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关于河南省史志事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者: 霍宪章时间:2010-01-29分享:

关于河南省史志事业发展战略定位的思考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主任、河南省地方史志协会副会长 霍宪章

(2009年7月)

 

河南省自1981年开展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以来,经过近30年的历程,其势可谓蓬蓬勃勃,方兴未艾,盛况空前,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修志时期。在这期间,我们圆满完成了首轮省、市、县三级法定修志任务,继而从1998年又启动了全省第二轮三级志书编修工作,现已进入攻坚阶段,再用几年时间,预计将要基本告峻。在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史志工作在新的阶段将面临着新的抉择,势必肩负起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新使命。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总结修志工作的历史经验,立足当前史志事业现状,谋划史志事业的长远发展,确立起长远的发展战略目标。做到未雨绸缪,运筹帷幄,把握大势,适时而动,提前谋划,提前布局,提前着手,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全省史志事业。切实增强史志工作服务发展、服务大局的能力和深度,全面提升河南在全国的所处优势和领先地位,把河南史志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和水平,使全省史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助力河南“两大跨越”,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作出新的贡献。

一、牢固树立战略思维观念,为史志事业长远发展确立“三为一体”战略目标

科学发展观告诉我们,要真正科学确立史志事业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就要树立战略思维观念,从战略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实际出发,对史志事业的长远发展战略进行科学定位,准确把握,予以明确。

所谓战略,就是指导全局的计划和策略。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对全局性、长远性、重大问题进行筹划和指导的一种思维。首先,要掌握辩证思维方法。作为一种策划和指导,它是目标与手段的效用性结构,全局与局部的整体性结构,现在与未来的预见性和发展性结构的统一。以此来推断,我们势必要思考其史志工作的各项工作目标,与实现其目标的方法和效果;思考其史志事业全局性任务与局部性任务及其不同阶段的任务确定;思考其目前基本任务措施与未来发展任务举措。用辩证法的联系观点、变化观点、发展的观点来思考发展战略。其次,要理解战略思维新特征。它表现为战略思维视野的全球化,战略思维方式的复杂化,战略思维手段的信息化趋势。这三大趋势要求我们确定史志事业基本任务和方法,要立足面对全省、全国乃至全球角度来思考未来问题;思维方式要做到有多种思维模式,不能只有一种思维模式,利用信息化新手段去解决目前和发展中的问题。其三,确定战略目标必须立足全局。战略的思维的基本要求是一切着眼全局,即把全局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全局的利益为最高价值追求。具体史志事业来讲,其含义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史志工作必须有全局谋划,即谋划整体和全局,不可陷入事务主义,钻到具体的事务中去;二是判断是非必须以全局利益为标准,不可因小失大,钻到小事小利里去;三是在事关全局的问题上必须旗帜鲜明,不可随波逐流,不丧失原则去损害整体和全局利益。其四,把握好战略思维的基本原则。这就是坚持好把握重点、统筹兼顾、开阔视野、抓住机遇。要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明确工作重点,各个时期要兼顾全局,要解放思想,不墨守成规,把握时机准确,适时过渡好各阶段的任务,抓住发展机遇,与时俱进,永不停步。总之,我们要树立战略思维能力,就要做到对史志事业统筹兼顾,在谋全局上下功夫,在整体利益上做文章,在关键问题上搞突破,不断增强宏观眼光,立足全局利益,谋划长远发展,进行主体布局,搞好战略定位,步入科学发展轨道,进一步增强史志事业生产力和活力,确保史志事业又好又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省正处在奋力推进中原崛起,努力实现两大跨越的历史发展时期。要建设一个“农业先进、工业发展、政治文明、文化繁荣、环境优美、社会和谐、人民富裕”的新河南。这对我省史志事业全面推进科学发展以及史志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省的史志事业要实现科学发展,立争在全省现代化建设中占有一席之地,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就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地方志工作条例》为准绳,以改革创新为主线,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开拓进取,与时俱进,创新体制,调整宏观布局,推进修用框架结构性改革,构建科学合理的长期稳定的修用工作体系。基于这种战略思维观念的指导,我认为我省史志工作应确立实施其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创新史志成果“三为一体”的发展战略。使我省史志事业走出一条符合河南实际,全面协调,统筹兼顾,充满活力的改革发展之路。

