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编好省志党派分志 展现政治文明华章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者:时间:2011-01-05分享:

陈守强

提 要:中国独具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华民族高超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本文结合安徽、河南、江苏、山东4省首轮省志党派分志,从新方志为什么要设立党派分志、首轮新方志普设党派分志是一大创举、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的突出成就、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的局限性和不足、两轮省志党派分志的主要不同之处、编修二轮省志党派分志要注意把握的问题等6个方面,探讨编好省志党派分志的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

关键词:党派分志 政治文明

 

关于如何编写党派分志的问题,以前我没做过专门研究,在首轮省志编纂过程中,也只是进行过一些肤浅的思考。二轮《河南省志》编纂起步较早,不断有同仁提出如何编写党派分志的问题,我虽然也想做点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无奈条件所限,匆忙查看了几部省志,只能谈些不太成熟的断想,供同行们参考,或能收到抛砖引玉奇效。

一、新方志为什么要设立党派分志

首轮修志,我们认为社会的发展进程莫非体现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个方面,对于编修党派分志的重要性也只是从政治、历史常识和中国共产党是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角度去思考,认为党派分志也就是要写好政党组织、党务工作和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作用,也没有别的更多想法。随着改革实践的不断深入和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甚至生态文明的提出,我们对编写二轮党派分志的认识,也应随之深化和升华到政党制度和现代政治文明的高度。至少要把握如下几点:

1、政党是近现代社会特有的政治历史现象。政党是社会组织,但不是一般的社会组织,它是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代表一定的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而进行共同斗争的政治派别组织。政党一词源于拉丁语,含有某阶级“一部分”的意思。但它不是某阶级的普通一部分,而是某个阶级的最积极、最活跃的一部分。政党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现象,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但并非所有阶级社会都产生政党。它是阶级斗争或者说是人类文明进程发展到近代的产物,是近现代社会中一种特有的社会政治现象,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没有政党。政党也不是一种永久性团体组织,它还将随着阶级的消灭、国家的消亡而自行消亡。毛泽东曾指出:“消灭阶级,消灭国家权力,消灭党,全人类都要走这一条路的,问题只是时间和条件。”(《毛选》合订本1357页)

2、政党制度是近现代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也称政党政治,被誉为西方“重要的政治发明”和“现代政治制度的杰作”,是一个国家的政党行使政权或干预政治的各种形式的统称。现代各国的政党制度有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和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两种最基本类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按照资产阶级意志,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排斥劳动人民参与国家管理。各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由于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及民族传统、宗教信仰等差异,通常采用两党制、多党制和一党制等三种形式。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一种新型的政党制度,本质上根本不同于资产阶级的政党制度。共产党处于执政地位,在国家政权机关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中起着领导核心作用。执政的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党派的关系,既是领导被领导关系,又是合作共事的联盟关系。

3、中国现代政党制度凝聚了中华民族高超的政治智慧。中国的政党制度产生较晚。1905年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标志着政党开始登上中国政治舞台。辛亥革命后全国出现300多个政党政团,曾进行过激烈竞争。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曾与国民党两次合作,但最终都没有走上议会民主制和多党政治的道路。第二次国共合作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各阶层和各党派共同抗日,在各抗日根据地建立的“三三制”政权为后来的多党合作积累了宝贵经验。直到1949年成功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各民主党派以及无党派人士同中国共产党一道,制定《共同纲领》,共同筹建新中国,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初步形成。它由中国共产党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一起创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阶级解放的长期武装斗争历程中逐步形成,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的共同选择,是中华民族高超政治智慧的结晶。

4、独具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是中国现代政治文明的集中体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在国际政治舞台上,一些西方势力在政党理论方面长期把持着舆论高地,一再将自己所谓“多党民主”的价值观向发展中国家渗透,经常专横地强迫发展中国家模仿,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暗中操控目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既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多党制或两党制,也有别于一些国家实行的一党制。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无论在以往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还是在近年的改革开放和振兴崛起中,都创造了无数奇迹。严厉封锁也好,阴谋扼制也罢,苏东巨变,“颜色革命”,震害冰灾,非典流感,两次金融危机等等,都难奈我何。韬光养晦之谜!迅速崛起之谜!北京共识之谜!中国模式之谜!中国软实力之谜!集中力量办大事之谜!举国风雨同舟和衷共济之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正在日益显现!要想破解众多“之谜”,其核心密码就在独具特色的多党合作制度。这是所有资产阶级执政党所难以搬得走、学得会、仿得了、控得往的。由此我们应该明白,二轮省志党派志,要记述的是中国的党派组织,但反映和体现的是中国的政党制度,而要展示的是中国的现代政治文明。

