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学术研究 > 方志研究

志书主编的基本素质、工作内容和工作要领

来源:西藏地方志作者:严 希时间:2006-09-06分享:

  无论做什么工作,总要有人主其事,编纂地方志也不例外。在首轮修志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众手修志,志成一人”。这句话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揭示了众多修志者(众手)和志书主编(一人)之间的辨证关系,概括了编成一部志书所必需的两方面力量,尤其强调了志书主编在编纂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既然志书主编的作用非同小可,那么,作为一名志书主编,就应该像优秀演员那样,认真研究自己的角色内涵,吃透与角色有关的各方面内容。本文所述的“志书主编的基本素质、工作职责和工作要领”,就是志书主编必须吃透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志书主编的基本素质

  关于编史修志者的基本素质,我国历代史志学者都有精辟的论述,其中影响较大的是唐代史学家刘知几提出的:史家须兼“史学”、“史才”、“史识”三长,而尤重“史识”。到了清代,思想家、史志学家章学诚在此基础之上又增加了“史德”两个字。于是,是否具备“史德、史识、史学、史才”,就成为后人衡量编史修志者优秀与否的标准。

  所谓“史德”,即章学诚所说的“著书者之心术”。章学诚还说:“险恶矫诬之人,不足以言史”。可见,正确的立场观点、高尚的道德品行,是编史修志者首先必须具备的。“史识”,即“历史家的观察力”(梁启超语)。章学诚说:“非识无以断其义”,编史修志者如果没有敏锐的思想和深刻的见解,没有正确分析、判断各种历史现象的能力,是不可能编写出有价值的史书和志书的。“史学”,指的是在历史方面有着丰富的学问和知识。“史才”,指的是有文字方面的才华和编史修志的技能技巧。“史德”和“史识”是从品德和思想方面对编史修志者提出的要求,“史学”和“史才”是从基本功方面对编史修志者提出的要求。

  今天,作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志书编纂人员,我们应该要求自己兼备“史德、史识、史才、史学”。特别是志书主编,要想主持编纂出良志、佳志乃至名志,必须具有很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

  编修社会主义新方志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因此,志书主编首先要善于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考察历史、分析历史,要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观察问题、认识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目光犀利,见识不凡,从而正确地认识历史的本来面目,在编纂志书时做到高屋建瓴,实现求实存真。

  需要强调的是,续志所要记载的内容,主要是近20年来各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而这20年,正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取得辉煌成就的时期。所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科学分析的方法,对于正确认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和现实,正确把握时代的中心内容,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志书主编,一定要重视邓小平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学习和运用邓小平理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的同时,志书主编还应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党的许多重要文献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通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可以清楚地认识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和新的发展,可以清楚地看出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发展形势与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密切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编纂出符合科学、符合实际的志书。建议续志主编们重温一下近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重要文件,以确保续志的政治质量,确保记事的准确性。[Page]

  (二)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续修志书离不开实事求是的精神,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是当代修志工作者应该具有的品德,也是志书主编的职业道德。历史体现着人的意志,但人绝不能以主观意志来歪曲历史。在编纂志书中,一定要以是否对人民有益、是否对历史进步有利为准绳,力求准确客观地反映历史真实面貌。要坚持不为尊者讳、不为亲者讳、不为当代讳、不为本地讳,不使志书资料的权威性和严肃性收到丝毫损害。

  (三)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业务能力

  作为志书主编,必须熟练掌握方志学基础理论和方志编纂方法,以及写作所必备的语法、逻辑、修辞知识,这一点毋庸赘言。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编纂地方志涉及自然和社会的许多方面,诸如历史、地理、哲学、政治、经济、法律、军事、科技、文学、艺术、民俗、宗教等等。关于这些方面的基础知识或者常识,作为主编,应该尽可能地掌握。因为要学习的内容太多,而编纂任务又限时完成,所以学习掌握这些知识的最好办法,就是紧密结合编纂实际,边干边学;欠缺什么补什么,需要什么学什么,为用而学,学以致用。

  作为志书主编,不仅知识面要宽,而且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要熟悉各种文章的体裁和写作方法,要能够熟练地编辑加工志稿和审校志稿,要有阅读古文的能力和搜集资料、整理资料、考辨资料的能力,还要有熟练地运用计算机处理志书稿件的技能技巧——这一点是新时代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不能不引起我们的特别重视。