二、切实加强史志队伍建设,为史志事业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各种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史志干部队伍成长规律告诉我们,史志队伍素质高低决定着史志事业的成败兴衰,个人的素质提高是干部成长的基础,组织的培养是干部成长的组织保证,重要的工作机遇对干部成长有重大影响,严格的组织教育是干部成长的关键所在。我们要深入实施“三位一体”发展战略,要实现史志事业的科学发展,需要造就一支政治过硬、思想坚定、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业务精良的干部队伍,尤其需要造就一批史志事业的骨干领军人物。

河南地方史志工作经过近30年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适应事业需要的人才队伍。首轮志书编修时期,全省专业修志队伍近万人。二轮志书编修以来,由于机构改革,精减人员,专职人员有所下降,但兼职人员逐步增多,他们继续发扬“求实、创新、协作、奉献”修志精神,不畏艰难,不怕辛苦,淡泊名利,努力工作,为河南史志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当前地方志系统正处在新老交替的时期,一批又一批参加过首轮修志的业务骨干退出了工作岗位,一批又一批从其他部门调入干部或从高校毕业的学生加入到修志队伍中来,不断补充了新鲜血液。但是目前我们的史志队伍也明显存在几个不适应的问题:一是个别同志事业心、责任心不强,组织纪律松懈,对工作不负责任,无所作为。二是近年新进同志较多,既缺乏实际工作磨炼,也没有进行有效培训,业务能力跟不上,工作不适应。三是个别史志办主要负责人缺乏信心,不尽职责,领导不力,工作指导不到位。四是有的上级史志部门对市县级史志工作指导不够,没有及时针对情况解决困难。五是有的同志不重视自身学习,不钻研业务,不安心工作,能力跟不上。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增强理论修养,提高组织纪律观念,抓好业务培训,扩大学术交流,全面提升队伍素质,努力培养出一批思想、作风、业务过硬的修志骨干,以适应工作需要。

加强史志干部队伍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提高整体素质。一是全面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要注重从思想政治素质、知识理论素质和业务编纂素质着手。二是着重提高领导层指导工作的能力。主要从调研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上下功夫。三是注意提高全体人员地情开发能力,主要体现在整理分类能力、资源整合能力和运用服务能力方面。四是加大提升领导干部的科学决策能力。即识才用人水平,全局把握水平和运筹决断水平。而这种能力水平随着二轮修志的结束,主要矛盾转化,显得更为突出和重要。尤其是领导者要站的高、看的远、想的深、干的准。要带领大家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成就事。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归根结底是要进一步增强史志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真正把我们的干部队伍建设成修志工作的主导者,用志工作的推动者,史志事业的开拓者,中原文化的促进者,服务发展的奉献者。

三、逐步夯实基础保障性建设,为史志事业稳定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条件

基础建设是事业赖以生存和不断发展的保障条件。就地方史志事业生存和发展来讲,既离不开精神条件,也离不开物质条件,既离不开软件建设条件,也离不开硬件建设条件,既离不开内部基础条件,也离不开外部的支持条件。史志事业近30年的发展实践证明,基础建设为我省史志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条件保障,如果没有这方面基础条件建设,要进一步稳定发展我省史志事业是不可能的。

