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质量第一 争创精品佳志
——在《济源市志(1990—2000)》评稿会上的讲话
霍宪章
2008年12月5日
时值年末岁首,大家工作都很忙,但仍然将省辖市志办负责人及有关同志共80余人召集来参加这次《济源市志》评稿会。一是济源方面的愿望。他们希望全省业内领导、专家来传经送宝、扩大成果、把脉会诊,找出问题、去掉病灶,解决《济源市志》的健康问题,切实提高《济》志质量,使之更加完美,成为佳作。同时进行实地参观考察,加深友情,益于今后的协作。二是省史志办的想法。想借此良好机会,对贯彻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进行再安排再部署,通过评稿这种解剖麻雀的方式,开展研讨交流,集中业务培训,通过交流,共同提高。希望大家瞄准总目标,把握总方向,坚持质量第一,争创精品佳志!听了大家两天来的发言,不少同志发表了自己的真知灼见,听后很受教育、很受启发,倍受鼓舞,有益激励。
下面我讲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济源市志》基础的坚实牢固,为筑起佳志丰碑创造了良好条件。
(一)《济》志稿是市委高度重视,市政府大力支持,市志办努力工作的结果。2003年,在济源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市志办启动了市志编修工作。分管的市领导经常过问续志进展情况,亲自到史志办调研,帮助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市志办的同志们为续志的编写付出了大量心血。他们发扬“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牢固树立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提高编写质量,在奋战两年拿出初稿后,又花费三年的时间对志稿进行反复修改完善,其敬业精神值得称赞。
(二)拿出近200万字的《济源市志》稿,是完成重大阶段性成果标志。前面发言的同志,对《济》志稿进行了精彩的点评,给予高度评价。我个人认为,其成功之处主要集中在观点正确、框架合理、内容充实、文风朴实、特点鲜明五个方面。
其一,观点正确,贯穿全志。该稿《凡例》第一条,开宗明义规定了指导思想: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读全志发现,他们不仅是这样规定的,而且也是这样执行的,稿中没有发现重大政治观点问题,正确的指导思想贯彻始终。
其二,框架合理,符合逻辑。全志共设政区、环境、资源、基础设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人物、乡镇等7卷38编;编下设章,章下设节,节下设目。符合“事以类聚”、“类为一志”的基本要求;坚持了“科学分类与现实社会分工”原则;做到了“全志整体性与分志相对独立性”的关系平衡与协调兼顾。
其三,资料丰富,内容充实。志稿部门资料、行业资料、特色资料全面,宏观数据和微观数据提供充分;全面客观系统反映了济源市的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历史和现状;总体体现“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基本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其四,文风朴实,语言简练。语言不浮夸而求实,语意明快则醒目准确;文字精练简洁,简明扼要,直截了当;文字语言规范,表述准确。整部志稿统编统改工作做得比较好,反映出整个编纂群体具有较强的文字驾驭能力和深厚的文笔素养功底。
其五,优势突出,特点鲜明。该稿在坚持志体横排门类、纵述事实、述而不论的前提下,注意突出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1)体现了时代特色。注意把握并突出反映改革开放的时代特点,集中设置“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精神文明建设”等编;其他改革则采取分散各编章记述的方法,比如“教育改革”、“科技体制改革”、“卫生体制改革”以及“退耕还林”(林业中)、“结构调整”(乡镇企业中)等等,无不彰显新时期最鲜明的时代特点。(2)展示了地方优势。注意提炼并重点记述独具济源特色的地方优势,集中设置了“济水”、“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筑业”、“旅游业”、“愚公精神”等特色编,较完整系统地反映了这些方面的独特优势。(3)多方呈现特色。散见于各编章内容记述中的“济源元素”也很突出,比如“水利”中的“王屋山供水工程”列专章记述,以及附录中有关内容,再比如总述分列9大块集中突出济源特点优势等。
