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6月21日

|

您当前所在位置: 河南省党史方志网 > 工作动态 > 通知公告

关于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来源:本室时间:2014-06-27分享:

中指组字〔2014〕6号

 

关于学习贯彻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精神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志编委会(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志办公室、全军军事志指导小组办公室、武警部队编研部:

经国务院批准,2014年4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作总结讲话。会议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对这次会议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时的重要讲话作出了部署,总结了过去五年地方志工作的主要经验,明确了到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布置了今后五年地方志工作的主要任务。现将王伟光同志所作工作报告、李培林同志总结讲话和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和贯彻落实。

各地、各单位在学习贯彻中,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抓住机遇,抓出实效,推进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取得更大的进步。有关情况请及时报送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2014年5月21日

 

 


  

发扬成绩  谋划长远

奋力书写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篇章

——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2014年4月19日)

王伟光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这次会议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在会议召开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转达李克强总理对本次会议的关心,作了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充分肯定地方志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刘延东副总理在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地方志工作的同时,对继续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进一步强化开发利用的总要求。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对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五届一次会议要求,总结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五年来的工作,分析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明确地方志事业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的工作任务,审议《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集思广益,再接再厉,努力开拓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五年来的地方志工作

自2008年11月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至今,已有五年多的时间。五年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革大局,辛勤耕耘,奋发有为,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地方志事业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好局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修志工作取得重大成果。

经过五年来攻坚克难的扫尾工作,首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全国累计出版规划内省、市、县三级地方志书5800多部。首轮修志硕果累累,开创了我国方志编修的崭新局面,是中国方志发展史上的壮举,也是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盛事。

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深入展开,部分地区已经完成修志规划任务,其中广东省全面完成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五年来,全国出版规划内三级地方志书1000多部,累计出版1400多部;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编修成果丰硕,累计出版2万多部;乡镇志、村志编修方兴未艾,累计出版4000多部。水利、海关、铁路、民航、气象、煤炭、石油、烟草、文物等系统的修志工作稳步推进。全军第二轮修志任务基本完成,启动军事大事记和《中国军事地理志》《中国边海防志》编纂工作。武警部队积极推动第二轮武警志编修工作。受国务院委托、由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牵头组织编纂的《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心支持和全志编委会、各分卷编委会的有力领导下,经过近百个参编单位几千名编纂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全部11卷约1500万字的编纂任务,即将交付出版。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积极开展修志工作调研,不断加强业务指导;组织召开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第二轮省级志书编纂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修志工作试点经验交流会议,总结交流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推动《地方志书质量规定》的贯彻落实。各地不断加大资料搜集力度,充分发挥主编和总纂的作用,完善志稿评议制度、审查验收制度和质量评估制度,编制编纂规范、编纂指南和编纂手册,开展志书质量建设年和优秀志书评比活动,努力提高志书编纂质量。

第二,年鉴工作快速健康发展。

地方党委政府对年鉴工作更加重视,下发文件、增加经费、召开高规格的年鉴工作会议,逐步理顺地方综合年鉴管理体制,大力推动年鉴工作全面开展。继安徽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四川省之后,五年来,又有广东省、贵州省、西藏自治区、甘肃省将省级综合年鉴划归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编纂。各地新创刊地方综合年鉴400多种、专业年鉴200多种。上海市、江苏省分别出版《上海年鉴》《江苏年鉴》英文版。我国是世界年鉴编纂出版大国。目前,全国地方志系统组织编纂的地方综合年鉴达1700余种,还有包括军事年鉴、武警年鉴在内的专业年鉴1200多种,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湖北、广东、海南、四川等省(直辖市)基本实现县级以上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全面覆盖。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加大指导和规范年鉴编纂的力度,召开全国地方综合年鉴编纂研讨会,制定颁布《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举办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活动,启动《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编写工作。各地积极制定年鉴编纂规范,印制编纂教材和编辑手册,组织评奖活动,开展队伍培训,建立会议点评、互评互审、集中审读制度,对提高年鉴编纂质量起到了促进作用。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和各地年鉴社会团体召开学术研讨会,编辑出版论文集,推动年鉴理论研究。五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共发表年鉴论文800多篇,出版著作、论文集10余部。

第三,旧志整理工作成绩斐然。

五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以点校、注释、影印、复印、扫描、原版复制等方式,整理旧志700多种,累计整理2000多种。其中,广东省全部完成旧志搜集整理,出版了《广东历代方志集成》;北京、河北、辽宁、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安徽、河南、四川等省(直辖市)大规模集中整理旧志并取得阶段性成果,为抢救保护地方历史文献和加强全国古籍整理工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旧志整理工作中,有的地区成立旧志整理工作机构和学术机构,制订整理出版规划、点校通则和审稿细则,保证整理质量;有的开展旧志普查工作,编制旧志目录,理清、摸透家底;有的还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进行旧志研究和专题资料类编,拓展整理工作的广度和深度。

