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这次全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扩大)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十一五”时期我省史志工作,表彰先进,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刚才,宪章同志作了工作报告,会议表彰了全省地方史志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在此,我代表河南省人民政府,向受表彰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地方史志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全省地方史志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增强做好史志工作的责任感
地方志是全面系统记述区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历史与现状的文献,在储存信息、传承文化、服务当代、垂鉴后世等方面具有独特作用。持续不断地编纂地方志,是我国独有的延续两千多年的优良文化传统。河南地方志作为了解河南乃至中国历史、社会变迁的重要资料,是系统研究中原文化内容全貌、发展变化、区域特色及其成因的重要工具,是满足群众文化需求、构建特色文化支撑体系、建设华夏历史文明重要传承区的重要载体。
1981年11月以来,我省地方史志工作伴随着改革开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骄人业绩。尤其是“十一五”以来,全省各级地方史志机构和广大史志工作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积极拓展修志用志领域,全面协调发展史志事业,形成了编修地方志书、编纂地方综合年鉴、编辑地情资料书刊、传播地情资料信息的史志工作新体系,开辟了纸质与数据化、文字与影像、志书与互联网新媒体相互结合、互为补充的修志用志新格局。截至2010年底,第二轮《河南省志》已成稿99%,市县两级成稿93.5%,二轮修志工作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各级综合年鉴达115种,比“十五”末增加72%,各省辖市均编纂了本级综合年鉴,60.8%的县(市、区)出版了综合年鉴;创办了《河南大事月报》,建立了全省地情信息库,出版地情书籍500余种,进一步拓宽了史志工作空间,在服务领导决策、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史志工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三级志书续修工作进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和单位进度较慢,影响了全省整体工作进程;一些志书把关不严,文稿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个别地方基础能力建设滞后,服务能力和水平有待提升。对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十二五”时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史志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随着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修志编鉴任务将更加繁重,社会对史志资料的需求也将更加旺盛,史志工作空间广阔、大有可为。省政府对史志工作非常重视,近期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研究,原则通过了《河南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为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提供了有力保证。全省广大史志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创新的思维、务实的举措、扎实的作风,积极做好史志工作,振兴史志文化,不断提升中原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注重质量,精益求精做好修志编鉴工作
修志编鉴作为基础性工作,事关史志工作全局。要发扬优良传统,坚持改革创新,严格质量标准,着力打造精品志书。要全面完成第二轮志书编纂任务。编纂出版第二轮省、市、县三级志书是“十二五”时期我省史志工作的中心任务,目前这项工作已进入最后攻坚阶段,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落实工作责任,强化保障措施,抽调精干力量,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十二五”全面完成各项任务。同时,要适时启动全省乡镇志的编纂工作,不断拓宽我省修志新领域。要搞好年鉴和大事月报编辑出版工作。“十二五”期间,年鉴工作要进一步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加大创新力度,提高编纂水平,加强经营管理,在确保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经济效益。县(市、区)级史志办已开展年鉴工作的,要继续巩固成果、提高质量,尚未开展的要尽快启动,推进年鉴工作的经常化。要不断丰富完善全省大事月报编辑内容,充分发挥大事记服务现实的作用。尚未开展大事月报工作的市、县(市、区),要强化措施、加快推进,尽快实现我省大事月报工作普及化。要在提高质量和水平上狠下功夫。志书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各级史志部门要牢固树立精品意识,正确处理质量和进度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做到进度服从质量,决不能为了进度而牺牲质量。要以对社会、历史和后人高度负责的态度,弘扬科学精神,培养科学作风,倡导科学方法,全面、客观、准确地记载历史,真实反映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确保史志真实可信。要按照评审定稿程序,明确各级编纂人员的职责,认真征求专家和行家的意见,切实把好志稿的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努力把志书打造成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文化精品。
三、夯实根基,加快推进史志基础设施建设
数据库、网站、方志馆等设施既是史志的重要载体,也是史志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构建完善的史志基础设施体系,努力实现史志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要加强数据库建设。省史志办要不断丰富省情数据库内容,抓紧对全省史志系统收集的地情资料汇总整理、输录入库,切实提升服务社会的水平和能力。已经建立地情数据库的省辖市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数据库内容,尚未建立地情数据库的省辖市要尽快启动这项工作,确保按期完成“十二五”建库任务。要加强网络化建设。省史志办要积极筹建地情信息局域网络,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建成沟通省、市、县三级史志办的地情信息系统,全面实现我省方志资源共享。有条件的县(市)要尽快建立地情网站,为全省地情信息普及与利用夯实基础。要加强方志馆建设。方志馆作为保存、展示史志资料的场所,是史志事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设施。已经建立方志馆的地方,要进一步增加馆藏、改进设备、完善功能,使之成为当地地情文献的收藏、编研和咨询服务中心。尚未建立方志馆(室)的地方,要尽快制订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尽早筹建,为史志事业繁荣发展提供保障。
四、改革创新,提高史志开发利用水平
要坚持修用并举的工作方针,加快完成地方志工作由传统、阶段性、单一的修志业务向与现实紧密联系、长期性、全方位的复合型事业转变,推进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随着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不断推进,各地要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加强方志资源的二次开发和利用工作,努力创新服务手段,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真正做到修以致用。要紧紧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围绕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面向读者市场,以用志项目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地情开发工作,争取每年完成一至两项重大用志成果,使史志成果成为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要以《当代河南名片》系列丛书为突破口,科学论证、精心策划,组织编辑出版高起点的系列地情丛书。要以建党90周年为契机,编辑出版《中原崛起之星—河南英模人物》、《中原崛起之光—河南红色旅游》等系列丛书。积极开展旧志整理与开发工作,启动历代河南旧志集成整理工程,摸清家底、拟订计划、加快实施,力争在“十二五”完成工作任务。积极引导各行业各阶层的读志用志活动,推进志书进学校、进机关、进厂矿、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提升方志文化的影响力,拓宽服务现实的新领域,提升史志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五、加强领导,营造史志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地方史志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史志工作摆上位置,精心组织、密切配合,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推动史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一要强化组织保障。官书官修是地方史志工作的重要属性。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的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各级地方史志工作机构的作用,为做好地方史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要组织力量,科学制订好《河南省地方史志工作“十二五”规划》,为新时期我省史志事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要密切协作。史志工作涉及行业多、学科多,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协同配合和广大专职、兼职史志工作者的团结协作。要继续落实好承编责任制、主编责任制、目标责任制等行之有效的制度,明确工作职责,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确保按时完成所承担的各项任务。省史志办要全面掌握全省修志、用志情况,切实加大督促指导力度。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地方志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史志工作的浓厚氛围。三要加强队伍建设。编史修志是一项专门学问,需要大量专业人才,没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修志工作就难以高质量完成。要建立完善发现人才、凝聚人才、造就人才和用好人才的科学机制,加强教育培训和学习交流,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热爱史志工作的修志队伍,不断提高修志用志质量和水平。
同志们,编修地方史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做好史志工作,使命光荣、意义重大。全省广大史志工作者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四个重在”实践要领,锐意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推动史志事业再上新台阶,为建设中原经济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