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审定加工省志稿应高度注意的若干问题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作者:陈守强时间:2009-02-06分享:

  陈守强

  审定加工省志稿,是省志编修的高层级业务,也是决定省志质量高低的主要核心业务。2007年元月进行第一次自我培训时,我们仅仅试审了4部分志稿;两年来我们又审定30多部,加在一起共审定近40部分志,约占全部分志的1/3。通过对这些志稿的层层审改加工,一方面我们能够更全面地认识和把握所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也要求我们对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必须尽快形成新的共识,也就是必须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改稿技能。针对稿子到我手里后仍普遍存在、或者说是出现频率较高的突出问题,我从原因或现象等不同角度进行了初步归纳。下边仍沿用自我“挑毛病”的评稿会精神,给大家讲18个题目,也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更广泛的深入探讨。

  一、要正确判断省志工作形势

  目前省志工作形势,已处于全面攻坚阶段,或者叫战略决战阶段。对于本轮省志来说,成败在此一举。这个阶段的基本特点是:工作头绪最多,隐性工作量最大,质量形势最严峻,剩余难点最难攻克,对我们自身能力、耐力、知识基础、敬业态度、奉献精神等素质要求又最高。我们过去常说,开评稿会胆颤心惊,审定志稿诚惶诚恐,校对志稿如履薄冰,也就是说我们面临着非常严峻的考验。只有看清楚这些特点和考验,理解这些都是规律使然,我们才能够统一意志、形成共识、坚定信心、协力攻关,直到高质量地全面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艰巨使命。

  1、工作头绪最多:评、审、修、撰、排、校、推后进多头交叉并进,推后进消灭空白又包含了从组织发动、培训人员、设计篇目、搜集资料、撰写初稿等所有项目,一部省志编修系统工程的所有项目都已启动,但还没有任何项目可以宣告结束。

  2、隐性工作量最大:这一阶段既有跑腿、动嘴、动手、联系、协调等八小时以内可以完成的所有低层次工作,又有大量靠脑力、智力、耐力、分析能力、文字技能、网上搜索能力等高智能层次工作。审阅加工志稿需要有不受干扰不被打断思路的安静环境、能坐下来耐得住寂寞的淡泊心境、忘掉自我和杂事不放过每一个字符标点的情境,初稿、评稿、定稿往往交叉挤堆,审阅工作量很大,多数都要延续甚至只能靠八小时以外才能静下心去完成,隐性工作量很大。

  3、质量形势最严峻:编修一部志书,有多个决定其质量高低的环节,其中纂审定稿是一个最最重要的决定性关口。目前我们有信心但形势并不乐观,从我已改过的37部志稿看,前20部进入角色带有摸索实验性质,今年改的17部则属比较正常状态。从这17部稿子看,有些同志无论是责任心还是改稿技能明显比以前提高了很大一截,所改出的几部稿子基本达到比较省心放心的程度,到我手所能改出的硬伤大体在50/万以下;在质量差距较大的几部稿子中,遗漏硬伤、改又改错、丢三拉四、粗略毛糙还是比较普遍的现象,改出错误往往在200/万以上,一部6-7万字的稿子能有1000多处问题,几页目录索引就有几十处错,并且这些错误基本上都属于低层次常识性错误,有些是粗心大意造成,有些是基本技能差还没有把握基本常识和规定。

  4、剩余难点最难攻克:后进单位,实际上多为老大难单位,客观的主观的总是一大堆原因,总是具有一个个特殊的理由,一步步拖到现在,要想取得突破,不到最后往往难奏效。

  5、对我们要求又最高:也就是对我们自身的能力、耐力、知识基础、敬业态度、奉献精神等素质要求是最高的时候,因此也可以说我们正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

  二、必须进一步提高改稿技能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强调人是实践的主体。所以无论解决任何问题,首先加强队伍建设都是一个最根本的解决办法。加快改稿进度、确保省志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捷径就是提高省志编修队伍素质,提高我们自己的改稿技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胜任工作,我们自己也才能成为名副其实的修志高手,也只有成为修志高手,在繁重的修志工作中才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鱼得水,也才会受到人们的尊重、有成就感甚至获得合理的回报。

