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河南省地方史志办公室关于转发濮阳市史志办《围绕中心找定位,服务大局谋作为》一文的通知

来源:时间:2017-01-10分享:

豫史志〔2017〕2号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地方史志办公室(局):

近几年,濮阳市史志办牢固树立“小舞台大服务”“有为才能有位”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明晰定位,在做好修志编鉴主业的同时,积极融入全市大局,主动对接中心工作,服务濮阳赶超发展,受到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赞誉。承办了市委、市政府交办的“中华帝都”称号的申报,并获得命名。是全市党员教育专线建设成员单位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单位。先后主动和市政府、市委组织部、市纪委等部门合作,编纂出版地情书,市委书记何雄两次为地情书作序,扩大了地情成果服务社会的成效。《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被市纪委明确为全市干部廉政教育读本。全办连续四年(2012年-2015年)获市委、市政府综合考评先进单位。

现将濮阳市史志办《围绕中心找定位,服务大局谋作为》一文转发给你们,希望能够在各地史志工作开展当中有所启发。

 

 

2017年1月9日

 

 

围绕中心找定位 服务大局谋作为

濮阳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修志问道启未来,唯有文史足千秋。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濮阳地处黄河文化、中原文化、齐鲁文化、燕赵文化的交汇点,形成了海纳百川、兼容并蓄、博大厚重的地域文化。濮阳文化类型多、内涵厚、特色鲜明、传承价值大,尤以龙文化、杂技文化在全国最负盛名。

近年来,濮阳市地方史志系统牢固树立“小舞台大服务”“有为才能有位”的发展理念,解放思想,明晰定位,在做好修志编鉴主业的同时,积极融入全市大局、主动对接中心工作、服务濮阳赶超发展,突出把地情文化开发利用摆上重要位置,采取得力措施推进实施并取得初步成效,受到市领导的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赞誉。先后获全省史志工作先进单位、全省用志工作先进单位、全市目标管理先进单位、全市重点工作考评三等奖等称号,连年保持市级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一、站位全局,明确职责定位

(一)提高认识。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新濮阳,是濮阳市委确定的发展战略和奋斗目标,“四个濮阳”建设奏响了濮阳赶超发展、科学发展的最强音。市史志办党组认为,挖掘整理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先进文化,增强濮阳文化的软实力,是史志部门的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发展所需,开发利用编史修志中积累形成的地情资料和志鉴图书,化存量资源为共享资源,是史志工作者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重大政治责任。

(二)重点转移。2005年12月,《濮阳市志》出版,标志着濮阳市本级修志工作告竣。除1个县外,县区续志任务全部完成,每年出版1卷综合年鉴、每月编纂1期大事月报成为修志主业。志书出版后,市县两级史志部门在地情文化开发利用方面尽管也作了一些尝试,但由于缺乏规划、稿源不足、关注度底等原因,力度小,进展慢,效果甚微。2012年初,市史志办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后,对全市地方史志事业面临的形势与任务、优势与劣势、挑战与机遇进行重新审视,感到史志工作重点如果仅仅停留在、满足于年鉴和月报的编纂出版上,史志工作就会游离于中心工作之外,将对史志职能的发挥、史志队伍的成长、史志事业的发展非常不利。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市史志办党组提出全市史志工作应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谋篇布局,做足文章,重点由修志向用志转移,形成修用并举、上下联动、协调发展、整体推进的生动局面。

二、借力发展,做好顶层设计

(一)争取支持。市史志办主动汇报工作,让市领导随时掌握全国、全省史志事业发展规划和动态,提出发展规划和工作思路,争取市领导的更大支持。濮阳市委、市政府对史志工作十分重视,研究解决史志工作的实际困难和存在问题。2013年7月,市政府批复建设市方志馆,规划面积约5000平方米,为史志事业发展改善硬件条件、拓宽服务领域提供保障。2014年,市政府出资建成濮阳地情数据库。在一般预算支出减少的情况下,史志事业经费未减反增。2015年初,市委编办又批复市史志办成立地情信息科。2016年初,《濮阳杂技志》编纂工作纳入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这是地情文化开发项目首次列入全市发展规划“大盘子”。同年10月,《濮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规划(2016-2020)》以市政府办公室文件予以印发。

(二)主动联合。我们借势借力,主动与领导机关和有关部门联合,共同研究开发地情文化。2015年下半年至2016年10月,与市政府办公室联合编纂《濮阳历史上的名人》,与市委组织部联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文广新局联合编纂《龙都历史文化》,与市纪委联合编纂《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以联合下文的方式启动编纂工作,其间根据工作进展共同协商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做到工作部署、推进机制、质量要求“三落实”。市委书记何雄亲自为《龙都历史文化》《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两书作序,寄语全市党员干部加强历史文化学习,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

(三)制定规划。按照综专结合、分块推进的工作思路,我们对接濮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和完善濮阳市地情文化开发利用中长期规划,主要包括名人系列、旧志系列、专题系列、综合系列等。规划对接招商引资、项目论证、旅游开发、特色节会等中心工作。按照编纂出版规划,制定出版周期,统筹编辑力量,实施有序开发。我们提出长短结合、一年一本的要求,有序推进编纂出版计划的落实。对出版周期长的提前安排,力争两年内出版。每一项编纂出版任务,都是统筹协调、交叉作业、分步实施,做到不窝工、不等工、不停工。目前,我们正在谋划《濮阳地名志》等图书。力争2020年第三轮志书启动前,市史志办累计出版地情图书10部,全市史志系统累计出版地情图书达到40余部。

