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省级动态

河南省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来源: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时间:2008-07-28分享:

编者按:为进一步加强全国第二轮修志试点单位的工作,促进各试点单位出成果、出经验、出人才,推动第二轮修志工作的深入开展,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于2008714~19日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召开了2008年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试点单位经验交流会。会议由内蒙古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承办,全国各省、市、区80多人参加了会议。河南两位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汇报发言,现将《河南省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登出,以便于全省各级修志机构了解情况并再接再厉、进一步打好续志攻坚战。

河南省第二轮修志试点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

2008715

河南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的指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贯彻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依靠全体修志工作者的努力,坚持以质量为中心,以续志为重点,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确保了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健康有序进行。

一、工作进展情况

近年来,全省地方史志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好中求稳,扎实推进,使第二轮修志工作继续沿着又好又快的发展轨道顺利前进,取得了可喜成果。

(一)省志编纂工作稳步推进。本轮《河南省志》于2001年正式启动。前期侧重于抓进度,在培训队伍、搜集资料、编写志稿阶段,大部分单位进展迅速;后期侧重于抓质量,在反复修改、评审加工、总纂定稿阶段,好字当头,好中求稳,稳中求快。截至目前,在《河南省志》88个承编单位中,累计已成稿83个单位,占总数的94%;已评稿68个单位,占总数的77%;已送审42个单位,占总数的48%;已基本定稿28个单位(30部分志),占总数的32%;还有5个单位正在编写,占总数的6%。

(二)省辖市志编纂进展顺利。省史志办针对不同情况坚持分类指导,抓进度督导并举,抓质量严评细审,经过广大史志工作者共同努力,截至6月底,全省18个省辖市已拿出志稿16部,占总数的89%;其中商丘、濮阳、平顶山、洛阳、鹤壁、焦作、新乡等7部已正式出版,占总数的39%;安阳、漯河、郑州、三门峡等4部已正式评审,占总数的22%,有望年内送审出书。

(三)县(市、区)志发展态势良好。河南省规划县(市、区)志共150部,省、市两级志办注意区分不同类型和特点进行指导把关,划区片整体推进,抓典型鞭策后进。在统筹兼顾、整体推进的前提下,坚持“又好又快”、“好”字当头。许还平主任经常反复强调志书质量,并要求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辩证关系。各地高度重视、严评细审、确保质量。截至6月底,累计已成稿143部,占总数的95%;已评稿93部,占总数的62%;已正式出版54部,占总数的36%。

(四)其他各项工作呈现新的局面。全省地方史志机构共出版综合年鉴85种(含省和18市、67县市区),占省、市、县总数的48%;全省共编印出版《大事月报》或《月鉴》36种(含省和11市、24县市区),占省、市、县总数的20%;省方志馆完成了图书管理数据化、书目检索自动化、省情数据库软硬件的安装调试和省情网站的进一步完善;洛阳、平顶山、安阳、新乡、三门峡、郑州、濮阳、鹤壁、信阳等9市先后开通方志地情网站或网页;在方志资源开发方面,省史志办与省志繁简配套的《省志资料系列丛书》、郑州的“炎黄文化研究”、洛阳的《图说洛阳系列丛书》、濮阳的“志书六进工程”、南阳的《南阳百科辞典》等用志活动,拓展用志领域,创新服务内涵,成为服务现实的亮点。

去年3月,中指组常务副组长朱佳木考察河南,对我省地方史志工作从七个方面给予充分肯定:一是进度较快;二是成果突出;三是修志队伍作风好、素质高;四是重视用志工作;五是各级党委政府关心、重视、支持地方志工作;六是注重加强制度建设;七是《河南大事月报》,赋予地方志工作新的内容和职责,提高了地方志工作的地位。今年初,新一届省政府组成后,分管我们的宋璇涛副省长即对我省史志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充分肯定了我省史志工作取得的成绩,认为我省修志工作突出之处在于:一是工作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围绕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做了大量工作,成效非常显著。二是拥有一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完全适应地方志工作、值得信赖的修志队伍。并对全省史志工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省第二轮修志工作虽然整体形势喜人,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修志工作的保障条件在一些单位和地方仍未落实,影响了修志进度,个别地区单位没有实现制定的预期目标。二是由于当地政府换届等相关原因,急于出书的倾向有所抬头。三是有的省辖市对所辖县(市、区)志稿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志书存在质量问题,印刷出版中的校对差错不容忽视。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对我省三级志书编写工作,这两年的总体要求是:严格督查促进度,严评细审保质量。鉴于省志和市县两级第二轮修志工作的特点,又分别提出了不同的要求。