  (四)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方志编纂工作从征集资料开始到志书出版问世,要经历许多个环节,其中每一个环节编纂人员都要付出艰辛的劳动;而且这种劳动是默默无闻的、获酬很低的,甚至是得不到多少人承认的。因此,作为方志编纂人员,尤其是志书主编,一定要有对修志事业的热爱之心,一定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果没有,就要着力培养。首届修志中许多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只有以事业为精神支柱,才会觉得“苦中自有乐,乐在吃苦中”;只有乐于承担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光荣责任和使命,才能做到“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否则,将会感到“步履维艰”、“苦不堪言”,很难把工作做好,甚至难以把这项工作进行到底。

  (五)有组织管理的才干和虚怀若谷的作风

  编纂志书是一项繁杂而细致的工作,从发凡起例到定稿出版,千头万绪,环节众多。要使编纂工作得以顺利进行,作为主编,必须善于组织、善于管理、善于运筹,要像优秀的军事指挥官那样,面对战场,全局在握,韬略在胸,计划周密,决策果断,调度有方,忙而不乱。

  编纂志书又是一项涉及百科的工作,再棒的主编,也不可能做到百事通、样样懂,所以虚怀若谷的作风和从善如流的雅量对于主编来说,是必须具备的,具备了这样的素质,就可以由“独臂将军”变成“千手观音”,就可以集众人之智慧,获事半功倍之成效。

  (六)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编成一部志书,需历时数年,既费心血又耗力量,其间主编操劳尤甚。如果主编没有一副健康强壮的身体,必然会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会因为积劳成疾而提前离开岗位。如此,也就无法带领编纂人员快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任务了。所以说,有健康的身体也是志书主编应该具备的素质之一。[Page]

  此外,我们不是生活在真空里,现代社会给人们带来的各方面的精神压力,作为志书主编也是躲不掉的,况且修志工作本来就困难重重,如果再出现一些难以对付的人和事,一个心理素质不太好的主编,会被压的透不过气来,最终影响到身体健康。所以,志书主编一定要通过经常性的思想修养和心理锻炼,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志书主编的工作内容

  志书主编的工作内容,也就是上级领导赋予志书主编的工作职责。安徽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在《关于做好志书主编选聘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了志书主编负有以下工作职责:(1)负责草拟志书编纂工作方案;(2)负责志书篇目总体设计,在编纂过程中研究决定志书篇目和内容的调整、取舍;(3)负责组织编纂人员开展业务培训和研讨,负责对编纂人员进行业务指导和检查督促;(4)组织志书的总纂工作,负责志稿的通审、通改、送审、定稿等工作;(5)负责志书出版印刷过程中的重要事宜;(6)负责推荐副主编人选。除上述规定的职责外,志书主编还要组织并参与拟订征集资料提纲和志书行文规范,承担部分志稿的编撰工作,尤其是凡例、概述、编纂始末等,是非由主编亲自动笔不可的。

  下面,笔者按照志书编纂的一般程序,对志书主编的各项工作内容作一些粗浅阐述。

  (一)草拟续志编纂工作方案

  续志编纂工作方案,也就是续志编纂总体规划。这个材料一般由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报请同级政府作为正式文件转发。由于这个文件是对一个地方的修志工作所作的总体部署,具有鸟瞰性、前瞻性和规定性,所以十分重要。

  一部续志的编纂工作方案,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编修续志的意义和目的;(2)续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应遵循的原则;(3)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换届原则及工作内容(4)续志记述的内容范围及时间范围;(5)续志体例的一般规定;(6)成书方法和编纂工作步骤;(7)志书终审原则和出版发行原则;(8)编纂经费的来源、支用及其它。

  起草续志编纂工作方案时,要注意一个问题,这就是:在文字表述上要做到言简意赅,切不可像做文章那样展开论述。

  (二)拟订续志总体篇目

  志书体例对志书篇目的基本要求是:类目全面,分类科学,标题简明,领属得当,排序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特点鲜明。续志的总体篇目是续修工程的施工蓝图,总体篇目拟订的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整部志书的编纂进程和编纂质量。因此,志书主编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1.拟订续志篇目前,要熟悉方志的编纂体例和基本特征。

