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
经验材料之九
河南省粮食局史志编辑室
(2014年2月26日)
1982年以来,根据省委省政府要求,省粮食局先后两次承编完成了《河南省志?粮油贸易志》,编纂了《河南省粮食志》(下限1992年,共20卷400万字)以及《当代中国的河南粮食》(约8万字),为河南粮食行业保留了珍贵详细的历史资料。进入2013年,根据省史志办要求,结合全省粮食行业发展需要,我局又全面启动了《河南省粮食志》(1993~2013)的续修工作。续志以现行行政区划为准,初步设置《总述》、《大事记》、《附录》、各专业篇(志)四部分共9篇,将全面、系统、客观地记述我省粮食工作发展变化历程,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河南粮食行业发展提供更翔实可靠的史料。一年来,经过局机关及有关单位共同努力,基本完成了“拟定篇目、落实责任、搜集资料、试写初稿”的目标任务,并编印了近万字的《粮食工作史料汇编》(包括粮食工作文件、省领导有关讲话及论述、粮食工作历年概况、粮食工作大事记),达到了预期成效。与此同时,全省粮食行业史志工作蓬勃开展,取得可喜成绩。
一、我们为什么要编纂粮食志
盛世修志,官职官责。志书编纂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进程中,我们编纂粮食志,既有历史传统的原因,也是社会现实发展的需要,我们认为至少有以下4点原因。
(一)编纂粮食志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之所以能很好地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离不开中国的编史修志好传统。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农耕文明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粮食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编纂粮食志,可以深入研究粮食典籍和古今粮食文化学术思想,广泛收集、研究整理民间粮食文化、地域粮食文化、粮食产销和储运文化、粮食行政和企业文化、粮食消费文化等,梳理粮食文化的源流脉络,深入探索粮食文化的演进发展规律,搭建粮食文化理论架构;能够积极开展粮食文献、粮油票证、粮食遗址、文物古迹的调查工作,并积极争取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加强研究和保护,使其成为弘扬传统优秀粮食文化的载体。对于传承和弘扬有深厚历史积淀的中华优秀粮食文化、把握粮食发展规律、健全粮食规章制度、增强粮食文化自信,提高粮食行业软实力,促进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粮食消费观,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增强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些论述为加强粮食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二)编纂粮食志是促进粮食事业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粮食流通事业的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粮食产业的科学化、集约化、信息化等物质成果的发展,同时也要求粮食行业制度文化、管理文化、行为文化和员工道德品质、文化素质、精神风貌等精神成果的发展。实现粮食事业科学发展,必然要求用科学理论、先进理念、优秀文化武装员工,促进优秀传统粮食文化与当代先进粮食文化相结合,构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粮食文化体系,充分发挥粮食文化的导向、凝聚和激励作用,调动员工积极性,为推动粮食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编纂粮食志,客观真实地反映河南粮食工作的历史情况,特别是要将1993年以来我省粮食工作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程和翻天覆地的变化,翔实地载入史册,为社会各界了解、研究河南粮食经济提供更详细的史料,为不断创新河南粮食工作、推动粮食事业科学发展,为履职尽责、守住管好“天下粮仓”、实现“中原粮食梦”,尽可能提供更多更好更系统全面的决策借鉴和粮情文化产品。
(三)编纂粮食志是全面提高粮食行业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工作实践中,也充分认识到积极培育、提炼、形成、践行粮食行业核心价值观,以及建设特色鲜明、符合行业实际的粮食文化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多元,文化需求更加多样,粮食事业既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严峻考验。通过编纂粮食志,将长期的粮食工作实践中积累创造的一批影响广泛、具有行业特色、业内共识的精神财富,如“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敬业精神,“爱粮节粮、杜绝浪费”的节俭精神,“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奉献精神,“天下粮人是一家”的大局精神,通过独特形式记述下来,能够把这些颇具时代特色的粮食人精神积极传承和发扬光大。建立先进的粮食文化导向,转变人的思想,约束人的行为,提高人的素质,激发人的潜能,可以促进员工全面发展,提高整体素质,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促进粮食行业持续健康科学发展。