第四,方志理论和方志学学科建设迈出新步伐。

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编写出版《中国方志通鉴》《当代志书编纂教程》,启动并有序推进《方志百科全书》编纂工作,努力创建方志理论的概念体系和方志知识体系;积极开展对港澳台和对外学术交流,举办新方志编纂论坛,研讨交流方志理论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以《中国地方志》期刊为纽带,召开全国方志期刊工作座谈会,充分发挥方志期刊的理论阵地和引导作用。中国地方志学会建立学术年会制度,举办三届针对性较强、影响较大的学术年会,较好地发挥了学会的学术引领作用。学会城市区志专业委员会定期召开学术研讨会,推动城市区志理论研究。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地方志学会积极举办学术年会和理论研讨会,设立专项研究课题,组织优秀论文评选,编辑出版论文集,激励广大地方志工作者开展理论研究。五年来,全国地方志系统共发表方志论文6000多篇,出版专著、教材、论文集90余部。

方志学学科建设取得新进展。指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召开《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研讨会,与暨南大学合作举办方志学方向研究生进修班。复旦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宁波大学等高校继续招收培养方志学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在地方志系统、高校和科研机构中,形成一支具有较高理论水平的方志专家队伍。

第五,地方志系统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指导小组办公室召开全国地方志系统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会,设立信息化建设试点单位,实施中国地方志网、《中国地方志》期刊网、志书和年鉴数据库建设工程,与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图书馆合作开展中国历代方志数字化工作。各地积极建设地情网站,五年来,新开通省级网站7个、市级网站80多个、县级网站200多个。目前,全国省级网站达到26个、市级网站近200个、县级网站470多个。山东、广东等省加快省、市、县三级地情网络群建设,实现全省联网、资源共享;一些地方与政府门户网站、图书馆网站实现链接,公共服务能力大大提高。北京、内蒙古、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河南等省(自治区、直辖市)不断对网站进行改版升级,加快地方志成果数字化速度,完善地情资源数据库,将海量电子资源上传到地情网站,供社会各界查阅使用。

各级方志馆建设加速推进。五年来,国家方志馆建成,新建省级馆7个、市级馆20多个、县级馆80多个,一些地区的方志馆已获准立项或正在建设中。全军军事志馆建设正逐步推进,中国武警史馆建成开馆。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方志馆1个、省级馆15个、市级馆60多个、县级馆近200个。随着方志馆的陆续建成,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千方百计丰富馆藏资源,陆续向社会公众开放,展示地情、提供服务。

第六,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开创新局面。

各地地方志工作机构积极开展地情研究,编写地方简史和志书干部读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广东等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创办资政刊物,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参与规划编制、旅游开发、招商引资、历史文化遗产发掘保护、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工作,努力将地方志工作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利用地方志资料,编纂出版反映重大事件、历史名人、特色产业、重要物产等方面的地情资料和地情书籍,深度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

指导小组办公室与中央电视台联合摄制十集电视纪录片《方志·中国》,并在中央电视台第四频道黄金时段播出;启动方志蓝皮书《中国方志发展报告》编写工作,努力扩大方志文化的影响。各地与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合作,宣传地方历史文化和方志文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其中《吉林年鉴》编辑部与新闻媒体联合持续组织“感动吉林”年度十大人物评选活动,武汉市地方志办公室组织编纂《中国红——辛亥革命百年祭》、举办“喜迎十八大、中国红巨幅国画展”,积极营造昂扬向上的舆论氛围。

第七,地方志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

指导小组办公室多次举办修志主编培训班和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培训班,联合开展当代中国史和口述史专题培训。各地通过相互交流、出国出境考察学习、专题培训、举办讲座、与高校联合办学、以会代训等方式,对主编、总纂、编辑、组稿人员、撰稿人员等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业务培训,努力改善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整体素质。

为稳定机构与队伍,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配合各地和主管部门,积极推进地方志工作机构列入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范围;争取到中央编办的有力支持,明确指导小组办公室不参加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活动,同时单独开展了全国方志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评选活动。不少省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与人社部门联合或单独开展了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表彰了修志先进单位和个人。

