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铁岗

来源:8时间:2017-08-04分享:

 2月19日,一个春寒料峭的日子。

  刚从外地回到平煤集团的张铁岗,没有休息就直奔办公室。背后半旧的书架上,书籍占去了所有空间;面前不大的桌子上,各式档案袋装着他撰写的科研材料。

    他翻开随身用的笔记本给记者看,“永远前进”赫然入目,那是2005年新年的第一天,温家宝总理专门给他的题词。他说,这是鼓励,更是鞭策。

  张铁岗,第一个从煤炭企业走出来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正以其知识分子的责任感、科技工作者的睿智、共产党员的使命感,在不断前进着。

抢险——一个全天候的专家

  2004年10月23日,接到通知的张铁岗连夜从平顶山赶到了郑煤集团大平矿“10·20”事故调查指挥部。此时,他听到了井下尚有87名遇难者的消息。险情就是命令。本来作为负责事故调查的专家,张铁岗没有必要出现在抢险一线,但强烈的责任感促使他迅速赶到了大平矿抢险指挥部。

  看图纸,查数据,分析案情。“这是一起因瓦斯突出引起的特大爆炸事故。”凭着多年的工作经验,张铁岗迅速推断出爆源点和人员伤亡位置。

  30分钟后,张铁岗拿出了一个新的抢险搜救方案,并负责任地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井下残存着大量的瓦斯,一遇火源还会爆炸。张铁岗调来了平煤集团救护队。这是他亲手培训和指挥的一支队伍,曾代表我国在美国参加世界救护技术比赛,荣获总分第三名和呼吸器修理单项第一名。

    排放瓦斯,恢复通风,12名遇难者被找到。此时,井下还是危险重重:冒顶、瓦斯涌出,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张铁岗不假思索,亲自下井,实地勘察抢险路线,同救护队员一起,又找到了60多名遇难者。

    2004年11月28日,陕西铜川发生陈家山矿难。张铁岗又连夜从大平赶到了陈家山。正当抢险救灾紧张进行之时,井下却连续发生4次瓦斯爆炸,刚刚修复的井下通风系统完全毁坏。

    爆炸后的井口冒着烟雾,说明井下还有火区存在,随时有再次发生瓦斯爆炸的可能。张铁岗意识到,在这种环境下,井下被困者已没有生还的可能。

    必须采用新的抢险方案——向井下注水灭火。张铁岗解释道,这样既可以彻底扑灭火源,又能使煤层湿透后瓦斯不易析出,尽快消除井下安全隐患,水比火更有利于保护遇难者遗体。

    由于方案正确,尽管后来井下又发生多次瓦斯爆炸,均无一人伤亡。

    迄今为止,张铁岗已参加省内外矿山重大事故的抢险指挥30余次,救出483人,其中从死亡线上救活129人。

  钻研——一个冲击世界难题的院士

    瓦斯事故占煤矿事故的70%以上。瓦斯突出更是煤矿的高危灾害,是全世界未能解决的难题。

    1966年大学毕业的张铁岗,和煤与瓦斯的交道一打就是39年。

  井下所有的活他都干过。采煤工、支架工、镏子工、掘进工、放炮员、技术员,再到矿长领导岗位,异常丰富的井下实践经验,加上良好的理论知识,使张铁岗在工作中如鱼得水。

    平顶山矿区是瓦斯重灾区,多次发生瓦斯重大事故。1996年,张铁岗担任平煤集团总工程师后,国家把“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矿井瓦斯综合治理示范工程配套技术的研究》5个专题和23个子专题的任务交给了平煤集团,由张铁岗担任课题组组长,组织全国科研院所的专家联合攻关。

[Page]

    翻阅大量国内重大瓦斯爆炸事故资料,张铁岗发现,这些事故多发生在上隅角,这里瓦斯容易聚集,而且采面瓦斯超限常常发生在晚上。这里面有什么规律吗?张铁岗苦苦思索着。

    1996年冬天的一个深夜,刚进家门的张铁岗猛然想起了什么,扭头就往回走。喊上几名技术人员,下到十矿采煤工作面上进行观测。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饿了,啃块馒头,渴了,喝口凉水,他要的是第一手资料。十几个小时过去了,他终于测算出60%的瓦斯来自上隅角,而且涌出量与分段装药放炮的数量成正比,同放炮间隔时间长短成反比,同时与夜班工序上隅角支架经常滞后也有关系。