二、首轮新方志普设党派分志是一大创举

清末以前的方志,由于中国尚无现代意义上的政党存在,因此也就谈不上党派分志的问题。

1、民国方志始有关于党派的内容记载和篇目设置。在中国方志史上,将党派群团作为分志名称,始见于黎锦熙所撰《方志今议·县志拟目》。后在他主纂的陕西《同官县志》(民国33年铅印)中,更名为党团社会志,这无疑开了党派入志的先河,具有功不可没的开创性质。但在其他民国方志尤其是省级志书中尚未见到,说明还无普遍性可言。查民国修志文献,从民国17年的《行政院训令》,到民国35年的内政部《地方志书纂修办法》,均无设置党派门目的明确要求。尽管民国方志不乏关于党派的内容记载,但还都算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党派分志设置。因此我认为,只能说党派分志萌芽于民国方志。

2、民国方志收录党派内容有很大局限性。以民国18年的《河南新志》为例:其虽然记有民国元年组织临时省议会,“国民、统一、共和三党,各树一帜相驰骛”,民国二年“选举正式国会议员、省议会议员,三党竞争,各不相下”等内容;并且从国民党取消代议制而采行以党治国的角度,较完整地记述了民国13年国民党取法苏俄改组以后的组织骨干、权力机关、执行机关、党团组织、基本组织、精神中心、纪律、宣传、党政指挥机关、党政执行机关、党政分治机关、党政自治机关、党政监察机关及河南各级党部组织表、各县市党部职员和党员数目表等。但它是将这些有关党派的内容分散在卷八选举门下(设荐辟、科第、选举议员、自治、党务等5目)选举议员和党务两目之中。

始修于1948年,中经增修、整修而于1973年出版的台湾省第一部省志《台湾省通志》,每卷一志共10志,即土地志、人民志、政事志、经济志、教育志、学艺志、人物志、同胄志、革命志、光复志,卷尾为中央驻台机关名表。10志下领75篇。仅从卷(志)、篇两个层次目录看,尚还见不到党派内容的影子。这都表明,中国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在民国方志中也仅仅是开始登堂入室而已,整体上并没有堂堂正正地坐上正位。它既标志着民国期间整个国家政治生活的曲折进步程度,又反映了民国方志比较艰难迟缓的发展进程。

3、新方志普设党派分志意义重大。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对于党派入志问题,基本上从一开始就有明确认识,首轮省市县三级新志书普设有党派分志。从内容上看,新方志总体上比较客观地记载和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政党和政党制度的演变发展历史和现状,不仅翔实记述了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筹备建立和合作发展历程,也努力记述了国民党的功过是非和其他党派如青年党、民社党等基本情况,甚至还附记了汪伪国民党的组织状况和主要活动。从形式上看,各级新方志根据各自不同的地情实际做了多方面的探索,有的设为党政群团志,有的设为党派群团志,有的将各党派合设为政党志,有的将各党派分设为国民党志、共产党志、民主党派志、其他党派志等等,体现了创修分志的多样性。这不仅是国家近现代政治文明的真实反映,也是新方志与时俱进在继承中发展的一大创举。

三、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的突出成就

首轮省志普遍创设党派分志,至少取得了以下突出成就:

1、在政治上。中国近现代的政党和政党制度,其主体集中体现和凝结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是中华民族近现代政治智慧的一大结晶,是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主革命的长期斗争中产生和形成、又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完善发展,新方志将这一历程具体地载入史册,存史资治,昭往彰来,不仅为后人更为全世界留下了一笔富有中国特色的宝贵政治和精神财富。

2、在观点上。新方志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原理,比较客观地编排和记述历史。政党和政党制度无疑具有非常强烈的阶级性,新方志既坚持鲜明的阶级性、人民性,又坚持历史地看问题,无论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还是国民党和其他党派,兴衰成史,消长有因,是非清楚,功过分明,较好地把握了阶级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在内容上。新方志不仅客观记述中国各政党和政党制度产生与演变的历史背景,同时注意做到三个突出。一是注意突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历程中,历史地选择了共产党的领导,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格局;二是注意突出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及全国人民共同作出的完全正确的历史抉择;三是注意突出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始终发挥着坚强的领导核心作用。