第八,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建设深入推进。

继北京、河北、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陕西、宁夏等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后,五年来,先后又有江苏、甘肃、新疆、云南、上海、河南、山西、海南、内蒙古、浙江、福建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颁布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四川省人大常委会修订了《四川省地方志工作条例》。目前,全国已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50多个市、县颁布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或政府规范性文件,其中山东省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有些部门和行业制定部门志、行业志编纂工作规定,解放军将《军事志工作条例》列入中央军委立法计划,武警部队出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史志工作规定》。河北、山西、吉林、江苏、山东、河南、湖北、广西、贵州、甘肃、青海等省(自治区)开展人大执法检查或政府督察,河北省地方志办公室、沈阳市地方志办公室等取得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强化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权威性,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志工作的健康开展。

按照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要求,许多地区制定出台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把地方志工作列入“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或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制定第二轮修志工作规划和志书编纂方案,完善资料报送制度、编修备案制度,为地方志工作有序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五年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科学总结地方志编修历史经验,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优化地方志工作格局,推动地方志事业向更深层次发展,初步形成了由制度保障、工作成果体系、事业发展格局、共同价值理念等构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志文化。

五年来,全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进一步弘扬历经千年的修志人优秀传统,形成了“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恪尽职守、锲而不舍、开拓进取”的修志人精神。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秉持这种精神,在艰苦、辛苦、清苦的岗位上默默耕耘,忘我奉献。这种精神,是地方志工作者爱民报国情怀的完美诠释,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五年来,我们对做好地方志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积累了一些弥足珍贵的经验。主要有: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始终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的高度一致;必须大力推进地方志工作法治化、制度化建设,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革大局,牢固树立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念;必须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地方志工作机构组织实施、社会组织和力量积极参与的地方志工作体制;必须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各级政府工作任务之中,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必须始终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建立健全科学实用的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必须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加强地方志学科建设,使地方志工作建立在坚实可靠的科学基础之上;必须加强地方志设施设备建设,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地方志工作中,推动地方志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必须把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摆到重要位置,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提高服务水平;必须大力弘扬修志人精神,加强地方志工作机构领导班子建设,建设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高素质队伍。这些经验,既是对五年来全国地方志工作实践的精心总结,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艰辛探索的结晶,是保证地方志事业顺利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认真领会,并在实践中及时予以丰富和发展。

总体来讲,五年来,地方志工作成绩令人瞩目、形势振奋人心。我们深刻体会到,全国地方志工作进步和事业发展,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强力推动,离不开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热情帮助和积极参与,离不开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的精心筹划和艰苦奋斗。在这里,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党中央国务院、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全国地方志工作者致以诚挚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地方志工作在前进的道路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有些问题已经困扰着有些地区地方志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是:地方志工作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落实不到位的现象仍然存在,有的领导同志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认识还不够到位,一些地区地方志工作机构、编制和队伍还不健全,事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不足的问题尚未妥善解决,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还不能更多地满足社会需求,方志学独立学科地位还没有完全确立,等等。以上问题,虽然是前进中的问题,但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和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根据不同情况,有重点、有步骤地切实加以解决。

二、地方志事业发展形势和奋斗目标

保持和发展地方志事业的大好局面,必须认清和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革大局,抓住和用好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不断增强大局意识,抢抓机遇,迎接挑战,推动地方志事业迈上一个又一个新的台阶。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又面临着大好形势与机遇,亟需乘势而上、顺势而为。

一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提出了许多富有创见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新举措。这一系列重要讲话,是对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深化和拓展,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阶段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是全面阐述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重大原则问题的马克思主义文献,是指导我们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更是进一步发展繁荣地方志事业的重要指导方针。讲话中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加强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方面的重要论述,贯穿的坚定的信仰追求、可贵的历史担当精神、坚定的人民立场和真挚的为民情怀等立场观点,都为地方志事业发展确定了基调,提供了基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今年2月25日,他在首都博物馆考察调研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这一重要论述精准地概括了史书、方志等文献典籍的当代功用和千秋价值,明确了新时期地方志事业的发展方向,我们一定要抓好学习贯彻和落实。

二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构筑了广阔舞台。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揭开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序幕,同时也给地方志工作者提供了发挥更大作用的空间。一方面,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形成的珍贵历史资料,需要我们及时搜集、整理和保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实践中出现的代表社会发展趋势、具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人物,以及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思路、新创造、新经验,需要我们及时发现、记录和宣传。另一方面,30多年来我们生产、积累的地方志成果和地情资料,翔实记录了前人和当代人的实践活动和智慧经验,可以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为各级领导干部了解熟悉地情提供咨询服务,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历史借鉴。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中,地方志工作者完全可以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地方志事业完全可以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五年来地方志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表明全国地方志工作者勇于担当历史责任,正在奋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添砖加瓦。

