究上下工夫,不断推出能产生广泛影响的拳头产品。


深化党史研究靠谁来做?关键在人,关键在党史人才队伍建设。对这个问题,各级党史部门高度重视,探索积累了不少好做法、好经验。但是,当前党史工作队伍领军人物还不够多,党史研究的大家、名家还比较少,人才结构和知识结构不尽合理的问题还十分突出,优秀党史工作人才特别是年轻人才培养力度还有待加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党史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作为全部工作的重点,始终牢牢抓在手上,坚持不懈为之努力。


与深化党史研究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重点是党史资料征编工作。做好党史资料征集整理和保护利用工作,是党史研究的基础和前提,是党史研究的必要准备。经过多年的努力,我们在党史资料征编方面已经取得丰硕成果,但要清醒地看到,党史资料征编工作与深化党史研究的形势相比,与实现党史研究重点转移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当前,这个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深化党史研究的瓶颈。因此,进一步创新党史资料征编工作的方式方法,加大征编力度,夯实党史研究的资料基础,是我们必须牢牢抓在手上的又一个重点。


以上三个重点,从原则上、大的方面来说是这样。但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不同地方,其侧重点又会有所不同。党史研究这个重点,党史基本著作第一卷编写完成之后,编写第二卷就成为重点;第二卷编写完成之后,编写第三卷就成为重点。当前,随着党史基本著作第一卷、第二卷的编撰出版,编写第三卷的任务已突出地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要求我们把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研究上来,进一步突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段历史的研究。第二卷甚至第一卷还没有编写完成的地方更要自加压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抓紧编写完成,迎头赶上。


党史人才队伍建设这个重点,在不同部门、不同地方、不同时期也是不一样的。据我了解,现在人才断档问题,有的地方暂时不存在或不突出,有的地方则是比较突出。就中央党史研究室来说,再过三年,现在的业务骨干、局级干部大部分到了退休年龄,而青年同志在独当一面承担重大科研任务方面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历练,青黄不接的问题已经显现。因此,人才队伍的现状,提出了必须加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的任务和要求。


随着党史研究重点转移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史资料征编工作重点也要相应地转移到这个时期上来,尤其要趁着亲身走过这段历史的老同志还健在、高层领导还健在,加快征集整理老同志口述史料和回忆录就显得十分紧迫。像前几年,我们曾就广东改革开放早期的历史采访过王全国同志,现在他已去世了。党史遗迹遗址和党史文物也有一个抢救问题。党史遗迹遗址和党史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坏就将永远失去。这就迫切需要我们深入调查研究,摸清底数,为抢救性修复和保护利用提供指导和服务。


当然,我们强调的重点,是两点论中的重点,强调这三个重点并不意味着可以忽视其他党史工作。我们一定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合理确定,科学筹划,并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四、做好党史工作应该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党史工作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工作总体思路。这就是: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必须始终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方向,必须始终以“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为根本任务,必须始终“以深化党史研究为第一位任务”,必须始终以提高党史工作科学化水平为目标,必须始终以加强党史工作队伍为保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党史工作的任务,就是发扬钉钉子精神,“一张蓝图绘到底”。按照这一总体思路和总体部署,不折腾、不倒退、不反复,狠抓落实。


1939年7月,陕北公学和抗大的一些学员要到前线去,毛泽东到延安桥儿沟作报告为大家送行。他说,你们到前线去,我来送行。姜太公下山时,元始天尊送给他三样法宝,一样是杏黄旗,一样是打神鞭,另一样是四不像的坐骑。你们要到前线去了,我也送你们三件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有了这三件法宝,你们就可以战胜敌人,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我们党史工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认为也形成了四个法宝,即党史姓“党”、实事求是、资政育人、脚踏实地。这四个法宝,是我们党史工作者的法宝,是我们做好党史工作应该牢牢把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