4、在资料上。无论是档案资料、书报资料,还是口碑资料、实物资料,都尽可能地广征博取、审慎地考订鉴别,都尽可能地使党派分志内容全面、系统、丰富、翔实。各地不仅充分运用了中共党史的研究成果、统一战线文史资料成果,而且克服种种困难,尽可能广泛地收集国民党和其他党派的资料。可以说是一次全方位的大规模党派资料普查活动,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党派分志具有一定的党派史料集大成性质。

5、在体例上。首先是新方志不仅遵从近现代社会政治现实,普遍正式地设立了党派分志,而且都依据现代政治学原理,将党派分志合情合理地摆放在了比较突出的位置。其次是新方志按照科学分类原理,整体上坚持“横排竖写”的编排方法,比较全面、系统和完整地记述和反映了各党派的产生与发展历史。其三是党派分志从结构、内容到体裁取舍都注重突出时代特色、地方特色和党派制度特色,既注意继承传统方志的精华,又不拘泥于有无先例可鉴,大胆地进行了一系列突出的创新。

四、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的局限性和不足

首轮省志普遍创设的党派分志,难免也具有一些局限性。在此我将所能看到或从网上查到的4部省志党派分志情况列成几个表格(附后),希望能收窥斑见豹功效。通过揣摩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一些明显需要改进的方面:

1、设志大小不一,父子平起平坐。从表一表四所列4部省志情况,可以看出设志有大有小。安徽、山东的“政党志”、“党派志”比河南、江苏的高了一个层次,这实际等于将各党派的地位压低了一个社会层级。从4部省志的分志总数可以推断,“政党志”“党派志”与其他大多数分志不是平肩并立关系,由此还会导致该分志下属各层次与其他分志下属各层次难以同级排列,这在设计上叫做“父子平起平坐”“乱辈分”现象。也可能还会有设“党派群团志”的省志,比“政党志”“党派志”更大一点,这反映出存在设志标准不一的问题。

关于设志大小问题,自新方志开修以来,一直都有不少文章发表,其中不乏各执一词的争论,好象也论出个“大篇体、中篇体、小篇体”的学问和“大、中、小”的一些优劣短长。在我看来,其实质不是指分志篇幅的大小和字数的多少,而是指以哪个分类层次作为分志设置的取向标准。所谓“大、中、小篇体” 并非一个重大的方志理论问题,也不是规范的主流志体范畴,它只是对志书组成模块进行相对量化的笼统俗称。所谓“大、中、小”并无绝对标准可作评价依据,所指“优、劣、利、弊”也都是可以化解的,在实践中也不是一个难以处理的棘手难题,所以也一直没有权威机构对大中小篇及其适用条件做出专门界定。省市县三级各有不同的层级特性(省志设大篇内容层次过多,县志设小篇往往缺乏资料支撑),同级地区也有不同的地方特性,不同的设计思路会有不同的侧重取舍(强化整体性、加强灵活性、偏重资料性、强调著述性等等),不同的编写组织方法又会有不同的篇目设置倾向,所以不能一刀切出个标准模式去照搬硬套。但在一部全志中,还是应该有点讲究,至少应不违背科学分类原理、不扭曲社会现实分工、不破坏整体结构、不损害著述严谨,能够自圆其说、自成体系、分合得体、检索方便。当然,在同级志书中,差别过大也会带来一些不便和问题。

2、安排不够严谨,标题不够规范。从表一同样可以看到,江苏、山东两省志将工商联与民主党派合为一志,是因为工商联与民建两个牌子一套人马(各省都一样),这是照顾了社会现实,但有违科学分类原理,山东的还纳入了党派志中,工商联不是党派。安徽省志的二级标题既然有“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前也应加“中国”二字。实际上“中国”二字都不应有。江苏省志的一级标题既然有“国民党志”,“中共志”就显得既不规范又不得体。从表四可见各部省志的下属各层次由于划分标准不同、标题提取角度不同,导致出现许多标题长短不一和不简练不规范现象。