三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十八大准确把握国际上思想文化发展竞争态势,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高度和广阔视野,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地方志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推动力量。我们建设的地方志资源宝库,内容纵贯古今、横陈百科,覆盖了我国各个地域,有助于认清中华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有助于了解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观念、鲜明特色;可以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精神食粮,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传统美德,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新闻写作、文学影视创作等提供基本素材。因此,地方志工作者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当前,各级党委政府为激励文化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我们要利用掌握丰富地情资料的独特资源优势,团结协作、群策群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先进的手段,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承担更多任务、发挥更大作用。

时代的车轮快速向前,地方志事业不进则退。综合外部环境和自身实际,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着难得的大好形势,处在一个崭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要立足当前、谋划长远,确定地方志事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八大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作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庄严承诺。适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地方志事业发展需要,基于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地方志工作取得的巨大成绩和丰富经验,到2020年,我们完全有信心建成由地方志编修体系、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地方志理论研究体系、地方志学科建设体系、地方志工作领导体系、地方志人才队伍体系、地方志工作物力财力保障体系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推动地方志工作和方志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到2020年,应当圆满完成地方志工作的主要任务:全国第二轮修志任务全面完成,第三轮修志工作准备充分,高质量的地方志成果群更为丰富;年鉴编纂工作形成规模,实现县级以上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全面覆盖;地方志理论建设、地方志学科建设取得突破性成果,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地位显著提升;省级地情网站群建设初步完成,地情资料库、方志馆等设施设备基本配齐,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明显提高;以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为核心的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体系基本完善,地方志工作立法取得新的进展,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地方志工作机构、队伍建设取得新突破,形成一支素质高、业务精、作风正的地方志工作队伍;以《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为主导的事业发展规划与实施体系基本形成。

三、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

认真分析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以来的工作,科学研判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按照地方志事业的奋斗目标,今后五年,要扎实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地方志系统要继续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强化理论武装。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要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着重把握其精神实质、基本内涵和主要观点,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要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结合起来,同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起来,进一步坚定地方志工作者的理想信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要紧密联系地方志工作实际,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分析、研究解决地方志工作实际问题,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修志工作,提高对地方志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水平;要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毫不动摇地做到地方志工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史观,坚守以人为本、人民至上的价值观,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真正做到地方志工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要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用历史事实坚决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

第二,坚持把修志作为基本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方志文化成果。

方志编修是地方志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检验评估地方志工作的首要标准。当前,全国第二轮修志工作正处于深入推进的关键时期,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未完成的地区,应抓紧抓好,按时完成任务。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已经完成的地区,要认真总结首轮、二轮修志经验教训,做好第三轮修志启动前的方案策划、理论研讨、资料收集、队伍培训等准备工作,加强修志的各项基础工作。继续鼓励对方志编修的探索和创新,加强对部门志、行业志、专题志、乡镇村志编纂的指导和服务。支持香港、澳门地区修志工作,加强与台湾地区修志交流。指导小组办公室要与相关部门沟通协调,组织方志界专家学者,做好编修一统志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要继续建立健全志书质量保障体系。继续做好修志试点工作和志书评奖工作,组织修志经验总结和交流,研究制订志书修订、重修、再版制度。进一步严格志书评议、审查验收和出版工作,坚决杜绝不合格志书出版发行。推进方志出版社志书精品工程,建设全国地方志专业出版基地,努力打造一批优秀志书。鼓励扩大地方志编修的社会参与度,积极吸收有志于此的专家学者、离退休干部及其他人员参与各类志书编纂工作。

第三,继续做好年鉴工作,真正使年鉴成为翔实可靠的年度地情文献。

年鉴工作是地方志工作新的增长点和支撑点,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全面理顺地方综合年鉴工作管理体制,推动县级以上行政区域全面开展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工作。鼓励年鉴种类和记述内容的创新,逐步形成丰富多样的年鉴成果群。

要努力提升年鉴质量,推动年鉴理论研究。有计划地组织年鉴评奖活动,开展年鉴质量建设试点工作,推介先进编纂经验,加强对各类年鉴编纂的业务交流、培训和指导。修订正在试行的《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推动各地规范年鉴编纂流程。拓展年鉴信息资料的广度和深度,坚持年鉴当年编纂、当年出版。建立健全年鉴编纂评议和审查机制,推广年鉴出版前的审读制度。充分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和各地年鉴社会团体的作用,组织编纂全国年鉴综录、年鉴词典等大型工具书,编写出版《地方综合年鉴编纂教程》,增强年鉴理论研究的计划性和系统性,逐步形成年鉴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

第四,大力加强资料建设,夯实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的基础。

资料是地方志编纂的重要基础,是地方志质量高低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的源头活水。要开展有关地方志资料建设的专题培训和研讨,培养一批地方志资料搜集、研究方面的人才。要密切与党政机关、高校、科研机构、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行业协会、企业、民间组织和社会人士的联系,继续运用社会调查、口述史等方法,大力拓展资料搜集范围和渠道。要加大依法征集地方志资料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地方志资料年报制度,加强地方志资料的集中收藏、保存和管理,逐步构建一个能够全方位适应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需要的地方志资料保障体系。