三、创新机制,保障编纂质量

(一)组建智库。近年来,全市史志队伍处于新老交替的换挡期,年轻编辑成为工作主力。我们提出以老带新、借力发展的思路,在锻炼年轻编辑的同时,注重内外结合、上下联动、合力攻坚。通过调查摸底和力量整合,组建“史志智库”,其中包括史志专家、党史专家、文化学者等。专家成员参与地情文化开发的论证评估、内容编纂和学术指导。

(二)完善机制。在首部《濮阳市志》和《濮阳年鉴》编纂过程中,总结提炼出包括明晰责任、制度保障、节点控制和兑现奖惩为内容的一整套运作机制和考评体系。地情文化开发工作中,我们借鉴、完善这一工作机制。项目主编明确后,由主编选聘人员,组成项目组(编辑部)。编委会赋予主编协调、调研、奖惩等权力,项目组对编委会负责。制定项目运行图和时间表,实行台账管理、动态管理。项目组成员可参与另外项目的工作,但不能影响本项目工作。项目组制定编纂规范和工作制度,定期召开学习会、汇报会、评估会,质量进度实现可控制、可操作。

(三)学术支撑。随着地情文化开发领域不断扩大,对地情文化学术研究越来越迫切。我们一直重视史志理论研究,加强与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的横向联合,加强与高校的学术合作,经常参加省级以上学术活动。我们还先后到山东临朐、河北沧州、湖北武汉、江苏扬州和开封、三门峡、信阳、宝丰等地,学习考察史志工作特别是地情文化开发方面的经验。研究成果在地情文化开发的运用,增加了濮阳文化的内涵和文明传承的品位。

四、五年为功,结出丰硕成果

经过五年锲而不舍、持续攻坚,濮阳市地情文化开发取得阶段性成果,同时我们紧贴全市中心工作,拓宽服务渠道,着力做好地情文化利用这篇大文章,让其发挥资政育人、服务现实的作用。

(一)图书成系。2012年以来,全市地方史志系统共编纂出版30余部地情图书,其中市史志办编纂出版了《濮阳红色记忆》《魅力濮阳》《濮阳历史大事纪年》《濮阳历史上的名人》《清咸丰·大名府志校注》《龙都历史文化》《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等7部地情文化丛书,发行总量达到3万余册,成为濮阳市地方史志事业发展的一大亮点。《濮阳历史上的名人》还开发出电子图书,借助手机客户端,在音乐背景下可领略濮阳名人先贤的道德风范和历史功绩。

(二)服务有方。修志为用。全市史志系统拓宽服务渠道,让地情开发成果服务领导、惠及社会。一是参与重大活动。2012年,濮阳市史志办通过论证濮阳在上古文明的地位,并邀请中国古都学会专家来濮参加二月二高端文化论坛,为濮阳获“中华帝都”称号作出特殊贡献。二是参与中心工作。先后为濮阳市城乡规划馆、引黄入冀补淀、晋豫鲁铁路等工程建设提供第一手地情资料。地情图书作为礼物赠送外地嘉宾和客商,直接服务招商引资工作。市史志办被市委组织部列为全市党员教育专线建设成员单位,被市文明委确定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单位。濮阳县史志办直接参与五代城墙保护提升、澶州州署复建、八都坊街提升改造、开州古城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台前县史志办参与张公艺百忍文化旅游开发。三是利用濮阳地情网,有计划地上传濮阳地情文化信息,同时公布热线电话,受理地情文化方面的咨询。四是全市史志系统组织开展以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军营为内容的“六进工程”,赠阅地情图书,开办地情讲座。《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编纂工作启动后,我们专门向全市教育系统征集家风故事。全市中小学生踊跃写稿,晒家风,亮家教,分享快乐,推动了全市廉洁教育和家风建设。华龙区党史地方史研究中心在区委党校开办地情专题报告,并举办华龙区建党95周年知识竞赛。

(三)社会好评。地情图书出版后,我们除了利用新华书店发行外,还在第一时间向市四大班子领导、县区和市直单位赠阅发行,受到广泛好评,也扩大了史志工作在社会的影响。2015年底《濮阳历史上的名人》出版后,社会反响较大。市领导责成再版加印3000册,向市人大代表、市政协委员和各大宾馆赠阅。2016年7月出版的《龙都历史文化》印刷8000册,被市委组织部明确为全市党员教育读物和党校主体班教材,并向全市乡科级以上单位赠阅。2016年10月出版的《濮阳家训与家风故事》印刷1万册,市纪委明确为全市干部廉政教育读本,下发全市科级以上单位。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五年多地情文化开发利用的实践和探索,我们的体会是事在人为、史志事业也可以大有作为。只要不忘初心、不忘根本,忠于职守、敢于担当,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在围绕中心找准定位,在服务大局上谋求作为,史志这个小舞台一样能够演绎精彩、缔造传奇!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