记得我1985年从郑大毕业分到河南省志编辑部工作,开始接手的第一项业务就是省志篇目设计,当时所能见到的许多新志篇目提纲,标题都较长,如“中共河南地方党组织活动纪略”等等,并且章节多为史体性质的以时标题。我研究了二十四史和许多新旧志书目录后拿出一个省志篇目方案,在向领导汇报时我提出应该叫“共产党志”,结果引起哄堂大笑。当时邵文杰老主任说“有道理”,让我大胆讲出理由。我当时讲了标题必须涵盖共产国际派员来豫和中央在豫机构及跨省(边区根据地)党组织的活动、旧志标题简洁明快准确规范是优良传统、从志书名称到各级标题都是所统领标题的前提、现代史体性质的标题不符合“横排竖写”的志体结构原则、各分志都以清末民国建国后三段论设章将贻笑后人等5条理由。最后“共产党志”作为分志名称的意见被肯定和采纳。

3、存有重大缺项,资料尚显不足。从表一看,安徽省志政党志下设3篇含4类政党,设置齐全。其他3部省志都缺其他党派内容,山东省志更缺国民党志,原因是既有资料搜集困难(国民党逃离时能带走的席卷而去,带不走的一把火烧光),也有指导思想(重视不够,不想多费事)的问题,但毕竟是重要缺项。从表二看,安徽、河南、江苏、山东4省党派志字数大体上分别占省志总字数的2.7%、2.8%、6%、2.6%,无疑江苏省志收录资料更丰富些。安徽省志总数5500万字,但其国民党志仅写了4万字,字数悬差较大,资料明显不足。从表四看,共产党志的内容,安徽有政法工作、信访工作、保密工作、党校工作、顾问委员会工作,其他省志多缺,虽然有应不应设、如何设等复杂原因,但毕竟也是缺项。

4、有的收录过碎过细,有资料堆砌之嫌。从表一、表二、表三看,一是4部省志及党派分志的字数悬殊大,二是党派分志包含的主要层次有较大差别,三是4省党派分志的章节数目悬殊很大。4部省志中河南省志字数是最少的,在全国首轮省级志书中,河南省志有可能是字数少的典型。我凭印象估计,河南省志若按评审稿字数计算,可能也就是四五千万字的样子,和各主要省份差不多。评审后经承编单位反复修改和省史志办的五关审定,大体压掉了一半还要多的篇幅。这当然首先是指导思想的不同,其次是提炼加工程度的差异。我认为,省志应该加强经典著述性,侧重于从宏观、中观层面记述具有宏大久远意义之事,主要收录各行各业的主体业务内容,强调存史价值,而不能像部门志、行业志一样地巨细皆收,更不能简单垒积大量原始资料。从这一角度看,部头庞大、包含层次和章节数量过多的往往提炼加工不够、综合概括不足,因此很难避免内容繁琐庞杂、资料水分较大、微观记述过多、存史价值不高,进而导致与其他分志的较多交叉重复和互不一致等问题。

5、体例原则坚持不够彻底。什么是史体?什么是志体?从上世纪80年代初首轮修志一开始就有大量关于史志异同的探讨,但长期没有形成权威定论。实践中一直有许多不同观点,并且也有一些互不相让的激烈争论,焦点主要集中在史、志体例原则上——志体横分、史体竖排、志书要横分纵述。直到2008年9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出台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才对志体有了“横排门类,纵述史实,述而不论”的明确规定。实际上,史体竖排指的是现代史体,中国古史则并不都是竖排。虽然《春秋》《资治通鉴》被人们分别称为“中国最早的”和“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但中国最权威最正统的纪传体《二十四史》则全为分类横排,绝大多数旧志的体例与《二十四史》则基本类同。按照横分纵述要求,表四所列情况反映出,首轮省志党派分志大都存在相当数量的竖排现象,有的先竖后横,有的先横后竖,有些章节横竖交织,有些章节一横到底。安徽省志中国共产党篇中,前7章之下均按时期设节,后5章之下皆分类设节。实际上首轮方志的乱体现象多主要集中在党派这一块,其主要原因我认为一是受党史资料成果的影响和制约,二是由于我们方志工作者自身观念转变迟缓所致。

五、两轮省志党派分志的主要不同之处

回头看首轮党派分志,目的是为了编好二轮党派分志,这首先需要明白两轮省志党派分志的主要不同之处:

1、两轮志书的基本属性不同。首轮省志的性质是创修,意味着没有前志可鉴,也意味着无需考虑与前志衔接,还意味着一切从零开始、一切从头开始;二轮省志的性质是续修,自然就有前志可鉴,当然得考虑与前志的接续与关联方式,首轮省志的经验、教训和优点、不足都会成为二轮省志编修的宝贵财富。