第五,积极推进旧志整理工作,抢救保护好地方历史文献。

历代留存下来的旧志是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遗产,开展旧志搜集整理与出版是功在当代、惠及千秋的重要工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更大支持,对留存的旧志孤本、善本进行收集保护,有计划地集中整理本地历代方志。加强对旧志普查和旧志目录编制工作的指导,鼓励设立旧志研究专项课题,有重点地分类编辑旧志资料。积极稳妥地开展海外藏中国旧志的引进工作,推动旧志数字化建设,逐步建立全国旧志资源数据库。组织召开全国旧志整理工作经验交流会,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旧志整理成果评比活动,大力培养和聚集旧志整理专业人才,确保旧志整理的质量。

第六,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加强地方志信息化建设,实现地方志资源数字化、网络化,为社会提供全面、便捷的地情信息服务,是开发地方志资源、发挥地方志作用的有效途径。要加快地方志工作服务形式的现代化进程,推动网络信息技术在地方志工作各个领域的应用。继续开展信息化建设试点工作,组织信息化建设经验交流,有计划地培养信息化建设人才。积极整合全国地方志系统网站资源,建设以“中国地方志网”为基础平台,国家、省、市、县四级地方志网站联网的全国地方志网络,推进建立省级地情网站群。推进地方志成果和各种地情书籍数字化,建设全国地情资料全文检索数据库。

方志馆是地方志工作向社会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基础设施和重要平台。要研究制订方志馆建设指导意见,开展方志馆建设的经验交流,推动方志馆建设的规范化。发挥国家方志馆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动数字方志馆建设,逐步实现方志馆之间的资源共享。开展方志馆定位的研究,努力将方志馆建成地方志和地情资料收藏展示中心、地情研究咨询中心、地方文化对外交流中心,建成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

第七,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充分展示方志文化魅力。

地方志资源宝库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财富,要加强对地方志资源的深加工,积极拓宽地方志资源的服务渠道和服务手段。继续通过编辑信息简报或月报、编写地情读本、开展专题研究,为党政机关和社会各界提供服务。大力推动地方志成果进校园、进社区、进企业、进军营,发挥地方志资源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集中力量汇编新旧方志中有关典型事例和代表性资料,为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有力支撑。充分挖掘地方历史文化资源,开展地方史编写工作。积极开展地情调研,编纂出版地情资料和地情书籍。主动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合作,发挥方志期刊的作用,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地情信息和方志文化、地域文化的宣传力度,满足社会各界对方志文化资源的需求。配合国家文化“走出去”战略,重点推介一批高质量的地方志成果,推动方志文化走向海外,增强中华文化凝聚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第八,大力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努力扩大方志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

实现地方志事业的科学发展,必须深化地方志理论研究。要根据地方志工作需要和学科特点,制定理论研究规划,研究解决关系地方志编纂、地方志事业发展的重大业务问题和基础理论问题。加强方志理论研究学术规范建设,提高研究的档次和深度。打破较为封闭的方志理论研究模式,加强方志学与历史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文学等学科的关联性研究,积极借鉴吸收其他学科的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组织召开地方志国际学术会议,合作开展地方志专项课题研究。充分发挥中国地方志学会和《中国地方志》期刊的平台作用,办好中国地方志学术年会,做好全国地方志系统的期刊工作。

要逐步构建科学的方志学学科体系。尽快制订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逐步建立学科带头人制度。完成《方志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工作,开展方志辞典的修订工作,组织编写方志学通用教材和方志学各分支学科研究论著。继续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加强与高校、社科院研究生院的联系,设立方志学专业,招收、培养方志学研究生,不断提升方志学的学科地位。

第九,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人才队伍素质是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人才辈出、人才济济,事业发展就能上台阶、上层次。要建立健全分级分类培训制度,加强对志书主编、地方志工作机构新任负责人的专项培训,注重对基层修志人员的岗前培训。继续与高校联合举办地方志业务培训班,鼓励和支持地方志工作者接受继续教育。探索适合地方志工作的人才政策和措施,重视专业人才的选拔、引进和任用,采取各种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参加地方志工作。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鼓励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开展多种形式的人才交流活动,建立健全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

要积极与编制部门沟通协调,从有利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和稳定地方志工作机构队伍的需要出发,妥善解决好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定位问题。继续积极与人社部门联合开展表彰先进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努力彰显修志人精神。