(四)编纂更为详细的粮食志,已经时不我待。一方面,我省粮食生产、流通发展很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需要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粮油产量连续跃上新台阶,农民几千年梦寐以求的温饱问题基本解决。粮食流通以市场化为取向的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粮食监督检查体系逐步建立,依法管粮全面推进;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重心已基本转到粮食市场调控、监管和行业指导、服务上来;粮食流通基础设施和物流体系建设迈出了新步伐,粮食流通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河南粮食大省的地位已经凸显,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另一方面,作为新时期的粮食工作者,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担负起历史的责任,抓住机遇,实事求是反映河南粮食工作的历史和现状及其规律性,对现实和未来粮食工作贡献智慧。此外,编纂粮食志我们具有一定基础。1982年以来,我局先后两次承编和完成了省政府安排的《河南省志》粮油贸易方面的编纂任务。但是,由于省志的自身属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在粮食方面有更深入细致的记述,而我们在编纂省志时,已经花费了大量人财物,搜集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如果不及时保存和整理就将被无奈的舍弃,造成严重浪费,而且有些资料失去后将永远无法弥补。为此,我们响应党和政府号召,又及时组织力量又编纂了《河南省粮食志》(下限1992年,包括部门志和地方卷,共20卷400万字),为续修1993~2013年的《河南省粮食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因此,第二届《河南省志》编纂任务完成后,我们就一直在考虑本志书的续修工作。我们认为,如果不趁热打铁及时完成续修任务,今后若再想续修必将会付出更大代价。
二、编纂《河南省粮食志》的一些体会
如何做到快速启动、高效运作,我们的体会是,务必要注意抓好其中的4个关键点,否则整个编纂工作将会事倍功半。
(一)认真抓,才能启动快。一是抓组织建设。启动伊始我们就成立了机构,省局印发了《关于成立河南省粮食志编纂委员会的通知》,确定省局苗永清局长任主任,省局其他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任副主任,局机关各处室负责人、直属各单位主要负责人和有关粮食专家任委员,下设粮食史志编辑室(设在局办公室,周双喜任主任),具体负责粮食志编纂工作,为续志提供组织保证。要求编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继承历史、反映现实、服务当代、垂鉴后世为宗旨,讲求工作成效,保证史志质量,力求做到思想性、资料性和科学性的统一。二是抓队伍建设。目前全局共抽调编写人员21人,其中编辑室3位同志实行专职。编辑室外抽人员享受局机关挂职干部福利待遇。各个承编单位也明确专人,作为粮食志撰稿人,承担本单位编写任务。并及时加强了业务知识的培训。三是抓动态管理。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对编志摆上日程,亲自过问,注重细节指导。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几个月内,局长就召开粮食志专题会议3次、批示4次,适时指导编写工作,提出具体要求。2013年4月25日,苗永清局长听取局办公室关于全省地方史志工作会议精神汇报,指出编写粮食志很重要、时不我待,5月7日便主持召开局务会议确定正式启动修志工作,6月18日在编辑室《关于粮食志编纂工作情况和下半年工作意见的汇报》上批示:“工作思路清晰,措施具体”,11月28日在编辑室《关于<粮食工作文件资料汇编>编印情况的汇报》上批示“很好,望再接再厉完成好这一重要工作”。四是抓机制建设。编史修志,工作枯燥辛苦;盛世修志,官职官责。为了打造精品之作,修一代“名志”,不仅要有饱满的工作热情,更需要建立修志工作保障机制,调动各种积极因素。为确保编写工作正常有效运行,局财务先拨出20万元粮食志编写专项经费,专款专用,由编辑室统一管理。主要用于收集资料、出差、调研、考证、编审费用、稿酬、通讯、购买工具书、办公用品等项开支。同时专门腾出2间办公用房,并且配置了电话、电脑、打印机等办公用具,保证了工作需要。
(二)责任清,才能干劲足。一是落实修志工作承编责任制。5月29日,由苗永清局长与机关处室和直属单位负责人,就有关单位应当承编的章节、编写责任、时间要求等内容签订了“承编责任书”,明确了编写任务,强化了承编单位的责任。并且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二是落实主编责任制。明确了编纂粮食志实行主编负责制,主编担负编纂整体设计,组织编辑工作,协调编写事项,修改完善志稿,保障志稿质量,按时完成任务。三是落实编辑室督查通报制度。按照省局与各承编单位签订的修志工作承编责任书内容,编辑室每半年督查通报一次,同时对下一段工作进行安排,提出要求,确保完成阶段性编写任务。专门创办了《河南粮食史志工作通报》,反映和通报修志工作情况,交流修志工作经验,更好地指导修志工作,提高志书编纂效率,促进全局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修志工作任务,为局领导和承编单位科学决策提供参考。2013年已印发8期,收到了良好效果。
(三)目标明,才能工作顺。我们按照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紧密结合河南省情粮情,并且严格遵循新方志理论,协商拟定印发了《河南省粮食志篇目(试行稿)》,初步将粮食志设计为9篇28章,基本确定了框架结构、内容形式,为有计划有步骤编纂志书起到“引领”作用。同时站位全省,拟定印发了《河南省粮食志编纂工作指导意见》和《编纂河南省粮食志若干问题的规定》,就编纂河南省粮食志的指导思想、方法步骤、编审程序、目标任务、完成时间提出了要求,就粮食志的体例、断限、行文规范进行了明确,为保证志书质量、提高效率做到了“有章可循”。参与编写的同志们克服各种困难,主动加班加点工作,确保了编写计划的顺利实施。
(四)培训好,才能效率高。为做到“打铁先要自身硬”,省局编辑室人员首先进行了封闭式学习。5月31日,省局李志强副局长主持召开了撰稿人及编辑室成员参加的培训会议,就志书的性质、体例、编纂方法、行文规范、资料收集,以及编纂粮食志的目的意义、方法步骤、编审程序、出版规划等进行了培训。编辑室主编人员就粮食工作改革发展历程的轨迹及其主要成就交换了意见,就编纂每一个“专题”的思路脉络形成共识、理出头绪,为编好粮食志奠定了基础。在搜集资料阶段,还与承编单位撰稿人协商条目、规划粮食工作业务内容、提供基础资料、交流编写技巧等,为加快编写进度搞好服务。
一年来,由于领导重视,组织得当,有关单位配合到位,我局的史志工作达到了预定目标。2014年,我们将在配合完成省史志办公室所交给的任务的同时,努力按照粮食志续志编纂方案要求,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力争10月份实现初稿成稿并完成评审,2015年初出版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