2、两轮志书的时间断限不同。首轮省志的基本时间断限是1840~1990年前后,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年,社会跨度大至纵贯时代差异极大的清末、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代,历经乱世洗礼,资料搜集、考证、鉴别和对时代特点的把握难度较大,对编修人员的记述方法、观点把握和知识素质要求较高;二轮省志的时间断限大体是近30年左右,时近迹真,资料搜集、考证、鉴别和观点把握等相对容易。

3、两轮志书的记述对象不同。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的记述对象有4大类,即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国民党、其他党派,数量多,关联多,分合变化多,上海的其他党派好像有80多家;二轮省志党派分志的记述对象只有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格局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

4、两轮志书的时代背景不同。首轮志书主要记述前两次历史巨变,社会主旋律始终是全民族的深刻的剧烈动荡,各种政党无论其产生还是壮大发展都处于所有动荡旋涡的中心和政治搏斗的前沿;二轮志书主要记述第三次历史巨变,社会主旋律始终是改革开放,尽管改革也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它是在和平条件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始终积极合作,多党合作的全新政党制度在改革开放中逐步更加完善。

5、两轮志书的编修手段不同。首轮志书主要靠铅笔、橡皮、小剪刀和誊抄缮写的手工操作,有复印机用就很感荣幸,技术含量少、工作效率低、摘抄誊写易出新错;二轮志书的编修条件和手段有了很大变化,复印机、扫描仪、计算机、互联网和资料文档电子化等,高技术手段为效率和质量提供了更好的保障。

六、编修二轮省志党派分志要注意把握的问题

编修二轮省志党派分志,主要应注意把握如下一些问题:

1、要站在现代政党制度的高度去写党派。现代各国的政党制度复杂多样,独具中华民族智慧和创造性特色的中国现代政党制度,其生命力和优越性随着不断完善正日益显现和发挥出来,它必将在世界政治史上占据独特地位。我们首先必须站在这个高度才可能写好党派志,这是编修首轮党派志所缺乏的自觉意识和思想境界。执政和参政分别应该是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现时代的第一要务,不能仅仅从“组织活动”或“党务工作”角度去理解党派的职能和组织党派志资料。写共产党执政,既要突出共产党的领导和战略决策作用,又要注意写好其领导方式的转变,着重突出其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作用。写民主党派参政,不仅要写出各党派的密切协作和积极合作,更要注意突出各民主党派参政方式和范围的不断改进与扩大。

2、在志德上要贯彻“存真求实”原则。“存真求实”原则通常叫做志书的“价值原则”或“核心价值准则”,也有人称为“道德准则”、“志书灵魂”或“史德”、“志法”。中国古代几千年,人们所推崇的史德志法是“秉笔直书”,有如实记载历史真实面貌、反对“曲笔”逢迎或恶意篡改史实的正面意义,但多成自我标榜口号,绝对的“秉笔直书”既不可能也不必要,实际上都难以跳出当时的历史局限,并且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对涉密事件、片面见闻、有害之辞、迷信不健康的事情,据实直书将危害当代、贻害后人甚至遗患无穷,这也说明“秉笔直书”并不能确保修出名志佳志。所以在编纂新方志中,应该给予扬弃,用“存真求实”取代传统的“秉笔直书”。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要“存真求实”,核心是要坚持“实事求是”。要从实际情况出发,详细地占有材料,用史料全面、系统、客观地体现和反映事物的本来面貌和事物发展的固有规律。志书以真实、准确、可信为本,唯存真求实、存史资治才可流传百世。名志、佳志、良志都以其资治当代、通鉴后世而名垂,只有坚持“存真求实”的基本原则,才能编出高质量的志书。至于如何记述和反映经验教训的问题,我仍然坚持以往的观点:不要陷入“刻意记述经验教训”误区!要讨论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①什么是经验教训?②谁来认定经验教训?③依据什么标准认定经验教训?④怎么把握经验教训因时因境转化?大量事实可以证明,越是刻意记述经验教训,留下的败笔可能越多!志书就是记事!志写真事,不论述真理!

