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资源概况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18-06-24分享:

自然资源】 河南省自然资源比较丰富,很多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矿产资源由于河南省地层较为齐全,地质构造复杂,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重要的矿产资源省份之一。已找到各类矿产地上千处、141种,初步探明储量的109种,已开发利用93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12种,居前三位的有29种,居前五位的有41种,有74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十位。在矿产资源中,能源矿产6种、金属矿产23种、非金属矿产62种,水气矿产2种。2013年,新发现大中型矿产地22处。在金属矿产中,主要有铝土、钼、金、银、钨、锑、铁、钛、钒、铯、锂等,高度集中分布在广泛的山丘区。金、银、铝土、钼是河南的优势矿产,其中钼矿储量居全国第一位、铝土矿居第二位、金矿居第八位(产量稳居全国第二位),桐柏辉银矿是我国第一个特大型单独银矿床。非金属矿产主要有红柱石、天然碱、蓝石棉、蓝晶石、铸型用砂岩、珍珠岩、伊利石黏土、水泥配料用黏土、天然油石等,储量均居全国前十位,其中具有特色矿产的有蓝晶石、矽线石、红柱石、珍珠岩、蓝石棉、独山玉等,主要分布在豫西南丘陵区。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地热和放射性铀等,其中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主,储量丰富且地质条件好,是河南的三大优势能源矿产。煤炭主要分布在豫西、豫北和豫中地区,只有少量分布在豫东,产量居全国第二位;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黄河下游的冲积平原和南阳盆地等地,产量居全国前十位。

土地资源 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类型复杂多样。在全省总面积中,属北亚热带地区的有近5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29.9%),其余土地处于暖温带地区;山地面积近3.1万平方公里,丘陵地2.7万余平方公里,冈地和黄土台塬地约1.5万平方公里,平原约9.2万平方公里。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黄棕壤、盐碱土、潮土、砂姜黑土和水稻土等类型。根据2010年公布资料,河南土地资源利用状况如下:全省土地总面积1655万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1183.20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1.48%。农用地中,耕地面积811.03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68.55%,集中分布在黄淮海平原、南阳盆地及豫西黄土区;园地面积30.83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2.61%,其中果园分布广泛,尤以苹果园最为突出,面积2万公顷以上的有三门峡、商丘和南阳3市,占全省果园面积的40.08%;林地面积283.16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23.93%,林地在全省各地均有分布,分布面积最大的是南阳市,最少的是漯河市;牧草地面积1.45万公顷,基本属于天然草地类,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0.12%,主要分布在丘陵山区,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信阳市;水面面积56.73万公顷,占全省农用地面积的4.79%,全省水面分布不平衡,分布面积最大的是信阳市,其次是南阳市。全省建设用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51.45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5.19%。未利用地(苇地、滩涂、荒草地、盐碱地、沼泽地、沙地、裸土地、裸岩石砾地、田坎、其他)面积220.7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3.33%。

气候资源 河南省光能资源中太阳辐射总量在4600兆焦/平方米~5000兆焦/平方米之间,其分布大致由南向北递增。全省日照时数有东北多、西南少和平原多、山区少的特征,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小时~2400小时,2012年较常年偏少228.2小时,已连续15年少于常年值。热量资源比较丰富,但差异较大,全省年平均气温为14摄氏度左右,2012年14.7摄氏度,较常年偏高0.4摄氏度,已连续9年高于常年值;其分布趋势是由南向北递减。1月份南北差值最大(4摄氏度左右),北部多在-2摄氏度以下,南部一般在1摄氏度以上,西南部和东南部一带可达2摄氏度以上。降水资源年际变化较大,且时空分布不均。年降水量自南而北递减,山区多于平原和丘陵地区。全省年平均降水量在600毫米~1200毫米左右,南部达1000毫米~1200毫米,黄淮之间为700毫米~900毫米,而北部及西北部地区仅600毫米~700毫米;2012年年均降水量为573.6毫米,比常年偏少22%。风能资源分布不均,目前可以利用的资源量较小。风电装机15.65万千瓦,只占总装机电量的0.32%。

水资源 河南省水资源缺乏且地区分布不均。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十九位,地表径流量居全国第二十一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占有量分别相当于全国的1/5和1/6。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313亿立方米,其中淮河流域178.6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7.4亿立方米、海河流域20.1亿立方米、长江流域66.9亿立方米;入过境水量475亿立方米,相当于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5倍;浅层地下水资源量约为218亿立方米,其中海河流域21.59亿立方米、黄河流域47.45亿立方米、淮河流域121.49亿立方米、长江流域27.47亿立方米。河南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约为531亿立方米。水力资源主要分布于西北、西部及南部山区,其中四大水系的中上游理论蕴藏量为517万千瓦,2012年已开发装机总量367万千瓦,占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的7.6%。