  这两年,处里有些同志改稿技能和水平提高得比较快也比较明显;但有些同志提高得较慢或不太明显,在个别方面实际上还有局部倒退现象。我想这两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敬业态度、奉献精神和工作责任心的差别;二是注重不注重或善于不善于学习的差别;三是改稿广度和深度也即实践程度的差别。学习型人生广学博取,与时俱进,积极进取,通过不断学习持续提高技能;相反者则顾不上学,懒得去学,止步不前,自我封闭,自己向自己输入一种“人未老心先衰”的心理暗示。实践是最好的老师。在改稿广度上,改稿数量多、接触范围大的技能就会好,水平提高得就会快;在改稿深度上,认真、勤奋、仔细、用心、注意把感性直觉升华为理性经验更能加快技能和水平的提高。这里边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希望大家注意,就是多看审定原稿。自己怎么改的,后面几个层次怎么改的,为什么这样改,为什么不那样改,用时并不多,收益会很大,好处远高于培训效果。所以我认为,提高改稿技能有3个主要途径:最基本途径—掌握各种规定;最重要途径—多改稿多看稿;最有效途径—多看审定原稿。

  三、要严把送审稿认定关

  在我们审定过的志稿中,凡是基础好、质量高的首先都是送审认定较严的稿子,工作比较认真、仔细、勤奋的责编,细查评稿记录,粗阅送审志稿,不合要求的很快就退回核补,坚持按照要求认定,把大的问题消灭在动手审改之前,争取了时间也争取了主动。

  基础差、质量不高的恰恰都是送审认定不严格、不认真的稿子,要么是萝卜快了不洗泥干脆省略认定环节,要么是只要有送审报告、有公章、有厅局长签字就收下,放很长时间才顾上看,结果又找不着人了。这就出现了缺照片待补的、无署名页或署名不合规定的、版式不规范的、目录和内文不一致的、照片是集录书刊画报待选的、图照说明文字缺时间少主题不统一的等等,使后续工作非常被动。

  《河南省志编纂方案》、每年的《省志编纂工作要点》、2005年《第二届〈河南省志〉志稿送审规定》和《第二届〈河南省志〉审改稿规定》都提出了专门要求和规定,大家要注意温习这些文件。

  四、动手改稿前要做好五项准备

  本轮省志稿有它一定的特殊性,所以每审改一部稿子,都要做一些必要的相应准备。我觉得至少应做5项准备:

  1、拿出首届省志分志。本轮省志最大的一个特殊性就是属于续志,与首轮省志交叉9年,既要“合理地有机接续”,又“不能有大的重复”。所以首先必须把首轮省志的对应分志拿出来放在案头。有些同志比较注意处理交叉重复问题,但不够注意的还是普遍现象,到我手的稿子还有成段的重复记述,时间、数据、机构、领导任职时间互不一致错误百出的还比比皆是。

  2、评审稿和评稿记录。评稿会是对志稿的一次“集中会审”,审改志稿时往往距评稿会已有很长时间,所以必须查看评审稿和评稿记录,看是否符合评稿会精神、采纳或未采纳评稿意见是否合理、若有新的调整和改变是否得当。有些同志不注意这一方面,评稿会上已指出的明显错误仍然存在着。

  3、省志基本篇目和调整方案。审改每一部志稿,首先要核准篇章节序,做到这一点并不难,但有些同志偏偏就做不到,因此导致一个数量很大且比较普遍的硬伤发生,即内文所有图表序号编列错误。用基本篇目和首届省志分志篇目相对比,往往还能发现送审稿章节条目设置的重大缺项和混乱。

  4、省志技术规定和业务文件。主要是《续志工作手册》(内有各种技术规定)、《送审稿规定》、《审改稿规定》。稿子中出现的很多硬伤都是对各种规定掌握不牢的结果。还有《河南史志》2006年3期的《1980-2005年河南省市县改制情况表》,稿子中并不少见的对市县称谓错了未改、对又改错或存疑不改的原因就是未与该表核对。

  5、打开电脑。网上世界天广地阔,我们想知道的许多事情,随时都可以用关键词去检索。稿子中遇到的许多疑问都可以从网上找到答案,有些稿子对错误的文件发布时间、错误的文件名称、错误的人名地名、固定术语无注等等问题只划出问号而不去解决,除未尽到责任问题外,很重要的就是不知道或不会利用电脑——身边的现代海量知识库。