  方志独特的编纂体例表现在体裁、结构和章法三个方面。具体地说,在体裁上,述、记、志、传、图、表、录等形式并用;在结构上,主要是横排门类、类为一志、以横为主、纵横结合;在章法上,重在记述、述而不论、寓褒贬和论断于记事之中,使用记述体、语体文,行文朴实、简练、流畅,关于地名、称谓、纪年等的书面表述,要符合特定的要求等。方志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区域性、资料性、综合性、连续性、体例独特性等方面。主编只有对方志的体例和特征有了深刻的认识,才能在拟订篇目时有一个宏观的把握,才会有一个正确的出发点。[Page]

  2.拟订续志篇目时,要做到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续志主编在拟订续志篇目时要有创新意识,不能照抄照搬已修志书的篇目,要根据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志(续志)制宜的原则设置门类,该增的门类要增,该减的门类要减,该并的门类要并。续志创新是修志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创新必须以继承为前提,必须与继承相结合。上述方志编纂体例和基本特征,是经过历史沉淀而形成的(包括首轮修志20年的沉淀),离开历史传统去作标新立异的“创新”,是绝不可取的。尤其是尚没有真正弄懂方志体例的同志,更不能随便做出创新之举,那样,不仅不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相反只能留下难以弥补的缺憾。

  3.篇目拟好后,不要奢望一步到位、“一订终身”。

  大体上说,一部志书篇目的形成,需要经过以下三个阶段:即草拟篇目——编纂篇目——成书篇目。志书篇目从草拟到最终确定,有一个逐步修订完善的过程,可以说,对篇目的修订伴随着志书编纂的全过程。随着志书编纂工作的深入进行,编纂人员对志书的形式和内容的认识会不断加深,对志书的篇目也就会不断做出一些增删调整。这是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的,也是首轮修志实践提供给我们的经验之一。

  (三)组织拟订征集资料提纲和志书行文规范、承担编撰部分志稿

  征集资料提纲和志书行文规范是事关志书质量的重要文件,前者关系到志书的资料性,后者关系到志书的规范性。作为统揽全志的主编,有必要、也有责任组织并参与拟订这些文件。

  此外,主编还要承担部分志稿的编撰工作。不仅要撰写凡例、概述、编纂始末,还要参与一些分志稿的编撰。主编参与分志稿的编撰,有助于主编对志书的表述方式和文体文风产生感性认识,有助于主编积累实际撰稿经验,从而使主编对编纂人员的指导更加具体、更加准确、更具有说服力。

  (四)组织开展学习、培训、研讨活动,对编纂人员进行指导、检查、督促

  1.组织学习、培训、研讨活动

  一部志书质量高低,与整个编纂班子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密切相关。因此,主编不但自己要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方志理论修养,而且要带领全体编纂人员加强理论学习,用理论来武装自己,提高自己。主编要采取各种措施,使理论学习经常化、制度化,使理论研究形成风气,结出硕果。

  提高修志人员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的途径很多,既可以派出去学习培训,也可以请老师上门辅导,但更重要的还是立足于日常的学习和研讨。这就需要主编在处理大量工作的同时,结合实际,积极筹划,认真组织。学习和培训的内容包括:政治理论,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政治经济形势分析,上级关于指导、规范方志编纂工作的文件和规章,方志编纂的知识及理论,有关方志编纂的其它方面知识等。在组织学习和培训的时候,要把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做到有的放矢,学以致用。要结合阅读志书范本和编撰志稿,议长论短,相互切磋,深入研讨,以便消化所学的知识,提高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

  首轮修志实践证明,派员外出参加各类志稿评审会,是提高修志人员业务水平的一种很好的办法。志稿评审会一般由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修志人员组成,会上所提的意见和建议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广泛性又有针对性,参加会议的人员可以从中学到很多宝贵的东西。[Page]

  2.进行指导、检查、督促

  主编既是志书编纂工作的主持人,又是当地志书编纂业务的指导人。为了保证志书高质量地如期编成,主编一方面要在业务工作中加强与编纂人员的面对面的指导(经常为编纂人员改稿,甚至要写出示范稿),另一方面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计划,并经常进行检查督促。张贴工作进度表定期公布编纂进度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检查督促方式之一;这个办法还有利于主编把握总体进程,从而使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计划性。