第十,深入推动地方志工作法治化进程,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是开展地方志工作、保障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和政策依据。要适应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推动全国地方志工作立法。没有制定或正在制定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地方,要力争早日出台;已经出台的,要抓好贯彻落实。坚持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推动建立各级政府依法履行领导责任、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依法履行组织实施和管理职责、社会各界依法参与和提供支持的法治化工作格局。进一步建立健全与法规规章相配套的制度体系,鼓励开展地方志工作执法检查和行政督察,推动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的贯彻落实。继续做好地方志工作法规规章宣传工作,加大普法力度,营造依法开展地方志工作的良好社会环境。

第十一,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

地方志工作是一项不容易引起重视的重要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国务院办公厅有关通知要求,进一步提高对地方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到领导到位。指导小组及其办公室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规章制度,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的经验,注意发现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定期向党中央国务院反映情况,对地方志工作中涉及的重大方针政策问题及时请示报告,真正担负起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全国地方志工作的职责。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健全工作机构,解决人员编制,改善工作条件,地方志工作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各地地方志编委会要履职尽责,及时协调解决地方志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十二,努力做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确保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整体、协调推进全国地方志工作,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方便操作的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指导小组办公室经过认真研讨、征求意见,起草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并在本次会议上征求意见。会后,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进一步反馈修改意见,指导小组办公室抓紧修改完善后,适时提交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审议,并争取提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今后,全国层面的相关规划要进一步加强。在时机、条件成熟时,推动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制订旧志整理工作规划、信息化建设规划、方志馆建设规划和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推动各项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开展。各地要继续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制定本地区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将地方志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文化事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任务之中。

同志们,五年时间虽长犹短,应只争朝夕。地方志事业发展的新征程已经起步,党和人民寄予厚望、赋予重任。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发展改革大局,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奋力书写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2014年4月20日)

李培林

 

同志们:

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已经圆满完成各项主要议程,现在就要结束了。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对会议作简要总结。

(一)

这次会议是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开局之年召开的共商地方志事业发展大计的重要会议。总结分析会议情况,梳理思考会议内容,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下几个方面令人感受深刻:

一是领导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对这次会议十分关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受李克强总理委托,与部分会议代表座谈并作重要讲话,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对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表示问候,充分肯定地方志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作用,并提出殷切期望,对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部分成员,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副省级城市、解放军、武警部队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分管或联系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出席会议,并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地方志工作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体现了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地方志工作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

二是内容丰富。这次会议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天半时间,但主题突出、内容丰富、安排紧凑。会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代表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向大会作了工作报告。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杨冬权对开展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工作进行了安排布置。我就《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进行了解释说明。会议分成四个小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还有王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和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及其说明等文件,结合本地、本部门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发人深思。今天下午,会议安排半天时间,实地考察北京市方志馆,为与会代表提供一次相互学习借鉴的机会。

三是成果丰硕。经过充分有序的会议筹备和全体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这次会议取得了许多喜人成果。会议全面总结了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五年来取得的工作成绩和宝贵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大好形势和难得机遇,明确提出到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审议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使之更加系统科学、切合实际。会议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振奋了精神,凝聚了力量,增强了大家进一步做好地方志工作的信心和决心。可以预见,会议取得的成果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今后五年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四是勤俭节约。这次会议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勤俭节约的要求贯穿到会议内容的设计、筹备和会务工作的全过程,如将全国省级方志工作机构主任会议合并到这次会议中,简化会场布置,不摆放花草,减少会议材料印制等,会议用餐统一为自助餐,严格遵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总之,我们努力把中央提出的勤俭务实办事业的要求真正落到了实处。

(二)

这次会议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将是我们下一步的重要任务。下面,我围绕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和王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再强调几点:

第一,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地方志工作必须紧紧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革大局,坚持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广大地方志工作者要利用掌握丰富地情资料的独特优势,积极开展地情信息咨询服务、地情调查、地情编研和地情书编写,挖掘宣传地域文化资源,大力加强方志馆、地情资料库、地情网站建设,将地方志工作主动融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中,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弘扬当中。同时,地方志工作也是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地方志工作者要放下身段,扎根基层,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虑所需,推动地方志工作与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密切结合起来。开展地方志理论建设和地方志学科建设也应有高远的学术视野,要和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紧密联系,在为各学科提供基础信息资料的同时,加大学术交流力度,充分吸收其他学科的优秀科研成果。

第二,要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当前,社会内容越来越丰富,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仅靠地方志工作机构是难于完成好繁重的地方志工作任务的。要坚持开门修志的原则,不断充实和壮大地方志工作队伍,扩大地方志事业发展的社会根基和社会影响力。要加强与党政机构、企事业单位,特别是高等院校、社科院、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等相关单位的业务联系,鼓励动员离退休干部、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关注家乡发展、关心地方文化建设的社会各界人士参与地方志工作,进一步提高地方志工作的社会参与度。同时,对于规划任务外的志书,比如部门志、行业志、乡镇村志等,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指导,进一步提高志书编写的科学性和志书成果的学术性。