  五、运用审改符号要专业

  《续志工作手册》P305收录有1981年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我们目前在审改志稿和校对志稿中使用的都是这一标准。有些同志在审改稿中非常认真做得较好,但有些同志往往不够注意,有龙飞凤舞的,有随意狂草的,有蝇头小字难辨识的,有不留空间乱抹划的,显示出心神不宁坐不住的心态,对凝结着众人心血的成果有欠尊重,也不考虑给后边改稿人员留出余地。我们是专业工作者,是“正规军”,不是半路出家或业余“土八路”,看家本领理应专业一些,不能永远是“二把糙”。

  本来,这一标准的颁布,我个人理解,应本着“直观、明确、统一、方便”等原则,其中“方便”至少应该包含:方便于使用、方便于解读、方便于复改。但我觉得这一标准并不完全适用省志的纂审定稿工作。其原因一,从理论上说它是校对符号而非审改稿符号,校对稿中的错误相对较少;原因二,从实践上看志稿与出版社接审的书稿也有较大差别,审改志稿更复杂,尤其我们省志的纂审前后要过五关,这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按照其用法会增加一些困难和不方便。所以我认为应该明确一条:在不会被误解和容易引起注意前提下,占位越少越好,越简洁越好。就此我提出几种情况供大家讨论:

  1、必须使用引线的要尽量就近从短,添加文字不能过大以占空间过多,也不能过小让人难以辨识。要注意给后审人员留空间。

  2、必须使用删除线的宜尽量从短,且位置要尽可能划在框线角上,小尾巴过长、划在框线中部、圈圈儿过多既占位又让人产生杂乱视觉。要坚决杜绝龙飞凤舞的随意挥洒。

  3、删除文字,拿准的要直接使用粗笔,不能过细也不能过粗,最好占字号的2/3即可,也不必再用别的符号;拿不准的可划框线加小删除符号;删除大段文字可划框线加删除号,注意留下可恢复余地。

  4、少量字符的改正、增补宜本着就近原则,行距允许情况下,不必使用规定的标准符号,用粗笔直接划掉错误字词,将正确字词或增补字词写在需改补文字上方并用短双斜线括住,对错误标点符号则向其下方划出上角线并填入正确标点符号,以便于排校人员注意。

  5、改正、添补文字要工整不能潦草,改稿符号不能过于随意地连笔懒省事,文若其人,要养成良好的改稿习惯。

  六、增强系统化作业观念

  目前全处10人,基本上可以说已都是改稿老手。在志鉴岗位工作时间最短的也超过了6年,也都阅、改、评了相当一部分省志稿。其他人员不仅改过本轮省志稿,首轮省志稿也大都改过一些。但由于以往全国修志进程和理论认识上的局限,首轮省志编修没有培训教材,也没有开办过专门的省志业务培训,我们也都没有参加过什么正式培训。1981年全省修志启动后,编委会曾与郑大历史系合办过两个月的培训,但主要是发动市地县修志。本轮省志编修我们编写了3本教材、搞了几期正式培训,可以说也是首创,但省志总纂定稿业务至今仍然没有完整、系统和明确的规定,我们大家也仍然没有接受什么正规的系统培训,所以需要大家在实践中共同不断探索。

  结合这两年我们改出的稿子,我觉得一个很明显的问题是,明明改稿人费了很多心血、花了很多时间、做了不少的工作量,可多数稿子都有非常明显、非常要命、又是低层次的大量硬伤,可以说和去年在全国性会议上被指硬伤过多的某县志非常类同,指责我们偷懒实在是有口难辩,要说我们水平太次似乎比窦娥还冤!原因有多方面,大家可以探讨。对于这一点我始终认为:宏观问题解决得好坏,见仁见智与水平相关,往往构不成硬伤;但微观差错则与态度和技能相关,问题不大数量很多,几乎每一个都能列为硬伤,这是目前各级修志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偏差,《河南省志》必须避免陷入这一被动局面。要解决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要有“全局”整体概念,心中要有“全牛”,不能两眼只盯着肥肉而不顾头尾杂碎、只把功夫用在正文主体部分,要知道辅文附件在成书后往往都处于非常显眼的位置,但在编印过程中却往往被忽略而不容易引起重视。其次审改省志稿必须有比较强的系统化作业观念,为此我们必须明确每改一部稿子的作业流程:核查齐清定→做五项准备→审分志名称→审篇章序号→审查署名页→审彩页图照→审目录索引→审正文图表→核目录索引→写审读报告。说说这些根本不难,但已改稿子中常见的丢三拉四、忘前掉后等大量问题恰恰就是缺乏系统作业观念所致。