  (五)组织总纂志稿

  1.总纂工作的重要性及其内容

  总纂是指对已经完成的各个分志稿进行统合整饬,使之结构缜密谨严、内容浑然一体,从而形成一部完整的志稿。总纂是志书编纂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总纂工作成功与否,决定着志书总体质量的优劣。把各分志稿简单的拼合在一起不是总纂,对分志稿进行一般性地统编不是总纂。总纂是在高层次上对全部入志资料重新消化、系统加工,在分志稿的基础上进行一次再创作。这个再创作包括总体构思、完善篇目、增删资料、调整内容(处理详略、交叉、重复、摆位等)、审查观点、统一规范、修正文风、锤炼语句等。在此过程中,推倒原稿、重编重写是很自然的事情。主编的作用在总纂工作中体现得最为集中、最为充分。可以说,总纂工作最能反映称职的主编比一般编纂人员略胜一筹的思想水平、工作能力和业务技能。

  2.总纂工作的基本方法

  直接参与总纂工作的人员,一般来说应是主编、副主编和业务能力很强的少数几个人,而一般编纂人员则要以辅助工的角色听从调遣、予以配合。总纂的步骤一般是三步曲:第一步,当主编融集体智慧而形成的总纂思路变成书面方案后,全体总纂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力求做到了然于心;第二步,根据总纂人员人数将志稿切块分工,由各位总纂人员分头承担;第三步,分工人员完成纂稿任务后,由主编接手全部志稿,从头到尾对志稿的篇目、观点、结构、内容、文字和图表进行精雕细琢,仔细打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精加工或深加工。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志稿,就可以打印成册,提交评审会评审了。(这一阶段其他总纂人员也成了“辅助工”,按照主编的要求做一些配合性的工作。)这种三步曲的总纂方法是建立在有一个力量较强的总纂班子的基础上的,如果没有这样的总纂班子,就只好由主编一人“一步走”了。主编一人总纂,除了主编势单力薄、太苦太累外,也不乏有利之处,这就是瞿宣颖在《志例丛话》中所说的:“众手修书,自古难之,古人官修之志之所以能佳者,全在于一学识超卓精力弥满之人一手鉴裁。”

  3.主编在总纂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循序渐进。总纂工作有一个从分志稿到合成为整体志稿的完整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所有工作都是有序地进行的。所以,总纂工作有其序列系统性,循序渐进是总纂工作的客观要求,主编必须根据这一点来把握总纂进程,及时转换各个工作环节。如果为了赶时间、图快捷,越过某一个程序,或逆程序而为之,都会事与愿违,难得成功,甚至会造成返工。

  第二,要善于决断、敢于决断,但不要武断。古人编纂志书时就有“调剂众议难”之说,今天编纂新志仍然存在这个问题。主编在总纂工作中既是主持人又是主办人,为了使总纂工作高速度、高效率,主编必须决策果断。但是千万不要忘记,高速度和高效率是以高质量为前提的,果断一定不能武断,敢于决断还要善于决断。在志书编纂后期来到修志岗位担任主编的同志,尤其要注意这一点。如果主编没有“不耻下问”的精神,不能充分发扬民主,而过于自信、自傲,对拿不准的问题擅自拍板,志书质量必将难以得到保证。[Page]

  第三,要使全体总纂人员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总纂工作具有复杂、细致和艰苦、繁重等特点,工作负担和人的体力、精力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如果一个劲地“开夜车”、打疲劳战,过度消耗精力,不仅不会提高工作效率,反而会导致志书出现较多的差错;如果累病了,还会造成工作停顿。尤其是主编累病了的话,总纂工作将失去指挥,全局工作将受到严重影响。所以,主编在总纂工作中,一定注意不要“过劳”;同时,也不要让其他总纂人员“过劳”。

  第四,如果聘请了编纂顾问,在总纂过程中要与顾问密切配合。在与编纂顾问合作的问题上,首届修志有一种不可取的做法,即只限于在编纂工作前期,就体例篇目问题向顾问作一些请教,而在总纂时就不再与顾问联系了,直至总纂后形成了评审稿才送请顾问审读。这种做法的不妥和不利之处是:一是对编纂顾问缺乏应有的尊重,有失礼貌;二是在召开评审会时,由于顾问不了解总纂意图,不理解主编对志书的结构或内容所作的特殊处理或创新处理,会提出较多的商榷性问题,从而引起主编对顾问的不应有的误会。