第三,要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地方志成果的生产是地方志工作的核心内容,成果的质量问题关乎地方志工作和事业的前途和命运。因此,开展地方志工作,必须毫不动摇地坚守质量第一的原则,绝不允许将不合格的产品流传于世、贻误后人。我们编修、编写地方志成果,要有高度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始终坚持质量优先、进度服从质量;要抛弃各种无端干扰和私心杂念,以十年磨一剑的毅力和执着,锻造出流芳百世的文化精品。开展理论研究也是如此。理论研究不能仅看数量,而应从质量着手,以严谨的学风、刻苦的探究、科学的态度,大力提高论文和论著的学术品位、使用价值。事实上,只有生产出质量过硬的地方志成果,我们才会有底气、才会有信心,我们的事业发展才会有坚不可摧的雄厚基础。

第四,要进一步完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规划纲要是指导小组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而进行的顶层设计,是地方志事业奋斗目标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任务的具体化。在会议讨论中,大家对规划纲要草案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会后,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研究和吸收,做好修改完善工作。各省区市地方志工作机构的负责同志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讨论,形成正式修改意见,按照要求及时反馈至指导小组办公室。此外,指导小组办公室还要依据规划纲要精神,做好方志学学科建设规划等单项规划的调研、制定工作。

(三)

要切实做好会议精神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会后,认真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第一,汇报阐释好会议精神。各地、各部门要尽快将会议基本情况、会议主要精神,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王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认真向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和主管领导同志汇报,以争取更大的支持,进一步提升地方志工作的地位,同时也为制定本地、本部门地方志工作方针政策,解决地方志工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供依据。

第二,学习宣传好会议精神。会后,指导小组办公室要及时将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王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会议纪要等,作为重要文件印发到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组织学习、大力宣传会议精神,扩大会议的社会影响。重要文件要传达到基层单位,使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正确把握发展形势,把思想、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会议的精神和部署上来。

第三,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指导小组办公室要拟订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工作方案,开展督促检查,组织经验交流,推动会议精神学习宣传到位,贯彻落实到位;各地、各部门要根据会议精神,对照工作报告提出的各项目标、要求,结合本地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工作重点、难点,兼顾当前任务和长远发展,改进工作思路,完善工作方案,加大工作力度,不打折扣地确保会议精神和各项部署真正落到实处。

同志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全国地方志事业前进方向已经明确,发展新蓝图即将绘就,让我们携起手来,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真抓实干,开拓创新,为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纪要

经国务院批准,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于2014年4月19日至20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出重要批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会前与部分代表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组长王伟光出席会议并作题为《发扬成绩,谋划长远,奋力书写地方志事业发展新篇章》的工作报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李培林传达了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就《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作出说明,并在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讲话。国家档案局局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杨冬权布置了全国地方志系统表彰先进工作。杨冬权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副组长何雷分别主持会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部分成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副省级城市,解放军、武警部队分管或联系地方志工作的领导同志、地方志工作机构主要负责人,以及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史志机构负责人,共 140多人与会。

(一)

李克强总理在批示中指出,地方志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存史、育人、资政,做好编修工作十分重要。五年来,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执着守望、辛勤耕耘,地方志工作成绩斐然,这项事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谨向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修志问道,以启未来。希望你们继续秉持崇高信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以存真求实的作风进一步做好地方志编纂、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为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刘延东副总理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2月25日考察首都博物馆时强调,搞历史博物展览,为的是见证历史、以史鉴今、启迪后人。要在展览的同时高度重视修史修志,让文物说话、把历史智慧告诉人们,激发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坚定全体人民振兴中华、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决心。李克强总理对这次会议高度重视,专门作出重要批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深刻阐述了做好地方志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下一步工作提出了希望和要求,立意高远、催人奋进,对地方志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刘延东副总理指出,过去五年,地方志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地方志工作及其成果,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了重要贡献。