  七、篇章序号和分志名称问题

  这是修改省志稿工作中最为简单、又最不需要什么学问的部分,但就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稿子中却屡屡出现错误并且引起很麻烦的连锁反应。有篇章名称因繁简而出错的,有封面篇章名称或篇章序号与目录、内文不一致的,有本来正确又改错的,有不查2006年7月《河南省志卷篇调整方案》而仍按2001年颁发的基本篇目编列的,最多见的是由于篇章序号错误而引起文内所有图表序号编列错误。有同志说不必小题大做、大惊小怪,校对时再改也不迟!可每篇稿子都是这样,谁来确保校对时不会被漏掉呢?从一些已出版志书看,不少遗憾恰恰就是这样留下来的。

  我可以告诉大家首轮修志曾发生过的一些事情,此一问题看似简单,但防不胜防、屡见不鲜,因为正是最简单才最容易被忽略,又因为它处于最显眼位置而最容易让人陷入尴尬境地。有书脊和书皮正面不一致的,有护封与书壳不一致的,有二封与书皮不一致的,有版权页与书皮不一致的等等,不一而足。有一年召开全省史志工作会,邵文杰老主任和省委省政府领导都在会上,一位平时口碑很好的印刷厂长拿了10套刚装订出来的《邵文杰文集》,满面春风地送到了会上,大家很高兴地打开一看,护封上的书名多出了一个字,厂长顿觉无地自容。前边提到的某县志仅书皮护封版权页上就有几处错误,还涉嫌违反了出版法。所以在这方面一定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大尾巴羊”作风坚决要不得。

  八、彩页图照部分的突出问题

  本轮修志一开始,我们就非常注意图照收录问题,前期培训每次都提出要求,许多评稿会上又进行强调。现在从整体上看,我觉得不如首轮省志恐怕已成定局。一是收录图照数量少、存史价值不高,不少单位不选不送,有的随便选几张甚至有一张两张的,按照常理,时近易取,可种种原因所致,就是催不来。二是图照质量差,多为一般相机拍摄的、有从书刊画报剪辑的、有电子版还有复印的等等,审改时选择余地很小。

  从改过的图照看,主要问题:有的说明文字过长,有的说明文字又过简,有的缺时间要素,有的对主要人物不予标注,地图往往没有绘制时间,没有图例、方向和比例尺标注等等。从志书位置考虑,这些图照要作志前彩页,很夺人眼球,有一点错误,其影响会成倍放大,严重降低志书信誉和质量。从存史角度说,会大大降低甚至没有使用价值,所以对我们审定稿人员来说,切不可认为是辅件而草率处置。

  九、署名格式问题

  署名页作为志书附件,不是什么大文章,但因涉及历史责任、贡献、著作权和多为厅局领导人物,敏感度很高也很惹人关注。已改稿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仍多见错姓错名和错署漏署的,这会造成很坏影响,首轮修志就曾出现几例个案,有把状告到组织部门的,有哭鼻抹泪悔之已晚的,还有上了新华分社清样的。二是至今我们的责编仍不清楚署名分行政和业务两个序列,什么是行政序列什么是业务序列,各自又有什么基本要求。主要原因是本轮省志署名方案设计的条件还不完全具备,因此我们只讲了沿用首轮省志署名格式,也没有提出具体规定。行政序列体现领导协调和组织实施责任,包括分志编委会(或领导小组)和分志编辑室两块,前者分主任(或组长)、副主任(或副组长)、委员(或成员),后者分主任、副主任、工作人员,在职称评定中都不能作为成果依据提供。业务序列体现学术成果和个人著作权属,承编单位只能署主编、副主编、编辑、撰写(或编辑、撰写两项合并为编撰)、提供资料等项,在职称评定中都可以作为成果依据提供。如果没有一定的格式规定和讲究,署名格式会五花八门,甚至出现严重不协调。但对于一些特例,如分管领导、顾问、编审、特约编审、总编室、编辑部、总编等等必须通过协商协调予以统一规范。