  (六)组织审稿和定稿

  志书的审稿分为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通过召开评审会,邀请多方面人士对志稿进行评审把关;第二个层次是根据评审会的意见,对志稿全面修订后,将志稿报送当地政府和上一级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审查。志稿通过第二个层次的审查后,主编和副主编做好“齐清定”工作,就可以交付出版部门正式出版了。

  (七)志书的出版印刷

  之所以把志书的出版印刷工作也列入主编的工作内容,是因为主编不仅对志书的编纂质量负有责任,对志书的装帧印刷质量和校对质量也负有责任。也就是说,要使志书成为精品,不仅要编纂得好,而且要出版得好;装帧要考究,印刷要精良,格式要规范,校对要准确,还要符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关于出版志书的规定。主编对这些都要认真把关。如果主编美术修养不够深、装帧印刷知识不够多,必须聘请专业人员把关。

  三、志书主编的工作要领

  关于主编的工作要领,笔者认为要做到“三抓”,即:一抓方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二抓主体工程(设计篇目、搜集资料、编写初稿),三抓总纂定稿。

  (一)抓方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抓方志理论的学习和研究的目的在于:一是使我们的编纂实践获得理论指导;二是使我们的编纂实践升华为理论,反过来再指导我们的实践;三是使我们做到有目的探索和有继承地创新。这一抓,是抓编纂班子的“软件建设”,抓好了这一点,就会带动主体工程的建设速度加快,就会使志书质量得到保证。

  (二)抓主体工程

  主体工程中的设计篇目、搜集资料、编写初稿三项工作,是志书总纂定稿前的三幕重头戏,是整个志书编纂工作的重心所在,而且这三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相连。抓住它们,就是抓住了重点、抓住了要害;抓好它们,就不怕完成不了志书编纂任务。所以这一“抓”,是至关重要的一抓,是成败在此一举的一抓。

  (三)抓总纂定稿工作

  前面已经说过,总纂是志书编纂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总纂工作成功与否,决定着志书总体质量的优劣。而定稿工作是整个编纂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是一个决定性的环节。这一环节对工作的严谨性、周密性要求更高,对编纂人员的责任心要求更高。如果在这一环节上出了问题,那就很难得到弥补;因为定稿后就要交付印刷出版,要改正错误就只好等到志书再版或附上一纸勘误表了。[Page]

  上面所谈的三方面工作要领,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才能抓好、抓到位、抓出成效呢?根据首轮修志经验,笔者认为必须正确认识并处理好以下几个相关问题:

  第一,在整个续志编纂过程中,必须时刻不忘、牢牢把握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认真贯彻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保证编纂工作始终都在正确观点指导下进行,使志书从根本上体现社会主义时代的特征和社会主义时期新方志的特征。这是所有担任续志主编的同志必须高度重视的首要问题,这也是首轮修志实践中优秀志书主编获得成功的一条重要经验。主编只有牢牢把握住这一点,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才不会在复杂的事物面前感到困惑不安、晕头转向。

  第二,在“三抓”过程中,一定要体现出主编追求志书高质量的意识,要采取一切措施尽到最大努力,使志书做到观点正确、资料翔实、体例科学、文风端正,全面、准确、系统、深刻地反映一地自然、人文、社会的完整面貌和发展演变轨迹。追求志书高质量的意识,应当贯穿于修志的全过程,体现在所有的编纂环节中。主编在这方面一定要为全体编纂人员做出表率,并经常予以提醒和强调。不难想象,如果只图快不图好、一门心思走捷径的倾向在编纂班子中形成风气,将会编出什么样的志书。如果真的是那样的话,我们的修志工作将会遭受到多么大的损失。

  第三,主编在致力于“三抓”的同时,还要注意在“辅助工程”工程上下点工夫,这个“辅助工程”就是上下左右的协调工作。对外要争取上级领导和有关单位对修志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对内要加强与本单位党政领导、副主编和编纂人员的沟通与交流。尤其要处理好与本单位主要行政负责人的关系,要记住修志是政府行为,而不是民间行为或个人行为,主编必须接受行政上的领导,要经常向行政领导汇报工作情况,争取行政领导的支持,并在行政工作方面给予积极的配合。主编若能兼顾好这类“辅助工程”,便能争取到一个左右逢源的大环境及和衷共济、相互支持配合的小环境,从而使主体工程得以顺利进行。

  (原载《西藏地方志》2002年第2期)

责任编辑:孙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