(一)全面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一是继续深入学习和宣传《条例》,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利用各种培训机会,努力提高社会各界对《条例》的认知度,并在今后与地方志有关的工作中做到知法、懂法,自觉地依法办事。在《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之际,全省各省辖市及部分县(市、区)相继开展了纪念活动,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大宣传贯彻的力度,提高依法修志的理念。二是各级地方史志机构认真履行《条例》赋予的各项监督管理职能。不仅本级本部门带头遵守了《条例》,而且监督本行政区域内下级地方志机构依法办事。通过执法检查、监督规范社会上的修志行为,及时清理和杜绝了各类违法修志行为。三是各级史志机构对照《条例》的规定,以制度建设为重点,全面回顾和审视自己的行为,认真找出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对不符合《条例》要求的,逐一改正,加以完善,规范依法修志行为。

(二)加大省志攻坚力度。一是努力推进省志工作进度。省志编纂目前处于评、审、修、撰多头交叉并存的重要阶段。按照省志编纂“十一五”规划要求,将年度目标分解为开好评稿会议、提高送审质量、搞好审定加工、配合审定校核、消灭撰写空白点、完成人物志组稿和终审、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等7项具体指标,把工作重心放在审定志稿和消灭空白点上。采取上门、电话、开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先后到相关单位指导、协调和推动工作。二是合力开展省志业务攻坚。对每部志稿的框架结构、观点体例、标点符号、目录图表,逐字逐句审查,逐段逐条加工,不放过一个数据和疑点。三是大力推动省志资料系列丛书编修。编修省志资料系列丛书,对稳定省志各承编单位修志队伍、促进修志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也是修用并举的充分体现。截至目前,省直有33个单位已正式启动编修部门志并已正式出版4部,有20个行业系统推动基层单位修志并已出版160多部公安、学校、企事业基层志,有20多个单位编修了多种专题资料,有24个单位编修了行业年鉴。四是认真搞好年终督查工作。每年第四季度都针对不同情况制定《河南省志督查工作实施方案》,分别采取以省志各承编单位自查和会议督查、上门抽查相结合的方式,重点督查特别困难的单位。

(三)严把市县志书质量关。一是严格督查促进度。省史志办注意针对后进单位情况,及时向主管省长做出专题汇报,由省政府分管秘书长亲自打电话督促并解决问题。郑州、洛阳、鹤壁、新乡、安阳、濮阳、平顶山、焦作、三门峡等市对工作进度抓得紧、成效显著。2007年底,省史志办又专门发出开展年终督查工作的通知,并提出了从十个方面进行量化考核的自查要求及评分标准。总体上看,各省辖市都能认真总结,严格督查,对所辖县(市、区)的第二轮修志工作督促检查指导情况良好。二是严评细审保质量。省市志办严格执行三级审核验收制度,对不符合评稿条件的,决不轻易评议,不符合送审要求的,坚决退回。全年,共有7部送审稿被省志办退回,有的甚至三退其稿。各市评议审查志稿坚持标准,把关较严。各地在市县两级志书的编纂、审核、校对出版过程,建立了严格的质量责任体系。郑州市史志办的“三校三对”经验值得借鉴。由于工作细致、准备充分,提交省评的《郑州市志》、《郑州市金水区志》稿等均获得了较好的评价。安阳、许昌、洛阳、平顶山等市对县(市、区)志质量实行严格的内评、市评、省评制度,达不到标准决不往下进行。三门峡市在市志修改过程中,结合实际制定了改稿注意事项38条,对出版后存在问题较多的《陕县志》责令修改重印,修订完善版已进厂印刷。

(四)不断加强业务研讨。随着我省三级志书的编写出版工作已经进入攻坚阶段,省史志办提出各级史志办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进一步加强队伍的业务研讨和培训工作,及时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重点提高市县两级修志人员在处理文字、数据、表格、图照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继续发挥好《河南史志》的业务指导和学术交流作用。各省辖市也要通过办班培训、以会代训、以研代训等形式,切实提高修志队伍的整体素质。去年9月,成功举办了150多人参加的志书质量研修班,仅今年上半年就举办省、市、县三级的评稿会就有8个,与会修志人员达300多人次。在省志工作方面,相关处在《河南史志》、《河南省情网》、《中国地方志年鉴》、《河南年鉴》、《文史天地》及其他书刊、评稿会上共发表史志文章、评稿意见60余篇次,派出人员为厅局和其他修志单位讲课培训550多人次。多数同志在评稿会前都能仔细阅读志稿,认真撰写并打印出评议意见。今年下半年,我们将开展“创优工程”活动,以促进今后志书质量。