总之,《济源市志》已具备了创佳志出精品的基础条件。
二、 《济源市志》按照佳志标准要求,仍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同志们在发言中,既肯定了这本志书的成功之处,也指出了有待完善提高的各种问题。当然,各人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思考问题的程度不同,各地的情况有所不同,所带来可解决问题的办法也会不同。我们要区别不同情况进行具体分析。一是见仁见智的问题,应结合客观实际处理。一些具体问题由于不同的志书,不同的地域,不同的特点,不同的想法,不同的侧面,不同的理解,形成不同的看法,要全面分析,多数的意见一致,个别的意见和同志们的看法还相佐的,不太一致。这个问题要根据志书的情况和济源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比如:凡例的制定,特色编的设置,总述中九大板块的修改意见,经济中经济管理的调整意见。这类问题,我的意见是:在客观分析、冷静审视的前提下,在紧密联系济源实际的基础上,切实把握好可操作性和矛盾的特殊性加以解决。二是“硬伤”的问题。这类问题必须解决。比如框架结构不科学,归类不合理,领属不得当,论述不得当;内容欠缺,要事不突出;语言文字不规范,数据不统一,时限要求不一致等。对待这类问题,我的意见是:坚决消除“硬伤”,确保志书质量。三是因地制宜、灵活把握的问题。如特色表现形式、符合志体原则下的创新问题、体例的适用问题。对待这类问题,我的意见是:根据济源市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为妥,不要强加于人,理应灵活处理。
关于如何调整提高、修改完善,大家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我都同意,我再重点强调四点:
其一,充实内容,补充缺项。总体上看,没有重大缺项,但仍要注意区分主次与详略平衡的问题。一是把握好特色加以突出的问题,如济源升格直管,这是济源历史上的头等大事,而记述仅仅散见于建置沿革、大事记等之中,且记述非常简单。可否考虑在“政区”下单设“省辖直管”?充实相关资料,记清前后经过和来龙去脉。尤其要说明为什么(即符合哪些条件和要求,经过哪些考核和审批等等)的问题。二是注意运用关键数据和资料,第一轮修志时,因为时间跨度大,而提出“重结果略过程”的意见,而二轮修志时间跨度不大,《济》志仅10年,势必要记述“过程”,决不能仅用起止年份的数据和资料,必须充实关键年份的骨干资料和重要数据。
其二,调整框架,科学规划。志稿现设卷、编、章、节、目(子目、细目),显然“目”是实体,而上多为虚设。现稿存在两种倾向,一是章下无节无目,说明层次设置过高了;二是目下有目,乃至细目,这说明层次设置过低了。解决层次过高过低的问题,基本办法是减少虚设层次、平衡章节关系。是否可以考虑取消“卷”这个层次?“卷”之设置,一方面存在“概念”运用不当的问题,现在的七卷卷名有一半以上不够科学严谨。另一方面叠床架屋,影响地方特色和时代特点的彰显,比如济水、小浪底、愚公移山等本来可以上升为第一层次,如果取消“卷”,则这些特点会更加醒目,记述更加全面,操作起来更加灵活,改革开放亦如此。若采用中小篇(编)结构,更便于谋篇布局,优化篇目设置。这并不影响志书原来的整体框架,只是变原来的标明逻辑为隐含逻辑,原来的“七卷”变成了“七个大板块”,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标明篇章、暗分板块。我的意见是维持原来大框架、大顺序不变,部分篇章、顺序做适当调整。
其三,尊重历史,核准史实。“志乃信史”,中指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要求,资料要“真实、准确”、“全面、系统”,“具有代表性、权威性”,使用资料要“经过鉴别、考证、核实,时间、地点、人物(单位)、事实、数据等准确”,有歧义但不可或缺的资料可多说并存;有矛盾有出入的资料,须分别注明出处。尤其是骨干资料、关键数据和入志人物更要注意其真实性,
其四,“小题大做,举一反三”。图表、照片、数据、度量衡、字词、语句、标点等看似小毛病,其实,从已经出版的志书看,现在成了直接影响质量的大问题。省内志书,尚未发现重大政治原则问题,至于篇目设计等也都可以自圆其说。但是,一旦在这些“小问题”上被挑出毛病,我们则百口莫辩。出版社也规定:差错率不超过万分之一。如果严重超标,则连合格志书都说不上了,还谈何优质精品!因此,在这些细节上,切不可粗枝大叶,希望在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设备的基础上,一定要加强通编通审通校举一反三,慎重处之。