刘延东副总理对做好地方志工作提出明确要求。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必须从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全局高度重视和加强地方志工作,将其作为文化强国建设的一项重要基础工作来抓,进一步推进地方志事业的发展和繁荣,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二要进一步明确相关职责。要继续深入贯彻落实《地方志工作条例》,进一步明确地方各级政府管理和发展地方志事业的重要职责,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领导到位、机构到位、编制到位、经费到位、设施到位、规划到位、工作到位,将地方志工作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之中;要进一步发挥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的统筹规划、组织协调、督促指导等职能,动员和组织各种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事业;要把解决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紧密联系起来,从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的要求出发,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推动地方志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三要进一步加强质量管理。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要通过地方志全面系统、客观真实地记录历史,坚决反对和批判历史虚无主义;要始终坚持质量第一原则,认真总结修志经验教训,深化对地方志工作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以科学认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学风,将质量意识贯穿于修志工作的始终,打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民族的系列精品佳志。四要进一步强化开发利用。开发利用要与实现“三个自信”结合起来,与爱国主义教育结合起来,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各地要自觉把地方志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当中,加快方志馆、地情网站、数据库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对地情文献资料的专门研究,重视地方志资源的普查摸底,开展数字化、网络化建设,做好地方志资源的整合、共享与开发利用。各级领导干部要“读志”、“传志”、“用志”,用历史的智慧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发挥优势,创新服务手段和方式,拓宽服务渠道,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利用地方志、传播地方志。

刘延东副总理强调,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承担着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的光荣使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地方志工作大有可为。

(二)

王伟光同志在工作报告中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意义深远,对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是巨大的鼓舞,对地方志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

王伟光同志全面系统总结了第四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召开五年来修志工作、年鉴编纂、旧志整理、方志理论和方志学学科建设、设施设备信息化建设、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工作机构与队伍建设、法治化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总结了地方志工作积累的弥足珍贵的经验,指出了在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王伟光同志强调,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着大好形势与机遇,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构筑了广阔舞台,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他指出,到2020年,要建成由地方志编修体系、地方志质量保障体系、地方志资源开发利用体系、地方志理论研究体系、地方志学科建设体系、地方志工作领导体系、地方志人才队伍体系、地方志工作物力财力保障体系组成的,比较完善的地方志事业发展综合体系,推动地方志工作和方志文化在全社会的影响力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迈上一个大台阶。

王伟光同志指出,今后五年,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把修志作为基本任务,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秀的方志文化成果;继续做好年鉴工作,真正使年鉴成为翔实可靠的年度地情文献;大力加强资料建设,夯实地方志事业发展和方志文化建设的基础;积极推进旧志整理工作,抢救保护好地方历史文献;加大对地方志工作基础设施的投入,更好地发挥地方志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深入挖掘地方志资源,充分展示方志文化魅力;大力加强地方志理论研究和方志学学科建设,努力扩大方志学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影响;继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推动地方志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深入推动地方志工作法治化进程,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法律保障;加强对地方志工作的领导,为地方志事业发展提供有力组织保障;努力做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制定工作,确保地方志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李培林同志向大会介绍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起草过程、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他指出,规划纲要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就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组织制订的第一份比较全面系统的规划性文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会后,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要根据这次会议上和会后各省(区、市)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研究、消化、吸收,对规划纲作进一步修改完善。规划纲要经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审议通过后,报请国务院办公厅转发。

杨冬权同志对2014年至2015年全国地方志系统开展表彰先进活动进行布置,并就表彰名额、组织领导、时间安排和有关要求向大会作出说明。他指出,此次表彰先进活动是全国地方志系统四年一次的大事、好事,表彰文件会后将正式印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方志工作机构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三)

会议分成四个小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重要批示、刘延东副总理重要讲话、王伟光同志工作报告以及《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等文件,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地方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修史修志的重要讲话、李克强总理的重要批示和刘延东副总理的重要讲话,充分肯定地方志和地方志工作的重要作用,充分肯定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取得的显著成绩,对各地党委政府提出明确要求,对全国广大地方志工作者提出殷切期望,鼓舞人心、令人振奋。王伟光同志的工作报告客观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成绩、工作经验,科学分析了当前地方志事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机遇,实事求是地指出了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改革大局,明确提出了到2020年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和今后五年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地方志工作和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全面系统、可操作性强,是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而进行的顶层设计,是地方志事业奋斗目标和今后一个时期地方志工作任务的具体化。与会代表建议,要大力推动地方志工作立法,争取将地方志工作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妥善解决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的定位问题,争取《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由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加大对国务院部委局以及中央企业修志业务指导的力度,充分发挥方志出版社在地方志质量建设中的作用等。

李培林同志在总结讲话中指出,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是第五届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开局之年召开的共商地方志事业发展大计的重要会议,是领导重视、内容丰富、成果丰硕、勤俭节约的会议。会议取得的成果必将对今后一个时期,尤其是今后五年的地方志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李培林同志强调,第五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具有丰富的内涵,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将会议精神转化为推动地方志事业发展的巨大力量,是下一步的重要任务。要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动员更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地方志工作,不断增强质量意识和精品意识,进一步完善《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草案);各地、各部门要汇报阐释好会议精神,学习宣传好会议精神,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

 


责任编辑:孙一鸣