  十、目录索引中的突出问题

  目录索引中的突出问题,主要有3项:一是与内文不一致,这是最主要的,也是问题最多的,几页目录到我手还能改出二三十处硬伤,还算不上极个别,有一部分志目录竟要改近百处,有目录改了内文没改,同一部稿子又有内文改了目录没改,还有本来正确又给改错了,我都觉得百思不得其解。二是图表索引标题大都还不太清楚,原来是我和许主任反复斟酌,目录中夹杂着量多题长的图表标题,虽便于检索,但很煞风景,所以来个小的改革,把图表提出来在目录后就近另列图表索引,考虑到与志前彩照既区别开又不扯拉、现在不好定死但审定时又必须统一,故暂将标题统一定为“文内穿插图表照片索引”,应与“目录”二字一样居中排列,希望大家注意统一。三是图表索引中统一不要序列号,图表标题一般都较长,我们没有专门发文通知承编单位,以前有的由责编、有的由副处长、有的我直接动手提取出来,以后责编要注意通知承编单位,注意告知统一格式。另外还有一个特殊问题,文内照片说明文字往往较长,处理办法主要是尽可能缩短为标题式,实在不行只好另拟简短标题编入索引。要消除目录索引中的主要问题,必须严格坚持改完稿子拟写阅读报告前,一定要一丝不苟地再核一遍目录索引。

  十一、内文表格常见问题

  1、表格标题:一般要有时间要素,要有“表”字,标题要准确周延。要注意缺漏计量“单位”标注。

  2、表序编列出现问题最多,有的明显因为不屑一顾而出错,有的至今仍不明白表格左上方顶格排“表”字后边按篇—章—节—表4级序号编列方法。对表格我们规定一般使用封口有线表。

  3、不满一页表要排在一页上,注意左侧标项因电脑自动推版而出现新的变化。续表要注意加上相同表头。

  4、续表编号问题,一般是两种:只有一个续表的,表格左上方顶格排“续表”二字;有两个以上续表的,表格左上方顶格排“续表1”、“续表2”等。

  5、注意核表中数据,要特别注意分、合数据相等以及有必要保留的与首轮省志的同一数据的一致性。

  6、表下“注:”一律改为“说明:”,“资料来源:”可保留。

  十二、领导名表注意事项

  1、标题应该是“领导名表”或“主要领导名表”,一般不应收录非领导职务及其他相当级别人员。

  2、机构更名与领导名表必须与首轮志书核对,要注意保持机构名称、更名时间的一致性并消除不必要的重复内容。

  3、正副职均应含姓名、职务、任职时间3项。与人物篇收录名表会有所不同。

  4、党政职务并入一表,党内职务标明“中共”二字。

  5、规格只限副厅级以上(含副厅),应是领导职务,要与首轮省志保持一致。

  6、对于规格低(单位升格为副厅级以前的负责人)或单位成立时间短而不宜列表的机构领导可在文中记述。

  7、表格标题时间应与首轮省志实际收录下限相接。如首轮省志领导名表标题为“1970~1987年…”、表中记述某厅长任职时间为“1985~”,本轮省志领导名表中记述某厅长任职时间为“1985~1989年”、但表格标题应该为“1988~2000年…”。

  8、有党组的机构应收录党组领导。

  十三、核准数据问题

  1、数据分合应周延,但分项相加不一定等于总数,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看分合不等就判为错误。

  2、要注意核准概述、简述等综合性条目与主体性条目、典型性条目中使用的同一数据。

  3、遇到“一”“两”不一定都要改为阿拉伯数字。一般要求在具有统计意义的成组数据中应改,把“两个单位、两次”都改为“2个单位、2次”明显不当。要多从保持前后文的一致性上决定改否。

  4、“第×”目前有两种情况,有用中国数字的,有用阿拉伯数字的。 这一问题比较复杂,两种用法都不为错。一般情况下,党的会议、人大政协会议应按规定称谓记述。其他称谓,连续不超9的统一用中国数字,超9的统一用阿拉拍数字。

  十四、易错标点符号

  1、所有正式文件名称、书报刊名称,应使用书名号而不用双引号。稿子中经常出现使用双引号的错误,还有在同一段文字中既有使用书名号又有使用双引号、同一个文件名称既有使用书名号又有使用双引号、同一个文件名称既有使用书名号又有什么都不使用的现象。

  2、句首年月日之后可根据情况使用逗号或直接与后文连接,但逗号后边的年月日之后不能再用逗号断开。同一个年份在一个条目特别是一个自然段中多次出现,要予以特别注意。可以有“1998年……截至1998年底……”,但不能一再连续出现“1998年……1998年……”,尤其按以时为序要求把别处文字移来时,要注意消除与前后文同一年份的重复。确有必要重复指明的,可酌情改为“同年”或“当年”等。