动植物资源 河南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全省维管束(高等)植物有199科、1191属、4473种。其中,被子植物160科,占全国同类总科数的63.7%;草本植物约占全国植物总科、属、种数的70%,木本只占30%。用材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木、华山松、油松、泡桐、杨、柳、榆、槐等;经济林木主要有核桃、油桐、油茶、漆树等。药用植物多达1200余种,其中辛夷、山萸肉产量居全国第一位,“四大怀药”闻名海内外。竹类有6属、21种、1个变种、2个变型。山林之中还有极为丰富的山珍果味,如猴头、木耳、猕猴桃等。河南已成为全国食用菌生产大省,其中平菇、毛木耳、白灵菇和天麻4种食用菌的种植量与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主要农作物有35种之多,小麦、烟叶、玉米、棉花、大豆、芝麻、花生、西瓜等种植面积居全国前列。水果生产以苹果、葡萄、大枣、柿子等为大宗,特别是大枣产量和面积均居全国首位。此外,信阳毛尖是国内名茶之一,洛阳牡丹、鄢陵蜡梅等享誉中外。

    境内野生动物资源中约有哺乳类60种、鸟类300余种、爬行类35种、两栖类23种;已知的各种陆栖脊椎动物有400余种,占全国总种数的1/5左右。比较珍贵的动物有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鹳、黑鹳、白尾海雕、玉帶海雕、大鸨、小鸨、金钱豹、原麝、林麝、梅花鹿、青山羊、猕猴、水獭、白冠长尾雉、金雕、大鲵(即娃娃鱼)等。饲养动物中,优良畜、禽品种有20余个,主要有南阳黄牛、郏县红牛、泌阳驴、槐山羊、大尾寒羊、河南奶山羊、淮南猪、泛农花猪、固始鸡、淮南麻鸭、固始白鹅、安阳灰兔等。

    全省各类水域中,水生生物资源相当丰富,包括藻类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类。水生植物资源主要有挺水类植物、浮叶类植物和沉水类植物等。鱼类资源主要有鲤形目鱼类,共96种,占总数的74.4%。全省129种鱼类中有40余种具有经济价值,其中黄河鲤鱼、淇河鲫鱼和丹江的鲴、鳜等都是比较名贵的鱼类。特种水生经济动物也有广泛分布,主要有螺蛳、河蚌、黄蚬、草虾、青虾、娃娃鱼、金龟、夹板龟、甲鱼等。(卞昌春)

 

旅游资源】河南省地处中原、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有着丰富的人文和自然旅游资源。自夏商以来,曾先后有20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留下了众多名胜古迹。安阳、洛阳、开封、商丘、南阳、濮阳等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洛阳、开封、安阳、郑州被列入全国八大文化古都之中。在自然景观方面,全省有森林公园108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0个、省级78个;自然保护区33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22个。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总面积75.91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4.59%。自然景观资源可分为五大自然景观群体,即太行山脉自然景观群、伏牛山脉自然景观群、中岳嵩山和黄河自然景观群及大别-桐柏山自然景观群。其中,太行山脉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林州的林虑山风景区、万宝山保护区、红旗渠诸风景区、太行大峡谷,安阳的殷墟宫殿宗庙遗址、五龙洞国家森林公园,辉县百泉风景,焦作市云台山世界地质公园、青龙峡、青天河、丹河峡谷,济源王屋山国家地质公园,五龙口景区至济源猕猴自然保护区的链珠状风景线;伏牛山脉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西峡伏牛山国家地质公园、丹江口水库、宝天曼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嵖岈山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灵宝亚武山省级风景区,洛宁神灵寨、新安郁山、薄山湖、乐山、铜山湖、棠溪源等国家森林公园,尧山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以及9个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西峡恐龙蛋地址遗迹保护区;中岳嵩山和黄河景观群包括嵩山世界地质公园、我国最早的禅宗寺院少林寺、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等文物古迹等;黄河自然景观群包括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世界著名的地上悬河黄河及其湿地自然保护区,古都洛阳、开封风景区和郑汴洛景观线及邙山古墓葬群;大别山-桐柏山自然景观群主要包括国家级风景区鸡公山、桐柏淮河源国家森林公园、桐柏高乐山自然保护区、信阳四望山自然保护区、罗山董寨(鸟类)自然保护区及众多的大型水库风景区。

    河南省人文景观丰富多彩,各种历史文化遗迹遍布全省,且众多古迹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被称为“中国历史自然博物馆”。境内地上文物资源居全国第二位,地下文物资源居全国第一位;馆藏文物达130万余件,约占全国的1/8,居全国第一位。全省砖塔、石塔有530余座,占全国的1/6。龙门石窟、安阳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全省已查清的文物点28168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8处、省级重点文物104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000余处。全省可移动文物藏品总数达2019691件,其中一级文物2364件、二级文物16724件、三级文物230575;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5个,洛阳、郑州两个片区,楚长城、大运河、丝绸之路河南段三条线性遗产,巩义宋陵等19处大遗址被列入国家“十二五”时期重点保护项目。新密李家沟遗址和安阳曹操高陵入选2009年度“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1年底结束的第三次文物普查公布,全省共普查不可移动文物65510处,位居全国前列。现存地上的古建筑品类齐全,从东汉至清历代具备,保存了一部完整的中国建筑发展史。(卞昌春)


责任编辑:夏新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