三、基本经验体会

河南是第二轮修志工作启动最早的省份之一,勇于探索、不断总结、正确吸取经验、善于接受教训成为河南修志工作的基本特点。在这几年的修志实践中,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制度建设是事业的保障。在“以法治国”大环境下,我们深刻认识到,修志事业长期发展的根本保障,在于制度建设。为搞好修志业务中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第二轮志书编纂工作开始后,我省先后建立了承编责任制、主编负责制、年终督查制、督查通报制、三结合评稿制、三审定稿制、审核验收制、驳回重修制、责任追究制等规范要求,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印发《关于认真搞好第二届河南省志编纂工作的通知》、《关于建立第二届三级志书编纂督查通报制度的通知》;省史志编委会先后印发《第二届〈河南省志〉编纂方案》、《第二届〈河南省志〉承编责任制实施办法》;省史志办先后印发《河南省续志编纂实施细则》、《河南省第二届三级志书行文规范》、《河南省第二届三级志书印刷设计方案》、《关于加强地方史志工作为现实服务的意见》、《关于河南省第二轮市、县志审核、验收的规定》等等。《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我省迅速对学习贯彻《条例》做出部署,并全力推进我省地方志立法的进程。依据国务院《条例》精神,针对我省需要明确和解决的主要问题,省史志办起草的《河南省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草案)被列入立法调研计划,目前已完成立法调研工作。以制度为保障,使我省地方史志工作在整体上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二)队伍建设是成败的关键。素质决定质量,队伍决定成败。在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我们始终把提高队伍素质放在重要位置,想方设法加强全省史志队伍的建设。省史志办先后举办9期高层业务培训班,100多期基层业务骨干培训班,还有数量更多的以会代训、以研代训、以评代训等等。几年来,我省共有139个修志单位和309位个人分别被人事部、中指组和省史志编委会、省人事厅、省史志办评为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获奖单位和人数居于全国前列。其中1个单位被人事部、中指组授予“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称号、9个单位被中指组授予“全国方志先进集体”、21位同志被授予“全国方志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多年来,我省广大修志工作者以崇高的使命感,数十年如一日,殚精竭虑,寒暑不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如今已经成为一支思想好、业务精、作风硬、能够胜任地方史志工作的专业队伍,为搞好我省第二轮修志工作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三)改革创新是实践的灵魂。修志是中华民族两千多年优良文化传统,编修新方志必须在继承基础上进行创新。二轮修志即使与首轮修志相比,无论是背景、条件,还是任务、手段,方方面面都有了很大的不同,新生事物层出不穷,社会面貌日新月异,因此必须与时俱进。改革是动力,创新是灵魂。只有不断地改革创新,才能修出真正受欢迎的高质量志书,才能真正使方志之树常青。因此,我们在本轮修志实践中,一是从始至终注意加大理论研究力度。开始时我们围绕续修初期的主要问题,每年至少召开一、两次续志研讨会,主要就续志的指导思想、名称、时限、容量、内容、资料、结构、体裁、体式以及篇目设计等进行研讨和交流。随着续志工作的推进,针对编修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突出的共性问题,我们每年都至少举行一次全省性的大型续志质量研讨会。二是大力倡导方方面面的改革创新。我们先后在全省范围内,深入而系统地探讨了续志内容的改革创新、续志结构的改革创新、续志体式的改革创新、续志资料的改革创新、续志版本的改革创新、续修手段的改革创新、用志手段的改革创新等许多专题,努力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三是自觉用实践中的新理论作修志实践向导。我们经常深入编写第一线,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及时发展、研究、解决编写当中的难点和热点问题。同时注意发挥《河南史志》的理论研讨和业务指导作用,力争使每个修志单位的编写工作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