3、在体例上要贯彻“横排竖写”原则。“横排竖写”原则通常被视为志书的“结构原则”或“体例结构准则”,也有人称为“体例原则”或“志书总章法”。所谓“横排竖写”,即“横分门类编排纲目、竖按时序撰写史实”。它的另一种表述方式是“横分纵述”,即“横分门类、纵写事实”,意思一样。也就是将志书内容按科学分类,确定各种事实的隶属关系,在各个层次上类分同级事物以制定篇、章、节、目,即为横分;对分类后的各种事物,以时间为序,溯其发端,记述沿革及现状,以明了事实的始末,即为纵述。与其相随的还有“横不缺主项、纵不断主线”等具体要求。目前方志界多数共识,横排竖写是志体结构的基本特征,也是编纂新方志的基本原则。“横排”与“竖写”是从篇目设计和文字表述两个侧面概括志书体例的主要特征,二者具有内在的联系。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既已明确,就应该坚决执行,二轮省志党派分志不应再有乱体现象。

4、在文体上要贯彻“述而不论”原则。“述而不论”原则和“存真求实”、“横排竖写”原则一样,都是志书三大原则之一,通常叫做志书的“文风原则”或“写作方法”,也有人称为“撰写原则”或“志书总笔法”。它的原始表述是“述而不作”,也就是基本沿用了孔子“述而不作”的春秋笔法。这是我国历代方志编纂的一个传统,是编写方志必须遵循的基本写作原则。其现代内涵就是用资料说话,寓观点于资料排比之中,隐褒贬于史实记述之中,不夸张不溢美,不程式化,不用大话套话,避免不适当的政治化倾向。修志者的观点只能用寓意法来反映,不能直书观点倾向、是非褒贬、成败得失。对于“述而不论”要有正确的理解:①不能用夸张、拟人、比喻等文学修辞手法;②不能用教科书式、总结报告式、宣传广告式、史论结合体边叙边议、倒叙插叙等;③不以论文的形式来论证阐述;④不以编者的身份直白经验教训。但也不能将这些要求绝对化。在概述、小序、无题序言部分以记述体为主,可采用“画龙点睛”议论的手法,点明事物的本质属性。也可采用科学排比、分析归纳的办法,或者以记的形式,借用(引用)别人评论。

5、要与首轮省志党派分志实行有机接续。有机接续至少应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不能“一刀切”地机械对接,二是不能有直接或简单的成段落甚至整节整章的重复。在这方面各省都会有具体的规定和要求。河南省志的做法主要是,在综述、概述、简述中,为了更好地反映整体连续性和事物发展规律,对于前后密切关联的重要史实和涉及改革开放主旋律的记述,可以简要概括地适当上溯;对于前志断限内已记述很清楚的具体事情基本上不再重复记述。这样既可以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又可以避免出现许多新的差错。首轮省志可能只有河南严格限定了下限,对于下限时间不一的如何有机接续,可以实事求是地做出具体规定。在讨论这些问题时经常会听到“修志难”的哀叹,在这里我套改牛群在安徽蒙城挂职时的名言也说一句:修志说难也难,难就难在处处必须实事求是;修志说易也易,易就易在只要处处实事求是。至于有机接续是否应包含考前志之疑、补前志之漏、纠前志之错,我以为不必强求一律。本志有明确规定的自然就要执行,没有明确规定的一般不必去做,特殊情况可以根据自己实际做出选择。

6、文字上要努力实现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志书作为传世之作,无论从其权威性、经典性,还是从其存史价值、教化作用来说,都要求体例必须严谨,文风必须朴实,语言必须简练,文字必须规范。全国首轮修志成就举世瞩目,我们取得了一大批世界各民族绝无仅有的独特文化成果,它饱含着广大修志工作者殚精竭虑的学术探索和无私奉献精神。但也不可讳言,无论是体例文风还是语言文字,都还有不小的提高和改进空间。也确有一些志书存在着标题缺乏锤炼、语言拉拉杂杂、记述拖泥带水、文字水分很大的问题,不仅让人不愿多看,也大大降低了志书的学术价值和使用价值。河南在两轮省志的编修过程中,在这方面的基本做法是强调存史价值、反反复复挤水分,尤其在各分志评稿会和总纂审定过程中,严格要求责任人员要真正学习古人“多一字则繁,少一字则残”的精神,对每一句话、每一个字、每一个标点符号都要像拟写电报文一样,努力做到“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只有这样,差错才可能少些,整体质量才可能好些。党派分志撰写人员的文字功底都非常深厚,在这方面更应该成为表率。

(后附表格)

 

 

 

 

 

附表:      一、四省首轮省志分志部数及党派分志设置情况比较

 

项 目

安徽省

河南省

江苏省

山东省

分志部数

67

100(65卷)