(一)把握好“党史姓党”的政治方向


党史工作是为党修史立传、续写“红色家谱”的工作。党中央关于党组织和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要求,党史部门的职能定位和党史学科特点的要求,都需要党史工作者坚守好党史工作这块阵地,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这是做好党史工作的首要政治原则,是党史工作者的首要政治本色和政治品质,任何时候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坚持“党史姓党”,必须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补足精神之“钙”,筑牢思想之基,增强坚持“党史姓党”的理性自觉。必须牢牢树立党的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头脑清醒、旗帜鲜明,经得起大风大浪考验,决不能在政治方向上出现偏差,在政治定力上出现问题。要坚持党性原则和科学精神的统一,正确处理政治和学术、历史和现实、研究和宣传的关系,严格遵循党的两个历史问题决议精神,严格遵循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历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全会和中央重要会议精神以及中央领导同志关于党史和党史工作的指示精神,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和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敢于担当、能够担当、善于担当,守好“主阵地”,种好“责任田”,坚决抵制和反对歪曲党史、国史和丑化党的领袖人物的错误倾向、错误言行。


(二)坚持好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做好各项党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我们的成果有质量、有价值、有生命力、有影响力的根本所在。对于党史工作而言,坚持这一基本原则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历史、尊重科学、尊重规律。为此,必须坚持严谨的科学态度,通过对史实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研究,把判断和立论建立在史实真实可靠、研究深入细致的基础之上,使我们拿出的每一份历史资料、每一个研究结论、每一份论证意见都立得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做到言必有据、言之有物,从而正确认识、全面记载和客观反映党的历史。要在“实事”的基础上“求是”,通过把党史事件和党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历史背景下的考察、分析和研究,切实弄清楚历史发生的原因和变化的条件,弄清偶然性中的历史必然性,弄清楚历史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和主线、主流和本质,既准确地讲出历史的本然,又客观地讲出历史的所以然,让读者感到可读、可信、可取。要强化问题意识、树立问题导向,充分利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的新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视角、新的研究条件和研究方法,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深化重要领域研究上取得新突破,在推动重点工作上取得新成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党史工作的实际状况,积极探索、及时总结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不足,坚决摒弃主观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不良作风,使党史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


(三)明确好资政育人的根本任务


党史工作的重要目的在于服务现实。资政育人是党史工作的根本任务,党史工作搞得怎么样,党史研究和党史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没有成效或成效之大小,归根到底都要用资政育人的实际效果来衡量、来检验。明确资政育人这一根本任务,要求我们“身在兵位,胸为帅谋”,牢固树立高度自觉的大局意识,做到正确认识大局、自觉服务大局、坚决维护大局。要站在时代高度,用时代的眼光,认清时代的基本特征,了解时代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找准路子,狠抓落实,使党史工作能够顺应时代潮流,使党史成果因时代而生、为时代所用。要对党委政府关注、党员干部群众关心的党史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党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利用,不断推出权威性的党史著作、高质量的党史咨询报告和富有说服力感染力的党史教材读物,不断提升党史工作的社会影响力和资政育人成效,使党史工作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对党员干部群众的教育作用、对理论创新的推动作用、对党和国家决策的咨询作用、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四)传承好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党史工作特别是党史研究工作非常辛苦、清苦,“板凳要坐十年冷”,耐得住寂寞、抗得住诱惑,经过长时间的学习积累,才能出成果。党史工作又是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党史工作无小事”,来不得半点马虎,需要严谨细致、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就要求我们传承好党史部门长期以来形成的脚踏实地的优良作风,不虚浮、不急躁,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传承脚踏实地的作风,首先要敬业。只有干一行、爱一行,才能钻一行、成一行;只有把党史工作作为崇高的事业去奋斗、去追求,而不仅仅把它作为一个饭碗和谋生的职业,才能全力以赴地投入和敬业。其次要有一种韧劲。古人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只有“咬定青山不放松”,保持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决心和心无旁骛、锲而不舍的恒心,才能摒弃急功近利、心浮气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第三,要有一种积极向上、求真务实的干劲。只有把心思凝聚在党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党史研究和著述上,勤于学习、积累和思考,勤于刻苦钻研,“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把冷板凳坐热,才能在默默无闻之中打牢基础,最终破茧化蝶,到达新的研究高度,拿出精品力作。


总而言之,做好党史工作应该把握好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概括地说,就是四句话:把住一个方向——“党史姓党”;坚持一个原则——实事求是;明确一个任务——资政育人;传承一个作风——脚踏实地。这四个方面的要求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是做好党史工作的四个法宝,一个也不能少,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


                                原载:《红广角》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