从基础保障条件讲。主要是指基础设施齐全,规章制度健全,环境条件优越等方面。就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在这三个方面与以往比,都有了长足的发展,省史志办办公楼、方志馆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基本设施相对良好;党务、政务、业务管理规章制度比较健全,做到有章可循;办公条件、办公环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数据化水平进一步提高;电脑人手一机,办公自动化水平进一步加强。由原来条件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三苦”单位变为与其他省直单位差距相对缩小,各方面有了根本性改变部门。各市、县两级史志部门工作环境条件也都有较大的变化提升,个别地方基础建设条件还十分乐观,这为全省史志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条件基础。但是,我省史志事业的基础建设与外省市比,与工作需求比,还存在明显不足。主要是办公经费与专业经费与其他省比相对投入不足,有的甚至差距相当大,制约了我省史志事业整体发展;信息化、办公自动化建设还处在起步阶段,离更高的水平还有一定差距;环境条件尤其是县级机构离优化目标还需进一步努力;尤其是史志事业的发展的长效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制定完善。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以后,为以依法修志奠定了基础,但就我省来讲,还要从有关法规制度建设细化上下功夫,联系河南实际,加快立法步伐,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修志行为,做到有法可依,进而才能做到依法修志,以制度管人、管事业。如果我们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将更加有利于促进全省史志事业健康稳定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史志事业的基础条件建设任务还相当繁重。在继续做好方志馆(室)、省情网站、省情数据库、改善办公条件等基础性工作的同时,要把依法修志和制度建设问题摆在更加突出位置。这是因为,制度是一个组织团体成员必须遵守的办事规则和行动准则,是一个单位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根本保证,是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在一个单位和社会群体中,如果没有制度规范,没有体制和机制,必然处于一种混乱和无序的状态中。因此,事业的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长远性、规范性、全局性,制度是基础建设的关键。过去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些党务、行政、业务规范制度,为规范推进史志事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尤其是《地方志工作条例》的出台和一系列的业务规范制度,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法制建设工作做的还不够,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全国不少省份也已建立了地方志工作法规,我省相对滞后,要加大这方面工作的力度,推动我省地方志立法早日完成。下一步,我们要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建立起以法规为龙头,以各项规章制度为骨干的制度体系,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机制,以保障史志事业沿着科学发展轨道前进。要着重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体制机制:即建立以修志规范为依托的修志质量保障机制;建立以用志实施方案为框架的用志项目带动机制;建立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政绩评价为主题的干部科学考核选拔任用体制;建立以三级审核、优质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工作指导程序体制;建立以后勤、人事、文秘、财务服务等为框架的行政管理服务机制;建立以党委工作规范、青工妇工作意见为重点的党务机关建设管理体制等,把以上子系统整合,形成史志事业规范健全、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并在实际工作予以真正落实。今后我们要通过立法工作和建立科学的工作机制体制,使史志事业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沿着健康有序的轨道和方向前进。

四、不断创新史志成果建设,为史志事业科学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源泉

史志事业的成败兴衰,用什么来检验、来衡量、来标志,说到底就是史志成果。成果多、质量高、效果好,就是做的有成效,是成功的,否则就是劣,就是失败。因此,史志成果的多寡、优劣是社会评价我们成败的标准,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的检验评判标准。

所谓史志成果就是史志工作取得的所有成果。主要包括修志成果、用志成果、理论成果。近三十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省史志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和奋斗,我们取得了一系列史志成果。首先,从修志成果来看,成就突出。从1981年社会主义新方志编纂以来,到2000年我省基本完成了首轮修志任务,共修出《河南省志》一部,65卷100部分志共2000余万字;16部市志,150余部县区志。自1998年全省开始启动第二轮修志以来,省志一部约十卷本,计划1000余万字,现已评稿73部,已审定40部;市志18部,已出版8部,县志150余部,已出版近60部。近30年来还修出部门志、专业志、厂矿志、学校志、乡镇村志等近4000余部,整理旧志200余部等。《河南年鉴》从1984年创刊至今,已出版25卷,4000余万字,修志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其次,从用志成果看,成就斐然。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开展了一系列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出版了一系列地情丛书,主要的有《河南大辞典》、《河南通鉴》、《河南改革开放大事记》、《中原崛起之路——河南60年发展回顾》、《河南五四运动》、《河南五卅运动》、《河南将领传》等一系列地情丛书。在服务河南各地经济社会发展中,为领导决策服务、爱国爱家乡教育、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文化申遗、姓氏研究活动等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三,从史志理论研究成果上看,也毫不逊色。以《中州今古》、《河南史志》为理论阵地,全省史志工作者几十年来,发表了数以千计的理论研究文章。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出版了《河南史志论丛》3辑,之后,又陆续出版了《新方志编纂概论》、《省志编纂概论》、《续志工作概要》,还出版了几部个人论文集等。这些理论成果,为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提高修志水平,深入理论探索,指导修志实践,完善方志学科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积极的指导作用。