其五,谨防涉密,把握原则。关于政法、武装、宗教中的敏感事件和涉密事项,要慎之又慎。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负责同志专门谈到方志图书中存在着大量漏密问题,应引起出版界足够的重视。志稿在政法和武装中有涉密内容,在宗教部分有记述不当的内容。对于这部分内容,要充分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把握好记述的尺度。
三、明确今后修改完善的任务方向,为打造名志佳作加倍努力
《济源市志》具备了很好的修改基础,但是离出书还有一定距离,离出精品要求更需付出代价,我们必须树立精品目标。对于《济源市志》稿今后的修改,我认为要把握以下几点:
(一)明确修改的指导思想和努力方向。一是坚持质量第一原则,重视多数同志意见,符合客观实际,灵活处置具体问题,硬伤必须改正。二是明确修改的指导思想:要有高度,高屋建瓴,市志要站在历史的高度、全市的高度、全志的高度,进行全局协调平衡。三是调整篇目,纲举目张,使篇目结构基本符合济源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四是着力提高济源市整体优势。把地方特色的东西全面地突显出来,这是其他志书无法比拟的。
(二)认真梳理评审意见。进行分类归纳、消化升华、斟酌分析,趁热打铁形成切实可行的修改方案。坚定树立精品目标,既不可因听到一些意见而丧失信心,也不可因听到一些赞词而沾沾自喜,更不能为了抢时间赶进度而忽视质量,必须确定时间服从质量的观念。统筹兼顾,把握节奏,且不说续志之外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单就修改完善而言任务还很繁重。不要急于送审。
(三)发扬光大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要发扬愚公移山的明确目标,认准方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奋力拼搏,坚定信念;锲而不舍,坚韧不拔;开山辟地,敢于胜利伟大精神。下定决心,不怕辛劳,排除艰难,争取胜利。为把《济源市志》打造成佳志名作,争一流、夺精品而努力奋斗。
四、继续发扬《济源市志》评稿会的团队精神,为全面推进我省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而奋斗
(一) 我们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推动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稳步发展。就全省来说,无论是志书质量,还是工作进度,都存在着不平衡现象,在进度上存在着“急于出书”和“迟缓不前”两种倾向。今后三到五年内,我们仍然要坚持“以续志为重点,以质量为中心,以精品为目标”,这一点动摇不得。
(二)坚持分类指导,加强全省工作的全面推进。续志编修要又好又快,好字当先,史志事业同样如此。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结合落实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希望全省史志同仁能够冷静地分析形势与任务,按照宋省长的指示,全面推进史志工作:“打基础、带队伍,抓志书、保质量,促立法,上程序。”客观地确定目标和措施,做到以志鉴为重点,修志编鉴保先进;以质量为中心,史志成果求精品;以用志为突破,围绕中心作文章;以库馆(网)为平台,夯实基础增后劲;以人才为保证,队伍建设上水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谋划史志事业发展,总结好今年的工作,科学安排明年的工作。要总结经验,查找问题,明确方向,提出措施;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好明年的工作,既全面推进又有重点,分清轻重缓急,使我省史志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主要领导都亲临会议进行指导,组织地很严密,程序紧凑,服务周到热情,都抱着认真负责态度,各市发言都作了充分准备。对此,感谢济源市委、市政府、市志办为会议顺利召开提供的良好条件、付出的大量劳动!感谢与会同仁为保证会议质量提出的真知灼见,付出的大量心血,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