  3、“其中”之后连述若干用顿号分隔事项的,“其中”之前可逗可句,“其中”之后不能使用逗号或冒号断句;“其中”之后用逗号或冒号的,“其中”之前必须用句号;“其中”之后用逗号的,后边所述事项只能用逗号区隔而不能用分号;“其中”之后用冒号的,后边所述事项只能用分号区隔而不能用逗号、顿号。

  4、要特别注意将顿号、逗号、分号用作分项符号的区别和上下文的一致性。尤其要注意各并列分项内容较多、项末使用分号的,项中不能使用句号;只要有一项项中必须使用句号,则各分项项末的分号必须一律改为句号。

  十五、常见易错词语

  我这里只说使用频率、出错频率都很高的词语。

  1、注意《条例》《规定》《方案》可以用“制定、颁布”,《决定》可以用“作出、颁发”,《通知》《意见》可以用“印发、发出”。要注意动宾搭配,《决定》不能用“制定”,《通知》《意见》之前不能用“制定”“颁发”等。“制订”要一律改为“制定”。

  2、对于过去规定“条目叙述中一律不使用数字序号”问题,11月6日我和李娟、申福领两位副处长针对《计划生育》稿子商定:在叙述子项较多、各子项文字较长、不使用数字序号难以让人明白的特殊情况下,一个自然段中应允许使用①②③④等一级序号引领叙述子项。但对使用“一、二、三、”“1、2、3、”或再加括弧的引领序号仍不拟采用。

  3、[“×五”时期]用法。[“×五”时期] [“×五”计划时期]都是简称,前者约定俗成,后者为标准简称。首轮修志为避免后人对冷不丁出现的[“×五”时期]难以理解,我们规定一律改为标准简称,并要括注(19××~19××年)。近些年[“×五”时期]在许多正式文件中大量出现,所以省志稿子中很不统一。两种简称本来都不能视为硬伤,但不一致往往又会衍生出硬伤。有些同志凡遇必改并都括注年份,既过于繁琐麻烦且又改出若干不当或新错。有把同一自然段中重复出现的[“八五”时期]都改为标准简称并都括注了年份,有多次把[“八五”期间]改为[“八五”计划时期期间],还有把[“八五”时期]改为[“八五计划时期”] [“八五计划”时期] [“八五计划时期”期间]等等,我感到很费解。现在看来,志稿中偶然出现或每章每节第一次出现某一五年计划时期都应使用[“×五”计划时期]并括注(19××~19××年);稿中相距较近也有必要再次出现同一时期的一般可以使用[“×五”时期];[“×五”]后缀“时期”或“期间”只能取舍其一,二者不能在同一词组中连缀;要注意辨析“时期”或“期间”的不同微义,前者侧重从计划制定或规划角度使用,后者则多从计划的实施或实施结果角度使用,所以也不能简单地把[“×五”期间]一律改为 [“×五”时期]。

  4、“省委、省政府”用法。标准简称是“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除《共产党志》外,其他所有志稿偶然出现“省委、省政府”都应改为标准简称;在一个条目中首次出现也应改为标准简称,其后相距较近出现若不会引起歧义则不必全改,且标准简称后也不必括注;“省委、省政府”之间有无顿号都不为错,一般情况下保持前后一致既可。以往我们为与其他党派相区别,要求遇到“省委、市委、县委、党委、党组、党支部”等应冠以“中共”二字,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要一律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改稿中我们倒改出许多新花样,有的还改的错误百出。有“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政府”、“中共河南省委、省人民政府”、“中共省委、省人民政府”等等,还有一部稿子将几处“省政府”错改为“人民省政府”。有的稿子中出现很多“省委、省政府”,有些同志非常认真,一个不拉全改,如果改错则全错,若不改错则既麻烦、不够简洁又使语言非常生硬、不够自然流畅。

  5、“了”“的”两字。都是助词,在志稿中出现频率很高,量非常大,不注意往往使稿子显得非常拖沓不够精练,与我们常要求编写人员的“一字不多,一字不少”和“多一字则残,少一字则繁”不相符合。并且“了”作为过去完成时一般是总结性语言,改稿常见大段文字的每句话中都有一个“了”字,“召开了…指出了…决定了…讨论了…完成了…”,一“了”到底,一般把“了”划掉或保留最后一个可能更贴切。有些同志遇到“了”“的”就划掉,恐怕也不行,应该在通顺、简洁、不会引起歧义前提下,能省就省。