92

87

一级设置

政党志

共产党志

民主党派志

国民党志

中共志

民主党派工商联志

国民党志

党派志

二级设置

分设为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国民党

及其他党派3篇

志下设章,分别设为8章、

6章、3章

志下设章,分别设为12章、

7章、12章

分设为共产党

志、民主党派

工商联志

三级设置

篇下设章

章下设节

章下设节

志下设篇

四级设置

章下设节

节下设目

节下设目

篇下设章

五级设置

节下设目

目下子目

目下子目

章下设节

六级设置

目含条目

设立细目

设立细目

节下设目

 

二、四省首轮省志总字数及党派分志字数比较

单位:万字

项目        省份

安徽省

河南省

江苏省

山东省

省志总字数

5500

2000

4000

3500

党派志字数

142+4

56

241

92

其 中

共产党志

94

35

95

60

民主党派志

24

12

65

32

国民党志

4

9

71

0

其他党派志

1

0

0

0

 

三、四省首轮省志党派分志篇章节数量比较

 

名称     省份

安徽省

河南省

江苏省

山东省

党派志

1卷3篇

 

 

1卷2册

共产党志

1篇12章

72

1篇8章

33

1卷12章

47

1册12篇

55章215节

民主党派志

1篇7章

19

1篇6章

23

1篇7章

40

1册8篇

47章116节

国民党志

1章3节

1篇3章9节

1篇12章43节

0

其他党派志

1章3节

0

0

0

四、四省首轮省志党派分志体例结构比较

项目

省份

省志分

志部数

分志设置

志下结构

67

第9卷

政党志

概述之后,分设3篇:第一篇中国共产党,下设12章72节,节下有目,目下有条目。各章依类横分为组织机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组织工作、宣传工作、统战工作、政法工作、纪律检查、党校工作、信访工作、保密工作、顾问委员会工作等。前7章多分期为节,是党史写法;后5章分类设节立目,合乎志体要求。第二篇民主党派,下设7章19节。每党一章,章名皆以其省委名称标立。节、目基本按类分置,层层统领,比较严整。第三篇国民党及其他党派,下设2章6节。第一章国民党下设组织机构、其他机构、党务工作及活动3节,章法不一;第二章其他党派下设青年党、民社党、洪门民治党3节,附汪伪国民党,记述较简。

100

(65卷)

第13卷共产党志,第14卷民主党派志、

国民党志

共产党志:概述之后,下设8章33节,节下分目,时限1987年底。各章依类横分为发展历程、组织建设、宣传教育、统一战线、纪律检查、重要会议、中央驻豫机构及其重大活动、省委及其工作部门的领导成员等。节目设置,按时按类,章法不一。民主党派志:概述之后,下设6章23节。每党一章,章名皆以其省委名称标立。节、目严格按类分置,比较严整。国民党志:概述之后,下设3章9节,后附汪伪国民党河南省党部概况。章、节、目严格按类分置,比较严整。

92

第70卷中共志,71卷民主党派工商联志,72卷国民党志

中共志:概述之后,下设12章47节,节下分目。各章横竖兼有,分为中共江苏省重要会议、省区级党组织、基层党组织与党员队伍、干部管理、民主革命时期重大活动、社会主义时期重大活动、形势与任务宣传、理论与文艺宣传及宣传阵地、党员干部教育、统一战线与对台工作、纪律检查等。节目设置,按时按类,章法不一。民主党派工商联志:概述之后,下设8章45节。每党一章,章名皆以其省委名称标立。节、目主要按类分置,相对严整。国民党志:概述之后,下设12章43节,后附汪伪中国国民党党部。章、节、目按类分置相对严整。

87

第10卷

党派志

共产党志:概述之后,下设12篇55章215节,附大事年表。各篇严格分类横排为组织沿革、革命纪略、执政纪略、重要会议、顾委概要、纪律检查、组织建设、宣传教育、统一战线、机关政务、党校党史、重要人物等。有新亮点,但章节设置也多时类交叉,章法不一。民主党派工商联志:概述之后,下设8篇47章116节。每党一篇,篇名亦以其省委名称标立。章、节主要按类分置,相对严整。未修国民党志和其他党派志。

说明:表格中所用资料和数据,系从网上查得,可能会有不准确或错讹之处。

 

 

(作者为《河南省志》执行副总纂、河南省志工作处处长)


责任编辑: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