当然,这三方面的成果做的还不算多,也很不够,其成果质量也有待提高,今后我们还要通过围绕主体任务,服务社会发展,深入理论研究,创造出一批更多更好的史志成果,以突出史志事业的促进中华文化,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功能。一是继续把修志工作抓紧抓好。修志工作是我们的基础性工作,第二轮修志是我省全局性的任务,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把修好第二轮志书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和中心,这一点必须明确,来不得半点松懈和马虎。要不断加大续志攻坚力度,力争省、市、县三级志书都能按照“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按时保质圆满完成,这是目前工作重点和最基本的任务,特别是落后的地方更是重中之重,确保进度尤其是质量上在全国位居前列。无论是完成第二轮修志的地方,还是正在完成的地方,都要继续加大年鉴、大事月报、地情文献资料、方志信息化建设等主要日常业务的工作力度,不断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工作责任,扩大战果,延长战线,切实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水平。认真履行《地方志工作条例》赋予我们的义务,把服务基层,提供指导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进一步加强对下级史志部门的业务指导,积极为社会各界修志提供政策服务和业务指导,不断指导好部门志、专业志、乡镇志等的编修工作,使修志工作领域逐步向社会扩展。二是大力开发方志资源。在整体工作中要求提升服务意识,提升服务品位,增多服务产品。坚定不移的围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领导决策,促进中原崛起,实现两大跨越,开展方志资源的开发服务工作。大力进行方志成果“二次开发”,积极实施“项目驱动战略”,要有带动全省的立体性项目,又要有各地百花齐放的亮点项目。形成主体项目支撑明确,各地争相呼应,互补辉映的全方位布局,不断解放和发展方志文化生产力,探索出一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的史志事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双赢之路,在开发方志资源服务发展上有新突破。三是不断深化理论研讨。我们经过近30年的修志实践,已积累了一系列成功经验和理论学术研究成果。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在实践中总结归纳,在实践中完善升华,又通过实践检验证明。我们应继承前人总结的新方志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加大学术交流,使之形成学科理论体系,这是今后进一步加大力度的一项深层次的、高要求的学术研究工作。要注意进一步加强方志文化学术平台建设,巩固和创新《河南史志》及各市刊物,使其在营造学术氛围,搭建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术理论研究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充分发挥理论的基础性指导作用,在史志事业理论建设上有新的更高水平。

综上所述,所谓“三位一体”发展战略,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创新史志成果。这三方面是一个缺一不可的整体,它们都涉及到全省史志事业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整体利益,决定着我省史志事业长远科学发展的战略方向目标。加强队伍建设,就是通过学习培训,学术交流,实践磨练三个途径,使史志队伍达到政治坚定、业务精良、作风过硬的目标。强化基础保障就是通过健全设施、制度规范、树立形象三个途径,使我们实现设施齐全、制度健全、环境优化的目标。创新史志成果,就是通过围绕主体,服务社会,深入研究,创作出一批优质的修志成果、用志成果和理论成果。“三为一体”战略的内在关系,就是加强队伍建设是强化基础保障、创新史志成果的关键和保证,强化基础保障是加强队伍建设和创新史志成果的前提和条件,创新史志成果是加强队伍建设、强化基础保障的动力和目标。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缺一不可。通过我们长期的不懈努力,使我省逐步形成一个构架完整、机制优良、活力永动的史志事业发展的科学战略体系。“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统一于社会主义史志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在实践中形成,在实践中实现,在实践中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