    见微知著。1998年4月3日,在八矿的一个工作面,张铁岗发现衡量瓦斯突出的一个重要参数与规定的临界值相差不少,但从工作面发生的动力现象看却有突出的危险。他命令放炮时工作人员都躲在1公里外的防突门外。张铁岗走后,果然发生了瓦斯突出,39名工人按照他的要求操作无一人受伤。

    对国家煤与瓦斯“防突细则”,张铁岗大胆提出:规定指标只有参考价值,不同地区、不同煤层不能照搬。他的建议得到了国家煤炭部门的认同,并形成文件下发全国执行。

    收集数据,计算公式,积累经验,研究应用。张铁岗在瓦斯防突上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突破:

    高压水射流风机、小型液压风机、KY-300钻机、局部通风自动切换监控器、煤层快速瓦斯测定仪……一批先进防突技术设备研制出来了,并投入生产。

    突出危险区、突出威胁区、无突出危险区,新的突出煤层分级方法提出来了,被写入新版《煤矿安全规程》。

    “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被国家验收了,其中3个专题达到国际领先水平,6个专题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张铁岗的“足迹”也闪闪发光:1997年,当选首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01年,荣获孙越琦能源大奖;2002年,应美国煤炭协会邀请赴美讲学;200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几年间,张铁岗牵头组织的科研项目,2项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获得省部级奖励。

  2004年2月,平煤集团在全公司号召向张铁岗学习。

  生活——一个大写的人

    1945年出生的张铁岗,家境贫寒。9岁那年,母亲因病去世。是姨家的姐姐用微薄的工资,一直供养他考入大学,参加工作。

    去年年底,他的这位姐姐患了胆囊癌。刚把姐姐送到武汉的医院,张铁岗就接到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局的紧急电话。张铁岗只在武汉待了3个小时就赶回铜川。

    是温家宝总理来陈家山慰问了。作为大平、陈家山煤矿事故调查专家组组长,张铁岗连夜写出了分析报告。第二天,他的汇报发言得到了温总理的肯定。温总理邀请他坐专机同赴北京。在飞机上,张铁岗又就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同总理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谈话。

    张铁岗深感肩上责任重大。大平矿难后,他写的报告变成国家煤炭管理局下发的《关于加强煤与瓦斯突出防治的意见》。在北京,他又写出了对陈家山矿事故原因及其应吸取的教训的初步看法,促成了《国有煤矿瓦斯治理安全监察规定》的出台。[Page]

  此时张铁岗的姐姐在武汉病逝。他没能见到姐姐最后一面。

    张铁岗不是没有人情味。

    当年在矿上时,有一次,同屋的两名同事生病了,他跑前跑后,用自己的钱拿药送饭,直到同事们病好。一名同事因工牺牲,他把同事生病的母亲接到自己家,像对待自己母亲一样悉心照料。

    井下,他和工人是生死之交;升井,他和工人一起到地摊上喝酒。他多次从死神手里救出工友。

    对待自己和家人,他又显得近乎“苛刻”。当四矿矿长时,党政会议专门研究给他晋升工资。会后,他却又把晋级表让给了工资更低的人。

  1996年,他接任集团总工程师,可至今还住在当矿长时分的房子里。即便当了院士,他也不争不要。

    对于亲属,他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予以照顾。弟弟张喜岗一直在井下当采煤工,几次找他想转到井上都被他拒绝了。一次井下事故,张喜岗的腿被采煤机铆链崩成粉碎性骨折,最后因工伤从采煤工的位置上退休。弟弟埋怨他“不近人情”。
工作之余,张铁岗有自己的爱好,书法、诗词、二胡。文艺晚会上,他会即兴演奏二胡曲;遇到可喜可贺事,他会挥毫作诗。

    他又是一个性情中人,一个大写的人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