(四)体现特色是时代的要求。为体现时代特色,我们对第二轮志书体例及有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有益探索和研究。以省志为例,《河南省志》的设计定位是“全面反映上个世纪的第三次历史巨变”,也就是完整反映20世纪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时间断限为1978—2000年,与首轮省志交叉9年。主体结构按生态文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四大板块安排。体例形式采取“篇章节与条目结合体”:让篇章节管逻辑,加强宏观调控;让条目管内容,强调存史价值。具体内容以“四述加三目”作为记述实体:“四述”即全志有总述,篇下有综述,章下有概述,节下有简述,共同构成全志的综合系统,后三述也被定性为综合性条目;“三目”指三种条目,即综合性条目、主体性条目、典型性条目。三种条目在功能上是面、线、点的关系,分别反映某项事业的宏观、中观、微观情况,总体上构成一个立体社会空间,体现出社会的广度、深度和闪光点。近几年来,河南省在指导续志工作中研究和涉及到的热点难点问题很多,如:关于续志的指导思想,关于续志时限的掌握,关于续志容量的控制,关于续志的体式体裁,关于篇目设计中的分类,关于立足三个高度,关于突出三个特色,关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保障体制改革的内容及设置,关于对内对外开放的内容及设置,关于反映经济多元化,关于反映非公经济、民营经济及乡镇企业,关于反映“三农”问题,关于城镇居民生活及总体小康,关于志稿的政治倾向及宣传色彩,关于交叉重复问题的处理,关于统计指标及其分类标准在志书中的应用,关于人物志及城市区志的编写,关于精品志书的标准问题等等,我们都逐一加以研究,予以解决。

(五)质量始终是志书的生命。从续修工作一开始,我们就明确提出,要正确处理好进度和质量的辩证关系,总体上既抓进度又抓质量,但最终着眼点必须是质量。在二轮修志的前期准备阶段,我们提出要掌握好工作节奏,既要重视抓紧,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急于出书,要扎扎实实做好“五项准备”(即思想准备、理论准备、组织准备、资料准备、技术准备)和“六个落实”(即组织落实、队伍落实、责任落实、培训落实、篇目落实、条件落实)。中期进入续志攻坚阶段,我们提出以质量为中心、以续志为重点、努力抓好队伍素质的提高和志稿质量的提高,强化质量意识,建立健全续志质量监督保证体系。开展“质量年”活动,要求省市县三级修志单位集中开展一次以质量为中心内容的学习、教育和检查活动。省史志办提出各级要建立健全续志质量监督保证体系的要求,并出台了全面实施精品战略的8项措施。对于许多市县和单位在完成初稿、进入评审修改的攻坚阶段后,我们都一次次提醒,质量是检验续修工作的最终标准,既要抢时间、抓进度,更要重质量、创精品。绝不能因为赶进度而忽视了质量,绝不能在续志上搞短期行为、搞所谓的形象工程甚至“豆腐渣”工程。要求全省严格贯彻《关于第二届三级志书审校、出版、印刷的意见》规定,坚持续志驳回重修制度以及分级把关、层层负责的责任追究制度。实践证明,这些年来,我省续志工作在进度和质量关系的处理上,认识是正确的,措施是有力的,成效也是明显的。

(六)科学发展是事业繁荣的要求。思路决定出路,河南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只所以取得许多成绩,其重要原因就是坚持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这个指导思想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推动地方志事业又好又快发展。进而我们提出:地方史志事业要坚持科学发展,必须突出一个“好”字,就是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进度、质量、效益都好。要坚持“好”字当头、“好”中求快,努力做到“四个好”,即史志成果好、开发服务好、基础建设好、队伍状态好。我们的工作思路就是狠抓“四个两手”,落实“两个建立”,实现“六业协调发展”。狠抓“四个两手”,即狠抓机关建设的两个文明(物质、精神),狠抓史志成果的两种效益(社会、经济),狠抓地方志工作的两大任务(修志、用志),狠抓年度工作的两项指标(业务工作、增收节支),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落实“两个建立”,即建立机关工作竞争激励机制,形成人人干事创业的局面;建立地方志信息化、数据化、网络化系统,形成省情的收藏、编研、咨询、服务中心。实现“六业协调发展”,即以志鉴为龙头,努力做到“志、鉴、报、库、馆、用”六业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史志事业的创新能力、工作活力和综合竞争力,逐步实现由传统的、阶段性的、单一的修志业务向与现实紧密联系的、长时期的、全方位的复合型社会服务事业转变。这一指导思想和思路,既吸取了首轮修志的成功经验,同时又与时俱进不断刷新内涵,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这一基本思路,不断结合新的工作特点,将具体业务细分量化,狠抓落实,使全省地方史志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