  6、因为、所以,不仅、而且,并且,同时,一般应少用、甚用。前两组词语作为副词或连词,通常都是论述性表述时使用,存史价值不高的论述在志稿中往往是多余的,有的还会横生不必要枝节。

  7、形容词,在评述性语言中用作评价,一般要少用,用则必须注意程度,不能到处都是“突飞猛进”“显著成绩”“巨大贡献”“重大成就”“巨大变化”“飞速发展”“汗马功劳”“重大成果”等等。

  十六、综合性条目问题

  本轮《河南省志》采取篇章节与条目结合体,篇下综述、章下概述、节下简述也即三级综合性条目是省志中既最能够出彩也最易成败笔的部分,写好了成传世精典给整部省志锦上添花,写不好会空庸俗伪让整部省志功败垂成甚至功亏一篑。正因为其写作要求很高,所以我一直认为编写综合性条目是志稿编写的最大难题和焦点。根据审改过的稿子情况看,目前需要大家注意以下问题:

  1、注意保持以时为序的形式主线与以事为领的内容主线的一致性,这要求时序观念要强,同时也必须有强烈的整体观念,必须紧扣篇章节标题去思考综述、概述或简述应该记述哪些事物大端。

  2、要加强宏观综合概括性,我们常说要提纲挈领、提要钩弦、抓大事免繁琐,但有的稿子一说以时为序就一年接一年记流水账,一说要有数据支撑就把历年数据一个接一个地堆积在一起,一说要有事实就把后边条目所记一些事实不加综合概括地原样拿来。

  3、综合性条目所记断限内的事实和数据,原则上理应在后边的条目中都有更详细的记述。但常见有些综合性条目所记断限内事实在后面根本找不到,也有我们审稿人员在消除综合性条目空泛而充实内容时,因过于担心重复,往往把后边的内容和数据直接移来,这就挖空了后边的条目,导致被挖条目出现新的严重缺漏。

  4、对于明显属于总结体的综合性条目,如果内容全面、资料翔实、记述清晰且已没有再进行大调整条件的,可以不改变原稿的基本结构,但必须给予必要的调整和加工,尽可能消除不当的总结体痕迹。

  十七、记述机构管理要简明

  省志中绝大部分分志都记有机构管理内容。但从整体上看,志稿中的机构管理记述可以说是最为杂乱的部分,审改加工机构管理部分往往最令人头痛。因为各有自己的独特情况,很难一刀切地作出统一的详细规定。根据已审稿子情况,我们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几条:

  1、省志以各行各业的主体业务为记述重点,机构管理一般属于从属内容,但要系统反映各行各业管理体制变化,包括省市县甚至乡镇各级机构隶属设置情况及队伍状况。

  2、省志记述各行业管理机构要以省设机构的沿革变化为重点,对内设机构、下属二级机构、市县乡镇机构及其变化的记述,除重要基础设施如电台、电视台、气象台等外,一般只作涵盖式简略记述或列表反映,而不能去详细记述。有些分志把下属二级事业机构(有为处级,也有科级)一一独设条目,写得比省厅还细还多,头重脚轻很不适当。

  3、省志侧重于宏观记述,一般只反映宏观管理情况。各行业的微观管理属部门志记述对象,省志一般略记甚至不记。对于有些分志将机构管理部分写得过杂过繁过详的,应尽能进行简明化处理。

  4、对省直各厅局机构的职能变化,要尽可能简略,一般不必要收录详细的三定方案内容。另还要注意反映各时期编制、队伍及其素质构成的变化情况。

  十八、企事业选介问题

  1、省志分志中的企事业选介,一般都设为节。选介企事业数量较多的,可以分若干类并设若干主体性条目,同时将每个企事业设为典型性条目;选介企事业数量较少的,可以视情况将每个企事业设为主体性条目。

  2、选介企事业必须具有代表性,或在一定时期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对有些志稿随意收录不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企事业条目,要注意筛选删减。

  3、选介企事业条目记述内容既要全面又要简明,简记创建沿革,重点记述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生产规模、产品产量、市场营销、产值利税、品牌研发、队伍建设及其变化等。对于微观记述过杂、存史价值不高、明显追求宣传效果的内容要注意删削。

  (作者为《河南省志》执行副总纂、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省志工作处处长。本文系作者于2008年12月在第二期《河南省志》总纂业务培训班上的讲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